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老词语,你又用错了?

 嘉阅祺览堂阁 2016-03-31

  高考语文备考的时候,辨析汉字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的,要把汉字写好、写对、用对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要记下字音、字形,更重要的是要理解汉字的起源、内涵以及背后的历史、文化演变。


  把“草菅人命”写成“草管人命”


  人们很容易把“菅”误写成“管”。“菅”其实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山坡草地,以前可以用来做草鞋、搭茅草屋等。所以这个字有草字头。而“管”最早指的是一种类似笛子的管乐器,从竹,所以有“丝竹管弦之乐”的说法。


  人们很容易将“草菅人命”理解为草率地杀人,其实该词是“视人命如草菅”之义。《大戴礼记·保傅》中写道“其视杀人若芟(shān)草菅然”。“芟”是除去、割草的意思,也就是说杀人就像割草一样。


  把“美轮美奂”写成“美仑美奂”


  “美轮美奂”这个词源自《礼记·檀弓下》,原本仅用于形容建筑物外观上的高大美观,如今也用于形容装饰、布置等。


  人们常将“轮”字错写作“仑”,认为和“车”没有关系。其实这里的“轮”在古代是指“轮囷”,就是一种圆形的谷仓,在农业社会谷仓是很重要的,一般都修建得非常高大雄伟。《辞海》对“轮”的解释为“盘旋屈曲而上,引申为高大貌”。而“仑”在文言文里的意思是思、想,《说文解字》中解释为:“仑,思也。”


  除此之外,人们也常将“奂”错写为“幻”,以为“美轮美奂”是漂亮、梦幻的意思。其实“奂”是众多、盛大的意思。《礼记·檀弓下》有“美哉,奂焉”的说法。


  把“恣意妄为”写成“姿意妄为”


  人们常把“恣意妄为”中的“恣”字写错,“恣”的含义是“放纵”,与内心相关,因此是心字底。而且恣的读音是去声,而不是阴平。


  《说文解字》把“恣”说解为“纵也。从心,次声。”“恣”的本义是纵容、放纵、不加约束。“恣”的意义和“心”有关,读音和“次”有关。“次”既是“恣”的声旁,也和意思有关联,原本表示大声出气。“恣”的本义是随心所欲地大声出气(或说话),引申为“放纵”,“恣意”是任意的意思。


  把“荦荦大端”写成“落落大端”或“荤荤大端”


  “荦”容易错写为表示“荤腥”的“荤”。“荦”本义是带杂色花纹的牛,所以下半部分是牛字。


  “荦荦大端”其实也很容易和“落落大方”的意思搞混。“荦荦大端” 出自《史记·天官书》:“此其荦荦大者,若至委曲小变,不可胜道。”《天官书》中讲述了若干次汉代发生的大事件,如开国、发生叛乱、攻伐别国、出兵失败等,每有“荦荦大者”,也就大事发生时,星空中的星宿,其位置和外形就会发生明显可见的变化,或有日食和彗星出现。但如果是“委曲小变”,是那些琐屑的小事,就难以细说分明了。所以,“荦荦大端”指明显的要点或主要的方面,与读起来很相似的“落落大方”可是半点关系都没有。


  把“磨坊”写成“磨房”


  “磨坊”不就是磨谷物的房子吗?为什么不是“磨房”呢?


  原来,“坊”在此是作坊的意思。磨坊其实是磨谷物的小作坊。“坊”从土,方声。凡以“土”为部首的字多与土有关,如“坊”“埋”“城”“塞”“垣”等。《说文解字》把“坊”解释为“邑里之名”,本义是城市中街市里巷的通称,读fāng。《唐元典》中就曾提到“两京及州县之郭内为坊,郊外为村”的古代城邑划分方式。和“坊”相关的词语,如“坊市”是街市,“坊郭”是城郭市街。“坊”后来引申为小手工业者的工作场所,读fáng,比如“磨坊”“染坊”“油坊”等。


  不过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磨坊、碾坊等传统的民间作坊逐渐衰落,已经慢慢成了历史的记忆。



  把“诳语”写成“狂语”


  电视上的和尚老说“出家人不打诳语”。这个“诳语”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和“狂语”又有什么区别呢?


