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

 优雅a 2016-04-01

    有时候直接读古文原文其实挺累的,最近发现读它的白话版本,也有很多益处:如果是以道理取胜的文章,读白话文并不妨碍明白道理;如果是以文辞取胜的文章,文白对比才更能感受到它的神韵。

所以最近阅读《古文观止》,既然旨在涵咏文辞、辨识人心、斟酌事理,所以就找了白话文版本,必要时再参照着原文读。整理了一份简要的读书笔记,以飧同道。

 

l  《冯谖客孟尝君》

原文: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感:我们生活中也常遇到这种情况:三言两语没法把对方要了解的情况解释清楚,与其挂一漏万,不如玩笑岔开,等待对方对你给予充足的信任,否则就算解释清楚也无益。)

 

l  《秋水》,庄子

原文:北海若曰:“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

译文:北海若说:懂得道的人,一定能通情达理,通情达理的人,一定很懂得权宜应变,能应变的人,就不会因物而伤害自己。

(感:古人很看重通过学习培养人宽厚豁达的性情,比如曾国藩所说的“明强”。他们的共同点,都在此句了。)

 

l  《汉书·司马相如传下》

原文:故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译文:家里积聚了千金,就不坐在近屋檐的地方。这说的虽是小事,却可以引申到大的问题上。

 

l  《史记 · 滑稽列传》,司马迁

译文:《礼》用来节制人们的行为,《乐》用来启发和谐的感情,《书》用来叙述史事,《诗》用来表达情思,《易》用来演绎神妙的变化,《春秋》用来阐发微言大义。

 

l  《报任安书》,司马迁

译文:人天生的感情都是热爱生命,害怕死亡,思念父母,顾及妻儿的。至于被正义和真理激动起来的人就不是这样了,他们有一种无法克制的冲动。

 

l  《报孙会宗书》,杨恽

译文:为人轻财好义,廉洁无私,但自矜其能,不能容物,每有忤己者必欲害之,因此得罪不少朝廷显贵。

(笔记: 这是司马迁的侄子。借此可以思考家风的影响。)

译文:人的感情所不能限制的事情,圣人也不加以禁止。

 

l  《汉书·苏武传》,班固

原文: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笔记: 读到这里每次都想哭。有比生命更执着的坚守,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吾亦无悔。)

译文:后来李陵又到北海,对苏武说:边界上抓住了云中郡的一个俘虏,说太守以下的官吏百姓都穿白的丧服,说是皇上死了。苏武听到这个消息,面向南放声大哭,吐血,每天早晚哭吊达几月之久。

(感:渐渐明白,这不是夸张虚言;也渐渐相信,这样的磨难能使得生命力更旺盛持久。)

译文: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优宠他。苏武把所得的赏赐,全部施送给弟弟苏贤和过去的邻里朋友,自己家中不留一点财物。

(感:经历过人世沧桑,此时的苏武一定已经明了,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l  《汉书·霍光传》,班固

译文:第二天早上,霍光听说这件事,停留在画室中不进宫。昭帝问:大将军在哪里?左将军上官桀回答:因为燕王告发他的罪状,所以不敢进来。昭帝下诏召大将军。霍光进宫,除下将军冠叩头自责,昭帝说:将军戴上冠。我知道这奏书是假的,将军无罪。

(感:太佩服了!这个时候的霍光还能保持这么镇定,是如何办到的呢?)

 

l  《让县自明本志》,曹操

译文:辞官之后,年纪还轻,回头看看与我同年被荐举的人当中,有的年纪已五十多岁了,还没有被人称作年老。自己内心盘算,从现在起,往后再过二十年,等到天下安定太平了,我才跟同岁中那些刚被举为孝廉的人相等罢了。所以返回,整年不出,在谯县东面五十里的地方建了一栋精致的书房,打算在秋夏读书,冬春打猎,只希望得到一点瘠薄的土地,想老于荒野、不被人知,断绝和宾客交往的念头。但是这个愿望没有能实现……但要我就此放弃所统率的军队,把军权交还朝庭,回到武平侯的封地去,这实在是不行的啊。为什么呢?实在是怕放弃了兵权会遭到别人的谋害。这既是为子孙打算,也是考虑到自己垮台,国家将有颠覆的危险。因此不能贪图虚名而使自己遭受实际的祸害。这是不能干的啊。

(感:曹操这些一定是肺腑之言,只是天下理解他的有几个呢?他肯定知道自己会背负几千年的骂名,却依然遵循更恒久更根本的尺度我行我素,曹操是真豪杰啊!不知道历史上,他的知己能有几人。蔡文姬父女可能是,所以曹操全力相救。)

