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克年漫谈篆刻·金石君访谈录

 秦岭之尖 2016-04-01

亲爱的印友,大家好,这里是金石君访谈录,许久不见,甚是想念!001期金石君访谈录我们请来了著名篆刻家苏金海老师(点此回顾访谈内容),苏老师在访谈中就篆刻创作思想、技法观念、印人比较、印坛现象及展望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印友看后纷纷私信金石君,表示他们从中受益匪浅。于是,金石君再接再厉,在第002期金石君访谈录专场,特别邀请来著名篆刻家陈克年老师,请他和我们分享篆刻方面的心得,诸位印友,落座、看茶,咱慢慢品吧! 



▲安斋


金石君:老师,您好,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采访。您曾经说过:“诗书画印养精神”,那么,您觉得艺术创作在您的生活中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陈克年:首先非常感谢金石印坊对我和我作品的关注!“诗书画印养精神”是我写的一首小诗里的句,原诗是“老身无愧寄微尘,天地逍遥自是真。世态人情留纸上,诗书画印养精神。”可以说,这首诗表达了我一些人生想法和态度,也是我多年来上下求索的目标和动力所在。从寻常生活这个角度来说,我是个俗人,我也曾经醉过酒,吹过牛皮,但是当我扪心自问的时候,我庆幸我内心深处还有一块纯粹的干净地方,所以我会努力修正我的过失与不足,这会让我的内心更加安然与平和。显然,诗书画印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说,诗书画印在我的生命中有着非常重要意义,因为是真的喜欢,从上学时期到现在,几十年来,没有任何功利的想法,很纯粹很简单的喜欢,可以这么说,直到现在,这种热情依然丝毫未减,根本没有其他太多别的想法,这种纯粹虽然少了一些刻意的逢迎与风光,但也让我对艺术与人生多了一些思索与体味。



苍龙日暮还行雨


金石君:我们知道,您诗书画印都有涉及,艺术是相通的,您觉得诗、书、画三者对学习篆刻有何帮助,或者说哪门艺术对篆刻的帮助最大?

陈克年:我学习诗书画印,最初是喜欢画画,后来学习写字,刻印开始的时间大体与写字时间差不多,学诗是近十年的事。诗书画印四者之间虽然自成体系,但他们之间又有着非常紧密的内在联系,这与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审美理想有关。比如印章的文辞内容,很多便是诗文与警句,同时,这些文字各自有着特定的审美意象,那么,这些自然会影响到我们的篆刻创作;书法对篆刻甚至可能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因为这里会涉及到一个选字和起印稿的问题,如果没有书法修养,估计做起来会有隔膜,从一些成功的篆刻家身上,我们能感受到书法对其篆刻创作的影响是很大的。画对篆刻也有着非常有益的影响,这更多是体现在修养与印稿的设计中。就个人而言,我以为书法对我的篆刻影响与帮助最大。



▲敬事


金石君:如果让您对自己的四门艺术排个名次,很好奇您会给它们怎么个排法?

陈克年:诗书画印对我来说,书法学习时间三十年了,参与的活动也最多,兰亭奖、全国展也参与过,这几年一直在按照自己的想法在寻找;画喜欢很多年,美院进修学习过山水,现在由着性子自己画,虽然没有参加什么重大展览,但自己开心,也没有让大家都喜欢我画的伟大想法,画好画是我的事,喜欢不喜欢是别人的事;刻印主要是自己用,从来没有动手临摹过,只是看看,作品只参加过西泠印社百年大展等极少的几次活动;写诗虽然出版过诗集,其实时间最短,也是自学,才十年,所幸南京有一帮诗词方面的高人与朋友,可以请益交流。如果一定要排序的话,我以为当按诗书画印来排,不是因为齐白石、林散之他们都排出自己的诗第一。真善美是审美与道德上很高的标准,我以为我的诗最起码还有一些真性情的东西,这一点聊以释怀;印排最后,虽然也有一些方家与友人认可,但与我内心的想法还有一些距离。



鼠肖形


金石君:在篆刻界,似乎也存在着“雅”、“俗”之分,那么您觉得,在篆刻中雅与俗能否共存呢?