  “诳语”可不是狂傲的语言,所以不能写成“狂语”。“诳”与说话相关,因此左边是个言字旁。《说文解字》中释“诳”为“欺也”,本义为欺骗。“诳”字的言字旁意为“言语”“言论”;而右半边的“狂”字本指狗发疯,引申为精神失常,疯狂。“言”与“狂”联合起来表示欺骗、谎话。“诳语”现在也用来指不可实现的、像天方夜谭一样的事情。


  另外,需要注意,在口语“你别诳我”中,人们常将“ 诳” 误读作kuāng。


  把“滥觞”写成“烂觞”


  “滥觞”可不是多到泛滥。这个词在现代是个中性词,用来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不能误认为是带有贬义的泛滥之义。


  那为何“滥觞”会和起源有关?“觞”又是什么意思呢?


  “觞”其实是古代的一种酒器,相当于现在的酒杯。人们常用“举觞相庆”来表示众人饮酒,举杯庆祝的样子。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引壶觞以自酌”说的便是拿起酒壶自己喝酒的意思。


  “滥”,除了我们熟知的“泛滥”之外,其本义其实是浮起、浮现。“滥觞”,本义是浮起酒杯。《荀子·子道》:“昔者江出于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说的是江河的发源地,水还很小,只能浮起酒杯。后来人们常用此语形容万物之始,或用作动词表示起源。


  把“祥瑞”写成“详瑞”


  “祥”的左边是“礻”,而不是“衤”或者“讠”。


  “祥”在《说文解字》中是“福也”。本义是福。“礻”在古代是“示”,“示”在甲骨文中的字形就像上天通过日月星辰降下征兆,表示神的指示,因此,汉字中带“礻”的字很多都和神灵有关,如“礼”“祀”“祈”“祉”“禅”“祇”等。而“衤”叫做衣字旁,以它为偏旁的汉字多与衣服有关,比如“襟”“裤”“袄”等。而“讠”则是言字旁,以它为偏旁的汉字多与话有关,比如“说”“诵”“论”等。


  《说文解字》对“瑞”也有解释:“以玉为信也。”瑞在古代是指作为信物的吉祥美玉,引申用来形容能够带来好运的、吉祥的东西,如“瑞雪兆丰年”。


  把“海涵”写成“海含”


  “海涵”中的“涵”是什么意思?为何不能写成“含”呢?


  原来,“涵”,《说文解字》说解为“水泽多也”。本义就是水泽众多。引申为沉没、浸在水中,进一步引申为包容、覆盖之义,如“包涵”“涵盖”等。


  “海”“涵”连用,指如大海般包容万物,形容对方有宽容的胸怀。宋苏轼《湖州谢上表》中“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天覆群生﹐海涵万族”,说的便是皇帝陛下像天覆盖万物,般广布恩泽;有大海一般宽广的胸怀,包容万物。“海涵”现在多为给人赔礼道歉时的敬辞。


  把“炙手可热”写成“灸手可热”


  “炙”和“灸”上半部分很像,容易混淆。“炙”是会意字,上面是肉,下面是火,本义是烤肉。而“灸”是形声字,从火久声,本义是用艾草烧灼,是一种中医疗法。我们比较熟悉的用法是“针灸”。


  “炙手可热”和唐代一个名叫崔铉的人有关。崔铉曾任翰林院长官等职位,他与郑鲁、杨绍复、段瑰、薛蒙四人经常在一起议论朝政,以至于当时民间出现了“郑杨段薛,炙手可热。欲得命通,鲁绍瑰蒙”的说法,意思就是四人的气焰很盛,权势很大,使人不敢接近。所以“炙手可热”可不是人很火的意思,现在人们为了形容某明星很火会说“某明星炙手可热”其实是错误用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