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建立是为什么的问题
菀1彼桑柔,其下侯2旬3。捋4采其刘5,瘼6此下民。不殄7心忧,仓兄8填9兮。倬10彼昊11天,宁12不我矜13。 四牡14騤騤15,旟16旐17有翩。乱生不夷18,靡19国不泯20。民靡有黎21,具祸以烬22。於乎23有哀,国步24斯频25。 国步蔑26资27,天不我将28。靡所止疑,云徂29何往?君子实维30,秉31心无竞32。谁生厉33阶34,至今为梗35。 忧心慇慇36,念我土宇37。我生不辰38,逢天僤39怒。自西徂东,靡所定处。多我觏40痻41,孔42棘43我圉44。 为谋为毖45,乱况46斯削47?告而忧恤48,诲49尔序50爵51。谁能执热,逝52不以濯53。其何能淑54,载55胥56及57溺58。 如彼遡59风,亦孔之僾60。民有肃61心,荓62云不逮63。好是64稼穑,力65民代66食。稼穑维宝,代食维好。 天降丧乱,灭我立王。降此蟊67贼,稼穑卒痒68。哀恫69中国,具赘70卒荒。靡有旅71力,以念穹72苍。 维此惠君,民人所瞻。秉心宣73犹74,考慎其相。维彼不顺,自独俾臧75。自有肺肠,俾民卒狂。 瞻彼中林,甡甡76其鹿。朋友已谮77,不胥以穀78。人亦有言,进退维谷79。 维此圣人,瞻言百里。维彼愚人,复狂以喜。匪言不能,胡80斯畏忌。 维此良人,弗求弗迪81。维彼忍心,是顾是复。民之贪乱,宁为荼毒。 大风有隧82,有空大谷。维此良人,作为式穀。维彼不顺,征以中垢83。 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听言则对,诵言如醉。匪用其良,复俾我悖。 嗟尔朋友,予岂不知而作?如彼飞虫,时亦弋获。既之阴84女,反予来赫85。 民之罔86极,职87涼88善背89。为民不利,如云不克。民之回遹90,职竞用力。 民之未戾91,职盗为寇。凉曰不可,复背善詈92。虽曰匪予,既作尔歌。 【译文】茂盛桑树枝叶柔,树下荫凉美周遍。梳理采摘使凋残,炎热晒病树下人。民心不断在忧愁,悲伤充塞我心中。高大显著广阔天,难道对人不怜悯。 四匹雄马多强壮,鸟旗蛇旗舞翩翩。祸乱发生不平和,无一国家不混乱。人民本来就不众,都遭祸殃成灰烬。呜呼哀哉真哀痛,国命维艰更危急。 国步维艰无丧服,上天让我不顺从。没有什么止我疑,说是前往向何方?君子实是要计度,保持心态无争执。是谁生出危险途,直到今天阻道路。 心中隐隐藏忧伤,怀念我的居住房。我生时候不美善,正逢上天在动怒。从那西方到东方,完全没有定居处。我遭痛苦实在多,我们边境多急迫。 凡作计谋要谨慎,混乱更加要削减。告诉你忧愁与忧虑,教导你做官要懂次序。谁能手执烫东西,却不用凉水来冲洗?怎么才能美好善良?施行着而观察比得上无节制。 就象迎面而来风,使人呼吸气不爽。人民有那恭畏心,能使浮云赶不上。好的政务是稼穑,有能力使民世代食。庄稼真是宝中宝,人民世代食它真是好。 死亡祸乱从天降,要灭我们所立王。降下害虫和蟊贼,大田庄稼全遭殃。真可伤心我中国,延绵田地尽都荒。没有同心都协力,怎样感动那上苍。 唯有这个仁义君,才为人民所瞻仰。把持本心明谋划,慎重考察择贤相。唯有那蛮横君王,以为所用都善良。别具心肠自主张,使民迷惑尽发狂。 看那郊野有树林,鹿儿众多都相亲。朋友互相来欺骗,不考察兮以为善。人们常常这样说,进退两难是困境。 唯有这些圣贤人,看事说话过百里。唯有那些愚笨人,反而狂妄空自喜。并非有话不能说,怎样说话不犯忌? 唯有这些善良人,不去追求不任用。只有你这忍心的人,却多顾虑多反复。人民贪乱因暴政,谁愿甘受此荼毒。 大风来时有通道,峡谷从来是空空。唯有这些善良人,作为都是效法善。唯有那个蛮横人,征询得到是耻辱。 大风来时有通道,贪利小人是败类。听见谀言就对答,听见谏语装酒醉。忠臣良言不采用,反而使我行逆悖。 叫声朋友听我说,我岂无知而作歌。好比那些高飞鸟,有时射中也被获。你暗中底细我已知,怎会反来做显耀。 人民已经很茫然,贡赋辅佐来违背。对于人民很不利,还说怕民完不成。民之所以行邪僻,贡赋竞争太用力。 人民还没有都违逆,贡赋是盗为贼寇。辅佐你呀说不可,翻来复去责骂人。虽然说是不给予,还是作了这首歌。 【说明】《桑柔》诉说的是国家的建立是为什么的问题。这亦是一首在家族内部宴会上唱的雅歌,笔者认为这与前一首《抑》一样,都是周文王被囚禁在羑里时的一个特别宴会上唱的。这首歌是周文王的独唱,首段以桑树为喻,桑树本茂密,荫蔽甚广,但因采摘至尽而剥落稀疏。国为桑树,不能荫蔽百姓,因而使民忧愁。第二段叙说诸侯间战争不断,使得人民更是雪上加霜。第三、四段则牵涉到周文王个人遭遇,商纣王是如此不体恤人民,我作为小邦周侯伯,而无一不是为民着想,前途在哪里?第五段则是歌者暗暗谴责商纣王,要有节制。第六段是追根溯源,国家的建立到底是为什么?