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回亚洲,20余件张大千画作上拍

 大东村人 2016-03-31

                  

2016年4月4日至5日,香港苏富比中国书画春拍将推出国画大师张大千创作盛年的多幅代表性作品,其中大部份屡经著录,流传有绪,包括作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重要泼墨泼彩作品《桃源图》。《桃源图》也是苏富比中国书画部历来估价最高的拍品。本次拍卖可谓历经30载重回亚洲之后,苏富比中国书画的一次重要演出。

张大千 味江

设色纸本 镜框 1948年作

103.6×56 cm

重回亚洲,20余件张大千画作上拍

款识:

味江。

太初蜀王征西蕃,野人以壶浆为献,王使投之江中,王军饮之皆醉。江水出青城长乐山下,中有大石,号大坎;又有小石,号小坎,水激其上,汹涌闻于数里,即今漩口江也。戊子八月青城普照寺写,阿爰。

钤印:

“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大风堂”。

1948年9月,大千先生有青城之游。此行取材于当地名胜风貌,结合历史故实、神话传说,以创作一组八帧围绕青城山景的作品,画题曰《味江》《离堆》《老人邨》《天师洞》《索桥》《高台山》《青城山》《丈人峯》。若参考诸幅之题跋,可知作伴者乃夫人徐雯波及女弟子叶名佩,俱写于“戊子八月”,有具体日期者曰写于“中秋前三日”,有具体地点者则为“青城上清宫”“青城普照寺”“灌县”,由此推知,此游约于公历九月中旬,遍游青城诸景,稍后即赴沪,与李秋君合祝五十整寿。

此组青城系列作品收录于1967年出版,高岭梅编纂《张大千画集》,全属黑白图版。日后见诸著录并公开展览者,仅本幅及《老人邨》。从图版及实物所见,诸幅皆取法董源、巨然一路,所用纸材纤维较粗糙,发墨现色效果有异于一般宣纸,可能乃《天师洞》一幅所题曰“试于阗纸”,故本幅及《老人邨》似应用了这种纸材,甚或整系列作品亦如是。

张大千 乔松二老

设色纸本 镜框 1959年作

131.2×64 cm

重回亚洲,20余件张大千画作上拍

款识:

春风澹宕无些个,晚岁韶华似水流;

试数故交犹几辈,漫云余绪亦千秋。

投荒袛欲埋名姓,混俗从教唤马牛,

珍重音书相慰勉,与君风雨许同舟。

春间答济远一首,顷写此老松偃蹇二老盘礴之图,虽形貌不同,而风神骨气,有絶相似处,因书画上。己亥嘉平月,大千居士爰。

钤印:

“大千父”。

1960年5月,大千先生应邀在法京国家画廊举行近作展,展品卅帧,题材广涉山水、花卉、人物,其中不乏中堂大幅,以1959年所出居多。是时正值泼墨泼彩法酝酿之际,故展品取大写意法为主,即使写人物亦出诸减笔,线条简练,重神不重形,盖画家因眼力体力所限,难效昔时盛年之工笔细描。惟本幅写苍松高士,状物写人,于老笔披纷中,丝毫不苟,粗中有细,笔下高士,性格神情,尽见于开脸描划中,所倚老松,姿态奇崛,粗干如椽,横出斜伸而枝梢屈曲呈下垂之状,似虬龙矫捷盘旋,遽然回首,而通体如披麟甲,状若遐龄之物,如斯细致处理,在同期作品中堪称异数。

大千以二老入图者,如黄山二老、二老观瀑等,图中人物多以他与仲兄善子之联袂出游为题材,寄寓思念手足之情。本幅从所录七律一首,可知人物身分转易,所记者,乃追忆与老友王济远之往事。画中高士,或结髻,或裹巾,互倚苍虬,一侧身躺卧,手执尘拂,一拢袖抱膝,正面而坐,似闲话云烟故事,无虑世俗之忧,故题曰“虽形貌不同,而风神骨气,有絶相似处”,正是大千、济远两人异地叙旧之写照。

