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唐三彩之我见(五)

 老刘tdrhg 2016-03-31

[转载]唐三彩之我见(五)                          洛阳产蓝釉三彩马
  

           唐三彩之我见(五)

                           作者/翼雲 

      唐三彩器物的鉴定

  唐三彩器在本世纪初刚被发现时,并未引起国内收藏界和文博界的注意,主要因其是殉葬冥器,属于晦气物品,不甚吉利。但外国藏家无此顾忌,大肆收购,终使大批三彩器精品流出国门。当国内收藏界与文博专家醒悟时,三彩资源早已流失近枯竭。此后,唐三彩这个代表着盛唐文化结晶的古代艺术品被成千上万的作伪者弄得面目全非了。特别是近年来国内的收藏热有增无减,唐三彩的经济价值在国际性拍卖活动中扶摇直上,又进一步激活了作伪者的贪婪。在此大背景下,各种三彩赝品以前所未有的数量涌入国内市场,使收藏者真假难辨。但假的终究是假的,只要收藏者真正把握了唐三彩的特点,从观察其造型、神韵入手,深入分析胎质、釉色、工艺、化妆土、包浆及出土状态等。如掌握了以上诸多特征,鉴定唐三彩的真伪并不困难。

  

[转载]唐三彩之我见(五)

                             西安产三彩黑釉马

  

   (一)造型和神韵体会唐代时代气息

    三彩是雕塑艺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产物。大唐盛世国运昌盛,文化教育艺术发达,孕育出生机勃勃的雕塑艺术。后世仿造者因先天缺乏“大唐人”的高超技艺,更无法感受大唐盛世的时代气氛,根本就无法塑出三彩高超的艺术形象。他们只能照考古发掘品,博物馆陈列品和出版物的形象模仿。模仿不是创作,既没有生活体验,又没有激情,塑造的马、驼、俑等外形可以像,但没有生气,更没有神韵。比如线条不够流畅,饥骨不能分明,更缺少大唐的威仪。真三彩,无论是马还是驼,其头、颈、胸、背脊、肚腹、臂部、腿蹄、尾的结构,线型是用富有弹性的线条,既流畅又有力的组成形体,变化自然。而仿品三彩马、驼面部扁平,眉骨、颧骨、鼻梁、嘴唇起伏变化不大,比较死板,没有生机;颈部线条太直,丰满的胸部和臀部为了夸张,作的几乎成方形,出不来真品的圆润感。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真品生机勃勃,强烈的时代精神,把人引导到一千多年的唐朝社会,三彩就是光辉灿烂的大唐文化的一个体现。就马的造型而言,真品唐三彩马从造型上看,一般都是头小颈长,体壮膘肥,臀部发达,腿部强劲有力,处处都可透出一种内在的、真实的美。其眼睛、耳朵、筋骨、肌肉等局部雕琢精细,刀工娴熟,符合实体马的特点。而仿品往往是只见其形,不见其神,各部器官比例失调,线条生硬。高仿唐三彩马在外形上一般无可挑剔,但在马的神态上总会有一些破绽。特别是官墓出土的三彩马,其装饰物很多,件件饰物做工都一丝不苟,十分到位。而仿品则很难做到处处都天衣无缝。真品三彩马都是使用模制法成型,双模左右拼合而成,局部修胎。马肚中间留有一孔洞,透过孔洞可以清楚地看到马脊处留有合模时的痕迹,并可看到器壁上留有一些不规则的手工痕迹。而仿品内部通常是平滑的。真品三彩马尾部和身躯均连为一体,特别是尾部常有残损。仿品中器型较大者往往采用分件制作,有的在马尾部留有插孔,烧成后再插入,然后再上釉二次烧制而成。因此,马尾部破绽往往难以掩饰。