还是广种稼穑,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七、八段则是回忆后稷及夏桀,区分王君与亡君的不同。第九段则是以动物鹿儿为喻,很多人其实都比不上那鹿儿。后面七段夹叙夹议,痛责执政者之咎,不断增加人民贡赋,使得贡赋是盗为贼寇,导致民怨沸腾。 这首长歌,动用了比喻、借喻、暗喻、反诘、衬托、夸张、对比、反比等多种手法,章法完整,主题突出,主次分明,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宏篇大作。 —————————————————— 【注释】1.菀:(wǎn挽)《诗·小雅·正月》:“有菀其特。”《诗·小雅·小弁》:“莞彼柳斯,鸣蜩嘒嘒。”《诗·小雅·菀柳》:“有菀者柳,不尚息焉。”这里用为茂盛的样子之意。 2.侯:(hóu后)《易·晋·辞》:“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诗·郑风·羔裘》:“羔裘如濡,洵直且侯。”郑玄注:“侯,《韩诗》云:‘美也。’”《诗·小雅·四月》:“山有嘉卉,侯栗侯梅。”《诗·大雅·下武》:“媚兹一人,应侯顺德。”这里用为美丽之意。 3.旬:(xún寻)《易·丰·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管子·侈靡》:“不动则望有廧,旬身行。”这里用为周遍之意。 4.捋:(lǚ旅)《诗·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捋之。”《诗·豳风·鸱鸮》:“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乐府诗集·陌上桑》:“下担捋髭须。”这里用为梳理、整理之意。 5.刘:(liú留)《书·盘庚》:“重我民,无尽刘。”《诗·周颂·武》:“胜殷遏刘,耆代尔功。”《左传·成公十三年》:“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垂。”《方言》卷一:“秦晋宋卫之间谓杀曰刘,晋之北鄙亦曰刘。”本意为杀戮之意。这里引申为凋残之意。 6.瘼:(mò莫)《诗·小雅·四月》:“乱离瘼矣,爰其适归。”《说文》:“瘼,病也。”这里用为病、疾病之意。 7.殄:(tian舔)《书·毕命》:“余风未殄。”《诗·邶风·新台》:“燕婉之求,籧篨不殄。”《诗·大雅·緜》:“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左传·宣公二年》:“败国尽民。”《孟子·尽心下》:“肆不殄厥愠,亦不殒厥问。”《荀子·大略》:“币厚则伤德,财侈则殄礼。”《淮南子·本经》:“丁殄地财。”《说文》:“殄,尽也。”这里用为断绝,竭尽之意。 8.仓兄:同“怆怳(chuàng创huǎng恍)”。这里用为悲伤之意。 9.填:(tián田)《诗·小雅·小宛》:“哀我填寡,宜岸宜狱。”《荀子·非十二子》:“填填然,狄狄然,莫莫然,瞡瞡然,瞿瞿然,尽尽然,盱盱然。”《史记·司马相如传》:“填坑满谷。”《说文》:“填,塞也。”《汉书·郑当时传》:“宾客亦填门。”《资治通鉴》:“负草填之。”这里用为充塞之意。 10.倬:(zhuō捉)《诗·小雅·甫田》:“倬彼甫田,岁取十千。”《诗·大雅·棫朴》:“倬彼云汉,为章于天。”《诗·大雅·甫田》:“倬彼昊天。”《说文》:“倬,箸大也。从人,卓声。”这里用为高大、显著之意。 11.昊:(hào号)《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诗·小雅·节南山》:“昊天不平。”《诗·大雅·板》:“昊天曰明,及尔出王。”《诗·周颂·昊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指天广大无边之意。 12.宁:(nìng佞)《诗·邶风·日月》:“胡能有定,宁不我顾。”《诗·大雅·云汉》:“圭璧既卒,宁莫我听。”《史记·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里用为岂、难道之意。 13.矜:(jīn巾)《书·泰誓》:“天矜于民。”《诗·小雅·巷伯》:“矜此劳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见人之厄则矜之。”《小尔雅》:“矜,惜也。”这里用为怜悯、同情之意。 14.牡:(mǔ亩)《书·汤诰》:“敢用玄牡,敢昭告于上天神后,请罪有夏。”《诗·邶风·匏有苦叶》:“雉鸣求其牡。《诗·小雅·北山》:“四牡彭彭,王事傍傍。”《诗·鲁颂·駉》:“駉駉牡马。”