 

l  《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

译文:人与人之间相互成为好朋友,重要的是要了解彼此天生的本性,然后成全他……如果以为世俗的人都喜欢荣华富贵,而唯独我能够离弃它,并以此感到高兴;这样讲最接近我的本性,可以这样说。

 

l  《后汉书·班超传》,范晔

译文:班超到了鄯善国,国王广接待他们礼节非常恭敬周到,但不久突然变得疏忽怠慢起来。班超对他的随从人员说:“你们难道没觉察鄯善王广的态度变得淡漠了么?这一定是北匈奴有使者来到这里,使他犹豫不决,不知道该服从谁好的缘故。头脑清醒的人能够预见到还未发生的事情,何况现在已明摆着呢?!”于是班超找来一个服侍汉使的鄯善人,诳骗他说:“我知道北匈奴的使者来了好些天了,现在住在哪里?”这侍者一慌张害怕,就将实情全都招认了。班超便关押了这个侍从,将一起出使的三十六个人全部召集,与大家一同喝酒。等喝到非常痛快的时候,顺势用话煽动他们说:“你们诸位与我都身处边地异域,要想通过立功来求得富贵荣华。但现在北匈奴的使者来了才几天,鄯善王广对我们便不以礼相待了。如果一旦鄯善王把我们缚送到北匈奴去,我们不都成了豺狼口中的食物了么?你们看这怎么办呢?”大家都齐声说道:“我们现在已处于危亡的境地,是生是死,就由你司马决定吧。”班超便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的办法,只有乘今晚用火进攻匈奴使者了,他们不知我们究竟有多少人,一定会感到很害怕,我们正好可趁机消灭他们。只要消灭了他们,鄯善王广就会吓破肝胆,我们大功就告成了。”众人提议道:“应当和郭从事商量一下。”班超激动地说:“是凶是吉,在于今日一举。郭从事是个平庸的文官,他听到这事必定会因为害怕而暴露我们的行动计划,我们便会白白送死而落下不好的名声,这就称不上是壮士了。”大家说:“好”。

……

接着,班超就把鄯善王广请来,将北匈奴使者的头髗给他看,鄯善举国震恐。班超趁势对鄯善王晓之以理,又安抚宽慰了他一番,于是接受鄯善王的儿子作为人质。

……

神巫散布空气说:天神发怒了,你们为什么想去归顺汉朝?汉使有一匹嘴黑毛黄的好马,你们赶快把它弄来给我祭祀天神!于阗王广德听了就差人向班超索取那匹騧马。班超暗中已得知这一阴谋,但仍满口答应献出此马,只不过提出要让神巫亲自来索取才行。不一会神巫来到,班超立即砍下他的脑袋,亲自去送给于阗王广德,并就此事责备他。广德早就听说班超在鄯善国诛灭匈奴使者的事,因而非常惶恐不安,便下令攻杀北匈奴的使者而归降班超。班超重重赐赏了广德及其臣下,于阗国就这样安抚镇定了。

(感:这一连串杀伐决断的行动,帅呆了!这就是汉朝,这就是班超!)

 

l  《恨赋》,江淹

原文: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阳。同琼佩之晨照,共金炉之夕香……

译文:又如郎君住在淄水西面,妾家住在黄河北岸。曾佩带琼玉一起浴沐着晨光,晚上一起坐在香烟袅袅的金炉旁……

(感:画面太美,不忍直视。)

 

l  《与朱元思书》,吴均

原文: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嶂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猨则百叫无绝。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岸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感:以前中学的时候学这些课文很难感受到它的好,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年越读越妙,却难以用语言表达。比如“水皆缥碧”、“游鱼细石”、“泠泠作响”、“清荣峻茂”这些词句,寥寥数语,好像自己就穿越到了其时其境,并弥漫起和作者一样的悠然、渊然的心境。)

 

l  《与韩荆州书》,李白

译文:您的著作堪与神明相比,您的德行感动天地;文章与自然造化同功,学问穷极天道人事。希望您度量宽宏,和颜悦色,不因我长揖不拜而拒绝我。如若肯用盛宴来接待我,任凭我清谈高论,那请您再以日写万言试我,我将手不停挥,顷刻可就。如今天下人认为您是决定文章命运、衡量人物高下的权威,一经您的品评,便被认作美士,您何必舍不得阶前的区区一尺之地接待我,而使我不能扬眉吐气、激厉昂扬、气概凌云呢?

