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病例丨患者男性,HLA-B27阳性,ESR增快,C3C4增高如何诊断?

 panyunbo 2016-04-01


本病例来源于轻盈医学App社区,感谢轻盈医学注册用户“医学頭影”分享的精彩病例。


基本资料


患者男性,83岁,晨僵。HLA-B27阳性,ESR增快,C3C4增高。


影像资料


讨论问题

 

该病例的诊断是什么?

 

用户讨论

 

北国骑士2008:跟腱处可见多发结节灶、块状高密度影,跟腱钙化,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影像学表现,考虑强直性脊柱炎引起,应与其它原因引起的钙化鉴别。


新新流浪汗:外踝骨头有事吗?


杜心如:合并滑膜软骨瘤病,强脊。


影响一生:跟腱走行区可见带状高密度影,近似钙化密度,密度不均,可能为跟腱不完全性钙化,对侧有否异常不知,外踝骨质不完整(病变),最终诊断需结合临床及病史。


爱上寂寞:考虑跟腱钙区。


陈医生136813:胫骨下段见大片状低密度区,内见斑点状钙化。外踝见囊状低密度区。跟腱见钙化。结合实验室检查,考虑强脊。骨化性肌炎。胫腓骨下段得再查查。


北国骑士2008:我们这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比较多,所以第一眼看到生化指标就直奔强直性脊柱炎了,附丽病真是第一次听说,长见识了。刚才在网上看了附丽病方面的资料,个人感觉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附丽病比较合适,还请这方面的专家、老师给解读一下。


乐乐5555:学习了。没诊断过。 以前就下个现象诊断。软组织骨化,钙化等。韧带变为纤维软骨,然后钙化,骨化,是影像学表现的生理基础。


读书好男儿:病史敬意。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其影像学改变多考虑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附丽病。胫骨下段见大片状低密度区,内见斑点状钙化。外踝见囊状低密度区。建议行相关生化检查以确诊。

 

最终诊断


附丽病

病例讨论


所谓附丽系指韧带附着于骨的部位,凡在该部位由韧带引起骨质侵蚀糜烂者即称为附丽病。附丽部位是细胞代谢和分子交换很活跃的地方,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椎炎等疾患,常首先侵犯附丽部位,引起该部位的骨质改变。X线表现:开始表现为累及部位有骨质疏稀,继而发生骨质糜烂和骨质缺损。强直性脊椎炎者,先由韧带附丽处发生炎症,继而导致韧带的钙化和骨化。狭义的附丽病一般是指上述两病。广义上,凡附丽部位有病理改变均可称为附丽病。例如退行性关节病,往往在附丽部位有韧带肌腱钙化、骨化,是因为附丽部位,韧带逐渐移行为纤维软骨,软骨受到某些影响很易钙化和骨化的缘故,所以附丽病可反映病变部位的软组织和骨骼的改变。


附丽病是指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附着在骨质上的一种病理改变,也称作附着点炎症或末端病,它是根据尸体解剖和活检材料提出的。附丽病首先由Ball于1971年在显微镜下发现,在附丽或韧带附着点有局灶性炎症,在邻近的皮质骨有侵蚀,它导致韧带骨赘形成,笔者认为称为附丽病较为确切。附丽病的病理变化:AS附着点炎症,也称为末端病或附丽病,其病理变化为肌肉、肌腱、韧带的骨附着点的骨质破坏、修复、再破坏、再修复,如此反复,直至肌肉、肌腱、韧带骨化,关节强直。 查到的资料,共同分享一下。


虽然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病变在骶髂关节,但是有人统计有近30%的AS患者首发症状在外周关节,早期多被诊断为风湿、类风湿及滑膜炎等,从而延误治疗,导致严重后果。其原因考虑与AS病理变化密切相关,但是我们医务工作者对AS的认识不全面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确切的诊断还要根据生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强直性脊柱炎是以侵犯中轴关节为主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并可累及外周关节,其病理改变以关节囊、肌肉、肌腱的骨附着点炎症为主,表现为附着点的骨皮质吸收、破坏, 部分于X线上可表现为毛玻璃样改变,进而肌肉、肌腱骨化,关节强直、融合;而其他脊柱关节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其外周关节表现以滑膜炎,进而关节软骨破坏、骨质侵蚀为主,不会发生关节强直;实验室检查AS的患者多数HLA-B27为阳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查AS更多的倾向于IgA及IgG型浆细胞的浸润,而RA则以IgM型为主;关节滑液检查AS多核细胞数量较RA量少,而淋巴细胞数量却偏高,典型的AS滑膜炎滑液中细胞吞噬性单核细胞(cytophagocyticmononuclear,CPM,即吞噬了变性多核细胞的巨噬细胞)较多,而RA细胞(Rago-cyte)少见,这些炎细胞多聚集在小血管周围呈“巢状”,与RA不同之处为附近骨质中也可发生与滑膜病变无联系的慢性炎性病灶。

 

来源:轻盈医学App社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