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死后,曾发过的朋友圈有什么意义

 徒步者的收藏 2016-04-01

社交网络在我们的手机里建立了一个城市,我们不断地通过一条接一条的状态填满了这个城市原本的虚空。


傻白甜的瞪眼自拍

自诩摄影艺术家的格调照片

惊为天人的文字状态

人家上班你旅行的定位

滴滴打车的优惠券
帮妹妹拉票
帮自己的公众号推广
给老板晒加班
标注“哈哈哈哈哈”转个段子
“自己亲戚的店,绝对正品”
分享首法语歌
“给我朋友圈的第一条点赞”
……


无论我们的状态是以什么形式输出的,每一条都承载着你想表达的个性化,而在社交平台中所刷的存在感,就是我们本人。


但是有没有想过,无论是资深大V还是过气网红,无论是在社交平台提交生活状态的朴实百姓还是为别人狂打鸡血的成功人士,最后都会有一个一样的结局——挂掉。


这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在这个虚拟城市中,我们所发布的状态及“网际”关系已经构成了自己完整的、虚拟的个性,被存在云端数据中(这个数据大得惊人)。当我们死去,这些个人特色还会存在吗?又会被如何对待?



其实我们在做的,就是为自己创造一个档案,而社交时代之前的前辈们,从没有一个这样形式的人生记录。有时候我们会时不时回翻自己所发布的信息,会跟着开心,会嘲笑自己那时候幼稚爱秀,会默默删掉一些。


我们发什么都会有人点赞、有人看不顺眼,但是那个无所谓,因为他们夺不走你的生活和这份体验。




而如果我们死了,这些东西是不是就失去了回忆的力量?它会不会产生一种新的力量和现实世界互通?


国外有一些网站开展了这个业务,你可以把自己的珍贵照片、影像或是文字资料传输到网站上,在你去世后,这个网站会把这些东西传到你的脸书上;与此类似的另一项服务,是给离开的人建一个个人主页,爱他的人们可以在上面发布与他曾有过的故事和回忆。



更大胆的想象,在今天的科技水平上,谈我们生前塑造的数码角色,被机器存储和分析,然后持续地与这个世界互动。


死后,还能给你点赞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