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慎终追远让家风更“清明”

 庸庸学馆 2016-04-02

慎终追远让家风更“清明”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鲁阳

节日是观察风气的窗口,也是涵养风气的契机。作为一个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清明节为传承家风、培育家风、弘扬家风提供了良好时机。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也都有一代代相传下来的传统文化。过好春节、端午、清明等传统节日,可以增强民族认同、增进社会凝聚力,也是传承和光大传统文化的需要。近些年来,虽然传统节日得到了足够重视,但如何过节,似乎还未找到更好的途径。端午节成了“粽子节”,中秋节成了“月饼节”,七夕节成了“情人节”……网友的调侃虽有戏谑成分,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们对传统节日认知的肤浅化、物质化。把传统节日过出现代气息,同时又不失传统内涵和文化韵味,正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过节难题”。对清明节而言,传承和弘扬优良家风,不失为过节的最优选择。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从节日内涵上讲,清明主要表达的是对先人的敬重和怀念之情,体现出中华民族感恩先人、珍视亲情的美好品质。正是在一系列的祭祀追思活动中,我们的心灵得到洗涤、情感得到释放,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成员增进了彼此的凝聚力和认同感,青少年受到了教育和启发。重温家规家训,回忆家族往事,沐浴亲情恩泽,从中我们能更好地知礼明义、崇德向善,延续好耕读传家、道德传家、文化传家等家风传统。对下一代而言,清明祭扫先人和革命先烈,也是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形式,让孩子在节日里感悟亲情、感念先人、感怀历史,才能更好地肩负起孝老爱亲、知恩图报、爱国爱家的责任。

再多的说教,也不如现实中的身体力行。传承和弘扬优良家风,最重要的就是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躬身示范。比如祭祀洒扫,是以文明、环保、节俭的方式进行,还是烧“名车”“豪宅”、大肆燃放烟花爆竹,给孩子的影响迥然不同。有的家庭固守着保守落后的封建观念,把大吹大擂、攀比炫富当做家族兴旺的象征,不仅会给青少年造成不良示范,还会使庸俗之风在乡邻之间蔓延。摒弃陋俗劣习,大力移风易俗,不仅是家风涵养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每个人所必须完成的时代课题。一举一动、一言一语,皆是文明的种子、风气的因子,万不可乖张任性、肆意乱为。

家风兴则乡风和,家风淳则社风清。以慎终追远为契机,让优良家风落地生根,让传统文化照进现实生活,不仅我们的传统节日将焕发出更多时代价值和文化意蕴,我们的人生也会因传统的滋润而更加厚实。(鲁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