分享

五幅画读列宾

 大东村人 2016-03-30

受政治与历史因素影响,国人对于俄罗斯文化总是带有复杂的情感。而巡回展览画派,堪称是影响中国现实主义绘画艺术最深的流派,在这个画派中,大多数人最熟悉的俄罗斯艺术家无疑是列宾。

五幅画读列宾——用生命凝固下俄罗斯历史的瞬间1844年,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出生在俄罗斯哈尔科夫省楚古耶夫镇。父亲是一个小军官,家境难称富裕的他们,过着普通农民的生活。这样的童年经历令列宾亲身体会到作为社会底层的贫苦与艰难。在田野中,列宾时常亲眼目睹变革中的俄罗斯那些碎片化的经历:囚犯被驱赶、流放,宗教的矛盾,农奴的困苦。这些碎片也将成为他未来创作的素材。而列宾走上艺术之路,则要感谢他的表哥,时常给列宾带回纸张、颜料,耳濡目染之下,列宾对绘画入了迷。

19岁那年,列宾前往圣彼得堡求学,并于20岁考入圣彼得堡美术学院。而在列宾入学前一年,巡回展览画派诞生的导火索被点燃:13名毕业生抗议学院题目僵化被开除,几年后,这群青年艺术家们正式成立了巡回展览画派,而列宾在随后加入。

五幅画读列宾——用生命凝固下俄罗斯历史的瞬间列宾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1870–73年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列宁开始着眼于现实主义绘画风格,受到“美即生活”这一美学思想指引,他认为农民这一被艺术埋没千年,而自己又最为熟悉的题材应当成为绘画的主角,正是这一时期,他创作了俄罗斯绘画艺术的代表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五幅画读列宾——用生命凝固下俄罗斯历史的瞬间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灵感来源于他两次在伏尔加河写生时所接触到的纤夫形象,以诗人的《伏尔加纤夫曲》为参照,用了三年时间创作。伏尔加河上灯红酒绿的男女与热闹的场景,与桥下河岸上一堆牲口似蠕动的纤夫,不禁令年轻的列宾感慨:“啊!这才是俄罗斯”。因此萌发出表达纤夫生活的构思。他敏锐的察觉到了纤夫这一形象具有揭露俄罗斯畸形的社会制度的最佳代言人,因此这幅画的立意是非常明确的。为了创作这幅画,他长期到伏尔加河体验潜纤夫生活,花了大量的草图。

五幅画读列宾——用生命凝固下俄罗斯历史的瞬间

画面中,列宾利用沙滩与河湾的曲线,将是十一个纤夫有如雕塑一般巧妙的塑造在沙滩上,而这种构图又令画面具有深远的视觉效果。整体画面昏黄,空旷,给人以无助、忧伤之感。烈日炙烤下的河岸,一堆衣衫褴褛的纤夫沉重的拉纤。领头的是一位老者,眼神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困苦。队伍中间的少年,身着破碎的红衣,直着腰皱着眉头,试图将勒紧身体的绳子放轻松。其余的纤夫都弯腰低头,早已无力反抗什么,似乎身体已经是一个躯壳,最后的纤夫低垂着手,似乎对这样的生活已然麻木。纤夫队伍如同没有灵魂的僵尸般向前蠕动,远处船上,衣着华丽的贵族正在游玩山河。这是在自然对抗?不,这是在与残酷无情的社会对抗。

五幅画读列宾——用生命凝固下俄罗斯历史的瞬间

对于列宾而言,艺术没有那么多花哨与哲思。艺术就应当真实的反映社会现实与人民的疾苦。因此,他的作品与其说是描绘了人物的肖像,更像是描绘了一个社会、一个时代。而将着眼点放在了现在,即便有回顾历史,也是以此来意指现实。

五幅画读列宾——用生命凝固下俄罗斯历史的瞬间

列宾《库尔斯克的宗教行列》 (1880–83)

在宗教题材方面,列宾最为知名的作品之一《库尔斯克的宗教行列》表现了彼时的东正教大游行,其场面之宏大,人物之众多,形象之丰富,以至于被称为“俄罗斯民族形象的百科全书”。

列宾在这幅画上描绘的人数之多,堪称是俄罗斯绘画史无前例。

五幅画读列宾——用生命凝固下俄罗斯历史的瞬间

列宾《库尔斯克的宗教行列》 警卫持棍组织瘸腿的穷人走进队列

五幅画读列宾——用生命凝固下俄罗斯历史的瞬间

列宾《库尔斯克的宗教行列》 打头的强壮男人 持空圣像盒的愚笨村妇

在游行最前面的是几个强壮的男人,队伍主体由地主与祭祀构成。农民和乞丐只能靠最边上走。而拿棍子的官员正在试图阻止瘸子乞丐,不让他走进行列中。两个愚笨的夫人随后捧着空的圣像盒,一脸虔诚。圣像盒中的圣像被个衣着华丽的贵族胖女人占据,圣像金光闪闪。胖女人作为新兴地主,被众人簇拥着摆出一副自命不凡的愚蠢架势。

五幅画读列宾——用生命凝固下俄罗斯历史的瞬间

列宾《库尔斯克的宗教行列》 披头撒发的神父 持圣像的贵族

五幅画读列宾——用生命凝固下俄罗斯历史的瞬间

列宾《库尔斯克的宗教行列》后面被砍伐的树林

而神父在列队中披头散发,衣冠不整的摇动着香炉。被队伍拒绝在外的是穷人,他们显然没法参加游行,最虔诚的他们只能凑凑热闹。骑在马上的则是宪兵,作为沙皇政权的象征,他们隔绝了穷人与富人的阶级,远处则是一片被砍伐的森林,19世纪盗伐森林成为一些人发财的道路,大发横财的正式游行队伍中的富人。这一副不朽的作品,成为19世纪俄罗斯社会生活的不朽记录。