(笔记: 哈哈哈,这篇文章好萌,李白天真自信的样子跃然纸上,很有一点我教过的那些傻乎乎大个子欧洲人的感觉。)

 

l  《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李白

原文: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笔记: 一股蓬勃的气象扑面而来。从前朝转至此,突然就这么文辞长达、豁然开朗,让人猝不及防,让人想起岳麓山外的辽阔苍穹,想起岳阳楼上逸兴腾飞的远望。这样的气象好熟悉、好亲切,它仿佛就在你我的身上,它回荡着生命的律动、时代的交响,所以让软弱的身躯也能撑起清刚的意志,让心内源源不断地流淌着希望。)

 

l  《原道》,韩愈

原文:古之时,人之害多矣。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相养之道……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是故生则得其情,死则尽其常。

译文:古时候,人民的灾害很多。有圣人出来,才教给人民以相生相养的生活方法……用它们来教育自己,就能和顺吉祥;用它们来对待别人,就能做到博爱公正;用它们来修养内心,就能平和而宁静;用它们来治理天下国家,就没有不适当的地方。

(感: 和西方契约论对比。)

原文: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感:如何避免呢?)

 

l  《书褒城驿壁》,孙樵

译文:管理驿站的官吏的话还没有讲完,有个老农在旁笑了,并说:现在所有的州县都象驿站一样。

(感: 印度等欠发达民主国尤其如此。)

 

l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王禹偁

原文: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感:多美的竹楼啊!心已经飞过去了。)

 

l  《岳阳楼记》,范仲淹

原文: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感:这样简单的句子,读上去心和眼睛一齐亮瞎了,没有范仲淹这样的宰相胸怀还真说不出来!)

 

l  《辨奸论》,苏洵

译文:就因为爱好和憎恶扰乱了他心中的主见,而利害得失又左右着他的行动啊。

(感:谁不是呢?可怎么样才能减少这种干扰呢?可能在于瞄准头顶的星空吧!)

 

l  《贾谊论》,苏轼

“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译文:作为贾谊这样的人,应该上面取得皇帝的信任,下面取得大臣的支持,对于周勃、灌婴之类的大臣,要从容地、逐渐地、感情深厚地结交他们,使得天子不疑虑,大臣不猜忌,这样以后,整个国家就会按我的主张去治理了。

君子要想达到长远的目标,则一定要等待时机;要想成就伟大的功业,则一定要能够忍耐。

同时也要使君主明白:如果得到了象贾谊这样的臣子,就应当了解这类人有孤高不群的性格,一旦不被重用,就会忧伤颓废,不能重新振作起来。而象贾谊这种人,也应该有节制地发泄自己的情感啊!

(感:古往今来,在升世、盛世屈才的人,十有八九都是贾谊这样的心胸;苏轼的分析很通达,然而他也屈才,世道就占主要原因了。)

 

l  《超然台记》,苏轼

原文: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餔糟啜醨,皆可以   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译文:人们之所以求福避祸,是因为福能带来快乐,祸会引起悲伤。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的外物却是有限的。孰美孰丑,在心中争论不已,取此舍彼,又在眼前选择不停,这样可乐之处常常很少,可悲之处常常很多,这叫做求祸避福。求祸避福,难道是人之常情吗!这是外物蒙蔽人呀!他们只游心于事物的内部,而不游出于事物的外面;事物本无大小之别,如果人拘于其内部而来看待它,那么没有一物不是高大的。它以高大的形象临视着我,那么我常常会眼花缭乱犹豫反复了,如同在隙缝中看人争斗,又哪里能知道谁胜谁负?因此,美丑交错而生,忧乐夹杂并出,这不是很大的悲哀么!……我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在于我的心能超出于事物之外啊!

(感:苏轼的文笔,怎么读都很帅。)

 

l  《方山子传》,苏轼

译文: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例应有官做,假如他能厕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荣名了。他原有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感:自己也到富贵场上“幻游”了一通,才知道方山子所换来的,是真正的自在。)

 

l  《潮州韩文公庙碑》,苏轼

译文:一个普通人却成为千百代的榜样,一句话却成为天下人效法的准则。这是因为他们的品格可以与天地化育万物相提并论,也关系到国家气运的盛衰。他们的降生是有来历的,他们的逝世也是有所作为的。

(感:不能人人都做这样的人,但是能够襄助这样的人,也是极大的幸事。)

 

l  《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

原文: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译文:一个人从事学习,如果不立志在远大的方面,即使学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

 

l  《金石录后序》,李清照

译文:我又惊又怕,想到明诚向来性子很急,无奈生了疟疾,有时发烧起来,他一定会服凉药,病就令人担忧了……(梁元帝乱世夺书)难道人性之所专注的东西,能够逾越生死而念念不忘吗?……在这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啊!然而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这是人间的常理。有人丢了弓,总有人得到弓,又何必计较。

(感:夫妻深情、罹乱凄怆,文笔至真、感人至深。)

 

l  《瘗旅文》,王守仁

译文:历尽瘴毒而能勉强保全自己的生命,主要是因为我没有一天怀有忧戚的情绪啊。今天忽然如此悲伤,乃是我为你想得太重,而为自身想得很轻啊。我不应该再为你悲伤了!

