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旅人笔记:山西篇我看到了晋祠

 宛平2008 2016-04-02

    我看到了晋祠

 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的悬瓮山麓,始建于北魏前,原名为唐叔虞祠,是为了纪念周武王次子唐国诸侯叔虞而建。叔虞死后,其儿子燮父继承父位,他见境内的晋水日夜奔流,就把国号改为晋。因此叔虞便成了第一代晋君,唐叔虞祠也就更名为晋祠。

 过去教初中语文课时,梁衡先生的那篇《晋祠》我教了四五遍,使我感觉到说明文原来也可以像散文那样写得这么精彩,文章中那一个个亮丽的字词,一句句深幽的话语,一段段娟秀的文辞深深的吸引了我,使我对晋祠向往已久。

汽车进入悬瓮山麓,经过一段泥泞的沙石路,我终于看到了心仪已久的晋祠。那古色古香、飞檐翘角的祠门,在两侧高大的柳树掩映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旅人笔记:山西篇 <wbr>我看到了晋祠

进入晋祠后,我们沿着中轴线由东向西走,在古树林荫之下,首先看到的一座别具一格的建筑,这就是晋祠里著名的水镜台。

水镜台是座十分特别的建筑,在一座建筑里集中体现了殿、台、楼、阁四种风格。从水镜台正面看,其上部为重檐歇山顶,像座楼;其下部却是宽阔的宫殿形制,又是殿堂。再从后面望去,其上部是单檐卷棚顶,像座阁;而下部则是一个宽敞的戏台,面向圣母殿,三面开敞,这种形制的建筑在国内极为罕见。水镜台上悬有“三晋名泉”匾额,这是清代康熙朝时武举杨延翰所书,笔力遒劲,字体清秀。旅人笔记:山西篇 <wbr>我看到了晋祠

 水镜台坐东朝西,在它背面的戏台下面放置有八口大缸,唱戏时以起到扩音器的作用,这是中国最古老的音响。在戏台的檐下悬挂一块“水镜台”的匾额,这是由乾隆的书法老师杨二酉所题,字迹清秀,笔力雄劲,此匾被称为“清秀之笔”而列晋祠“三大名匾”之首。另外两块名匾分别为:“对越”与“难老”牌匾。有趣的是,杨二酉是杨延翰之侄,伯父与侄儿,一武一文,各题名匾,一前一后,同悬于水镜台上,为这座建筑增色许多。旅人笔记:山西篇 <wbr>我看到了晋祠    水镜台正西是一条名为“智伯渠”的水渠,在智伯渠上有一座跨渠而过的小桥叫“会仙桥”。相传此桥是明朝翰林罗洪先与仙女相会的地方。罗洪先本是明代大奸臣严嵩的亲家,他为官清正廉明。有一年,严嵩造了一座豪华客厅,其中的一根梁是用大鱼的骨头做的。前来庆贺的人对客厅均大加赞赏,惟独罗洪先说:“梁太小了。”严嵩认为罗在侮辱他“气量太小,于是准备加害于他。

严嵩的女儿不忍未来的公爹大祸临头,但又不便明言,就命侍女送去一碗茶。罗洪先揭开碗盖,见碗内浮有两颗红枣一撮茴香,恍然大悟:“枣枣茴香”。于是连夜逃走。丢了官职的罗洪先来到晋祠,当走到智伯渠上的木桥边时,见桥的西头有个手携竹筐的农家少妇,衣着得体,鬓发如云,楚楚动人。

罗不由地随口吟出赞美的诗句:“世人常夸西施美,余视娇妇胜西施”。妇人听罢大为恼火,立即回敬两句:“官丢位去宜收敛,满口秽语怎学仙”。说罢飘然逝去。罗欲跨桥追赶,木桥却骤然起火。罗洪先方才醒悟,村姑并非凡人。从此,他潜心于佛道,成为对佛教、道教造诣很深的学者。后来人们在烧毁的木桥处修了这座会仙桥,相传每年四月十四有仙人在桥上相会。

  跨过会仙桥,前面砖石砌成的短栏方形台就是金人台。在台的中心有一明代建的琉璃小阁。四角各铸身高 两米的铁人一尊,以护祠、镇水、壮威仪。四尊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态威武,英姿勃勃,气概不凡,溜光锃亮,颇为独特。因铁为五金之属,人们就称这方形台为金人台。旅人笔记:山西篇 <wbr>我看到了晋祠

