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关于宇宙发生论的故事

 hu_ou 2016-04-01

这里不关心科学上的宇宙爆炸学说,毕竟爆炸不爆炸那只是个事,而不关乎宇宙发生原理。这里说说宇宙发生论的那些事。

就象李白问的“明月几时有”,宇宙又几时有呢?宇宙的起源始终是个谜。人是妈生的,妈是妈的妈生的。宇宙有妈吗?宇宙的妈又是谁呢?为什么会这样呢?又更是个谜。东西方古往今来的圣哲们何尝不在苦苦追问这些事呢。

西方语言习惯喜欢创造一个个新词,区别明确种种事物和概念对象,以及讲究连接的逻辑或规律,结果就是天量的一堆名词。自然就会去探求这些名词对象的背后,到康德那里,就出来个“物自体”,而讲逻辑的结果就是时空悖论。到这里,实际上宣告西方哲学结束了。当然明确细致且讲逻辑被爱联系实际的牛人,就发展出了物质科学,注意要加“物质”两字。好吧,把“物自体”推广一下,那就是上帝,所以,西方的宗教很自然的就是信上帝。到黑格尔那里,这个逻辑悖论说不过去啊。恰好那时赶上西方崇拜东方时代的尾声,就象我们八十年代以来崇拜西方一样。黑格尔很容易就通过道听途说打听到了中国的“易(变化)”和佛教的认识论思想,于是黑格尔写出了唯心辩证法。当然,至于黑格尔的辩证法怎么说的,不必认真,因为原产地在东方,他那三脚猫把戏就当是玩笑了。一如我们刚开始接触西方科学。至少,在西方,有了把研究对象从名词转向动词这种新东西了。总之,西方人的思维习惯很年轻,或者说很认真、很幼稚,钻牛角尖,一条道跑到黑。都是传统和文化的故呀。

中国文字来自占卜、甲骨文,伏羲八卦,文王周易,到老子这里就老了,早熟了,一生出来就老了。“易”就是变化,一上来就是动词了。跳过了研究名词对象阶段,所以说中国说话概念不精确,不死性,太灵活多变了,或者说太模糊了。什么主谓宾、定状补,名词动词所有格,过去式现在式将来式,统统都没有。所以,中国语言往意会道路上狂奔,发展出了伟大的唐诗宋词。而讲究确切细分的物质科学这种东西就被扼杀在摇篮了。

“道可道,非常道”。“可道”就是动词啊,就是变化、变易啊;“常道”就是不变啊,不变当然就是永恒。能说出来的一定是被能识别出来的对象,准确地说就是变化、变易这件事,而不是不变的(对象或自我本体--道)。因为不变的东西,不可能从它身上跑出来一个联系使者,而不少一块肉,也就是说它没有什么跟你发生往来联系的使者,所以对你来说就是个“无”。

走,走两步来看。只有有变化事件,我们才能有识别为对象,才能说。而被识别的仅仅是变化这个事件,而不是事件背后的“物自体”。也不可能有个背后的物自体,因为所谓“自体”就是永恒、就是不变;既然不变,也就是不可能从它身上跑出来一个联系使者而不少一块肉;也就是“物自体”跟这个事件毛关系都没有,纯粹多余的妄想。哇,这跟西方物质科学思想完全不一样啊!怎么回事?哪个是错的?从严格逻辑上来说,西方物质科学是错误的!因为,它是一种粗浅的实用说法,在宏观物质层面挺好用的,你现在学的物质科学技术基本都是属于宏观范畴,就按它那个路子走,挺省事的。到了学微观物理科学理论了,哪里想不通了,回头来看老子说的有没有道理。至于到社会,到生命,到精神领域,还是不要再死在西方文化手里吧,世上还有辩证法,还有老子,还有佛教。

事件一定有两个主体,一个巴掌拍不响,注意这里“主体”不是永恒不变的“自体”的意思。事件一定是多个主体的关系,所以,中国文化特别讲关系,而轻主体,与西方文化相反。中国文化讲关系,讲变化,讲平衡,讲大局,识大体,不走极端。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被识别出来的变化事件,是显、是阳;不在显现中的,是静止不变,是隐、是阴。按佛教的语言就是现行和种子。个体之所以在变化事件中不失去个体主体性,还在于看不见摸不着隐藏种子而得以独立。因为静止的阴,当然不是在交互变化的,当然是独立的、私有的。这些个背负阴抱守阳的众多主体,在冲突交互中,达到某种和谐的动态平衡,而表现为某种稳定的特征,这就是五行之气,佛教说的四大皆空的四大。当然,五行也好,四大也好,这是人的认识这个仪器测量出来的物质,也许还得是高人,而不是物质科学仪器测量出来的。好了,到了物质这个范畴,就交给西方物质科学吧。

2016.4.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