《老子·五十五章》:“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论语·尧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仪礼·丧服传》:“牡麻者,枲麻也。”《大戴礼记·易本命》:“丘陵为牡。”《说文》:“牡,畜父也。”这里用为雄性的生物之意。 15.騤:(kuí癸)《诗·小雅·采薇》:“四牡骙骙。”《诗·小雅·六月》:“四牡騤騤,载是常服。”《诗·大雅·烝民》:“四牡騤騤,八鸾喈喈。”这里用为马强壮的样子之意。 16.旟:(yú于)《诗·鄘风·干旄》:“孑孑干旟,在浚之都。”《诗·小雅·出车》:“彼旟旐斯,胡不旆旆。”《诗·大雅·江汉》:“既出我车,既设我旟。”这里用为古代画着鸟隼的军旗之意。 17.旐:(zhao兆)《诗·小雅·出车》:“设此旐矣,建彼旄矣。”《诗·小雅·采芑》:“其车三千,旂旐央央。”《周礼》:“龟蛇为旐,县鄙建旐。”古代的一种旗子,上面画着龟蛇。 18.夷:(yí移)《书·尧典》:“厥民夷,鸟兽毛毨。”《诗·召南·草蟲》:“我心则夷。”《诗·大雅·皇矣》:“帝迁明德,串夷载路。”《诗·商颂·那》:“我有嘉客,亦不夷怿。”《管子·地员》:“其泉黄白,其人夷姤。”《左传·成公十六年》:“将塞井夷竈而为行也。”《楚辞·九怀》:“羡馀术兮可夷。”这里用为平和、平易之意。 19.靡:(mi迷)《书·咸有一德》:“天难谌,命靡常。”《诗·邶风·旄丘》:“叔兮伯兮,靡所与同。”《诗·小雅·采薇》:“靡室靡家。”《诗·大雅·皇矣》:“比于文王,其德靡悔。”《诗·商颂·玄鸟》:“武王靡不胜。”《尔雅》:“靡,无也。”《荀子·儒效》:“乡也,胥靡之人,俄而治天下之大器举在此。”《战国策·秦策》:“靡不有初。”《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靡不毕现。”这里用为没有之意。 20.泯:(mǐn敏)《书·康诰》:“天惟与我民彝大泯乱。”《书·吕刑》:“泯泯棼棼,罔中于信。”《谷梁传》:“严霜夏坠,从弟雕落,二子泯没,天丧予,何痛如之!”这里用为乱、混乱之意。 21.黎:(lí厘)假借为“齐”。《书·尧典》:“黎民于变时雍。”《书·舜典》:“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谷。”《尔雅》:“黎,众也。”《礼记·大学》:“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孟子·梁惠王上》:“黎民不饥不寒。”《汉书·司马相如传》:“觉悟黎烝。”这里用为众多、数目很多之意。 22.烬:(jìn尽)《左传·成公二年》:“请收合余烬。”《北史·吕思礼传》:“烛烬夜有数升。”这里用为物体燃烧后的剩余之意。 23.於乎:(wū呜)《书·尧典》:“佥曰‘於!鲧哉!’”《诗·大雅·文王》:“文王在上,於昭于天。”《诗·大雅·抑》:“於呼小子,未知臧否。”《诗·周颂·烈文》:“百辟其刑之,於戏,前王不忘。”这里表示感叹之意。 24.步:(bù)《诗·大雅·桑柔》:“於乎有哀,国步斯频。”《楚辞·远游》:“步徒倚而遥思兮,怊惝怳而乖怀。”这里用为时运、命运之意。 25.频:(pín贫)《诗·大雅·召旻》:“池之竭矣,不云自频。”《玉篇·页部》:“频,急也。”这里用为危急、紧急之意。 26.蔑:(mie灭)《书·君奭》:“文王蔑德降于国人。”《诗·大雅·板》:“丧乱蔑资。”《左传·僖公十年》:“蔑不济也。”《国语·晋语》:“吾有死而已,吾蔑从之矣。”《小尔雅·广诂》:“蔑,无也。”这里用为无、没有之意。 27.资:(ci慈)古通“齐”。《诗·大雅·板》:“丧乱蔑资。”《荀子·礼论》:“卑絻、黼黻、文织,资粗、衰绖、菲繐、菅屦,是吉凶忧愉之情发于衣服者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吾民之有丧资者,寡人亲使郎中视事。”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资,假借为齐。”这里用为丧服名之意。 28.将:(jiāng浆)《书·汤诰》:“肆台小子,将天命明威,不敢赦。”《诗·周南·樛木》:“乐只君子,福履将之。”《诗·小雅·正月》:“民之讹言,亦孔之将。”《诗·大雅·烝民》:“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诗·周颂·访落》:“将予就之,继犹判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将自何所至。”《庄子·庚桑楚》:“备物以将形。”《荀子·尧问》:“然则孙卿怀将圣之心。”这里用为顺从,随从之意。 29.徂:(cu促)《书·大禹谟》:“汝徂征。”《书·胤征》:“胤后承王命徂征。”《诗·卫风·氓》:“自我徂尔。”