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刘森吹箫——箫与交响乐《黑夜》

 灵石水华 2016-03-30

文:周林生2005.2.14

......下午,我与屠式璠老师一起去拜访了刘森老师。

在总政大院门口,遇上中央广播乐团的笛子演奏家李增光夫妇,他们也是给刘老师拜年的,增光高兴地搂着我连声说:真巧,真巧,约好也没这么巧!

刘森先生近照,拍摄于2016年3月12日刘森先生讲座


刘老师家里,牡丹花,蝴蝶花在午后的阳光里盛开怒放,屋子里充满了鲜花的芬芳。刘老师比我在去年十月见到时还要精神,一见面,刘老师就风趣地说:林生啊,你可了不得,笛吹的好,笛做的好,徒弟学生教得好,现在又玩电脑,写笛子文章……我知道,这是刘老师在鼓励我,要做得更好。

   

刘老师打开音响,播放他的作品《黑夜》。

这是一首刘老师即兴演奏的箫独奏曲,交响乐团伴奏。刘老师说:箫表现的时空容量更大,他建议要多玩即兴演奏。在幻境般的音乐声中,刘老师用美声唱法的嗓音给我们描述乐曲的意境。   

黑夜……漆黑一片,那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一支箫在呜咽着,如诉如泣的哀怨声在黑夜中游荡。   

那是母亲在找儿子,儿子在找母亲的呼唤;

那是心灵在找光明,光明在找心灵的期盼。

可是,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找不着。

身不知在何处,心不知在何方。

   

焦虑,彷徨,哪是回家的路?哪是心的温床?

 “嗙!嗙!”大三弦干涩的音响,好象躲在黑夜里的精灵,在幸灾乐祸地嘲笑。箫与大三弦的声响交缠着,抗衡着。虽然三弦声销声匿迹,黑夜依然重重,心灵仍在求索……   

人类不就是在黑夜和愚昧中燃烧出进化的光芒?

……音乐结束了,我们久久地陷在沉思中不能自拔。三分十六秒的音乐,表达的竟是如此凝重的主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