王济远(1893-1975),早岁参加天马会,曾任教于上海美专,后赴巴黎、东京研习美术。他享誉沪上艺坛,与善子、大千昆仲早有订交。1941年赴美定居,办学,传授画艺。晚年作品甚少公开,却于1970年与大千合办展览,为期两年,由此可见交情甚笃。大千移居巴西后,常赴美探望友好,与王氏往来甚密。本幅所录七律乃是年春答济远者,诗中内容慨叹彼此寄居异域,知交寥寥无几,故互通音讯,各致问候,即可告慰矣。

张大千 阿里山晓色

泼墨泼彩纸本 镜框 1980年作

61.5×132.5 cm

重回亚洲,20余件张大千画作上拍

款识:

嘉义阿里山晓色为我国一奇,亦世界一奇,以吾家僧繇没骨法为此,约略得之。

六十九年之秋,八十二叟爰。

钤印:

“庚申”“张爰福寿”“大千父”。

大千先生于政权转易前夕首度踏足台湾,去国后,经常往当地旅游、访友和举行展览,直到定居于台北摩耶精舍。他一生好游历,足迹踏遍西欧南北美,宝岛胜景自不错过。当地名胜如合欢山、太鲁阁、横贯公路等,都转化为他画中的景象。阿里山亦不例外。

他取阿里山风景入画最早见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乃泼墨小品。他以“嘉义阿里山晓色为我国一奇。亦世界一奇。”以其晨晓色彩缤纷多姿,变化奇幻,极适宜泼墨泼彩技法之应用,故阿里山题材以晓色描写为主。

20世纪80年代初,曾以此题材写有两帧四尺整纸横幅,其一色彩丰富,岭上红霞万道,金光闪现;另则为本幅,画家谓“以吾家僧繇没骨法为此”,实以半抽象手法写之,大片石青石绿泼洒,覆盖画面,矿物颜料厚重积叠,几如宝石生辉,金色复铺于上,诸色辉映,更形灿烂耀目,再薄施白粉,似峯顶云气流动,画面益见虚实相应。大千笔下纵横,如“辟浑沌手”,令全画气象万千,极尽色彩鲜艳眩目的效果,成为其阿里山作品的主调。

张大千 墨竹

水墨纸本 镜框 1979年作

69×138 cm

重回亚洲,20余件张大千画作上拍

款识:

古称喜气画兰,怒气画竹,予有何怒,槎槎枒枒,如在万马军中矣。

此先师李文洁公题所画竹语,谨录以壮吾画。己未十二月,大千张爰。

钤印:

“张爰之印”“大千居士”“摩耶精舍”。

大千先生在《画说》中辟有一章,述其写竹心得,盖竹中通外直,以喻君子,故屡写之。本幅录”喜气画兰,怒气画竹”句,出自元代诗僧觉隐,亦为李瑞清好题之画竹语,大千写竹,亦多迻录于上。

画中所写丛竹高低布列,墨分浓淡,显其前后远近,或矗立,或斜伸,似坚挺,似摇曳,姿态各异,诸般情状,恰似化《画说》中之文字解说为图象,直如画家写竹之范本。

张大千 秋山萧寺、瘗鹤铭

设色金笺、水墨金笺 扇面一对 镜框 1946年作

各 24 × 70 cm

重回亚洲,20余件张大千画作上拍

重回亚洲,20余件张大千画作上拍

款识:

《画》——郭河阳《秋山萧寺》,赵吴兴《重江叠嶂》所从出也。丙戌春日。沱江村居临记。张爰。

《书》——(录《瘗鹤铭》,文略)

钤印:

“张季”“大千居士”“鹤”肖形印“两到黄山绝顶人”“张爰之印”。

大千先生书画取法古人,不局促于一家,笔下纵横古今,融汇贯通,自成面貌。本幅曰取自郭熙之作,并谓赵吴兴《重江叠嶂图》亦从此出,实带出李郭一派山水画风对后世传承之影响。画中布局、构图,偏近赵承旨之《重江叠嶂图》,亦参合了郭河阳《树色平远》卷,写来山峦绵延横亘,无北地雄奇险峻之势,却见江南清秋之色,意境疏简恬静,惟右方一角屋舍隐现,檐顶点以朱砂,于江畔景致苍茫中,顿生醒目之效,令以素墨为主调的画面生色不少。