《诗·小雅·小明》:“我征徂西。”《诗·大雅·皇矣》:“侵阮徂共。”《尔雅》:“徂,往也。”《孟子·梁惠王下》:“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这里用为前往之意。 30.维:(wéi围)《易·晋·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书·多方》:“洪惟图天之命,弗永寅念于祀。”《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诗·小雅·出车》:“王事多难,维其棘矣。”《诗·大雅·皇矣》:“维此二国,其政不获。”《论语·八佾》:“‘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史记·秦楚之际月表》:“秦既称帝……维万世之安。”司马贞索隐:“维训度,谓计度令万代安也。”这里用为计度之意。 31.秉:(bǐng丙)《书·酒诰》:“在昔殷先哲王迪畏天显小民,经德秉哲。”《诗·小雅·小弁》:“君子秉心。”《诗·大雅·丞民》:“民之秉彝。”《诗·周颂·清庙》:“济济多士,秉文之德。”《管子·势》:“不乱民功,秉时养人。”这里用为保持、坚持之意。 32.竞:(jìng镜)《书·立政》:“乃有室大竞。”《诗·大雅·抑》:“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诗·周颂·执竞》:“执竞武王,无竞维烈。”《韩非子·五蠹》:“竞于道德。”《淮南子·原道》:“犹不能与罗者竞多。”《说文》:“競,逐也。”这里用为争竞、角逐、比赛之意。 33.厉:(lì丽)《易·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诗·邶风·匏有苦叶》:“深则厉,浅则揭。”《诗·大雅·民劳》:“无纵诡随,以谨丑厉。”《论语·宪问》:“深则厉,浅则揭。”《玉篇·厂部》:“厉,危也。”这里用指倾危,危险之意。 34.阶:(jiē皆)《易·升·六五》:“贞,吉;升阶。”《诗·小雅·巧言》:“无拳无勇,职为乱阶。”《诗·大雅·瞻卬》:“妇有长舌,维厉之阶。”《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贵而知惧,惧而思降,乃得其阶。”《易·系辞上》:“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这里用为途径之意。 35.梗:(gěng耿)《管子·四时》:“号令修除神位,谨祷獘梗。”《梁书·高帝纪》:“元恶未黜,天邑犹梗。”《晋书·王承传》:“是时道路梗涩,人怀危惧,承每遇艰险,处之夷然。”这里用为阻塞、阻碍之意。 36.慇:(yin殷)《诗·小雅·正月》:“念我独兮,忧心慇慇。”《说文·心部》:“慇,痛也。”《集韵·谆韵》:“慇,忧也。”这里形容为忧伤的样子之意。 37.宇:(yǔ雨)《书·五子之歌》:“甘酒嗜音,峻宇彫墙。”《诗·豳风·七月》:“八月在宇。”《诗·大雅·緜》:“聿来胥宇。”《楚辞·招魂》:“高堂邃宇。”这里用为房屋之意。 38.辰:(chén尘)《诗·秦风·驷驖》:“奉时辰牡,辰牡孔硕。”《诗·小雅·车舝》:“辰彼硕女,令德来教。”《诗·大雅·抑》:“訏谟定命,远犹辰告。”《管子·侈靡》:“员其中,辰其外,而变畏强长其虚。”这里用为美善貌之意。 39.僤:(dan旦)《汉书·司马相如传》:“青龙蚴蟉于东箱,象舆婉僤于西清。”颜师古注:“蚴蟉、婉僤,皆行动之貌。”《集韵》:“僤,行动貌。”这里用为“动”之意。 40.觏:(gou构)《诗·召南·草虫》:“亦既觏止。”《诗·小雅·裳裳者华》:“我觏之子,我心写兮。”《诗·小雅·车舝》:“鲜我觏尔,我心写兮。”《诗·大雅·公刘》:“乃觏于京。”《说文》:“觏,遇见也。”这里用为遇见之意。 41.痻:(mín民)《玉篇·疒部》:“痻,病也。”这里用为疾病、精神恍惚之意。 42.孔:(kǒng恐)副词,表示程度,相当于“甚”、“很”。《书·皋陶谟》:“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诗·郑风·羔裘》:“孔武有力。”《诗·小雅·正月》:“民之讹言,亦孔之将。”《诗·大雅·云汉》:“祈年孔夙,方社不莫。”《诗·商颂·殷武》:“旅楹有闲,寝成孔安。”《尔雅·释言》:“孔,甚也。” 43.棘:(jí极)古通“亟”。《诗·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诗·小雅·采薇》:“岂不日戒,猃狁孔棘。”《诗·大雅·文王有声》:“匪棘其欲,遹追来孝。”这里用为急切、急迫之意。 44.圉:(yǔ雨)《诗·大雅·召旻》:“民卒流亡,我居圉卒荒。”