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的慎独观

 陋室书屋2 2016-04-01
曾国藩的慎独观 - 川心 - √
 
    何谓“慎独”?“慎”即谨慎,“独”即单独,指的是人们在个人独处或无人注意之时,也能严于律己,洁身自好,不逾矩,不越轨。在欲望前,紧锁心扉;在诱惑前,莫动贪心。这是中国儒家道德自律的最高境界。
.
    曾国藩一生修身立德,力求心静,严格内省,秘诀只有五个字:诚、敬、静、谨、恒。---  诚,是待人真诚;敬是为人谦虚、做事认真;静,指心态安宁、放松;谨,是谨言慎行、说实话办实事;恒,是持之以恒的意思;

    而慎独,是自省自律的最高境界,一直贯穿曾国藩的后半生。他认为“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他著君子慎独论,认为“慎独可将欲念遏制到隐蔽,刻不间断地遵循自然之理。因时时内省而无愧于心,故可以心胸安泰”。
.
    曾国藩要求自己慎独,坚持每天记日记,反思自己的行为,总结得失。曾国藩自称,素有忿狠不顾习气,偏于刚恶,既而自究所病,只是好动不好静?务当力主求静,使神明如日之升?知此而不行,真暴弃矣!真小人矣!
.
    曾国藩32岁那年,给自己订了个日课册,名之曰《过隙集》: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谨言、养气、保身、作字、夜不出门。每日一念一事,皆写之于册,以便触目克治。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记出,终身不间断。天天写《过隙集》,就是为了念念欲改过自新。曾国藩还曾给儿子写信,反省自己的不足。他说:“一家能勤能敬,虽乱世亦有兴旺气象;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吾生平于此二字少工夫,今谆谆则训吾昆弟子侄,务宜刻刻遵守。至要至要。”
.
    慎独是一种道德修养,是一种坦荡的胸襟,是一种至高的境界。曾国藩正是凭借自己这种严格的修身成就功名,并树立了为官的标杆。语出《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大体意思是:“道,是不可分离的,而分离开来的东西,就不是道了。所以,君子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在别人听不到的时候,也要谨慎自己的言行

--------------------------------------------------------------------------------------------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慎独。只有慎独,才能成为真君子。失去慎独,都是伪君子。慎独,是一种操守,一种淡定。慎独的人每做一件事,每一起心,每一动念,都认为天知,地知,神知,我知。举头三尺有神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
    史上某宰相供公职,夜间,在家处理公务,点朝廷供应的蜡烛。夜深了,公务理毕,转入私人读书时间,则吹灭朝廷供的蜡烛,转而点用私家蜡烛。家人曰:夜深人息,何必如此,又没人看见。此公曰:君子当慎独也,人此一生,所作所为,不为做给别人看,是为对自己有所要求、有个交代。君子修身,贵在慎独!
.
     《五元灯会》上曾载有这样一则故事:由于战乱,普陀寺的众禅者决定迁移庙址。在迁徙途中,只有豫通大师一人坚持早课,从不荒废。有人劝曰:“此处无佛,大师可不必如此。”豫通大师答一偈子曰:“此处无佛,我心有佛。既诚我心,是诚我佛。”做人做事贵在自觉。
.
    《淮南子·说山训》曰: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行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君子慎独,如兰生幽谷,舟行江海,无人也始终如一。只有独处,才见自己赤裸裸,没有虚伪的伪装,没有曲意的迎合。我们在此时,可以看见最真实的自我。当我们率意真诚,人前人后一个样,也就做到超凡入圣的慎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