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23处文物保护单位

 方远图书馆 2016-04-01


  昂塘时雍楼


  昂塘时雍楼位于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河口镇昂塘村,坐东北向西南,始建于清末(1905年),是汕尾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昂塘时雍楼分主楼和附楼两大部分。主楼总面阔55.4米,总进深33米,总建筑占地面积1828平方米,构造为上五下五两伸手格局,属钢筋混泥土结构,高两层共有房子54间,供安居住房用。附楼单层设计,作厨房进餐之用。

  昂塘时雍楼是本地富商叶康俊所建,由香港的建筑专家设计,其所用建筑材料中的水泥、钢筋、彩瓷都是从英国进口的。昂塘时雍楼体现了客家与西方建筑相结合的风格,故当地人又称之“昂塘古洋楼”。2012年被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车田司马第


  车田司马第位于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水唇镇吉龙村车田自然村,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座西北向东南,总面阔49.2米,总进深31.6米,占地面积1555平方米。

  车田司马第是“上五下五”两横屋一主门楼,左外横屋一门楼,正屋7井24间房,左外横屋18间房。主体建筑为硬山顶,灰夯墙,土木瓦结构。主门楼匾灰塑“乐阳门”,为两层建筑,内设木梯,二层地面木板铺设,歇山顶,绿色瓦当,花卉木雕封檐板,四墙均有瞭望孔,前廊以两石柱、木雕承重,一步梁架抬,木雕精美,墙楣壁画精细艳丽,栩栩如生。前堂面阔五间30.1米,进深4.2米,建筑面积126.4平方米。

  后堂梁上悬挂清代朝廷钦赐的琉璃灯和“司马第”木质牌匾。后堂面阔五间30.1米,进深6.05米。建筑面积182平方米。前面轩廊以石墙排支撑木梁,梁上雕刻细致精美。

  东北大队驻军旧址(尖山寺)


  东北大队驻军旧址(尖山寺)位于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东坑镇高树坪村委上屋自然村,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是汕尾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寺庙座东南向西北,为一进上下二托,“上五下五”布局,总面阔18.2米,总进深19.7米,占地面积为358.5平方米。墙垣圴是石砖砌成,绿色琉璃瓦面,上栋屋脊塑双龙,下栋屋脊塑双凤;门楼黄色琉璃瓦面,上塑双龙;寺庙正厅供观音塑像,寺内楹联犹存。2005年被列入汕尾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墩子寨围龙屋


  墩子寨围龙屋位于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水唇镇墩塘村墩子寨自然村。始建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汕尾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9月被列入“广东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 广东省古村落”,同年11月在《南方日报》日报社、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民间艺术家协会联合举办的寻找“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评选活中被评选为“最具建筑特色村落”。

  墩子寨围龙屋坐东北向西南,构筑于一似龟背形的小山包上,按阴阳八卦绘制建筑,呈椭圆形,错落有致的青砖灰瓦厢房以及十二条横巷,左右穿插,外圆内方,形成龟背纹,故有龟形围龙屋之称。围龙屋是聚族而居创建的聚居建筑,为砖木瓦结构,围屋高6米,横向9栋,纵向3栋共有200多间房。有东西两门,西门为二层飞檐结构,有似龟目的二炮眼,门额镌刻“川岳钟秀”石匾;东门额镌刻“迎龙门”石匾,落款“乾隆十三年孟冬吉立”。东西两门各有一条天然生就的石门槛,一青石条一朱砂石。围屋外建有一条环形跑马巷、神奇水井一口及九个池塘。总面阔80米,总进深90米,占地面积7200平方米。正门前竖立的一对花岗岩石条,系其族人公孙两举人官旗的石旗杆夹。

  墩子寨围龙屋是聚族而居的客家大围屋,既方便人们生产生活长期居住,又具抵御外敌作用,是粤东地区不可多得的典型民居之一。

  河口革命烈士纪念碑

  河口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河口镇河口村大树下自然村。建于1983年12月,坐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650平方米,碑的台基是由花岗岩石砌成八角形平台,碑立在宽2米的平台中央,高5.6米,碑顶一颗五角星。正面刻着由书画家蔡萼生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北面阴刻革命烈士英名录: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42人,红二师及其他在河口牺牲的数百名无名烈士,抗日战争时期烈士1名。纪念碑南面阴刻:第一次国内革命牺牲的96名烈士的名字。河口革命烈士纪念碑建成后,成为我县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主要基地。

