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抑郁症与中医虚劳病的关系

 负鹏载舟 2016-04-01

抑郁症与中医虚劳病的关系
 

一、抑郁症与虚劳病在病因和发病机制方面的关系

抑郁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对其发生均有影响。其中遗传因素和生物学因素是抑郁症的主要病因,社会心理因素对具有遗传易感性者可起到诱因作用。这与中医虚劳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具有很多类似之处。

首先,先天不足,素体怯弱,形气不充,脏腑不荣,生机不旺,是虚劳病的病理基础。如《元气存亡论》强调禀赋在虚劳病变过程中的决定作用时说:“当其受生之时,已有定分”。《红炉点雪》提出“禀赋素弱,复劳心”对形成虚劳的重要性。现代研究表明,抑郁症40%50%的危险因素是可遗传的,亲生父母患有心境障碍的寄养子比亲生父母不患有心境障碍的寄养子具有更高发生抑郁症的危险。由此可见,这两种认识具有异曲同工之处。

其次,情志内伤是虚劳病的重要原因。如《潜斋医话》提出:“痨病之因非一,总情志不舒,所谓七情不损,五不成,真至言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说得更明确,曰:“五劳者用意施为,过伤五脏,使五神不宁而为病,……是皆不禀赋,临事过差,遂伤五脏。”提出了五是在禀赋不足的基础上,因情志过极所致,并以神志症状(神不宁)为主要表现,这种认识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是相符的。研究表明,负性社会生活事件对抑郁症的发病起到诱因作用。从中医学角度看,负性社会生活事件首先影响的是情绪,使患者的心理长期处于应激状态,进而造成脏腑亏损,神气过而致抑郁。因此,这两者的认识具有相似之处。

再次,劳倦过度是虚劳病的重要原因。如《金匮要略》归纳虚劳病之病因大致有三:五、六、七伤,六极指精、气、血、筋、肉、骨的极度劳损,七伤中又有“劳伤”。《景岳全书》云:“劳倦不顾者多成劳损”。现代研究发现,低社会阶层者患重症抑郁的危险率较高社会阶层者高,郊区比城镇更多见抑郁症。也就是说,抑郁症多发于辛苦劳力之人,“劳则气耗”,易导致脏腑亏虚而发病。因此,这两者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

此外,病后和误治、失治是虚劳病的常见之因。如《诸病源候论》强调大病之后,气血减耗,脏腑和,复感外邪,可引起虚劳病候。《景岳全书》也提出“疾病误治及失于调理者,病后多成虚损”的观点。《顾氏医镜》认为虚劳病与误治有关,举凡辛散、苦寒、补中提、引火归元,用之不当,皆足以动火伤阴而成虚劳。现代研究发现,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感染性疾病、慢性疼痛综合征等均可伴发抑郁,很多药物如利血平、避孕药、抗癌药、左旋多巴、心得安等均可引起抑郁。因此,这两者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

二、抑郁症与虚劳病在临床特点方面的相似性

抑郁症常起病隐匿和缓慢、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其症状表现千变万化,可涉及全身各个系统。从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和《国际疾病分类法·第十版》(ICD-10)有关抑郁症的诊断标准看,没有一个症状是抑郁症的必备诊断标准,患者可以不表现出抑郁情绪。迄今为止,抑郁症尚不能与中医的所有病名直接对应。根据ICD-10中规定,抑郁心境、兴趣和愉快感丧失、精力不济或疲劳感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其他常见症状有:集中注意和注意的能力降低、自我评价降低、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认为前途暗淡悲观、自杀或自伤的观念或行为、睡眠障碍、食欲降低。另外,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又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心理症状群(如心境低落、兴趣缺乏、精力不足、焦虑、自责自罪、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自杀观念和行为、精神运动性抑制或激越、自知力受损等)和躯体症状群(如睡眠紊乱、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性功能减退、慢性疼痛、非特异性躯体症状如头昏脑胀、周身不适、心慌气短、尿频尿急、胃肠功能紊乱等)。