《尔雅·释诂下》:“圉,垂也。”《左传·隐公十一年》:“亦聊以固吾圉也。”《韩非子·制分》:“而弗能圉禁者,任人而无数也。”这里用为边境之意。 45.毖:(bì币)《书·酒诰》:“厥诰毖庶邦庶士越少正御事朝夕曰。”《书·大诰》:“无毖于恤,不可不成乃宁考图功!”《诗·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说文》:“毖,慎也。”这里用为谨慎之意。 46.况:(kuàng矿)《诗·小雅·出车》:“仆夫况瘁。”《管子·宙合》:“故名为之说,而况其功。”《国语·晋语》:“以众故,不敢爱亲,众况厚之。”《荀子·非十二子》:“成名况乎诸侯。”这里用为更加之意。 47.削:(xuē靴)《韩非子·五蠹》:“辩智而鲁削。”《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兵挫地削。”这里用为削弱、削减之意。 48.恤:(xu序)《易·萃·初六》:“握,为笑。无恤,往无咎。”《书·大诰》:“不印自恤。”《诗·小雅·杕杜》:“斯逝不至,而多为恤。”《荀子·非相》:“好其实,不恤其文,是以终身不免埤污庸俗。”《说文·心部》:“恤,忧也。”这里用为发愁、忧虑之意。 49.诲:(huì卉)《书·无逸》:“胥教诲。”《管子·大匡》:“其智多诲,姑少胥其自及也。”《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易·系辞》:“慢藏诲盗,野容诲淫。”《礼记·檀弓》:“夫子诲之髽。”《说文》:“诲,说教也。”这里用为教育、教导之意。 50.序:(xù旭)《诗·大雅·行苇》:“序宾以贤。”《诗·周颂·闵予小子》:“继序思不忘。”《管子·君臣上》:“上下同德,代相序也。”《左传·宣公十二年》:“内官序当其夜。”《楚辞·离骚》:“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礼记·中庸》:“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孟子·滕文公上》:“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荀子·君子》:“长幼有序。”这里用为次序之意。 51.爵:(jué觉)《管子·权修》:“则爵服不可不贵也。”《文子·微明》:“故仁义者,事之常顺也,天下之尊爵也。”《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汉书·李广苏建传》:“爵通侯。”这里用为爵位、爵号、官位之意。 52.逝:(shì誓)《书·大诰》:“若昔朕其逝,朕言艰日思。”《诗·邶风·谷风》:“毋逝我梁。”《诗·小雅·车舝》:“间关车之舝兮,思娈季女逝兮。”《诗·大雅·公刘》:“笃公刘,逝彼百泉。”《老子·二十五章》:“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楚辞·九歌·少司命》:“倏而来兮忽而逝。”《说文》:逝,往也。”《广雅》:“逝,行也。”这里用为去、往之意。 53.濯:(zhuo浊)《诗·大雅·泂酌》:“可以濯罍,岂弟君子,民之攸归。”《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仪礼·特牲礼》:“视壶濯及豆笾。”韩愈《石鼓歌》:“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广雅》:“濯,洒也。”这里用为洗涤之意。 54.淑:(shū梳)假借为“俶”。《书·毕命》:“旌别淑慝,表厥宅里。”《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小雅·鼓钟》:“淑人君子,怀允不忘。”《诗·大雅·抑》:“淑慎尔止,不愆于仪。”《诗·鲁颂·泮水》:“淑问如皋陶,在泮献囚。”《尔雅》:“淑,善也。”《楚辞·招魂》:“九侯淑女。”《孟子·尽心上》:“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荀子·劝学》:“淑人君子,其仪一兮。”这里用为善良、美好之意。 55.载:(zài再)《易·小畜·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书·皋陶谟》:“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孔传:“载,行;采,事也。”孔颖达疏:“载者,运行之义,故为行也,此谓荐举人者,称其人有德,欲使在上用之,必须言其所行之事。”《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宾客,则摄而载果。”