  “三·一八”革命烈士纪念碑


  “三·一八”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广东省陆河县河田镇螺河东岸内洞桥头。1951年建,座西向东,1956年3月修缮一次,2001年3月重修并扩建,纪念墓园占地面积363平方米。

  该纪念碑记载1950年3月18日,我党领导的陆丰县大队三连奉命赴上砂乡开展反霸斗争的返防途中,在上沙丝茅凹高地与反革命武装暴动匪徒进行英勇搏斗而壮烈牺牲的24位烈士。纪念碑红砖沙浆砌成,高8米,中座镶嵌二十四烈士姓名石刻匾,底座镶嵌“三一八烈士之墓”石刻碑,正面浮雕“‘三·一八’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字样。纪念墓园占地面积363平方米。为颂扬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激励子孙后代继承先烈遗志,此纪念场地已成为我县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红二师纪念亭


  红二师纪念亭位于陆河县新田镇激石溪村三江口自然村,座西北向东南,总面积为5000平方米,始建于1997年12月。纪念亭是六角柱亭结构,尖钻顶,亭顶饰盖黄色琉璃瓦,地面铺设花岗岩板材,整体平面呈一锁匙状,意为“红二师”开创了激石溪红色革命根据地;亭座至虹梁底高为1.9米,柱高为2.7米,五星徽杆为1.07米,意为“红二师”到达激石溪的时间是1997年10月;亭座配以七级台阶,每级高10厘米,共高70厘米,意为“红二师”创建激石溪革命根据地70周年(1927年—1997年);五星标志是中国人民军队的军徽;亭底座为不等角六边形,对角面向南北,意为“红二师”为革命南征北战。

  1997年10月7日,南昌起义军1300多人进驻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激石溪,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师,该部队在师长董朗的带领下,与当地人民生死与共,坚持武装斗争,为捍卫海陆丰苏维埃政权与发动东江暴动,作出了卓越贡献。 “ 红二师”纪念亭亭匾、碑文是由时任中共汕尾市委书记彭禹贤同志题写。红二师纪念亭建成后,成为我县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主要基地。

  鹿洞祖庙


  鹿洞祖庙位于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河口镇北中村委衣屋自然村。始建于明建文元年(1399年),目前建筑风俗为清代修建,坐东向西偏南1°。整体建筑包括古庙、古巷、花台、禾坪、池塘。古庙面阔10.6米,进深14.8米,占地面积156.88平方米。为“上三下三”分布,属砖木瓦结构。包括上厅、左右廊、天井和正厅,屋面叠灰瓦、绿琉璃瓦沟头滴水,木雕梁架,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青砖墙体,石脚,墙楣壁画,动物、人物、神话故事灰塑于门廊墙内,技艺精湛。门廊、井廊等梁架皆取材于坚固耐用的红木,雕刻精美。其建筑风格对研究当地清代的木雕、壁画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九厅十八井古民居


  九厅十八井古民居位于广东省陆河县河田镇宝山村委桐树下自然村。始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是一座府第式古建筑组群,坐北朝南,是汕尾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屋有九个厅十八个井,分正屋、左右横屋共9栋116间,总面阔89米,总进深64米,占地面积为5696平方米,所用木料均属福建大杉木,瓦面为本地烧制的灰土瓦,墙体三合土夯筑,硬山顶,镬耳山墙。正屋墙楣壁画,三步梁梁上木雕为花卉图案。上堂为祖祠,放神龛供牌位,下堂上方悬挂“司马第”、“乡闾倚重”、“福偹箕疇”匾额。每栋横屋南北两端用粗大石条作栅栏利于通风。屋前有873平方米的大禾坪,禾坪前面有一约900平方米的半月形池塘。聚族而居的九厅十八井,是典型的客家民居。

  莲心湖康吉楼


  莲心湖康吉楼位于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水唇镇高峰村莲心湖自然村,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莲心湖村是一个客家人传统聚族而居的土围屋建筑群村庄,于2012年9月被列入“广东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 广东省古村落”。