《中医内科学》提出:“虚劳是由于两或多劳伤,气血阴阳中两种或多种因素虚损为主要病机,以慢性虚弱性证候为主要表现的病证。本病发病缓慢,病程较长,缠绵难愈”;“临床多见形神衰惫,心悸气短,面容憔悴,自汗盗汗,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身体羸瘦,甚则大肉尽脱,不思饮食,脉虚无力等”。

可以看出,抑郁症和虚劳病的发病特点具有相似性,抑郁症的绝大部分症状都具有“形神衰惫”的特点。其中的心理症状群可归于“神”范畴,躯体症状群可归于“形衰”范畴。例如,抑郁心境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高兴不起来”、“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兴趣和愉快感丧失主要表现为内心不能体验或感受到外界事物所具有的不同情感体验,尤其是丧失了对快乐、高兴、乐趣的体验。考中医文献,与这些描述类似的症状有“悲”、“不乐”、“忧”、“恹恹悒悒”、“心常惨戚”、“惨惨不乐”等。而五脏亏虚是其主要原因。如《圣济总录》在“虚劳门”中提出了“五脏气不足,发毛落,悲伤喜忘”的观点,并在肝劳、心、脾、肾、虚劳少气、虚劳惊悸、虚劳营、极、肉、精中论述了抑郁情绪。精力不济或疲劳感主要表现为:患者常感到无缘无故的疲乏、无力,常主诉精力减退、四肢无力,甚至对日常生活也感到无法胜任。在中医文献中,与之相类似的症状有“倦”、“亸”、“解”、“解”、“困薄”、“身重”等。现代中医界学者多把疲劳归属于“虚劳”、“虚损”范畴。

因此,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可归于虚劳病范畴。其他症状亦可从虚劳角度阐释之。例如,脾虚可导致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肾虚可导致性功能减退、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心虚可导致心慌气短。此外,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无法用一种病机或一个脏腑功能失调去解释,这与虚劳病的临床特点是符合的。

进一步复习有关“虚劳”病的古代中医文献可发现,“解”、“脱精”、“失营”等的描述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非常接近,并对抑郁症的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学者韩锺博把解病的临床表现进行了分解和解释:(1)“周身肌肉痪散而若解”;“遍体骨节松懈而多”。即肢体的沉重感,懈怠无力的状态。(2)“不寒,热不热。”可以是“似寒非寒,似热非热”或“不甚,热亦不甚”的现象,往往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慢性病及感染有关。(3)“壮不壮,弱不弱。”《圣济总录》云:“,亦于弱。”可理解为有生病的感受,故云不;尚能支持,故云不弱。这是对疾病过分焦虑的一种感受。(4见人,见人心惕惕然。”即恐惧不安的精神状态。(5)“恹恹悒悒,湻湻闷闷,若不可以为人,并不自知所以为人”的内心体验。此则说明情绪低沉,郁郁不乐,心神不定,自责自卑,消极厌世的观念,属于典型的抑郁症状。从而提出,“解”当属抑郁性精神病,包括某些内源性的抑郁症、更年期抑郁症、官能性抑郁症和部分躯体疾病过程中出现的抑郁状态。韩氏的观点与我们的研究结果一致。


 


 

抑郁症与中医虚劳病相关性的探讨

发表者:包祖晓

摘要:抑郁症与虚劳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特点以及虚劳病的古代文献等方面探讨抑郁症与虚劳病的关系。发现:抑郁症与虚劳病在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方面非常相似;抑郁症的绝大部分症状具有“形神衰惫”的特点,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可归于虚劳病范畴,其它症状亦可从虚劳角度阐释之;在虚劳病的古代文献中,很多描述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非常接近,对抑郁症的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浙江省台州医院医学心理科包祖晓

关键词:抑郁症 虚劳病 相关性 理论探讨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与认知功能迟缓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近年来,随着中医界对抑郁症研究的广泛开展,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优势得到了一定的体现。但有关抑郁症的中医认识仍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处于混乱状态。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抑郁症与中医虚劳病具有密切关系。本文试对此作一探讨。