郑玄注:“载,为也;果,读为裸,代王裸宾客以鬯,君无酌臣之礼。言为者,摄酌献耳。”《管子·形势》:“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尹知章注:“载,行也。”《小尔雅·广言》:“载,行也。”这里用为施行之意。 56.胥:(xū须)《书·吕刑》:“明启刑书胥占,咸庶中正。”《诗·小雅·桑扈》:“君子乐胥,受天之祜。”《诗·大雅·公刘》:“于胥斯原,既庶既繁。”《管子·大匡》:“将胥有所定也。”《孟子·梁惠王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荀子·大略》:“故《春秋》善胥命。”《史记·廉颇蔺相如传》:“胥后令。”这里用为观察、考察之意。 57.及:(jí吉)《孟子·公孙丑下》:“子为长者虑,而不及子思。”《战囯策·齐策》:“徐公何能及君也?”韩愈《师说》:“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这里用为比得上,能与…相比之意。 58.溺:(nì匿)《庄子·齐物论》:“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宋欧阳修《伶官传·序》:“困于所溺。”《正字通·水部》:“溺,凡人情沈湎不反亦曰溺。”这里用为沉湎,无节制之意。 59.遡:(su诉)《诗·秦风·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诗·大雅·公刘》:“夹其皇涧,遡其过涧。”《尔雅》:“逆流而上曰溯洄。”这里用为端直地逆流而上之意。 60.僾:(ai爱)《尔雅·释言》:“僾,唈也。”郭璞注:“呜唈,短气。”《荀子·礼论》:“祭者,志意思慕之情也。愅诡唈僾而不能无时至焉。”杨倞注:“气不舒,郁闷之貌。”这里用为气管堵塞呼吸不畅之意。 61.肃:(sù素)《书·泰誓》:“肃将天威,大勋未集。”《诗·周南·兔罝》:“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诗·大雅·思齐》:“肃肃在庙。”《左传·文公十八年》:“忠肃共懿。”《国语·周语》:“宽肃宣惠。”《训文》:“肃,持事振敬也。”《汉书·五行志》:“貌之不恭,是谓不肃。”这里用为畏惧、恭敬之意。 62.荓:(ping乒)《诗·大雅·桑柔》:毛传:“荓,使也。”朱熹注引苏氏曰:“虽有欲进之心,皆使之曰世乱矣,非吾所能及也。”《诗·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莫予荓蜂。”这里用为“使”之意。 63.逮:(dǎi歹)《书·吕刑》:“群后之逮在下。”《管子·法法》:“故正者所以止过而逮不及也。”《论语·里仁》:“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礼记·中庸》:“下为上,所以逮贱也。”《荀子·尧问》:“魏武侯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韩非子·八说》:“登降周旋,不逮日中奏百。”这里用为赶上、及、到之意。 64.是:(shì士)《易·未济·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诗·小雅·六月》:“玁狁孔炽,我是用急。”《诗·大雅·江汉》:“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诗·商颂·长发》:“玄王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管子·问》:“则听其名,视其色,是其事。”《荀子·非十二子》:“知命者也,箸是者也。”范晔《后汉书》:“君臣不合,则国是(国家正确的方针大计)无从定矣。”这里用为政府的事务、业务或国务之意。 65.力:(lì厉)《论语·季氏》:“‘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史记·淮阴侯列传》:“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资治通鉴》:“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这里用为能力、才能之意。 66.代:(dài戴)父子相继为“代”、“世代”。《后汉书·窦何传》注:“代,世也。”《后汉书·王符传》注:“五代,谓唐虞夏殷周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67.