 [转载]唐三彩之我见(五)                                西安产三彩胡人佣

   (二)胎体颜色多样呈区域差别 

    看胎体辨真假。唐三彩真品为陶胎,制作的原料是北方次生高岭土,即坩子土,胎质白中泛浅红、浅黄色。制胎采用捏塑、模制、雕塑和粘接四种方法成型,配料较干,工匠填泥、压泥使劲挤压,胎内壁有精大而深的指痕。仿品泥料配制稀软,压泥用劲很小,有摩痕,内壁比较平滑,粘接痕迹不明显,根据出土分析,唐三彩为二次烧造法制成,即先以1100度左右的高温烧胎,涂挂彩釉后,再以900度的氧化焰进行二次焙烧。由于胎泥原因及烧成气氛的关系,胎色白度不高,历经千年余时间,一般都有风化剥蚀的现象。而仿品多为瓷胎或以石膏为胎,用石膏土洁白轻飘毫无质感。尤其瓷胎烧成温度高达1100度至1200度,又白又细,敲之声音清脆,与真品陶胎的沉闷声相比,相去甚远,且没有任何剥蚀粉化的现象。唐三彩器物的胎料大都经过反复淘洗,杂质很少,用肉眼观察比较柔软细腻。但陕西与洛阳的唐三彩在胎质上还是有一些区别的。陕西三彩胎质多数为白色,或白中闪红,胎中细小颗粒多一些,显得略微粗糙一些,手感不如洛阳产那样细腻。陕西三彩中也有部分砖红胎(也称钢胎)多见于大型器。有些产品坯体修整略显草率,不如洛阳产光洁。用放大镜观察,可看到细微的铁褐色杂质,胎体分量略重于洛阳产三彩器。而洛阳产三彩马的胎质更为洁白细腻。其所用瓷土性质同高岭土一样,具有坚柔粘韧的特性。基本色调为白色,也有白中略微泛黄的。露胎处手感极为细润,但硬度较比陕西胎稍差,个别有脱胎层或用手抠掉沫现象。仿品通常由于原料淘洗不净,使胎质杂质较多,显得比较粗糙。有些仿品火候掌握不当,会使胎质过硬,叩之会发出类似瓷器的清脆声。真品唐三彩的胎体如若用指甲轻划会出现一道白色的痕迹,用力挖抠可挖出漕沟,掉下如细粉的白沫。也有的胎质较硬,但也会掉下一点粉末。仿品则由于烧制时火温偏高,烧出来的胎体坚硬无比。对于高仿三彩马来讲,仅从胎质已无法可靠地辨别其真伪了。遇到这种情况就只能从其他方面来考虑了。

  
[转载]唐三彩之我见(五)                            西安三彩器局部图

  

(三)釉质、釉色是判断真假三彩器的关键

    看釉质辨差异。一般在论及唐三彩鉴定时都把造型、胎、釉作为鉴定的三要素。但在高仿唐三彩赝品花样不断翻新的情况下,已很难从胎和造型上发现高仿唐三彩的破绽了。惟有把握唐三彩釉面特点才能解决这个问题。真品釉质比较厚润,基本颜色是白色、黄色、绿色和蓝色。釉中含有大量的铅,不同颜色的施土以后在烧成中液化、流动、浸漫、熔融,形成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的效果。真品的器底和圈足往往不施釉,使器物部分露胎;而仿品则全部施釉,再加仿品主要是绿彩和黄色,各种彩色熔融浸漫极少,没有光辉灿烂的感觉。唐三彩真品表面釉层较厚,一般在0.12至0.15毫米左右,釉中气泡很少,用肉眼观察,表面裂纹不明显,更不会有横七竖八的长纹开片。由于多用刷釉法,釉面均匀,如用淋釉法上釉,也只是在器物底部釉厚处才能见到厚薄不均的情况。从釉质上讲,唐三彩是一种亮釉,其光泽亮丽柔和,具有古瓷器表面的莹润感。而赝品通常表面有一种耀眼的“贼光”,这主要是由于仿品釉内玻璃质成分过高所至。但对于高仿唐三彩来讲,用肉眼已很难从釉面光泽来分辨真伪,必须借助高倍放大镜。由于唐三彩都是出土器,在地下埋藏了一千多年,其釉表会形成一种极其特殊的物理现象,即民间所说的“翘皮纹”、“蜻蜓翅”或“芝麻釉”,看上去是一些细碎的小开片,大小均匀,透明而浅淡,片纹两旁的釉微向上翘,少有分离。但这要看地下环境对器物的风化程度,如果风化严重,出土时间较长开片分离较大,故片纹中一般有杂质浸入的现象。但表面脱釉严重的三彩器,片纹会有分离严重的现象。(在高倍放大镜下有龟裂纹的感觉)而仿品一般开片面积较大,片纹也较长,横七竖八很不稳定,两者之间是有差异的。陕西三彩较比洛阳三彩的釉要厚,而且由于洛阳釉薄,个别出现脱釉现象。迄今为止,作伪者还无法仿出与真品唐三彩一样的“翘皮纹”来。因此,有无“翘皮纹”是唐三彩鉴定中最过硬的依据。

 

[转载]唐三彩之我见(五)                                          洛阳三彩器局部图

   (四)化妆土、彩绘色与造型比例的观察

  唐三彩人俑的头部和露皮肤处,马匹的底板和马上人的头部一般都不上釉,唐代工匠在制作三彩马时总要在底板和马上人的头部刷上一层白色的化妆土,然后再根据需要,在马上人的头部用各种颜料上色开相。而彩绘原料大都是矿物染料,防腐性强,但粘合较力差,由于三彩器在地下埋藏了上千年,器物表面受地下酸、碱、盐等物质的浸蚀,出土后的三彩马底板和马上人面部的化妆土常常会出现斑驳脱落的现象。特别是矿物染料被侵蚀土包裹以后,在清理坚实土层时极容易把彩绘色一起清掉。正是因为这种自然形成的缺陷折射出历史的沧桑感,呈现了一种古韵自然的美,这也是我们辨别真伪的一个重要佐证。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方法可以辨别唐三彩马的真伪。比如,唐三彩马、驼大都站立于一块底板之上,通常立马的底板都是长方形的,菱型、前缺角和中空底板比较少见。提腿三彩马的底板大多是三角形的,其他形状的较为罕见。每匹马的底板尺寸、厚薄都有一定规律可循,一般都与马的形体相对应,大马配大底板,中马配中底板,小马配小底板,底板都不太厚。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一匹三彩马的底板与马躯体不匹配的。仿品提腿马的底板一般都做成长方形,且缺乏陈旧感,遇到这种三彩马,应格外小心。