1 从病因和发病机制探讨抑郁症与虚劳病的关系

抑郁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对其发生均有影响。其中遗传因素和生物学因素是抑郁症的主要病因,社会心理因素对具有遗传易感性者可起到诱因作用。这与中医虚劳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具有很多类似之处。

首先,先天不足,素体怯弱,形气不充,脏腑不荣,生机不旺,是虚劳病的病理基础。如《元气存亡论》强调禀赋在虚劳病变过程中的决定作用时说:“当其受生之时,已有定分焉”。《红炉点雪》提出“禀赋素弱,复劳心肾”对形成虚劳的重要性。现代研究表明,抑郁症40%-50%的危险因素是可遗传的[1],亲生父母患有心境障碍的寄养子比亲生父母不患有心境障碍的寄养子具有更高发生抑郁症的危险[2]。由此可见,这两种认识具有异曲同工之处。

其次,情志内伤是虚劳病的重要原因。如《潜斋医话》提出:“痨病之因非一,总缘情志不舒,所谓七情不损,五劳不成者,真至言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说得更明确,曰:“五劳者,皆用意施为,过伤五脏,使五神不宁而为病,……是皆不量禀赋,临事过差,遂伤五脏。”提出了五劳是在禀赋不足的基础上,因情志过极所致,并以神志症状(五神不宁)为主要表现,这种认识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是相符的。研究表明,负性社会生活事件对抑郁症的发病起到诱因作用,人们面临的生活风险:事故、污染、健康威胁,特别是不愉快的突发性生活事件如婚姻失谐、失业、亲人死亡等,都可能会诱发抑郁症或增加抑郁症的复发率[3,4,5]。从中医学角度看,负性社会生活事件首先影响的是情绪,使患者的心理长期处于应激状态,进而造成脏腑亏损,神气过耗而致抑郁。因此,这两者的认识具有相似之处。

再次,劳倦过度是虚劳病的重要原因。如《金匮要略》归纳虚劳病之病因大致有三:五劳、六极、七伤,六极指精、气、血、筋、肉、骨的极度劳损,七伤中又有“劳伤”。《景岳全书》云:“劳倦不顾者多成劳损”。现代研究发现,低社会阶层者患重症抑郁的危险率较高社会阶层者高,郊区比城镇更多见抑郁症[6]。也就是说,抑郁症多发于辛苦劳力之人,“劳则气耗”,易导致脏腑亏虚而发病。因此,这两者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

此外,病后和误治、失治是虚劳病的常见之因。如《诸病源候论》强调大病之后,气血减耗,脏腑未和,复感外邪,可引起虚劳病候。《景岳全书》也提出“疾病误治及失于调理者,病后多成虚损”的观点。《顾氏医镜》认为虚劳病与误治有关,举凡辛散、苦寒、补中升提、引火归元,用之不当,皆足以动火伤阴而成虚劳。现代研究发现,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红斑狼疮、慢性感染性疾病、慢性疼痛综合征等均可伴发抑郁,很多药物如利血平、避孕药、抗癌药、左旋多巴、心得安等均可引起抑郁[6]。因此,这两者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

2 从疾病的临床特点探讨抑郁症与虚劳病的关系

抑郁症具有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特点,其症状表现千变万化,可涉及全身各个系统。从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和《国际疾病分类法·第十版》(ICD-10)有关抑郁症的诊断标准看,没有一个症状是抑郁症的必备诊断标准,患者可以不出现抑郁心境。迄今为止,抑郁症尚不能与中医的所有病名直接对应。根据ICD-10中规定,抑郁心境、兴趣和愉快感丧失、精力不济或疲劳感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其它常见症状有:集中注意和注意的能力降低、自我评价降低、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认为前途暗淡悲观、自杀或自伤的观念或行为、睡眠障碍、食欲降低。另外,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又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心理症状群(如心境低落、兴趣缺乏、精力不足、焦虑、自责自罪、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自杀观念和行为、精神运动性抑制或激越、自知力受损等)和躯体症状群(如睡眠紊乱、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性功能减退、慢性疼痛、非特异性躯体症状如头昏脑胀、周身不适、心慌气短、尿频尿急、胃肠功能紊乱等)。