另面以魏碑体临《瘗鹤铭》,复以行书长题有关《鹤铭》诸版本之考据,两体书法兼存,宽松并见,且落笔从左至右,此在其书写顺序上堪称稀见。

画家写本幅乃自故都渡岁后返蜀之时,正值抗战胜利,文物大量散出市肄,他得以饱览并积极购藏,寓目手摹剧迹甚多,且烽烟平息,心境大快,遂有此精心绘制之作面世。

张大千 坡仙赤壁图

设色纸本 镜框 1962年作

83.5 × 35.3 cm

重回亚洲,20余件张大千画作上拍

款识:

坡仙赤壁图。

摩诘山园写。壬寅八月。张爰。

钤印:

“张爰之印”“大千居士”“摩诘山园”。

张大千 益都游屐

泼墨泼彩纸本 镜框 1966年作

194.4 × 102 cm

重回亚洲,20余件张大千画作上拍

款识:

霁翠群峯滴,风湍众壑号,

幽禽鸣不乱,老树曲仍高,

扶杖攀危石,寻邨问浊醪,

十年嗟已晚,卜宅首频搔。

丙午四月,二三友人招游益都,峯石奇丽,川流湍激,为三巴胜境,因为作图,兼赋小诗。南场丈人爰。

钤印:

“东西南北之人”“张爰私印”。

大千去国后,游踪处处,足迹踏遍欧亚美三洲。万里远程,固然数月一行,即使近如所居之地,附近风光胜迹,亦不错过。既满足其好赏自然风景之嗜,亦为摄取种种胜景供日后作画之素材。

20世纪50年代移家巴西,修筑八德园以居,当地颇多华侨聚居,相邻有四川故旧经营农场,门人子弟亦围绕身边,故周边风景胜处,自有其往游足迹。1966年春,他即有益都之游,本幅巨制所出渊源于此。

所谓“益都”者,实先生巴西居所附近之景色絶胜处。他去国后,故国山川无不萦怀于胸,常为异域不少地方取名,皆以“中国化”为标准,他有句曰“蜀中绵阳又称巴西郡”“予居摩诘城,邻县曰:蜀山落”,直把如今栖身巴西之地代入昔日四川之故乡。如“San Paulo”称曰“三巴”,“Mogi”为“摩诘”,一喻蜀中老家,一取“诗佛”王维之号,以寄家乡之思。

时距圣保罗约五十公里有一小城名“Itu”,山明水秀,景色絶佳,有小溪,盛产花冈石,溪石质坚细而发墨,可琢为砚,因“Itu”音近山东省益都县,故以此命名。1966年春,他遂邀亲友门人同游,偕游者包括同乡好友贺宁一及亲家李子章等。游毕,于3月写了首帧《益都游屐》,并书五律一首作诗堂,送赠李子章。该诗实取自他1936年赴山东游益都之行所赋,今以此地为彼地,遂迻录于此。本幅写于翌月,乃相同题材之第二本。虽一月之距,无论尺幅、构图以至技法,皆相去甚远,足见画家不自设规限,在精益求精下得心应手之从新演释。

送李子章者,因其受传统文化熏陶,兴趣未偏向创新,且为此题材初试之作,故画家笔下构图依循旧制,山水林木,溪流房舍,笔墨分明,层次井然,仅薄施淡彩,见虚实相生相辅之变化,或可归类为近工写意结合之作。

事实上,是时正大千泼墨泼彩技法大盛之年,他汲取借鉴西方现代艺术抽象表现手法,结合传统大写意法,故笔下所出变化多端,奇貌迭生,直造古今中外浑然一体之境界。故翌月再写本幅,却不蹈覆辙,题材如一,别出新法,取六尺整幅,乃“大风堂”订制仿宋罗纹纸,以抽象手法写之,主体以墨团积叠,复薄施赭石、花青,诸色浓淡深浅,相融晕化,顿见两山对峙,层岩堆叠,复以留白法带出河道曲折,贯穿其中,眺远处,则见群山横亘,蜿蜒起伏,正是画家眼中当年益都之景。写来墨彩淋漓,笔触甚少,仅以粗线条淡墨略点出山石轮廓,而浓墨苔点,带出树丛密集之状,寥寥数笔,经营三两房舍,于山峦间错落散布,即画中稍见具体之点景,余者境界空灵,似不着人迹,莫非人间仙境乎?