(感: 王阳明为什么能够“没有一天怀有忧戚”呢?这样的功力让人敬服,好想学习!)

 

l  《答茅鹿门知县》,唐顺之

译文:现在有这样两人:其中一人心地超凡拔俗,所谓有不同于古今一般识见的人,即使没有持纸笔苦思冥想,学做文章,只是直抒胸臆,随手写出,如写家信,虽然时有粗疏,然而决没有世间的俗气和迂腐寒酸的味道,便是存在于宇宙间的一种绝好文字;另一人却还是世尘中人,他虽然专门钻研学写文章,对文章的规矩布置,则尽其所能,然而翻来覆去,终不过是这么几句老妇人的舌上常语,要寻求其中所谓的真精神和千古不可磨灭的识见,是绝对没有的,这样文章虽然工整,却仍不免是格调低下的。

……不是真有一种千古不可磨灭的识见,而是附合因袭他人的学说,掩头取尾,像贫困者借穿富人的衣服,农夫扮成大商人的装饰,虽然极力装做,终究会丑态毕露。

(感:古今同理。)

 

l  《浣花溪记》,钟惺

原文: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

(感:这样的句子美极,译成现代文却索然无味,因为“神”没了。这“神”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没法翻译呢?好难说清楚啊!貌似小孩子骨碌碌的大眼睛是一种无声的答案。另外,“竹柏苍然、隔岸阴森”一句,让人想起《红楼梦》里贾府宴会时隔溪吹笛的场景。为什么很多情境在烟、水、暮色、时光的过滤下,更显得幽深玄妙呢?难解。)

 

l  《游黄山记后》,徐霞客

原文:遇朝阳霁色,鲜映层发,令人狂叫欲舞。

译文:遇到朝阳升起、天气晴朗之时,层层峰峦映射出鲜艳的色彩,令人欣喜狂叫,简直翩翩欲舞。

(感:这篇文章整体拖沓,毕竟是流水账日记,但是有了这些为数不多的几笔活色,就算是生香了。古诗文多如此。)

 

l  《原君》,黄宗羲

译文:难道说古代人有什么不同吗?喜好安逸,厌恶劳动,也像常人情况一样啊。

(感: 我怎么就不是呢?)

译文:高明的木匠不肯为拙劣的木工改变或放弃规矩,后羿不肯为蹩脚的射手改变其拉弓的标准。倘若屈从世人的喜欢而自己贬低其所学,以求招揽天下的人,来张扬自己的名声,那便是歪曲真理来追随别人,那我也没有心情花这么多的闲工夫。

(感:也是我的心声啊!所以喜欢和古人为友。)

 

l  《吾庐记》,魏禧

译文:他又顺应地势,将小径折成三段。松声迎风鸣于屋上,桃、李、梅、梨、梧桐、桂、辛夷这些花叶,掩映于径下,用曲直不一的木条做成栏杆,涂上了蚌壳灰,它的光泽便闪烁在林木之间了。

(感:太有生活情趣和品味了!远非当今的暴发户可比。好像杨丽萍的花园也这样美。)

 

l  《祭妹文》,袁枚

原文: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译文: 你同我并肩坐在一起,爱听那些古人的节义故事;一旦长大成人,你立即亲身来实践。唉!要是你不懂得经书,也许未必会象这样苦守贞节。

(感:T_T……世上有多少人为坚守自己一贯信仰的规则,丧失更宝贵的生命的呢?贺双卿是这样,蒙恬笔下的狄奥默东也是这样。很多规则是有道义在背后支撑的,但是太久远、太泛化以后,中间的道义朽坏难知,常常只剩下外面规则的空壳。为了这空壳而放弃更高贵的心灵和生命,不是明智之举。例如儒家伦理虽可靠,但是难道孔子之前就没有圣人?佛家虽说“不邪淫”,然而佛祖时代的婚姻、“邪淫”,和今天所说的是一回事吗?)

原文: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

(感:好有生气!)

 

译文:就在你死前一日,我已梦见你来诀别,心知这是不吉祥的,急忙飞舟渡江赶回家。

(感:梦通的事情,从来都有的。)

 

l  《袁随园君墓志铭》,姚鼐

译文:各地的读书人来到江南,都要前往随园投赠诗文,几乎每天都有人去。袁君的园林馆舍,有花、竹、水、石,幽深宁静,景色秀丽。至于建筑、器具,也都很精美,用来款待客人的东西很丰盛。袁君殷勤好客,乐意和人交往,看到别人好的地方,总要把它说出来。

(感:袁枚其性其事,煞是可敬可爱!)

 

l  《少年中国说》,梁启超

原文: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感:常思及此句,顿觉意气风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