《中医内科学》提出:“虚劳是由于两脏或多脏劳伤,气血阴阳中两种或多种因素虚损为主要病机,以慢性虚弱性证候为主要表现的病证。本病发病缓慢,病程较长,缠绵难愈”;“临床多见形神衰惫,心悸气短,面容憔悴,自汗盗汗,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身体羸瘦,甚则大肉尽脱,不思饮食,脉虚无力等”[7]

可以看出,抑郁症和虚劳病的发病特点具有相似性,抑郁症的绝大部分症状都具有“形神衰惫”的特点。其中的心理症状群可归于“神衰”范畴,躯体症状群可归于“形衰”范畴。例如,抑郁心境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高兴不起来”、“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兴趣和愉快感丧失主要表现为内心不能体验或感受到外界事物所具有的不同情感体验,尤其是丧失了对快乐、高兴、乐趣的体验。考诸中医文献,与这些描述类似的症状有“悲”、“不乐”、“愁忧”、“恹恹悒悒”、“心常惨戚”、“惨惨不乐”等。而五脏亏虚是其主要原因。如《圣济总录》在“虚劳门”中提出了“五脏气不足,发毛落,悲伤喜忘”的观点,并在肝劳、心劳、脾劳、肾劳、虚劳少气、虚劳惊悸、虚劳脱营、筋极、肉极、精极中论述了抑郁情绪。精力不济或疲劳感主要表现为:患者常感到无缘无故的疲乏、无力,常主诉精力减退、四肢无力,甚至对日常生活也感到无法胜任。在中医文献中,与之相类似的症状有“倦”、“亸”、“解堕”、“解 ”、“困薄”、“身重”等。现代学者多把疲劳归属于“虚劳”、“虚损”范畴[8]

因此,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可归于虚劳病范畴。其它症状亦可从虚劳角度阐释之。例如,脾虚可导致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肾虚可导致性功能减退、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心虚可导致心慌气短。此外,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无法用一种病机或一个脏腑功能失调去解释,这与虚劳病的临床特点是符合的。现代有学者提出了忧郁症属“神虚”的观点,认为其病机与“神气大虚,气血日以消耗,心脾日渐耗伤,损及肝肾,精亏元乏”有关[9]。这种认识与从“虚劳病”认识抑郁症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3 从虚劳病的古代文献探讨抑郁症与虚劳病的关系

研读虚劳病的古代文献可发现,抑郁症与虚劳病具有很密切的关系。如《肘后备急方》记载:“凡男女因积劳虚损,或大病后不复,常四体沉滞,骨肉疼酸,吸吸少气,行动喘惙,或小腹拘急,腰背强痛,心中虚悸,咽干唇燥,面体少色,或饮食无味,阴阳废弱,悲忧惨戚,多卧少起”。这些描述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存在诸多的相似之处。《诸病源候论》云:“五劳者,一曰志劳,二曰思劳,三曰心劳,四曰忧劳,五曰瘦劳”。据《说文解字》“劳,剧也”来推测。其中的“忧劳”可能就是抑郁心境。而“瘦劳”在《千金翼方》中作“疲劳”,现代有学者疑“瘦”为“瘐”,指失志忧郁疾患[10]。无论作何种解释,“瘦劳”均与抑郁症有关。该书还提出:“筋极”则“苦倦”,“精极”则“悲伤喜忘”,“志伤”则“恍惚不乐”。而这些症状均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记载:“肾气虚损,五劳七伤,少腹拘急,四肢酸疼,面色黎黑,唇口干燥,目暗耳鸣,心忪气短,夜梦惊恐,精神困倦,喜怒无常,悲忧不乐,饮食无味,举动乏力,心腹胀满,脚膝痿缓,小便滑数,房室不举”。这些表现完全满足抑郁症的症状诊断标准。

