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一种修炼叫:中国书法

 澹水老逸 2016-04-01

     在生活节奏加快的当下,让书法成为每个国人的一种时尚和追求,使我们的生活少一些浮躁喧嚣、多一些笔墨书香,少一些吃喝玩乐、多一些知识文化。 

        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最独特的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中国书法不是仅凭哲学能完全讲解得通的;也不是仅凭视觉分析和研究能讲完的,它的最究竟处是宗教的,艺与人一体的。中国书法包涵着天人合一,与道合妙,奇正相对,阴阳相成,中正平和等无穷的智慧。这和修炼何其相似啊!

平复帖


        汉字,是华夏文明的原始基因,承载着文明的曙光,也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根。汉字不仅积淀了中华民族的睿智,中华民族的文化,更凝聚着一种民族精神。在整个汉字的传承过程,历代书法家功不可没学中国书法,并不仅仅是去学这个字怎么写,更要去了解这背后文化和传统的传承。这其实是一种修炼,也是学做人的一个过程。


《快雪时晴帖》

       中国书法以艺术化的文字把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了下来,学习书法的过程,就是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一个过程。对于学书法者而言,这是一笔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写中国书法不仅仅是写,还是在修炼一个人,真正把字写好了的人,气质也已经随之转化。通过学中国书法,我们可以找到宁静和平和,能够收获充实和快乐,也会增强力量和信心,在蘸墨提笔的那一刻将所有的烦心事化为乌有。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中国书法作为一门综合艺术,能释古通今、陶冶情操,好似大都市中的一派田园风光,自然、质朴、宁静,给人无限的美好遐想。“言心声也;书心画也。”书法是心迹,也是时代精神气象的载体。书家的笔是其手指的延伸,笔的疾厉、徐缓、飞动、顿挫,都受主观的驱使,成为其情感、情绪的发泄。好的中国书法能将作者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等悄悄地折射出来,我们会感受到它无拘无束的情感流露。王羲之观鹅掌拨水而得笔法,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草书之法,黄庭坚观樵夫荡桨而得笔势……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学中国书法就是做人,字如其人,什么样的人,就写什么样的字,学会做人,字也容易写好。要排除浮躁和世俗的功利心理,心平气和,神情专注。要能耐得寂寞,持之以恒,勤学、苦练、巧练。有定静功夫的人,一坐下来就能很快进入状态,这种人的字里面我们往往能看到一种充和静穆的气象。学中国书法,字写的不好,是功夫问题,方向只要对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会提高。


        中国书法的法的建立和儒家关系紧密。孔子强调礼,礼即是法,法是终生需要遵循的规律。从心所欲而不违之,是最高的人生境界,也是最高的艺术境界。学书法很重要的是眼力。要学会如何品鉴历代书法,历代书论里留下很多对历史上大家的品鉴批评,这种品鉴和批评背后有一种分高下的标准,反映了我们民族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审美取向。


颜真卿《祭侄文稿》

       书写汉字的毛笔被硬笔所取代;“无纸革命”的兴起,硬笔书写也将面临被取代的危险。过去读书之人皆用毛笔,书法作品既有实用价值,也有审美价值。如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的《祭文稿》。但现在书法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正被逐步削弱,且不说中国书法的普及,现在“提笔忘字”现象都快成为常态了。我们要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担当,通过中国书法的学习,来唤醒传统文化的回归,唤起民族自豪感和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练习中国书法能提高整体修养,养浩然之气,积渊博之才,得天地灵性,纳万物菁华,妙发灵机,创物我同心的大境。有人在研究爱好与寿命的关系时,发现书法家中寿星多,清朝的康熙皇帝在总结前人的经验时言之:“善于书法者,具寿考而身强健”,宋代诗人陆游说:“一笑玩笔砚,病体为之轻”。

      人生有八雅: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在生活节奏加快的当下,让书法成为每个国人的一种时尚和追求,使我们的生活少一些浮躁喧嚣、多一些笔墨书香,少一些吃喝玩乐、多一些知识文化。



《蜀素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