过金人台,便是对越牌坊。牌坊造型优美,雕刻玲珑,彩绘鲜艳,极富观瞻价值。“对越”二字, “对”意为报答,“越”意为显扬,意思是报答、显扬圣母的功德。对越坊上的“对越”匾额则出自明代书法家高应元之手,气势磅礴,被称为晋祠三匾中的“磅礴之笔”。相传,高应元为治母亲疾病,到晋祠求签,所求签上有“添砖加瓦”四字,其意为应在晋祠内造一所建筑才能消灾去病。

高应元发现晋祠内殿、堂、楼、阁、亭、台、桥样样都有,惟独少了牌坊。于是就在金人台和献殿之间建一座牌坊。动工不久母亲的病就好了,高应元亲手书写匾额“对越”,悬于牌坊中央。旅人笔记:山西篇 <wbr>我看到了晋祠
    过了对越牌坊,就到了“献殿”,献殿顾名思义是祭祀圣母时陈列祭品的大堂,它与“鱼沼飞梁”、“圣母殿”一起被誉为“晋祠三宝”。献殿殿身三间,为歇山顶建筑,斗拱相接,四周无墙,形似一座凉亭,灵巧而豪放。其建筑中没有一颗铁钉,轻巧而坚固。每当祭祀圣母时,殿内青烟缭绕,置身于云雾漫漫的神秘氛围之中,使人的心灵不由自主地产生某种超凡脱俗、虚幻飘渺之感。旅人笔记:山西篇 <wbr>我看到了晋祠
   “鱼沼飞梁”位于圣母殿前,这是一座举世无双的建筑。鱼沼指的是献殿前的方形水池塘,古人以圆形为池,以方形为沼,因沼中多鱼,而称此为“鱼沼”。在沼的上方建有十字形桥,人行梁上,可任意走动。东西桥面宽阔,而南北桥面下斜如大鹏展翅,翩翩欲飞。飞梁是通往圣母殿的要道,其形状典雅大方,造型优美、形制奇特。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说:“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一孤例,洵为可贵”。旅人笔记:山西篇 <wbr>我看到了晋祠
    祠内最著名的古建筑就是“圣母殿”,它是晋祠的主殿,建于宋代天圣年间。殿内供奉的圣母是姜太公的女儿、周武王的妻子、唐叔虞和周成王的母亲邑姜。圣母殿最让人称奇的是,在整个殿堂当中竟然看不到一根用以支撑殿堂重量的柱子,原来圣母殿在建造过程中采用了“减柱法”设计,殿内无一明柱,整个屋顶完全由山墙内的暗柱和廊柱支撑,因此使前廊和内殿让人觉得异常宽敞和明亮。

圣母殿采用重檐歇山顶,殿内的光照环境充分考虑了自然条件,殿内幽暗,前廊光线透过柱廊、斗拱愈显柔和,殿前鱼沼波光粼粼,形成了富于韵律的光影效果。通过自然光,透、折、控、滤等手法,利用人们的心理效应,创造了忽明忽暗、朦胧仿佛、高深莫测的感觉,使人敬意倍增。

圣母殿是晋祠规模最大且文物价值最高的建筑,站在鱼沼飞梁上看这大殿,八根立柱顶天立地,两角斗檐飘逸高挑。这八根立柱中间两根最短,外边两根最长,层层张高几许,巧妙地修补了人的视差,使大殿更显威严庄重。八条栩栩如生的蟠龙各迂回盘绕着一根大柱,虬髯环眼,金鳞利爪,势如乘风驾云而下。