丹波元坚在《杂病广要》“虚劳”中提出:“神虚则心志颠倒”,“今心既受病,则神不守舍,日则有怔忡健忘、恍惚失志之证,夜则有登高涉险、火发追捕之梦;肾既受于病,则髓海枯竭,遂有脚膝软弱,精神倦怠,夜梦鬼交,便溲白浊,消渴瘦瘁。诸虚百损,莫不自心肾而然。”丹波氏提出的“神虚”概念和“心肾亏虚”病机对认识抑郁症,尤其心理症状群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另外,清代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中指出:“解 ,肝肾虚病也”;“肝虚则筋软缓而无力以束,无力以束则周身之肌肉皆涣而若解;肾虚则骨萎,而不能自强,不能自强则遍体骨节皆松懈而多 。惟其然,故恹恹悒悒,淳淳闷闷,若不可以为人,并不自知所以为人者,则肝肾二经之虚已极矣”。由此可见,解 病(属虚劳范畴),不仅存在疲劳症状,还存在精神症状,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非常接近。更可贵的是,沈氏提出了肝肾亏虚的病机,对抑郁症的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笔者宗此说,运用温补肝肾阳气的方法治疗抑郁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1]

4小结

综上所述,抑郁症与虚劳病在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方面非常相似。抑郁症的绝大部分症状具有“形神衰惫”的特点,其中的心理症状群可归于“神衰”范畴,躯体症状群可归于“形衰”范畴。在虚劳病的古代文献中,很多描述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非常接近,对抑郁症的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因此,从虚劳病角度认识抑郁症将会为抑郁症的中医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发表者:包祖晓

摘要:抑郁症与虚劳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特点以及虚劳病的古代文献等方面探讨抑郁症与虚劳病的关系。发现:抑郁症与虚劳病在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方面非常相似;抑郁症的绝大部分症状具有“形神衰惫”的特点,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可归于虚劳病范畴,其它症状亦可从虚劳角度阐释之;在虚劳病的古代文献中,很多描述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非常接近,对抑郁症的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浙江省台州医院医学心理科包祖晓

关键词:抑郁症 虚劳病 相关性 理论探讨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与认知功能迟缓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近年来,随着中医界对抑郁症研究的广泛开展,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优势得到了一定的体现。但有关抑郁症的中医认识仍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处于混乱状态。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抑郁症与中医虚劳病具有密切关系。本文试对此作一探讨。

1 从病因和发病机制探讨抑郁症与虚劳病的关系

抑郁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对其发生均有影响。其中遗传因素和生物学因素是抑郁症的主要病因,社会心理因素对具有遗传易感性者可起到诱因作用。这与中医虚劳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具有很多类似之处。

首先,先天不足,素体怯弱,形气不充,脏腑不荣,生机不旺,是虚劳病的病理基础。如《元气存亡论》强调禀赋在虚劳病变过程中的决定作用时说:“当其受生之时,已有定分焉”。《红炉点雪》提出“禀赋素弱,复劳心肾”对形成虚劳的重要性。现代研究表明,抑郁症40%-50%的危险因素是可遗传的[1],亲生父母患有心境障碍的寄养子比亲生父母不患有心境障碍的寄养子具有更高发生抑郁症的危险[2]。由此可见,这两种认识具有异曲同工之处。

其次,情志内伤是虚劳病的重要原因。如《潜斋医话》提出:“痨病之因非一,总缘情志不舒,所谓七情不损,五劳不成者,真至言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说得更明确,曰:“五劳者,皆用意施为,过伤五脏,使五神不宁而为病,……是皆不量禀赋,临事过差,遂伤五脏。”提出了五劳是在禀赋不足的基础上,因情志过极所致,并以神志症状(五神不宁)为主要表现,这种认识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是相符的。研究表明,负性社会生活事件对抑郁症的发病起到诱因作用,人们面临的生活风险:事故、污染、健康威胁,特别是不愉快的突发性生活事件如婚姻失谐、失业、亲人死亡等,都可能会诱发抑郁症或增加抑郁症的复发率[3,4,5]。从中医学角度看,负性社会生活事件首先影响的是情绪,使患者的心理长期处于应激状态,进而造成脏腑亏损,神气过耗而致抑郁。因此,这两者的认识具有相似之处。

