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旅人笔记

 宛平2008 2016-04-02

   西安古城墙

零四年暑假的时候,我和几个朋友随同旅行社的一个团队去了陕西。线路基本是我们自定的:西安——黄陵——延安——华山——壶口。

我们是从上海乘火车到西安的。火车进入陕西境内,刚好是凌晨,我们早早就起来了,往窗口张望,只见一垄垄黄土坡从眼前闪过,每隔十来分钟火车就要穿越一个隧道。上午八点多,导游说,西安马上到了,于是我们整理行李,整装待发。下火车已快九点,一位漂亮的导游姑娘已在车站等候多时。我终于踏上了西安这块神奇的土地。

陕西在春秋战国时期为秦地,而西安地处关中平原,统领八百里秦川,北跨渭河,南依秦岭,自西周、秦、汉至隋唐盛世,十三家皇朝建都长安,是中国六大古都之首,同希腊的雅典、意大利的罗马和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并称世界四大古都。不到西安,你不会知道中国历史之悠远,更不会知道中国文化遗存之丰厚。西安浓缩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在这里你随手抓一把黄土,都会感到历史的凝重。

走出火车站,我朝四周打量一下这座神奇的城市,发现车站不远处位置最好、最醒目的一个广告牌居然是我们浙江人的香烟广告:“利群,永远利益群众!”我不禁感叹浙江商人的无处不在,更感叹千年古都让浙江商人的香烟广告占据最醒目的位置实在有些不雅。

西安古城墙就在离火车站不远处。导游向我们介绍:中国拥有数百座古代城墙,其中以北京、南京、西安的古城墙规模最大,但北京、南京古城墙先后被拆毁或严重残缺,而唯有始建于公元1370年,位于西安市中心的古城墙,迄今仍保存得十分完整。它是中世纪后期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城垣中迄今仍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设施。西安古城墙这座十三朝古都地面上最辉煌的建筑遗存,在西安是最有气势和最具王朝标志的,其价值可以说无以伦比。
旅人笔记——陕西篇四:西安古城墙
旅人笔记——陕西篇四:西安古城墙

为登城方便,城楼和城墙间筑有坡状登城马道,这些马道,均为等腰体形。我们登上城墙,漫步在宽阔的墙顶,足踩着饱经岁月沧桑的长条青砖,那厚实的墙体和顶上凹凸起伏、排列整齐的垛口,使我仿佛感受到离历史越来越近。西安城墙的外侧为砖面,砖面底部砌有巨大基石,墙顶内侧筑有护墙,外侧有战时作为掩护、望和射击之用的垛墙,城墙的四角有镇守的重要据点——角台。

西安城墙的建筑,是一个严密的防御工程体系:它呈梯形结构,上宽12 -14,下宽16-18;四城门有瓮城所谓瓮城,意为敌人一旦进入,就会受到瓮城城墙上面的四面夹击,犹如瓮中之鳖,无法逃脱;外围有护城河及吊桥。城墙的形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美学观念,它是一个规则的长方形,城楼相对,四条大街,中间坐落着一个钟楼,这是一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融城墙、护城河、环城林三位一体的立体城墙,你想,很多年前,在广袤平坦的关中平原上,一座巨大的城池突兀耸立,该有如何的威慑力量。

旅人笔记——陕西篇四:西安古城墙

城墙上还有一口大钟,静静地挂在高处,这大概是古代用来报警的,就像长城上的烽火台,但随着岁月的变迁,大钟这种报警传递消息的功能已经失去,现在只供游客观赏和撞钟祈求和平,就像西安城墙的四道主门的名称:东长乐,西安定,南永宁,北安远,寄托着人们美好的和平愿望,大钟寂寞地挂在那里又仿佛在诉说历史的沧桑。

如今,我们站在城墙上,看着周围鳞次栉比的高层建筑,以及城墙下川流不息的车流,现代文明和古代文明在这城墙下交融在一起,但古城墙的的坚实感和稳定感依然,它好像一位饱经风霜的历史老人,静静地蹲在那儿,接纳着岁月变迁的风雨,盛装着历史残留的积淀。古城墙的每一块青砖上,都印满了层层叠叠的足印和手纹,它存蕴着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之气,蕴藏着许许多多的传说及故事,那么厚重,那么高大。站在城墙下,我觉得自己很渺小。

旅人笔记——陕西篇四:西安古城墙

旅人笔记——陕西篇四:西安古城墙

南城门正中有一扇红大门,大门紧闭着,游人只能从侧门出入,据说自从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时,在这里举行过“仿唐入城仪式”后,这种古老的欢迎仪式就开始流行起来,以后越来越多的政要来西安,都选择从南大门开启中国红大门,这似乎已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城楼上,乐坊女子在弹奏中国古代音乐,他们身穿中国唐装,怀抱琵琶,修长的手指拨弄着琴弦,这优美动人的乐曲声从她们的指缝间飘出,飘向这古老的城墙四周,飘到每个旅游者的耳边,回荡在高楼大厦林立的西安上空,这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进行曲。

                               记于2004年,修改于2010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