蟊:(máo毛)《诗·小雅·大田》:“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穉。”《诗·大雅·瞻卬》:“蟊贼蟊疾。”《诗·大雅·召旻》:“蟊贼内讧。”《后汉书·岑彭传》:“我有蟊贼,岑君遏之。”这里用为吃禾苗的害虫之意。 68.痒:(yǎng养)《诗·小雅·正月》:“哀我小心,癙忧以痒。”《诗·大雅·桑柔》郑玄笺:“虫孽为害,五谷尽病。”《尔雅·释诂上》:“痒,病也。”这里用为疾病之意。 69.恫:(dòng动)《书·盘庚》:“乃奉其恫。”《诗·大雅·思齐》:“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网时恫。”《史记·燕世家》:“国大乱,百姓恫恐。”《说文》:“恫,痛也。”这里用为悲痛、伤心之意。 70.赘:(zhuì坠)古通“缀”。《管子·法禁》:“则大臣之赘下而射人心者必多矣。”《韩非子·存韩》:“欲赘天下之兵。”《公羊传·襄公十六年》:“君若赘旒然。”班固《西都赋》:“虎贲赘衣。”这里用为连缀、附着之意。 71.旅:(lǚ吕)《书·禹贡》:“蔡、蒙旅平,和夷厎绩。”《诗·小雅·黍苗》:“我徒我御,我师我旅。”《诗·大雅·公刘》:“于时处处,于时庐旅。”《诗·商颂·殷武》:“松桷有梴,旅楹有闲。”《管子·侈靡》:“妇人为政,铁之重反旅金。”《国语·越语上》:“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这里用为俱、一同之意。 72.穹:(qióng穷)中间隆起的拱形。亦代指天空。《诗·豳风·东山》:“洒扫穹窒。”《尔雅·释天》:“穹苍,苍天也。” 73.宣:(xuān轩)《书·盘庚》:“乃咸大不宣乃心,钦念以忱动予一人。”《诗·大雅·公刘》:“既庶既繁,既顺迺宣。”《诗·周颂·雍》:“宣哲维人,文武维后。”《管子·心术上》:“去欲则宣,宣则静矣,静则精。”《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未宣其用。”这里用为明白、了解之意。 74.犹:(yóu由)古通“猷”。《诗·魏风·陟岵》:“犹来无弃。”《诗·小雅·采芑》:“克壮其犹。”《诗·大雅·常武》:“王犹允塞,徐方既来。”《诗·周颂·访落》:“将予就之,继犹判涣。”《管子·君臣下》:“故施舍优犹以济乱,则百姓悦。”《荀子·议兵》:“王犹充塞。”这里用为谋画之意。 75.臧:(zang脏)《书·酒诰》:“惟曰我民迪小子惟土物爱,厥心臧。”《诗·鄘风·定之方中》:“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焉允臧。”《诗·小雅·甫田》:“以社以方,我田既臧。”《诗·大雅·抑》:“辟尔为德,俾臧俾嘉。”《诗·鲁颂·駉》:“思无疆,思马斯臧。”《论语·子罕》:“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荀子·儒效》:“熙熙兮其乐人之臧也,隐隐兮其恐人之不当也。”这里用为好的、美好的、善良的之意。 76.甡:(shen申)《诗·大雅·桑柔》毛传:“甡甡,众多也。”《说文》:“甡,众生并立之貌。”这里用为众多的样子之意。 77.谮:(zèn郑)《诗·小雅·巷伯》:“彼谮人者,谁适与谋?”《论语·颜渊》:“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公羊传·庄公元年》:“夫人谮公于齐侯。”《韩非子·难言》:“探知人情,则见以为谮而不让。”《玉篇》:“谮,谗也。”这里用为无中生有地说人坏话之意。 78.穀:(gǔ谷)《诗·陈风·东门之枌》:“枌旦于差,南方之原。”毛传:“穀,善也。”《诗·小雅·小明》:“神之听之,式穀以女。”《诗·鲁颂·有駜》:“君子有穀,诒孙子,于胥乐兮。”《管子·禁藏》:“气情不营,则耳目穀,衣食足。”《老子·四十二章》:“人之所恶,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为称。”这里用为善良美好之意。 79.谷:(gǔ古)《易·井·九二》:“井谷,射,鲋,瓮,敝,漏。”《诗·小雅·四月》:“民莫不穀,我独何害?”《老子·二十八章》:“为天下谷。”本义为困穷之意,这里引申为困境之意。 80.胡:(hú壶)《书·太甲》:“弗虑胡获?弗为胡成?”《诗·邶风·柏舟》:“日居月诸,胡迭而微。”《诗·小雅·正月》:“父母生我,胡俾我瘉。”《诗·大雅·生民》:“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肇祀。”《礼记·中庸》:“君子胡不慥慥尔。”《广雅·释诂三》:“胡,何也。”这里用为怎样、何之意。 81.