再次,劳倦过度是虚劳病的重要原因。如《金匮要略》归纳虚劳病之病因大致有三:五劳、六极、七伤,六极指精、气、血、筋、肉、骨的极度劳损,七伤中又有“劳伤”。《景岳全书》云:“劳倦不顾者多成劳损”。现代研究发现,低社会阶层者患重症抑郁的危险率较高社会阶层者高,郊区比城镇更多见抑郁症[6]。也就是说,抑郁症多发于辛苦劳力之人,“劳则气耗”,易导致脏腑亏虚而发病。因此,这两者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

此外,病后和误治、失治是虚劳病的常见之因。如《诸病源候论》强调大病之后,气血减耗,脏腑未和,复感外邪,可引起虚劳病候。《景岳全书》也提出“疾病误治及失于调理者,病后多成虚损”的观点。《顾氏医镜》认为虚劳病与误治有关,举凡辛散、苦寒、补中升提、引火归元,用之不当,皆足以动火伤阴而成虚劳。现代研究发现,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红斑狼疮、慢性感染性疾病、慢性疼痛综合征等均可伴发抑郁,很多药物如利血平、避孕药、抗癌药、左旋多巴、心得安等均可引起抑郁[6]。因此,这两者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

2 从疾病的临床特点探讨抑郁症与虚劳病的关系

抑郁症具有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特点,其症状表现千变万化,可涉及全身各个系统。从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和《国际疾病分类法·第十版》(ICD-10)有关抑郁症的诊断标准看,没有一个症状是抑郁症的必备诊断标准,患者可以不出现抑郁心境。迄今为止,抑郁症尚不能与中医的所有病名直接对应。根据ICD-10中规定,抑郁心境、兴趣和愉快感丧失、精力不济或疲劳感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其它常见症状有:集中注意和注意的能力降低、自我评价降低、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认为前途暗淡悲观、自杀或自伤的观念或行为、睡眠障碍、食欲降低。另外,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又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心理症状群(如心境低落、兴趣缺乏、精力不足、焦虑、自责自罪、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自杀观念和行为、精神运动性抑制或激越、自知力受损等)和躯体症状群(如睡眠紊乱、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性功能减退、慢性疼痛、非特异性躯体症状如头昏脑胀、周身不适、心慌气短、尿频尿急、胃肠功能紊乱等)。

《中医内科学》提出:“虚劳是由于两脏或多脏劳伤,气血阴阳中两种或多种因素虚损为主要病机,以慢性虚弱性证候为主要表现的病证。本病发病缓慢,病程较长,缠绵难愈”;“临床多见形神衰惫,心悸气短,面容憔悴,自汗盗汗,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身体羸瘦,甚则大肉尽脱,不思饮食,脉虚无力等”[7]

可以看出,抑郁症和虚劳病的发病特点具有相似性,抑郁症的绝大部分症状都具有“形神衰惫”的特点。其中的心理症状群可归于“神衰”范畴,躯体症状群可归于“形衰”范畴。例如,抑郁心境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高兴不起来”、“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兴趣和愉快感丧失主要表现为内心不能体验或感受到外界事物所具有的不同情感体验,尤其是丧失了对快乐、高兴、乐趣的体验。考诸中医文献,与这些描述类似的症状有“悲”、“不乐”、“愁忧”、“恹恹悒悒”、“心常惨戚”、“惨惨不乐”等。而五脏亏虚是其主要原因。如《圣济总录》在“虚劳门”中提出了“五脏气不足,发毛落,悲伤喜忘”的观点,并在肝劳、心劳、脾劳、肾劳、虚劳少气、虚劳惊悸、虚劳脱营、筋极、肉极、精极中论述了抑郁情绪。精力不济或疲劳感主要表现为:患者常感到无缘无故的疲乏、无力,常主诉精力减退、四肢无力,甚至对日常生活也感到无法胜任。在中医文献中,与之相类似的症状有“倦”、“亸”、“解堕”、“解 ”、“困薄”、“身重”等。现代学者多把疲劳归属于“虚劳”、“虚损”范畴[8]