  莲心湖康吉楼总面阔61.2米,总进深28.2米,建筑占地面积1726平方米。座东南向西北,呈“上五下五”左右两横屋加外横屋、九井厅二十四厅八十六间房子,砖木瓦结构,前有一院一门楼一禾町一池塘。该楼既利于生产、生活和生存发展,又具有防御性。

  莲心湖康吉楼是花岗岩石基、三合土夯筑墙围屋,院内两侧各有一拱形圆门通往两侧横屋及外横屋,屋内有一内圆外方石砌古井;屋内精湛的木雕、石雕技艺,以及神态逼真的壁画,无不彰显历史与文化的精髓,为后人留下弥足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据传,阴雕石匾门额“莲心湖”、“康吉楼”乃清代吉康都进士彭晓东题写。

  彭复宁夫妇合葬墓

  彭复宁夫妇合葬墓位于陆河县水唇镇水唇村委欧坑自然村田心塅上,始建于明朝,于清道光十二年重修。坐西南向东北。整座墓地灰沙夯筑,墓身长5.5米,宽6.4米,建筑面积35.2平方米。墓内由石碑、案台、拜台等组成。石碑阴刻“明·六世祖考震嵩复宁彭公妣懿德范太孺人二位之墓”,落款阴刻“道光十二年辰季夏重建”。

  彭复宁,号震嵩,是欧坑自然村开拓立寨之人。

  庆钟楼


  庆钟楼位于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东坑镇新东村委飞燕自然村,是当地彭氏22世祖彭简才于1797年动工兴建,是陆河县客家人典型民居之一,总面阔39.2米,总进深29.4米,占地面积1152.5平方米。庆钟楼的整体设计模型如同过去我们客家人磨谷的砻一样,中间有如砻心般的“上五下五‘布局,四周共有26间房子和一堵围墙像砻衣似的外围把整座“上五下五”包围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故当地人称之为“砻衣屋”。

  庆钟楼厅堂雕梁画栋,侧厅门楣上方的木雕花窗及“四爰堂”匾额,技艺精湛,门楼脊梁瓦狮雄浑,“燕尾”高翘,体现着先民高超的建筑工艺。

  上径镇迳宫遗址

  上径镇迳宫遗址,位于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河田镇上径村委下屯村,座西北向东南,原宫修于清乾隆二十六年辛巳(1761年),硬山顶土木结构,因年久废毁,于2004年重建。新建镇迳宫于原址稍前移,面宽24米,进深17.23米,占地面积约414平方米,现存有乾隆二拾六年辛巳岁捐修碑刻二方,其中一方残存上半部。上径镇迳宫遗址为地方神庙,主祀三圣大帝,即神农帝、关圣大帝和五显华光大帝,所以又称三圣大帝宫。此外,还旁祀伯公老爷、石古大王、指挥老爷、左判官、右把衙、千里眼、顺风耳乃至关爷的随从关平和周仓等。镇迳宫是客家人文风俗的产物,对于当地民俗史的研究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神农庙


  神农庙位于陆河县东坑镇大陆村委大路自然村,始建于明朝崇祯十二年(1639),坐东北向西南,是御赐太常寺少卿叶高标为缅怀和瞻拜中华民族先祖神农大帝而修建,至今已有370多年历史。久经沧桑的神农庙几度修缮,最近一次重建是1994年。

  由于历史的原因,解放后神农庙停止官民集体祭典活动,庙宇也因年久失修成废墟,原立碑记、神像及部分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已不存在。

  神农庙为“上三下三一天井”结构,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硬山顶,人字山墙,主殿正中供奉神农大帝,门榜楹联题写的“神农庙 神恩广布 帝德长存”引人注目。神农庙是陆河县内以及邻县区信民们朝拜的场所。

  岳坑祠农会旧址


  岳坑祠农会旧址位于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南万镇万西村委岳坑自然村,与紫金县南岭、庄田等地相邻。始建于清康熙(1756年)年间,门楼坐西向东,主祠坐北向南,二进式院落,总面阔22.5米,总进深23.2米,占地面积522平方米。2005年重修后改花岗岩基脚,红砖琉璃瓦结构。大革命时期,岳坑祠是岳坑农会会址,原党的领导人古大存等一批领导同志曾在岳坑祠领导和开展游击对敌斗争。