 [转载]唐三彩之我见(五)                        西安产骆驼驮西域孕妇婴儿佣

[转载]唐三彩之我见(五)                                   三彩孕妇婴儿佣

   (五)唐三彩器的包浆及出土状态

    唐三彩因属于冥器,传世的几乎没有,大都是出土器物,只是出土的时间长短罢了。这也是识别真假三彩器的一个重要环节。埋藏地下一千多年的三彩品,由于地域土质的差异,墓穴深浅的不同,加上墓冢等级的差别等复杂地址地矿的影响下,三彩器在地下保存的质量显然是不一样。出土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三彩器有的就显新,有的就显旧。官宦大墓出土的器物器身布满了锡铅层片和石灰质钙化物,用竹签拨是一块一块的掉;次级墓冢出土的器物周身裹满了石膏质(硫酸盐)和硅质(硅酸盐)等化学物质,厚厚一层,必须用硬物或化学药物清除才能除掉。而新仿的三彩器是没有这些特征的,有的为作假刷上铅银粉,一眼就能看出破绽来。就包浆看,唐三彩是一种亮釉,其光泽亮丽柔和,有的在强光下能见到哈利光或锡光,尤其绿釉更明显,具有古瓷器表面的莹润感。而仿品通常表面有一种耀眼的“贼光”,这主要是由于仿品釉内玻璃质成分过高所至。唐三彩经过千年的地下埋藏,器物表面受地下酸、碱、盐等物质的浸蚀,釉面均留有自然的,既不太强也不太弱的,适度的光滑感,上手摸有一种“涩滞”的感觉。仿品则因为生产时间不长,器物表面没有经过酸、碱、盐等地下化学物质的千年腐蚀,釉面新而明亮,上手摸釉面光滑而顺手,没有真品的“涩滞”感。经过打磨作旧的仿品,虽然看表面没有那种光滑明亮的感觉,但这种仿制品,往往在器物表面留下了磨擦的痕迹。如果侧光仔细观察,在釉面就能看到经过打磨而产生的一道一道的摩擦痕,用手抚摸器物,有刺手的感觉。三彩器出土后一般都裹满泥土,在清理时要观察泥土的层次,真品都有好几层,而且沁入粘合器身很难清除,特别是无釉部分。仿品的土层就薄薄一层,而且明显是抹上去的,与器胎没有粘合力,用水一试就会大片脱落.

 [转载]唐三彩之我见(五)                                    洛阳产三彩肥婆佣

   (六)唐三彩器的清洗与保养

  三彩器在地下埋藏了上千年,总会沾染上各种污物,出土后一般都难以显露出本身的光彩,需要进行必要的清洗,以便除去污物。首选方法是使用清水清洗或用机械法除污。但三彩马的底板和马上人的头部通常不上釉,有些三彩马只是局部施釉,在清洗这些没有釉的部位时应格外小心。可以用毛笔轻轻刷,或用棉球蘸上水轻轻擦拭除去污物。如三彩马表面受到石灰质(碳酸盐)、石膏质(硫酸盐)和硅质(硅酸盐)等化学物质的侵蚀,用清水是很难清除的,必须使用化学除污法。比如,可以用10%的盐酸进行清洗。在不影响彩釉的情况下,对石膏质沉积物,也可以用硝酸进行清洗;对硅质沉积物一般用机械法除垢,也可以用1%的氢氟酸去除,但氢氟酸有剧毒,应尽量避免使用。如三彩马表面同时有多种不明沉积物,通常按照先石灰质,后石膏质,最后硅质的程序清除。唐三彩出土后如保存不善,长期放在潮湿、干燥或暴晒的环境下,很容易造成脱釉、干裂、褪色和开片变大等情况。妥善的保管方法是:将器物放于玻璃罩中,里面放小水杯保持空气中水分,放于不被阳光直射的位置,保持温度的基本平衡。其实个人保管三彩器物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最理想的场地是各博物馆。对此国家文博部门应当重视起来,把目前散落在民间的唐三彩精品收购上来,让最具唐代雕塑艺术品特征、最能反映时代精神风貌的唐三彩作品永葆其光辉灿烂的生命力。

[转载]唐三彩之我见(五)                                      唐代红陶彩绘瑞兽
[转载]唐三彩之我见(五)                               唐代西安三彩西域胡人骆驼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