因此,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可归于虚劳病范畴。其它症状亦可从虚劳角度阐释之。例如,脾虚可导致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肾虚可导致性功能减退、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心虚可导致心慌气短。此外,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无法用一种病机或一个脏腑功能失调去解释,这与虚劳病的临床特点是符合的。现代有学者提出了忧郁症属“神虚”的观点,认为其病机与“神气大虚,气血日以消耗,心脾日渐耗伤,损及肝肾,精亏元乏”有关[9]。这种认识与从“虚劳病”认识抑郁症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3 从虚劳病的古代文献探讨抑郁症与虚劳病的关系

研读虚劳病的古代文献可发现,抑郁症与虚劳病具有很密切的关系。如《肘后备急方》记载:“凡男女因积劳虚损,或大病后不复,常四体沉滞,骨肉疼酸,吸吸少气,行动喘惙,或小腹拘急,腰背强痛,心中虚悸,咽干唇燥,面体少色,或饮食无味,阴阳废弱,悲忧惨戚,多卧少起”。这些描述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存在诸多的相似之处。《诸病源候论》云:“五劳者,一曰志劳,二曰思劳,三曰心劳,四曰忧劳,五曰瘦劳”。据《说文解字》“劳,剧也”来推测。其中的“忧劳”可能就是抑郁心境。而“瘦劳”在《千金翼方》中作“疲劳”,现代有学者疑“瘦”为“瘐”,指失志忧郁疾患[10]。无论作何种解释,“瘦劳”均与抑郁症有关。该书还提出:“筋极”则“苦倦”,“精极”则“悲伤喜忘”,“志伤”则“恍惚不乐”。而这些症状均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记载:“肾气虚损,五劳七伤,少腹拘急,四肢酸疼,面色黎黑,唇口干燥,目暗耳鸣,心忪气短,夜梦惊恐,精神困倦,喜怒无常,悲忧不乐,饮食无味,举动乏力,心腹胀满,脚膝痿缓,小便滑数,房室不举”。这些表现完全满足抑郁症的症状诊断标准。

丹波元坚在《杂病广要》“虚劳”中提出:“神虚则心志颠倒”,“今心既受病,则神不守舍,日则有怔忡健忘、恍惚失志之证,夜则有登高涉险、火发追捕之梦;肾既受于病,则髓海枯竭,遂有脚膝软弱,精神倦怠,夜梦鬼交,便溲白浊,消渴瘦瘁。诸虚百损,莫不自心肾而然。”丹波氏提出的“神虚”概念和“心肾亏虚”病机对认识抑郁症,尤其心理症状群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另外,清代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中指出:“解 ,肝肾虚病也”;“肝虚则筋软缓而无力以束,无力以束则周身之肌肉皆涣而若解;肾虚则骨萎,而不能自强,不能自强则遍体骨节皆松懈而多 。惟其然,故恹恹悒悒,淳淳闷闷,若不可以为人,并不自知所以为人者,则肝肾二经之虚已极矣”。由此可见,解 病(属虚劳范畴),不仅存在疲劳症状,还存在精神症状,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非常接近。更可贵的是,沈氏提出了肝肾亏虚的病机,对抑郁症的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笔者宗此说,运用温补肝肾阳气的方法治疗抑郁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1]

4小结

综上所述,抑郁症与虚劳病在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方面非常相似。抑郁症的绝大部分症状具有“形神衰惫”的特点,其中的心理症状群可归于“神衰”范畴,躯体症状群可归于“形衰”范畴。在虚劳病的古代文献中,很多描述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非常接近,对抑郁症的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因此,从虚劳病角度认识抑郁症将会为抑郁症的中医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