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受缺失的古代文化传承——扎染

 DavidLiu007 2016-03-31

扎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工艺,大理叫它为疙瘩花布、疙瘩花。《资治通鉴备注》详细的描述了古代扎染过程:“撮揉以线结之,而后染色,既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与则入染矣,其色斑斓。”其加工过程是将织物折叠捆扎,或缝绞包绑,然后浸入色浆进行染色,染色是用板蓝根及其它天然植物,故对人体皮肤无任何伤害。扎染中各种捆扎技法的使用与多种染色技术结合,染成的图案纹样多变,具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

但由于整体工艺过于繁杂及效率低下,已经被高效的现代扎染所取代,但是这种古老的文化记忆在我们内心深处一直没有被遗忘。尤其是在快节奏的大都市中,这种要求“慢慢来”的生活已经不能被允许。但作为父母的我们,为了让孩子们感受一下这缺失的古老文化,找到了一次亲手制作简单扎染作品的难得机会。



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先看一下我们这次可以选择的纯天然染色材料。


紫草

栀子花

五倍子

苏木

石榴皮

茜草

这次我们准备用苏木染一件天然粉色的上衣。首先要对衣服进行扎花,扎花,原名扎疙瘩,即在布料选好后,按花纹图案要求,在布料上分别使用撮皱、折叠、翻卷、挤揪等方法,使之成为一定形状,然后用针线一针一针地缝合或缠扎,将其扎紧缝严,让布料变成一串串“疙瘩”。我们要求不高就是让下朋友随便想象自己想染出的图案,15分钟完全搞定几个“疙瘩”,但是疙瘩一定要扎紧,否则染出的图案就会全部被燃料染花。瞧!这就是我们的扎花作品。


扎花

接下来便是浸染,即将扎好“疙瘩”的布料先用清水浸泡一下,再放入染缸里,或浸泡冷染,或加温煮热染,经一定时间后捞出晾干,然后再将布料放入染缸浸染。如此反复浸染,每浸一次色深一层,即“青出于蓝”。我们将扎好的白色衣服放入用苏木煮过的水中,我们染衣服的小公举多么卖力。


浸染

浸染到一定的程度后,最后捞出放入清水将多余的染料漂除,晾干后拆去缬结,将“疙瘩”挑开,熨平整,被线扎缠缝合的部分末受色,呈现出空心状的白布色,便是“花”;看看我们的花如何,是不是对于小朋友来说已经是很不错的一个作品。


完成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