张大千 夜半遣怀

水墨纸本 镜框 1978年作

29.7 × 46.8 cm

重回亚洲,20余件张大千画作上拍

款识:

八十叟爰。

摩耶精舍。戊午十二月,夜午不寐。

钤印:

“灋匠”“大千居士”(倒钤)“张爰之印”(倒钤)。

据谪仙馆主在其著作所记,本幅乃某晚大千先生夜半不寐,随手涂画,复亲钤印章,时庄嫂陪伴在侧,遂赠之。也许夜深昏暗,两印皆倒钤,惟笔下率性为之,与此相配,反得自然真趣。

张大千 牡丹

设色纸本 镜框

杨凡题跋于裱边

34.3 × 34.5 cm

重回亚洲,20余件张大千画作上拍

题识:

大千先生未完成遗作也,甲子年所得。谪仙馆主。

钤印:

“张大千”“人间乞食”。

张大千 菜单

水墨纸本 镜框

杨凡题跋于裱边

27.1 × 38.7 cm

重回亚洲,20余件张大千画作上拍

款识:

2 玉兰片 金勾

3 宫保鱿鱼

4 烩千张火腿

8 炒菜苔 走甜酸带辣

5 师子头

1 棒棒鸡

13 青豆泥

14 汤圆

12 水铺牛肉

7 樟茶鸭 带花卷

6 六一丝

11 炒米粉

9 粉蒸肉

10 红煨排骨

题识:

庄嫂亲赠谪僊馆主大千先生摩耶精舍菜单。便饭。

杨凡。辛卯中秋后三日。

庄嫂即大千先生居摩耶精舍时的管家。大千夫人徐雯波女士晚年定居台北,仍由庄嫂照顾。本幅乃画家在摩耶精舍厨房送给庄嫂,2011年转赠谪仙馆主,在其著作中也有述及。菜单上具编号,订上桌次序,内容乃家常菜式,属日常便饭,仍以四川口味为主。

张大千 行书自写诗

水墨纸本 镜框 1979年作

48 × 60 cm

重回亚洲,20余件张大千画作上拍

款识:

小坐中庭月色微,满身花雾欲凉衣;

市喧已定万缘寂,一一流萤佛面飞。

松江禅定寺夜坐口号。

渐看蜻蜓立钓丝,山花红照水迷离;

而今解道江南好,三月春波绿上眉。

丁巳江浦口占。此予年二十时所作,偶忆及书之。六十八年己未六月。外双溪摩耶精舍。八十一叟爰。

张大千 行书”藏书”句

水墨纸本 镜框 1979年作

138.3 × 43.8 cm

重回亚洲,20余件张大千画作上拍

款识:

少时读书,能记忆而苦于无用。中年读书,知有用而患于遗忘。故惟有著书一事,不惟经自己手笔,可以不忘,亦且因之搜阅简编,遍及幽僻,向所忽畧,今尽留心,败笥蠹简,皆为我用。始知藏书之有益,向来用功之蹉跎也!

六十八年三月十六日午夜书谢在杭语。八十一叟爰。

钤印:

“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己未”“摩耶精舍”。

张大千 行书七绝

水墨纸本 镜框

78.7 × 57.7 cm

重回亚洲,20余件张大千画作上拍

款识:

百年无事不悠悠,莫叹风麈作马牛;

天遣余生在岩壑,斯人斯世更何求。

□戌重九后二日集石门铭字。爰翁五亭湖上。

钤印:

“大千居士”。

本幅左上方缺纸一角,干支纪年仅存“戌”字。按书体风格,兼署“五亭湖上”,复参照其游历行踪,可推知应写于“庚戌”,即1970年。是年,画家外游频繁,后因身体见恙,七月自美返八德园休养,稍康再作画。重九,作《集石门铭诗二首》,本幅乃书于二日之后。

张大千 桃源图

泼墨泼彩纸本 立轴 1982年作

209 × 92.2 cm

重回亚洲,20余件张大千画作上拍

款识:

种梅结实双溪上,总为年衰畏市喧;

谁信阿超才到处,错传人境有桃源。

摩耶精舍梅甚盛,二三朋旧见过吟赏,欢喜赞叹,引为世外之欢,且谓予曰:自君定居溪上,卜邻买宅种花,鸡犬相闻,灯相照,君欲避喧,其可得乎?相与大笑!予时方作此图,口占小诗记一时笑乐,遂书其上。时七十一年嘉平月之初七日。八十四叟爰。

钤印:

“摩耶精舍”“张爰”“大千父”“壬戌”。

藏印:

“谪仙馆”。

“谪仙馆”旧藏;香港苏富比,1987年5月,中国书画拍卖,编号98;安思远旧藏。

1976年,张大千正式申请到台湾定居,觅得台北城郊的外双溪,再一次经营他的宝岛世外桃源。

当大千忙于筹建摩耶精舍的期间,他同时进行一幅泼彩的《桃源图》大轴,一直到民国七十一年(1982)的嘉平月(农历十二月)才完成,并题诗及长跋如下:

“种梅结实双溪上,总为年衰畏市喧;

谁信阿超才到处,错传人境有桃源。

摩耶精舍梅甚盛,二三朋旧见过吟赏,欢喜赞叹,引为世外之欢,且谓予曰:自君定居溪上,卜邻买宅种花,鸡犬相闻,灯相照,君欲避喧,其可得乎?相与大笑!”

大千本来期望在外双溪依山傍水与农家田园为伍,但是万没想到,农地不久便成为富户的新小区,摩耶精舍竟被周围高楼大宅环伺,安静的桃源变成了“鸡犬相闻”,他只得认命地与来客相对大笑而已!

如此自我解嘲式的题词,却也是描述他一生迁徙世界各地,寻觅世外桃源的最佳写照。因为从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弃地重觅,一直到老死外双溪,仍未觅得他理想中的桃源。最后他终应觉悟到世上岂有桃源在?只是“错传人境有桃源”,即使他忙碌找寻、经营了一辈子,结果还是回到原点,那就是他年轻时所说的:“世已无桃源”了!

▌简文舒旧藏张大千画

(编号1260-1262)

简文舒(1926-2010),广东番禺人,出生于香港,乃著名书法篆刻家简经纶六女。幼聪慧,九岁即在沪举行画展。简氏府中座上客者,多文化艺术界知名之士,她得此良机,多承便请教,大千先生与她尤为投缘,20世纪40年代中期收为弟子。1949年,简氏赴纽约学习西画,亦曾留学巴黎。1952年与其同学苏保罗(Paul Schwartz)结缡。在美国生活数十年间,创作不缀,多次举行画展,作品为各大美术馆及文化机构收藏。曾获美国艺术学院院士及英国艺术学院院士荣衔,并得美国国家艺术会颁赠“终生成就荣誉奖牌”。

张大千 三清图

水墨纸本 镜框

94.8 × 48.5 cm

重回亚洲,20余件张大千画作上拍

款识:

此纸水墨相发,不减宋楮,目障经岁,偶思弄笔写此,远寄文舒贤侄。大千居士爰。

钤印:

“张爰之印”“大千居士”。

大千先生作画,每每因应纸张性质而下笔,本幅写于其日本订制之罗纹笺,以易得“水墨相发”之效果,遂以素墨简笔写萱花、竹叶、湖石,合”三清”之意。未署年,但谓“目障经岁”,似属20世纪60年代受困眼患,久治未全愈,在美国就诊时,得简文舒多方照顾,返八德园居所后,遂写此寄赠。

张大千、简经纶 松石图

水墨纸本 立轴

89.2 × 47 cm

重回亚洲,20余件张大千画作上拍

款识:

