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敦煌壁画展专题||敦煌壁画艺术精品赏析(下)

 核桃姐姐 2016-03-30


美术馆 ● 等你来



敦煌壁画精品艺术赏析

10月16日,《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长清校区美术馆开幕。《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是敦煌壁画精品艺术在山东省及山东高校首次展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是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的首展学校,在此之前,《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在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高校展出,取得巨大成效。本次展览由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主办,相较以往展览,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馆展览的作品数量最多,总计57幅,整体复制洞窟1座,敦煌藏经洞文献出土文献 7件,展览持续至11月17日。


以下为《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部分壁画精品赏析。




夜半逾城 莫高窟第329窟 初唐

此画描绘释迦作太子时,为求“解脱”之道,立意出家,夜半乘马逾城,入山修行的情景。画中悉达多太子戴宝冠,乘马握缰,天神托马蹄,飞奔于空。马前有骑虎仙人开道,后有天女、力士护卫。伎乐飞天奏乐散花,云彩飞动,天花旋转,一派动的境界。




佛龛 莫高窟第45窟 盛唐

此龛内的塑像是唐代雕塑艺术的杰作。这铺塑像原系九身,龛外两侧力士像己毁,现存七身。塑像按照通常秩序纵向对称的布置在深敝口龛内。以佛像为中心,按身份等级侍列成对弟子、菩萨、天王,由于身份的不同,人物的表情和气质也截然有别。造成有静有动、文武并俱的活跃气氛。人物的表情变化及内心状态与整窟内容、形式,彼此呼应,相得益彰,统一在完整的主题之内,使群体雕塑既从属于建筑空间,又能独立欣赏。




持梵夹菩萨 莫高窟第320窟 东壁 元

菩萨头戴宝珠花冠,绾高髻,饰巾帼,面相丰满,手持梵夹,披巾着裙,跣足而立。造型蕴藉庄重,色彩淡雅,线描技法丰富,圆转畅达,是元代菩萨像的代表作。




摩诃萨埵舍身饲虎 北魏 莫高窟第254窟 南壁

与莫高窟第428窟萨埵太子本生故事画相比,第254窟南壁这幅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出现的更早。这幅故事画采用“异时同图”的形式,将所有的故事情节都置于一幅画面中,紧紧抓住萨埵饲虎这个主题,重点描绘了“刺颈”、“跳崖”、“饲虎”这三个场面。“饲虎”是高潮,使人一目了然。特别是“刺颈”、“跳崖”两幅画面,把萨埵勇敢地刺破喉咙,跳下山崖,躺在老虎旁的过程完整地表现了出来,加强了这幅画的悲壮气氛。




药师经变 莫高窟第220窟 北壁 初唐

根据《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绘成,主尊是七身药师佛。药师佛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是治疗众生生老病死之痼疾的大药王。画面以东方药师净土七佛为主体,八大菩萨侍立左右。宝台的栏边,有侧身倚栏而坐的菩萨。画中的神将,身着甲胄,头戴宝冠,宝冠上饰以动物肖像,现在可辨的有蛇、兔、虎等动物,这是以十二动物生肖对应十二神将。七佛上空飞天翱翔,前临曲池流泉。药师佛前中原式灯楼和西域式灯轮并出,在“灯山火木”照耀下,展现出规模巨大的舞乐场面。两侧乐队共有28人,分坐在两块方毯下,乐人肤色各有不同,演奏着中外乐器等15种。两组舞伎在灯火辉煌中翩翩起舞,一组展臂挥巾,绺发飘扬,似在旋转;一组举臂提脚,纵横腾踏,这大概就是传自中亚的胡旋舞和胡腾舞。




阿弥陀经变 莫高窟第220窟 南壁 初唐

碧波荡漾的七宝池水平台上,西方三圣——阿弥陀佛端坐莲台,观音、大势至菩萨侍立左右,背后经幢凌云,梵宫高耸,色彩鲜丽。观音、大势至菩萨着透体罗衣,锦绣披巾,凝神伫立,神志庄重。人物风貌神采已呈唐人丰满健美之美,白色肌肤已开始变为棕色,天然的变化使色彩更为丰富,显示出历史岁月中形成的一种古朴浑厚的立体感。“西方三圣”周围圣众眷属环绕,共150余身,严密而有主次、有疏密地组织在一起,下段的地面,七宝栏楯,楼阁相对,金沙铺地,琉璃合成。中部的舞乐场面,乐工奏乐,歌伎起舞,鹦鹉、孔雀展翅踏节应弦而舞,一派歌舞升平景象,是莫高窟出现最早、场面最大的净土变。




