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南传统工艺之瓦猫

 薄饼十字裂 2016-04-01

历史渊源

昆明农村地区的民居有一种民俗,就是在居所正中上方房顶安置瓦猫。瓦猫用陶制作,造型为张着大口的猫,瓦猫造型为面目狰狞的神怪。 瓦猫的使用有一定的规矩,并不是所有房屋都要安置。如果自己家的大门外正对的方向有庙宇高房,或正对着一家人的房屋,就会认为不吉利,被对方“戗”着,影响了自家的财运,甚至带来疾病或灾祸,为此,就在自家房的大门和正堂屋顶安放一尊瓦猫。

云南瓦猫原是指置于屋脊正中处的瓦制饰物,因其形象很像家猫而得名。人们传说,这瓦制的猫能吃掉一切妖魔鬼怪,有镇宅的作用。人们将它安置在房顶、飞檐或门头的瓦脊上,以吞食一切冲犯本宅的疾疫祸害和四野鬼怪。

特色

瓦猫虽被冠以猫名,但却寓虎于猫,取虎凶猛无畏之意,以达到镇宅的目的。我国古代,最早用于镇宅的门神是神荼和郁垒,唐代后演变成秦琼和尉迟恭。门神是负责捉鬼的,而消灭鬼的任务则交给了老虎,即由两位门神将鬼“执以饲虎”。把瓦猫设计成如猫似虎的模样,高踞屋顶之上,守家护院,可吞食一切来犯之鬼怪。这些镇宅瓦猫,以其慑人心魄的造型,显示出艺术生命力。
云南各地的瓦猫多以虎为原型,虎是野兽之王,只是审美意识使虎变换成了猫。瓦猫的制作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工艺较粗犷,除猫身、猫头可采用快轮提法外,其他部位如眼、耳、鼻、腿等均为手工捏制。工匠把猫型做好后,待主坯阴干,再送入窑中与其它陶制品混烧,只有这样,烧制的瓦猫才不易裂损。有的瓦猫坯制成后,还涂上一层釉,光泽明亮。


功能

瓦猫的主要文化功能是镇邪求吉,扶正民宅的风水。云南民间对瓦猫的神秘作用深信不疑,若村内某家接连失火两次以上,即认为是没有瓦猫所致,须急请人做个瓦猫来安在屋顶,以求免灾;某家大门正对着别人家的屋角房脊,认为有邪秽侵入,须在自家门头安个瓦猫,以示吃掉这家屋角;某家大门向着田野,也认为野鬼游魂会随时窜入,必须在门楣或脊瓦上安放瓦猫,使之面向田野,以强宅气,镇住鬼魅。

安放瓦猫要举行“开光”祭祀仪式。一般在农历二月或八月,择双数吉日,请端公来主持。届时,端公捉来一只红雄鸡,先念一阵有针对性的消灾、吉利、镇邪驱鬼、发财之类咒语后,随即用嘴咬破鸡冠,将血滴在瓦猫的眼、鼻、口、耳、身上等处(如能请到制作这个瓦猫的工匠来滴第一滴血的话,瓦猫将更能显灵),并在瓦猫嘴里放入五子(松子、瓜子、高粱、枣子、根子);同时烧祭黄纸,然后再念一阵咒语,由端公亲手将鸡宰杀,放入锅内煮至半熟后取出,直立放于盆中,使鸡头仰视天空,端公遂点香祭之。最后,踏梯上屋顶,才把瓦猫安在脊瓦上。凡安置了瓦猫的人家,逢阴历初一、十五,都要点香祭供,香炉置地的方位,要正对瓦猫所视的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