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诗词语言的锤炼

 振波浪清 2016-04-01
 浅谈诗词语言的锤炼

     诗词是用语言文字来塑造的艺术品,遣词造句,必须千锤百炼,字斟句酌,才能达到美学要求。
古人作诗,很讲究锤字炼句,特别是讲究炼字。宋人胡仔说:“诗句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也。”【苕溪渔隐话】把炼字看成灵丹妙药,点石成金之术,说明了炼字在诗词创作中是十分重要的。诗词语言确须精心打磨,细心锤炼。
讲究诗词语言的锤炼,也是我国历代诗人的优良传统。杜甫有“语不惊人死不休” 的名言,贾岛有反复推敲的美谈,王安石有“春风又绿江南岸” 的佳句,宋祁有“红杏枝头春意闹” 的绝唱,等等。
     何谓语言锤炼,首先要炼好字。古人炼字,多着力于炼动词。如唐人郎士元七绝《柏林寺南望》:“青山霁后云忧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他没有用衬出、现出,而用画出一词,喻云天为画家,赋造化为生命,这就把大自然写活了。杜荀鹤五律《送人游吴》:“君去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苏州人家的房屋都建在河岸上,这是一个特定的景观。诗人把一枕字,就十分简炼而形象地把这种独特勾勒出来。。李弥逊七绝《春曰纪事》:“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诗人却用一个动词网字,不仅赋春雨以生命,而旦写出了诗人伤春、惜春,希望把春留住的惆帐心情。
      张先《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 。一个弄字表现了活泼摇曳的花姿,月光花影的斑驳陆离,又有些艨胧懦恍。流云、明日、花影,巧妙组合。“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王国维《人间词话》)。欧阳修浣纱沙:“绿杨楼外出秋千” 。出字写丁秋千的突兀和动态,将外景与内景联糸、沟通,秋千既出,则佳人形象宛然在目。冯延已《谒金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一个皱字既写出了春风徐来,水面波纹微动,满池如皱的景象,又暗喻主人公心海里兴起丁伤春怀人的感情。一个皱字包含了多少缕愁思,多少层哀怨!表现得十分细腻而且含蕴深厚。
      杜甫是语言艺术巨匠,更是炼字的高手。翻开杜诗,炼字的佳句比比皆是。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上句写俯视,下句写仰望。一个出字,写出鱼儿活泼的神态,很有动感。一个斜字,把在微风这个特定环境中燕子的神态生动地描绘出来。在微风中,燕子既不是飞,也不是剪,用斜字最为准确,可谓体物入微,摹刻传神。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垂和涌两字用得出色。由干原野辽阔,无边无垠,,故用垂字;下句涌字烘托出大江奔腾的气势。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潜字写出好雨来时不被人发觉,细字写出雨细而不骤。只存雨细而不骤,才能润物无声。沈德潜赞赏此联“传出春雨之神” 。
     “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月】,这两句写残夜将尽时的景色。吐字将山峰人格化,明字原为形容词,这里作使词,勾勒出一幅水光月色,相映成辉的画图。“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奉酬李都督】,用丁入、归两个动词,化静为动,因红入桃才吐艳,方显其嫩;因青归垂柳方吐叶,以见其新。入、归二字为桃红抑绿点染了色彩,开拓了诗境。若无此二字,便了无生气。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真是神来之笔。花鸟本来会让人赏心悦目,但是此时此地却由于国恨家愁,让花也落泪,鸟也悲鸣。情景交融,分外凄凉。这溅字,也是诗眼。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比用泪水夺眶而出的落、流、飞,更形象,更有动感。
炼字除了炼动词外,也可炼副词,如“稍知花改岸,始验鸟随舟”【 杜甫陪王使君晦日泛江】,便以稍、始显工。也炼形容词,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寨上》】,用上直、圆二字,景象即在目前。也有炼其它词类的,如“昨日数枝开”【 郑谷《早梅》】为一枝等等。
     无数例子说明,诗词中多有一字见精神,一字出境介的情况。“难怪一字之奇,千古注目”【 藏克家语】正如杜甫云“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动用法,变为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