  石渠堂

  石渠堂位于陆河县上护镇硁二村委上屋自然村,建于清道光年间,1991年重修,坐东南向西北,为一进院落式结构,总面阔23.5米,总进深24米,占地面积564平方米。

  石渠堂门楼是悬山顶牌坊,上面灰塑燕尾翘角,正面门额上书“禄阁流芳”四字,画有龙、麒麟等动物图案;背面门额上书“受天百福”四字。主体建筑是“上三下三两横屋”布局;总面阔22.5米,总进深13.1米,灰沙土夯墙,灰土瓦,硬山顶,镬耳山墙,山墙、梁架雕饰精美,是典型的陆河客家民居结构风格。

  五 星 祠




  五星祠,位于汕尾市陆河县螺溪镇正大村,始建于明朝万历(1573-1620)年初,至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是明朝知名京官叶高标的祖祠。因该祠按“金、木、水、火、土”的“五星归垣”地理布局建造,故称之“五星祠”。

  该祠坐北向南,初建时是砖块垒砌,至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重修时,改用灰沙夯筑;祠居田垅如砥、庄然中处,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是一座具有明清时期建筑风格的四合院,面阔七间,进深二进,分上、下厅,两旁庑廊、中间天井。木质大门与门槛,门檐处置二根圆石柱,祠内上厅竖立6对圆石柱,正中挂“功及三郡”、“谏议名卿”两匾,分别为明代抗寇英雄叶宗德留匾和明代叶高标匾。下厅竖立2对圆木柱,正中悬挂明崇祯皇帝御赐粤东名丞叶高标题匾“职任最为清要”匾额;镶嵌在左庑廊墙上的清同治七年祠宇保护禁条石刻碑,字迹清晰。五星祠整体屋宇典雅,风格朴实,堂廊相接,以其灰瓦突檐、素面无饰的建筑特色,给人一种朴素庄严的感觉,成为当地一处名胜古迹,是旅游观光的景点之一。

  该建筑具有五星归垣、八卦现缘、天井无涵、异草岁生、紫炉灵动、艺筑集萃、圣峰成相、菩提无尘等八大奇观,对研究明清时代的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研究价值。

  曜德楼


  曜德楼位于广东省陆河县河田镇圳口村委下园子村,座西南向东北,总面阔65.6米,总进深37.6米,建筑占地面积约2466平方米,连门前禾坪和池塘共占地3385平方米。据其族谱载,约建于清代道光至咸丰年间,是当地贡生陈亢宗等兴建的客家围屋。该楼有内外两围,内围门楼内为双厅双横屋。两座厅屋均面阔三间,当地人称为“上三下三”。外围门厅内也有双横屋。灰沙土夯墙,木石梁架,灰瓦硬山顶。里面大院带小院,大屋套小屋,内外横屋均有多组小四合院,共约60多间房子。

  曜德堂是陆河目前发现的规模较大、布局独特、建筑与环境协调、保存比较完好的古民居,梁架木雕、彩绘和墙顶壁画精美,对研究当地古民居建筑及地方历史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叶妈李太八十三院墓

  叶妈李太八十三院墓位于陆河县螺溪镇螺溪村委兆田自然村,始建于明朝,于乾隆辛卯冬重修。坐东南向西北。墓身长5.5米,宽8.5米,墓地构建面积46.75平方米。

  该墓是一座用花岗岩石砌成的石墓,呈“双衣坟靴脚墓”状分布。该墓由墓冢、墓碑、护岭、垄环、山手、月池、拜台、拜桌等构成。墓冢表面为六角形宝珠顶帽状建筑;墓碑带禽脚由一块整石雕刻而成,高0.8米,宽0.98米,厚0.1米,墓碑正文直书阴刻:“懿德勋绩叶妈李太八十三院墓”;左文阴刻:“乾隆辛卯冬重修”;右文阴刻:“五大房等同永祀”;碑额为波浪式三拱形,浮雕“双龙戏珠”图案,墓碑两侧有“官人童子”浮雕,护岭内壁刻“祥云拱月”浮雕;祭台正面浮雕“鹤延年、鹿、兽”(意为福、禄、寿)。山手石板内壁刻“双龙吐珠”图案,山手端望柱头刻石狮像,阴刻墓碑联两对: “奇勋千古在,伟绩万年垂”; “源流绵吉水,枝叶衍螺溪”。