五幅画读列宾——用生命凝固下俄罗斯历史的瞬间列宾 《意外归来》1882年

《意外归来》正是列宾对于自己政治主张的表态,表达了彼时政府对于革命者的残酷镇压,以及流放者归来后家人的不同感情的生动瞬间。作为艺术家创作鼎盛期的作品,画家对画面的控制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在流放者进门瞬间,他的妻子惊讶的从椅子中站起来,似乎想拥抱而又抬不动脚步。稍大的孩子从书中抬起头,嘴巴显示出吃惊的样子,好像喊出了声。而较小的孩子可能并不记得父亲的长相,充满胆怯,似乎不认识这个陌生人。而流放者本人身穿明显不合身的外套,黑黑瘦瘦,步履沉重。

五幅画读列宾——用生命凝固下俄罗斯历史的瞬间列宾 《伊凡雷帝杀子》1885年

对历史场景的再创作,亦是列宾的拿手好戏。伊凡四世是俄罗斯第一任沙皇,从历史的角度而言是一代明君,推动了俄罗斯的中央集权改革。然而他从小在黑暗的宫廷斗争中长大,先是亲生母亲倒行逆施后突然暴亡。随后混乱的贵族为了权利厮杀,因此他从小便培养出了极强的猜忌、多疑心、残忍的性格。13岁便下令杀死亲生叔父,屠杀政敌,绞死主教。而此画则是描写伊凡因为听信别人谗言,怀疑自己儿子将要篡位,在争吵中用手杖将儿子击打致死的瞬间。

五幅画读列宾——用生命凝固下俄罗斯历史的瞬间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正值此画创作构思时,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杀,政府开始了血腥屠杀,列宾所处的时代,正是俄罗斯最恐怖黑暗的时代,这便是此画创作的背景之一。

画面中,画家用黑色与猩红色调描绘出背景,伊凡雷帝与太子被安排在画面中心,已经死去的太子无力地靠在了父亲的胸前,眼睛空洞,透出绝望与悲伤。老皇帝表情惊恐而绝望,充满了不可置信与懊悔。太子脸上的血浆与猩红的画面一起令人恐怖。伊凡雷帝试图用手捂住儿子冒血的头部,试图挽回儿子的生命,然而这一切都是徒劳的。此刻他已经不是皇帝,仅仅是个可怜的父亲。

画面左侧,沙皇的王座凌乱的倒在地上,杀人凶器:带血的权杖在皇子脚边。然而此画展出后便激怒了沙皇当局,一位总检察官在给皇上的奏折上说: “ 画家偏以全部真实去描绘这事件.其用意究竟何在 为什么要画伊凡雷帝呢? 除了某种倾向外找不到别的理由。”

于是此画展出后便被除去,严禁发行。

五幅画读列宾——用生命凝固下俄罗斯历史的瞬间

列宾 《查波罗什人复信土耳其苏丹》 1880-1881年

而《查波罗什人复信土耳其苏丹》,也是列宾历史画中最广为人知的一副。此画以17世纪奥斯曼苏丹向哥萨克人下通牒劝降这一历史典故,展现哥萨克骑兵们笑对强敌的豪放气概。

五幅画读列宾——用生命凝固下俄罗斯历史的瞬间

画面中央,一位手拿烟斗的哥萨克领袖威风凛凛,雇佣的文官正写信挖苦嘲笑苏丹王。而另一位识字的哥萨克则向周围高声念着书信的内容,引起周围听众豪放的大笑。画面中如此多的哥萨克人,然而如果仔细观察,每一个人、每一个形象的笑都有所不同,他们所身穿的衣物、乐器、武器、乃至发型皆为列宾长时期写生观察中提炼。在他的生动可信的描绘下,观众们如同隔着百年时光观看了这一历史事件。

五幅画读列宾——用生命凝固下俄罗斯历史的瞬间

五幅画读列宾——用生命凝固下俄罗斯历史的瞬间

五幅画读列宾——用生命凝固下俄罗斯历史的瞬间

18世纪, 由于彼得大帝一系列的改革, 俄罗斯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使俄罗斯进入近代 资本主义总潮流的轨道, 同时也强化了封建贵族的统治地位, 并使世俗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然而这只是将矛盾压制。随着19世纪的到来,俄罗斯国内矛盾空前尖锐,这在文化领域中体现,便出现了斯拉夫主义、西方主义和民主主义等形形色色的思潮。

五幅画读列宾——用生命凝固下俄罗斯历史的瞬间《1905俄罗斯革命》 列宾

1825年, 贵族知识分子举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 “十二月党人起义”, 起义虽然被镇压。但国内矛盾逐步升级,更为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潮得以产生, 他们受 19世纪欧洲大革命风潮的影响, 主张彻底推翻农奴制, 摧毁沙皇封建政权, 并逐渐进入暴力行动的阶段别林斯基、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民主派代表正式登上舞台,正是他们的活动与主张,巡回展览画派得以诞生。

而列宾,作为其中的丰碑,全面反映了巡回展览画派的追求。并与其一起,创造了属于俄罗斯民族自己的艺术风格。他以无可辩驳的大师手笔,从各个角度展现了那个时期俄罗斯人的精神与生活世界,为后世留下了最为精彩的历史瞬间,与巡回展览画派一起,共同创造出属于俄罗斯民族本身的油画艺术。

五幅画读列宾——用生命凝固下俄罗斯历史的瞬间列宾 《萨特阔在水下王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