陈克年:雅俗共赏这个词,我以为在特定的语境下来理解才好。古人在讲阳春白雪的同时,也讲下里巴人,雅就是雅,俗就是俗,可见所谓的雅俗共赏实际是只能说是一种趋俗的泛化概念,因为大部分人的审美观念与眼光是不高的,或者说是偏俗的,是一种缺少高品质审美训练积累的从众经验,所以说,有可能的话,我更欣赏有意义的曲高和寡。虽然从传播的角度讲,俗貌似很接地气,便于宣传扩散,但作为一个文化人更应该有一个担当的品格,高处有艺,低处有利,文化人应该引领大众审美水平的提高,而不是迎合市俗趋利。虽然我们谁也无法免俗,但不可以唯利是图,不可骗人。



▲绍尧


金石君:大师吴昌硕精心雕琢印面,可达到无丝毫做印的痕迹,但也有篆刻家并不主张这一做法,您更倾向于哪一种创作思路呢?

陈克年:对于做印,我个人觉得,可做可不做,关键是结果,好还是不好,高还是不高。我更关注印面钤出的效果,能精心刻出自然为好。



▲愧不著名


金石君:您对初学篆刻的人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陈克年:从我刻印的经历来说,谈不上经验,也不值得年轻人效仿。如果让我给初学篆刻的人建议,我以为有六个字:养眼、练手、磨人,这六个字涉及到态度、方法与目标,学习篆刻,首先要多看,即是养眼,当然是看好东西,看古人的好东西,为什么强调说好东西,因为并不是古人所有的都是好的,好东西看多了,眼力自然不俗;练手,这主要是从技术层面来说的,毕竟,既有熟能生巧的经验,特别是一些幽微的感受要能准确表达出来,篆刻本来就是细活,哪怕是大写意印风,也是粗中有细;磨人,即是真的喜欢,真喜欢就会真琢磨,才会乐此不疲,才能坚持,需知量的积累是质的提高一个重要的基础。人磨石头,石头磨人。如果真能做到这三点,估计想刻不好都难。



▲子羽


金石君:在您的创作中,您会追求一种什么样的意趣呢?

陈克年:我刻印,总量不算多,但我尽可能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有的自用,有的为他人刻,所以风格较杂。近期创作,我比较注重自然与厚度,自然是寻找一种古意,一种精心的天然趣味,比如在残破处,我其实是一直非常在意的;厚度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我刀下喜欢一种厚拙重大的感觉,尽可能与我的书画风格靠近协调,另一方面是书法方面的厚重风格趣味表现出来。



▲吾家字画同吾命


金石君:老师,您对非篆书入印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陈克年:关于非篆书入印这个问题,我以为既窄又宽,窄的是好印不多,宽的是自古以来很多人都有这方面的创作与尝试,难的是一个篆刻家如何让自己的书风与印风一致,同时还保持着高品格与高质量。



▲书画最乐


金石君:现下,随着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利用网络传播篆刻亦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给篆刻交流带来了不少便利,您觉得传统文化该如何借这股“东风”更好、更快速地发展呢?

陈克年: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的作用无疑是非常巨大的,大到我们不可想象。对于篆刻家来说,主要功能可能还是查找资料,发布推广信息,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网络上很多信息其实是无效作息,过份依赖网络也会给我们的创作带来障碍。我以为合适的机会,适度的宣传才是好的,否则,如果作品不成熟或者格调不高,过多宣传的作用只会适得其反。与其让俗人崇拜,不如让高人欣赏,做好自己的事,篆刻之外的事不值得太多关注。



▲真不容易


金石君:非常感谢苏老师接受我们的采访!

陈克年:不客气!不当之处,请篆刻爱好者批评指教!


以上就是本期访谈的现场实录,金石君要感谢诸位印友的捧场,我们下期再见!


本期专访嘉宾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