  该墓的古典雕刻艺术和罕见的建筑风格,不仅具有欣赏价值和纪念价值,而且还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

  叶月梅夫妇合葬墓

  叶月梅夫妇合葬墓位于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螺溪镇正大村大陂自然村,当地人称之“马墓”、“白马墓”,是汕尾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坐东北向西南,墓地上建筑为花岗石构筑,石料均由福建运输而来,是一座花岗岩石亭墓,墓亭为重檐庑殿顶,四支方形亭柱高1.1米,墓亭面宽1.3米,亭内正中墓碑宽0.4米,高0.8米,厚0.18米,墓身长16.1米,宽13.6米,墓地构建面积218.9多平方米。墓碑直书阴刻:“明故显考月梅叶公妣范、罗、郑太妈墓”,右下方直书阴刻:“孝子众房等祀”,碑文周围有花卉雕饰,墓的左右扶手为花岗岩石雕刻的动物头像,祭台和墓身雕有梅花鹿、丹凤朝阳等吉祥图案,做工精细,造型独特,是陆河境内独一无二的一座明代石亭墓墓葬。原竖立在墓地前的一正门两侧门三层石牌坊,由于时势之缘故,在解放初期被毁,现仅存牌坊正门门额石,正门门额石横书阴刻“月梅葉先生歸全宅”。此墓地形似马,又传以前墓地和牌坊建造完工后,时有白马显身,故 “马墓”、“白马墓”因此而得名。

  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政治部指挥中心旧址(蟠龙祠)


  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政治部指挥中心旧址位于陆河县河田镇宝山村委青龙背自然村的蟠龙祠,始建于1923年,2009年重修,座北朝南,面阔19.3米,进深19.6米,建筑占地面积378平方米。“上五下五”布局,石砖墙,硬山顶,灰瓦面,琉璃瓦沟头滴水。堂内雕梁画栋,墙上花鸟壁画。上厅置龛供神主。正中上方悬挂“豫章堂”巨匾。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政治部指挥中心;是东一支队机关报《大众报》社址、是广东省通用“新陆券”及“河田流通券”钞票印刷厂的驻地。民国时期抗日名将广东省政府主席罗卓英以及罗为雄、罗尚忠等官员为该祠题匾。据载,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同志当年曾在“蟠龙祠”领导和开展对敌游击战争。

  粤赣湘边纵队政治部驻地旧址(商贤家庙)


  粤赣湘边纵队政治部驻地旧址――商贤家庙,位于广东省陆河县河田镇河田居委塘子唇,是陆河县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代雍正初年,1932年、1990年、2011年三次重修,是彭姓族人为纪念彭姓始祖商贤大夫钱铿公(彭祖)的家庙。

  粤赣湘边纵队政治部驻地旧址――商贤家庙,座西向东,总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7.8多平方米, “上五下五”布局,左右庑廊,硬山顶,灰沙土夯筑墙,绿色琉璃瓦面,屋脊塑双龙戏珠,四周飞檐翘角。大门两侧放置手工磨成的清代石雕石鼓,雕梁画栋,墙楣壁画精美。上厅供彭祖钱铿公塑像,两侧木刻鎏金楹联,上方悬挂“信述堂”横匾。配套设施有休闲健身场、戏台、展览室、牌楼、水池、彭祖纪念馆,商贤、思恩两桥以及假山喷泉等,集旅游、锻炼、娱乐、休闲于一体。

  1923至1927年大革命时期,商贤家庙曾一度成为革命先烈彭湃领导农民运动创立苏维埃政权的办公地址,后因革命挫败庙堂被反动派烧毁,1932年修复。解放战争时期,作为粤赣湘边纵队政治部驻地的商贤家庙,为人民解放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建国前后曾在此办公。

  中正楼


  中正楼位于陆河县螺溪镇新良村委赤黎塘自然村。建于1905年,坐北朝南,“上三下三一横屋加外横屋”布局,石脚泥砖墙。共有房子30余间,总面阔19.2米,总进深14.7米,占地面积282.2平方米,是一座较为完整的清末厅屋组合式传统民居。一脉山峦从西北蜿蜒而下直至屋后,状似蜈蚣下山,加之主脉两旁许多小山脉向下延伸,如蜈蚣之百足,故过去人称此处地理风水为“蜈蚣吐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