迪:(dí敌)《书·牧誓》:“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书·西伯戡黎》:“不虞天性,不迪率典。”清王引之《经传释词》卷六:“《史记·周本纪》‘不迪’作‘不用’,迪为不用之‘用’。”这里用为任用、进用之意。 82.隧:(suì岁)《周礼·冢人》:“以度为丘隧。”《左传·隐公元年》:“隧而相见。”《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请隧弗许。”《庄子·马蹄》:“山无蹊隧。”《礼记·曲礼上》:“出入不当门隧。”这里用为通道、地道之意。 83.垢:(gòu构)《管子·水地》:“越之水浊重而洎,故其民愚疾而垢。”《老子·七十八章》:“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左传·宣公十五年》:“国君含垢。”《庄子·天下》:“人皆取先,己独取后,曰受天下之垢。”这里用为耻辱之意。 84.阴:(yīn因)《管子·轻重甲》:“阴王之国有三,而齐与在焉。”《史记·李将军列传》:“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汉书·李广苏建传》:“阴相与谋。”《后汉书·张衡传》:“阴知奸党姓名。”这里用为暗中、暗地里之意。 85.赫:(hè贺)《诗·邶风·简兮》:“赫如渥赭,公言锡爵。”《诗·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诗·大雅·皇矣》:“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礼记·大学》:“瑟兮僩兮,赫兮喧兮。”《孟子·梁惠王下》:“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小尔雅·广诂》:“赫,明也。”这里用为显耀、显明之意。 86.罔:(wǎng网)古通“惘”。《诗·魏风·园有桃》:“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诗·小雅·节南山》:“弗问弗仕,勿罔君子。”《诗·大雅·民劳》:“无纵诡随,以谨罔极。”《管子·水地》:“故其民贪戾罔而好事齐。”《列子·周穆王》:“秦人逄氏有子,少而惠,及壮而有迷罔之疾。”《荀子·非十二子》:“偷儒而罔,无廉耻而忍謑訽:是学者之嵬也。”这里用为茫然之意。 87.职:(zhí直)《诗·小雅·大东》:“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诗·大雅·抑》:“庶人之愚,亦职维疾。”《管子·轻重丁》:“君之栈台之职亦坐长什倍。”《庄子·渔父》:“工技不巧,贡职不美。”《战国策·燕策》:“职如郡县。”《淮南子·原道训》:“海外宾伏,四夷纳职。”这里用为贡赋,向朝庭交的财物之意。 88.涼:(liàng亮)《诗·大雅·大明》:“时维鹰扬,涼彼武王。”《小尔雅·广诂一》:“涼,佐也。”《新唐书·裴冕传》:“我平寇逆,奉迎承舆还京师,退居涼贰,以侍膳左右,岂不乐哉?”这里用为辅佐之意。 89.背:(bèi贝)《易·艮·辞》:“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诗·大雅·荡》:“不明尔德,时无背无侧。”《楚辞·离骚》:“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洪兴祖补注:“背,违也。”《韩非子·五蠹》:“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这里用为违背之意。 90.遹:(yu域)《诗·小雅·小旻》:“谋犹回遹。”《诗·大雅·抑》:“回遹其德,俾民大棘。”《说文》:“遹,回避也。”这里用为邪僻之意。 91.戾:(li力)《诗·小雅·雨无正》:“周宗既灭,靡所止戾。”《诗·小雅·节南山》:“降此大戾。”《诗·大雅·抑》:“哲人之愚,亦维斯戾。”《论语·阳货》:“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荀子·荣辱》:“果敢而很,猛贪而戾。”《韩非子·五蠹》:“诛严不为戾。”《字林》:“戾,乖背也。”这里用为暴戾、乖张、违逆之意。 92.詈:(lì丽)《书·无逸》:“小人怨汝詈汝。”《楚辞·离骚》:“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韩非子·喻老》:“文王见詈于王门,颜色不变。”《战国策·秦策》:“乃使勇士往詈齐王。”《礼记·曲礼》:“怒不至詈。”《说文》:“詈,骂也。”这里用为责骂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