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旅人笔记

 宛平2008 2016-04-02

贫瘠的陕西,激情的壶口

我们完成了西安的旅游项目,一天上午起了过大早,驱车去观看壶口瀑布。黄河壶口瀑布在山西和陕西交界处,在陕西宜川县东48公里处,是黄河上唯一的大瀑布,也是黄河中气势最宏大的瀑布。

汽车驶出西安城后不久,大片大片的原野展现在我们面前,黄土高原的色彩风情远比留在我们记忆里的要丰富,大块大块的绿地也比我们印象中富有生机,只是广袤的大地上却很少看到人影和人家。汽车驶了一会儿,一大片高粱地进入了我们的视线,高粱一人来高,正是我们在电影里常看到的青纱帐,当年如果十来个八路军、游击队进入了青纱帐,日本鬼子要想一时半刻找到他们确实不容易。    

汽车驶过原野进入一条更偏静的道路,路的一边是一条河流,另一边则是山地,弯道也特别多。不久,道路上看到了很多赶路的人,有赶着牛车缓缓前行的,也有妇女挑着竹筐赶路的,更有不少儿童赤着脚一路小跑的,个个行色匆匆,向一个方向前进。

我们感到很奇怪,向西安导游打听,才知道他们是去赶集的。原来在延安还有这么落后的地方,一年半载去赶一次集,把自家需要卖出去的东西带到集市出卖,家里用的日常用品在集市里买来,怪不得孩子们这样高兴,就像我们年少时每年去一趟城里扫烈士墓。于是我开始注意路上的行人,两位衣衫褴褛,步履蹒跚,嘴里叼着旱烟的老汉也在往集市走,他们也是去赶集吗?我的心里不禁产生了疑问,看上去七十多岁的年纪,正是在家享受天伦之乐的年龄,他们也需为生活这样奔波吗?汽车从他们身边疾驶而过,我回过头看了看他们满是皱纹的脸,伛偻的身子,心里感到很不是滋味,六十多年前延安的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想不到六十多年后他们依然那么贫困,说不准这两位老汉就是当年的小八路、小红军呢?

到了集市,只见露天的集市里人满为患,用水泄不通来形容也不为过。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灰尘仆仆,导游说,来赶集的人最远的有五六十公里,早上二三点就匆匆赶来了,到下午才可以到达,大多是来交易的,但有些人并不是为了买卖什么东西,而是来看看热闹,或会会平时不大走动的亲戚朋友,集市作为一个平台,使四乡八邻的人们常在一起聚聚。

汽车继续前行,我们终于看到了建在山梁上的一群窑洞,窑洞距马路的高度约 十米左右,马路的一边是一条十米宽的河流,虽到了枯水期,但河水还有一膝的深度,河的对面一马平川,都是绿油油的庄稼。我们请求驾驶员停车让我们稍事休息,于是我到窑洞里去参观一下,上窑洞的道路是老百姓自己挖的土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

在一户居民家里,我看到令人惊异的一幕:偌大的一个窑洞里,就两张床,床上放的全是破烂的东西,吃饭的桌子小而矮,而且一角已经掉下,窑洞内还有几把破旧的农具,窑洞顶部吊着几只辣椒和玉米,可以说是家徒四壁,看了令人心寒,这比我们南方六七十年代还要落后得多,大概建国以来这里老百姓的生活根本没有变化过。解放这么多年了,延安的百姓却仍生活在艰难困苦中,这确实不应该。

以后的路途中,大家都沉浸在这种难过的氛围中。车子爬上一道很高的山梁,登高远望,天空中阳光灿烂,错落有致的山梁上丛丛绿色生机盎然,就连很深的沟壑两边也是绿意逼人,真的令人心旷神怡,我忽然感到,延安的明天也许会像这天空一样灿烂、像这绿色一样充满无限生机,这是我对延安和延安人民的深深祝愿。

汽车到达壶口已是十一点左右,通过一条窄窄的山路,远远就听到了瀑布落水时那震耳欲聋的响声,像万马在奔腾,像钟鼓在齐鸣,也像海潮在汹涌。汽车进入景区,只见一股股混浊的河水冲天而上。我们下了车,沿着河岸走到一个宽敞地带,踩着又高又陡的水泥台阶下到河滩, 这时看清了这如雷如鼓如海啸如万炮齐鸣般的响声来自河滩中央,顿时旅途上那丁点儿的失望和疲惫抛到九霄云外,大家急不可待地顺着一条人工修建的曲廊接踵而前,过了 一座设计巧妙的弓桥,豁然开阔,黄河壶口瀑布便呈现于眼前了。

旅人笔记——陕西篇七:贫瘠的陕西,激情的壶口
   导游说,
前面就是大家盼望已久的黄河母亲的心脏——壶口瀑布了。我想大家都曾从90版的50元人民币上一睹过了壶口瀑布的风采了,当各位身临其境时感觉又是如何呢?在壶口瀑布前,我环顾四周,确实被深深地震撼了,只见两岸高山对峙,黄河穿行于秦晋大峡谷之中,400宽的河床上布满了被激流或漩涡冲刷过的黄褐色岩石,到处是涡穴、水蚀凹痕、侧蚀洞穴等河流侵蚀作用形成的河谷地貌遗迹,这些地貌遗迹独具特色,清楚地记录着地球演变和黄河发育成长的沧桑史,我想壶口瀑布的形成应该与当地的地层、构造、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因素条件有关。当黄河流至壶口时宽约400多米的河床,突然神奇地收缩到四五十米宽,如被勒住了缰绳的烈马,咆哮狂啸,一下从河床跌入了深谷,其势惊人,无坚不催,就形成了特大型马蹄状瀑布。