圣母殿内有宋代彩绘泥塑40多尊,是宋代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尤其是33尊侍女像,身体的丰满和俊俏,脸庞的清秀与圆润,各因性格和年龄而异。口有情,目有神,姿势自然,呈现出极不相同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征。它们是宋代宫廷生活的典型人物造型,是中国古代社会难得的现实主义杰作,是雕塑艺术宝库中的珍品,显示出宋代雕塑的艺术的最高成就。旅人笔记:山西篇 <wbr>我看到了晋祠
    而圣母邑姜凝神端坐于凤椅之上,神态庄严,雍容华贵,凤冠霞披,表现出尊贵与奢华的宫廷统治者风度,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的珍贵资料。旅人笔记:山西篇 <wbr>我看到了晋祠
    在晋祠里印象最深的是满园参天的古树,在圣母殿右侧,我看到了梁衡先生在《晋祠》中写到的周柏,这树被誉为“晋祠三绝”之一,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那周柏树皮皴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依然卧立不倒,苍劲的如虬龙般的树干成45度向南倾斜。另一棵约有千年历史的擎天柏以其粗壮的树身托住了周柏的身躯,搭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形,体现出难以形容的阳刚之美,表达了无穷的生机和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给人以无限的想象。旅人笔记:山西篇 <wbr>我看到了晋祠
    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的,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梁衡先生的描述十分准确。旅人笔记:山西篇 <wbr>我看到了晋祠
    在圣母殿的南侧有一泉水从一丈深的石崖里涌出,终年不息,水温常年保持在17摄氏度,泉水甜润爽口,这就是“晋祠三绝”中的“难老泉”。难老泉是晋水之源,被誉为“晋阳第一泉”,北齐时人们根据《诗经》中“永锡难老”之句,取名“难老泉”,意为晋祠之泉长清不竭。这也意味喝了此水能健康长寿,永远会青春不老。在难老泉的亭子内有明末清初书法家傅山所书的“难老”匾额,用笔苍劲洗炼,挥洒俊逸,颇具神韵,被誉为“神来之笔”。旅人笔记:山西篇 <wbr>我看到了晋祠
    从龙泉口流入清潭的淙淙水声,清澈如玉。唐代诗人李白有“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写翠娥”的佳句。这一汪晶莹剔透的泉水流出泉井后,在真趣亭下分为东西两渠,柔情地串起了晋祠园内的楼阁、榭亭,在历史的遗迹上增添了流动的美感,演绎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生命乐章,给晋祠带来了灵气,也带来了无限的生机,无愧为晋祠的一大奇观。旅人笔记:山西篇 <wbr>我看到了晋祠

在晋祠难老泉亭上方,有一座水母楼,俗称梳妆楼,别号水晶宫。楼内水母像铜质金装,端坐瓮上,束发未竟,神态自若。据传,水母姓柳,生性贤良,家住晋祠附近的金胜村,嫁到晋祠为媳。不幸的是,她出嫁后遭婆婆虐待,每日到远方去挑水。挑回的水,婆母只要前桶,不要后桶,名为嫌脏,实则存心刁难。一天,柳女挑水归来,在途中一骑马人要借水饮马,柳女欣然应允。等柳女返回重挑时,那人送给柳女一条金丝马鞭,并告她马鞭放在瓮中,只要轻轻向上一提,水即满瓮。柳女回去一试,果然灵验。这个秘密不久就被柳女的小姑子发现,一次她趁柳女回娘家不在,从瓮中提起马鞭,顿时,水从瓮中奔涌而出。大水很快就要淹没附近村庄,柳女正在娘家梳头,闻讯赶来,毅然坐在瓮上,水势一下变小,人们得救了,水母再也没有离开水瓮。 

唐叔虞祠在晋祠的北部,坐北朝南,是一处独立依山而建的祠宇,建于元代,分为前后两院。前院四周有回廊,墙壁上嵌砌着历代碑碣;

后院正北是唐叔虞殿,供奉着明代塑的唐叔虞座像。

在唐叔虞祠南的“贞观宝翰”亭内,有一块唐太宗亲写的《晋祠之铭并序》碑,这是唐太宗传世仅存的碑文。据传,唐太宗东征高丽失败后,重游晋祠,触景生情,感慨万千。满怀激情地写下了总结历史,评 点政治的铭文。碑上铭文文辞华丽,气势磅礴,以政论和抒情相结合,回顾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到建立唐朝的历史。抒发了旧地重游,报谢神恩,效法先王,励精图治的心情。此碑不仅文辞精妙,书法更是飞逸洒脱,骨骼雄健,笔力奇逸含蓄,有王羲之的书法神韵,是书法艺术的珍品。

 此外最南部还有十方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在奉圣寺附近,有唐槐一株,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独具一格。

漫步在晋祠园林中,每走过一处场景,就如同翻过一页历史典籍,眼前的晋祠似同一部历史线装书,它见证了多少朝代的更替,见证了多少岁月沧桑的变幻。

                                          2013年12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