化生献花、飞天与雷神 莫高窟第285窟 主室 西魏

画面正中为化生顶盆献花局部,上有飞天共舞花枝,南北雷神相对。画工将将雷神画成一力士,左手引连鼓,右手推椎,连鼓相击如雷声隆隆。雷神下南北各有一飞廉(风神)振翼放风。雷神、飞廉都是中国传统神话中的人物,充分显示了佛教在东传过程中同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与互相渗透。




十一面观音 莫高窟第321窟 主室东壁 初唐

十一面观音是密教中最受尊崇的菩萨之一,十一个颜面象征菩萨修完“十地”,最终功行圆满,到达第十一地——佛地。敦煌的十一面观音像自初唐开始流行。观音十一面六臂,立于双树宝盖之下莲花之上,一手提净瓶,一手持杨枝。两旁有二菩萨侍立。构图左右基本对称,图中的树、花等,有图案化的倾向。与同时期的壁画相比,十一面观音显得很有特色。第321窟是敦煌莫高窟初唐的重要洞窟之一。




观音经变 莫高窟第303窟 主室人字披西向面 隋

莫高窟第303窟顶前部人字披满绘《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生》,画面采用每披上下两端横幅长卷的形式。画面基本上按经文顺序,将该品内容表现得详尽而完整。自东坡上端南端(右端)开始,首先画无尽意菩萨偏袒右肩,合掌向佛,听佛宣讲“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接着以上段的绝大部分幅面画观音菩萨以神力解脱众生诸般苦难;众生受诸苦难但能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得解脱:设入大火,火不能烧;若为大水所漂即得浅处;入海求宝遇风浪、罗刹鬼不受伤害;临当被害凶器刀杖立即断坏;遇诸恶鬼恼人即可解除;商队过险路能得无畏;若多淫欲、多嗔、多愚痴皆得解脱;欲求生男、生女便可如愿。

东披下段至西披一一表现观世音菩萨游诸国土,以三十三现身度化众生。至西披下段止,计有观世音菩萨现佛身、辟知佛身、声闻身、梵王身、帝释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将军身、毗沙门身、小王身、长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罗门身、比丘身、比丘尼身、优婆塞身、优婆夷身、长者妇女身、居士妇女身、宰官妇女身、婆罗门妇女身、童男身、童女身、天身、龙身、夜叉身、乾闼婆身、阿修罗身、摩睺罗伽身、执金刚神身。西披下段南端紧接三十三现身之后,画佛说观世音因缘毕,无尽意菩萨等施珍宝、璎珞供养观世音,观世音受取璎珞分作二份,分奉释迦、多宝二佛,二佛并坐于多宝塔内。




说法图 莫高窟322 主室南壁 初唐

弥勒佛手续说法印,穿红衣袈裟,善迦趺坐,足踏莲花,两侧菩萨拥立。菩萨面相修长而丰润,身姿修美,似在窃窃私语,富于含蓄之美,线描圆润有力,衣纹加晕染,色彩淡雅朴实。




福田经变 莫高窟302 主室东披人字披 隋

此窟东披上段大体以独幅画形式一幅接一幅地成横卷。左起头两个画面不详,此后依次为快目王施眼、月光王施头、虔围尼婆梨王剜身以燃千灯、毗楞竭梨王身钉千钉、尸毗王割肉贸鸽、施身闻半偈等,共计约八种本生故事题材。该经变沿袭了早期故事画的横卷连续构图形式,造型简练,线描豪放,赋彩单纯,晕饰简淡,人字披底色为白色,与四壁的土红色对比鲜明,更加突出了人字披的画面。




窟顶葡萄石榴纹藻井 莫高窟第322窟

窟顶葡萄石榴纹藻井 莫高窟第322窟葡萄石榴纹藻井是以葡萄石榴纹样为方井内主花饰的藻井图案。纹饰以藤蔓作“十”字或“米”字形布局,再以圆环相套叠,附以葡萄文,石榴纹,呈放射状。井外边饰少,纹样单纯,多是连续方格内绘以环形白珠纹,而垂幔为简单的三角纹。形象鲜明,样式新颖,有别于各种莲花藻井图案。