旅人笔记——陕西篇七:贫瘠的陕西,激情的壶口
   主瀑布宽40多米,落差近50米。
四百米奔腾的大河被挤在壶口几十米宽的口子里倾泻而下,其势可想而知,激昂壮烈,气魄宏大,震耳欲聋,间有巨大的水雾从瀑布底部飞腾而起,顺势挥出一道彩虹,在天空中形成一股迷烟,水流坠入深谷,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翻滚着、喷射着,猛烈地左击右打两边的石壁,狂放地奔腾向前,那激起的黄雾不断向上空涌动。就像浊流化成的利剑,颤动着黄色的刀锋划开这石质的河床;像暴怒的雄狮抖动着满头发亮的鬃毛跃下这高耸的石壁;像不甘引颈就擒的战马,不屈地嘶叫着、狂跳着、颠动着,掀起遮目障眼的黄尘;像不愿俯首受缚的黄龙,激愤地怒吼着、伸缩着、摆动着,卷起遮天蔽日的黄云,令人目眩神迷,回肠荡气,使人不得不折服于大自然的神奇与厚重,那种源源不断的冲击难以用文字表达。“千里黄河一壶收”,此景如壶注水,故名“壶口”。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来,个个心情激动,迅速拿出各式各样的相机抢拍镜头,映入镜头里的是一片黄色,黄色的土,黄色的山,黄色的河流,黄色的河床,黄色的沙滩,甚至连天空也是黄色的。   

导游介绍说,导游介绍说,由于壶口瀑布的落差之大和水势之猛,形成了她独有的四大景观:水底冒烟、彩桥通天、群龙戏浪、谷涧起雷。我们大家现在可以看到,水由于惯力跌入几十米深的深潭中,激起数十米的水雾,这个景观就是“水底冒烟”。有时天气好时,遇上太阳光的折射,还会看见一条彩虹横跨两岸。这些壮观的美景,往往是艺术家、诗人们最爱捕捉的瞬间,伟大诗人李白就在这里留下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万丈豪情。其势、其声、其雄、其壮,不可测度。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形容“崩浪万寻,悬流千丈,鼓若山腾,浚波颓叠,迄于下口”实为确切之词。说壶口瀑布是可以触摸的威风锣鼓,是可以凝视的黄河大合唱都不会过。在壶口你才能真正体会到黄河的粗犷、雄浑、豪迈与神奇,置身其中,你才能感到这条母亲河的伟大,你才能感受到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你的灵魂才能经受这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洗礼。据说当年亚洲飞人柯受良飞黄壮举选在壶口进行,大概他也是被黄河的雄壮与伟大所折服,内心涌动起一股激情。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又来到壶口的另一个景点。导游说,如果大家细看脚下这黄河石岸,就会发现断断续续的摩擦痕迹,这就是壶口又一奇景,旱地行船的船道。在我国古代,黄河的商业作用非常巨大。明清时代的商品都是依靠黄河水运南下进行销售的。但是每当商船到这里时,由于落差大,龙槽窄,水流急,货船根本无法航行,只得用人力拉纤拖出水面,延山西一侧拉过龙槽,再进入河中继续航行。旱地行船时艄公们唱着船歌,纤夫们喊着号子,推、拉、牵、挽互相呼应,场面极其壮观。因此,凡到壶口的人都渴望一睹黄河艄公“旱地行船”的绝活,可惜随着运输业的发展这个行当已没什么传人了,在古渡的老镇上只剩下两位老艄公孤独地生活在他们集体宿舍一样的老窑洞里,任青春同老镇的繁华一样渐渐消逝。

结束了在壶口瀑布的游览,我们团队准备去河对面的山西吃中饭,连接陕西和山西的是一座黄河大桥,导游解释说:这座桥是陕西和山西各修一半,所以一座桥是两种结构。我们走近一看,确实是这样,陕西段是混凝土结构,桥墩是细小的长方形,山西段是钢铁结构,桥墩是粗大的圆柱形。我想:虽然北方各地区看来相差无几,平原是差不多的平原,山也是差不多的山,就连口音听起来也差不多,但还真是有所不同的,这修造桥的不同形式其实就是不同文化的体现。

  旅人笔记——陕西篇七:贫瘠的陕西,激情的壶口 

   汽车从大桥上驶过,下了桥就是一家小饭馆,饭馆不大,生意很好,因为中午这段时间参观壶口瀑布的游客都要吃饭,而我看看附近饭馆很少,这就是北方人与我们南方人不同,要是在南方有这么个全国有名的景点,周围不知要开多少家酒店宾馆商场呢。而这家饭馆也没什么特色,里面又不大清洁,我们凑划着吃一点。

离开壶口已是下午二三点钟,我们追着落日赶赴西安。沿路看到不少小型的打石油的设备,司机说,当地出产石油,而且油层大都在四五米深处,所以这里的老百姓很富,有私家车的很多。一路上我们继续欣赏陕西黄土高原的壮美景色,到西安已是深夜。

                           记于20075月,修改于201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