《张》大千居士补平坡小草。

钤印:

“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张爰长寿”。

本幅乃画家与老友简琴斋合笔。简氏擅绘松,大千遂补坡石小草并题。是时,大千暂避内陆政局阋墙之争,寄迹港澳间,借居简氏于港岛之“在山楼”,朝夕过从,多有合作,琴斋多不署款,甚或钤印,款印概由大千一手包办,正是兴到笔随,挚友不拘小节,留此以志笔墨因缘。

张大千 清荷

设色纸本 镜框 1965年作

93.6 × 39.3 cm

重回亚洲,20余件张大千画作上拍

款识:

三十六陂秋色。

拈姜白石句写于摩诘山园。爰。

文舒贤侄留之。大千居士乙巳六月大风堂下。

钤印:

“张爰之印信”“大千居士”“大千”。

张大千 吟诗黄叶下

设色纸本 镜框 1982年作

68 × 34.5 cm

重回亚洲,20余件张大千画作上拍

款识:

吟诗黄叶落,倚杖白云来。

少陵诗写似宝峰仁兄教正。大千弟张爰。

钤印:

“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壬戌”“摩耶精舍”。

张大千 行书七言联

水墨纸本 立轴 1963年作

画家署签

各 133.4 × 31.5 cm

重回亚洲,20余件张大千画作上拍

签书:

大千楹帖。上。

大千楹帖。下。

款识:

秋风古道题诗瘦,落日平原纵马高。

经章吾兄教正。癸卯夏。大千张爰。

钤印:

“张爰之印信”“大千居士”。

上款:

“经章”即丁策(1913-1970),江苏无锡人。从事外交,曾任中华民国驻日大使馆二等秘书。他擅长政治分析,亦精研中日古典文学,有著作及译作多种传世。

大千先生20世纪60年代赴日期间,访友晤旧,往游名胜,当地友人经常作陪,如黄天才、庄禹灵等,丁氏亦其一,故屡获书画送赠。

▌梁劲予藏名家书画

(编号1201-1213)

台山梁劲予(1911-2003),香江收藏界之名宿。他退隐林泉,携珍藏移居域外后,直到2004年春首度释出藏品,在苏富比相继推出专辑,至今已十余载。

本辑范围以晚清民国为主,包括成扇、册页,既有书画仝道精心绘赠,亦及京沪名家不同题材之成扇佳品。其中以吴让之《四体书法册》(编号1202)最为难得,乃应同期江南收藏大家沈韵初之请而制,并附信札叙其缘由。

张大千、冯恕 松下高士、行书

设色纸本 成扇 1934年作

19.2 × 49.2 cm

重回亚洲,20余件张大千画作上拍

张大千 松下高士

冯恕 行书

款识:

《画》——

铁髯道士桃花颊,咲抚长松石云压;

竹杖鞭龙朝太清,古歌泠泠弹浩劫。

甲戌重九前二日写于故都。蜀人张爰。

《书》——

(录《庄子.外篇.刻意》,文略)

冯恕。

钤印:

《张》 “张爰”“三千大千”。

《冯》 “公度”“御赐福寿”。

扇股出自光绪年间竹刻名家于士俊刀下,一面浅刻闺阁课读,另面刻李商隐《无题》诗。

张大千、叶恭绰 秋水扁舟、行书

设色纸本 成扇 1948年作

19.1 × 47.4 cm

重回亚洲,20余件张大千画作上拍

重回亚洲,20余件张大千画作上拍

张大千 秋水扁舟

叶恭绰 行书

蒙绿波坐舴艋舟,秋衣应怯白苹洲;

雾明烟冷芦花暮,莫迓西风向白头。

戊子夏日写秋水扁舟似利荪仁兄法家正之。大千张爰。

《书》——

不见滩头鸥鹭羣,小园花落已纷纷;每逢花日思留客,况有青山欲待君。

老去正愁春寂寂,兴来常觉物欣欣;偶然翘首城东北,无限停停积莫云。

利荪先生属。恭绰。

钤印:

《张》 “张爰之印”“张季”。

《叶》 “遐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