西壁南侧普贤变 榆林窟第25窟

普贤菩萨以“理性”,“普行”著称,常胁侍于释迦牟尼右侧,乘六牙白象。除塑像外,壁画把单独造像铺衍成为变相,是敦煌艺术中常见的题材。榆林窟第25窟的普贤变是敦煌石窟普贤变的代表作之一,位于洞窟西壁南侧。普贤菩萨结跏趺坐于象与莲花座上,手作“无畏”及“与愿”印,意态安详庄重,环绕侍从菩萨三身,黑肤驯象人一身,一童子捧花跪迎。结构简练,线描流畅、纯熟,与北侧的文殊变统一、对称,是吐蕃初期留于瓜州的唐朝画师的杰作。




无量寿经观变 榆林窟第25窟

榆林窟第25窟为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代表性洞窟,其南壁无量寿经观变是依据《无量寿经观》绘制,中间为无量寿经观变的主体部分——极乐世界,左右两边为该经的序分部分十六观和未生怨。

画面主体极乐世界中部为七宝池中的露天殿堂,无量寿佛结跏趺坐于金刚宝座上,施无畏印,肃穆庄严,头顶上罩着华丽的宝盖和幡幢,上方飞天撒花飞舞,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分座左右,供养菩萨四面环绕。七宝池殿前的平台上乐天成八字形座在毯子上,吹奏着不同的乐器,旁边有迦陵频伽鸟拨奏五弦应和。七宝池中,几身莲花童子在嬉戏打闹,给庄严肃穆的说法场面增添了欢乐气氛。这幅经变画虽是描写极乐世界的歌舞场面,却以人间豪化的宫廷建筑景物为蓝本,既有亭台楼阁,又有平台宝池,显得宏伟壮丽。主尊周围只有大小十四尊菩萨;建筑辉煌,色调淡雅,色种少但敷色协调,与盛唐金碧辉煌、绚烂富丽的格调有所不同,而是一种主调简洁明快、清淡舒朗的画风。尤为可贵者,保存至今,除个别人物变色外,其余皆完好如新。




东壁药师佛 榆林窟第25窟

药师佛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名药师琉璃光如来,又有大医王佛之称,成佛前曾发救度众生的十二大愿,因能帮助信徒解脱贫乏、困厄、病痛、灾邪而倍受信仰。唐代中后期,除绘药师净土变之外,单身药师佛像日渐增多。所画药师佛多做立像,一手托药钵,一手持锡杖。《药师经》云,人临命终时若闻药师佛名号,会有八菩萨乘神通而来,示其往生净土道路。此铺药师佛身着袈裟,右手持锡杖,左手托药钵,立于莲台之上作者以遒劲流利的铁线描刻画形象,造型严谨,描绘细腻,色调柔和,是一幅优秀的药师佛画作。




西壁北侧文殊变 榆林窟第25窟

敦煌佛教经变画之一。始见于初唐,终于元。现存一百三十二铺,与普贤变是对称题材。此铺作品是敦煌石窟文殊变代表作之一。位于西壁北侧,构图简明,造型端丽,笔墨晕染,纯熟精湛,承袭了盛唐画风,是吐蕃时代佛教壁画中的上乘作品。此画色线并重,正是当时画坛上流行的“吴装”一派的时代风韵。




灵鸟石榴卷草纹边饰 莫高159窟 西龛内 中唐

卷草纹中夹画有灵鸟、石榴,灵鸟伽陵频迦人首鸟身,弹奏乐器,鸟尾呈卷叶状,花、鸟一体,非常之美。




鹦鹉 莫高428窟 人字披西披 北周

椽间莲花分三组,莲花中绘有一猴,攀枝眺望,下面有两只绶带鸟,一只仰望猴子,一只回头啄翅。莲花下还有一对绿色鹦鹉在安静地歇息。另一椽间莲花有一对绿孔雀,昂首翘尾,贴颈相依,回头张望,颇有情趣。




孔雀 莫高428窟 人字披西披 北周


文中图片为张百城老师摄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