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旅人笔记

 宛平2008 2016-04-02

叩拜白居易墓

香山的白园实在是个很幽静的去处,和龙门石窟隔伊水相望;而南北又有两座长桥将两岸相连。我们参观完龙门石窟后,大家都感到有点累,导游说白园就是白居易的一座墓,没什么可看,想去的自己过去看看,不想去的就在原地休息后原路返回,到大门口候车。

对于名人的古迹我向来很感兴趣,而对白居易这么个大名鼎鼎的诗人,死后竟只有孤零零的坟茔一座,更感奇怪,所以说什么也要去祭拜一番,以不枉来洛阳一趟。于是,我和另外四个愿意去参观的,沿着路标,走过南边的一座石砌大桥朝白园走去。走到东山脚下,再扭头看龙门石窟,又是另一番景象,只见整个山壁上一个个洞穴高低错落,游人如织,而奉先寺佛像的全景更是清晰可见。我们在这里乘坐一种景区内的电瓶车,不久就到了白园。

旅人笔记—河南篇五:叩拜白居易墓
      原来白园就在龙门石窟进口的龙门桥东头,门口立着一块石碑,上书《重修白居易墓园记》,这篇记介绍了“唐少傅白居易,晚年十八载居洛阳,与嵩山僧人等结九老社,出入香山,吟咏林泉”等内容,从这篇记中我才知道这儿原来就是香山,白居易的号香山居士就是从这里来的,而这座葬白居易的山峰就叫琵琶峰,同白居易著名的长诗《琵琶行》暗合。整个白园占地44亩,分为青谷、墓体、诗廊三区,根据诗人性格、唐代风采和得体于自然的原则设计建造的一个纪念性园林建筑。
旅人笔记—河南篇五:叩拜白居易墓
      进入白园,迎门为青谷区,沿石阶没走几步,就见一个小池,旁边写有“白池”字样,池内有金鱼游动,还有一些新荷刚露出水面,穿过一个小石池,沿山石小径拾级而上,两旁一棵棵高大的古木,默默地立在那儿,宁静而安详,躯干扶摇直上,鳞片斑驳,虬枝凌空横飞,左右交错,绿阴遮地,情趣盎然。

来到山腰,见到一座圆形的仿唐建筑的亭子,亭中有竹椅和环亭座椅可供游人歇息,亭檐赫然挂着“听伊”字样,四周挂着红灯笼,亭中摆放着一架很大的琵琶。坐在听伊亭里,聆听山间泉吟溪唱,宛如琵琶奏出的优美乐曲,令人顿生怀古之幽情,仿佛穿越千余年的时光隧道,又回到诗人当年谪贬之地的浔阳江头,一首《琵琶行》道尽了诗人对自己遭贬的悒郁愤懑之情;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千古绝唱,将琵琶女的命运和自己的身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身临此境,仿佛感到身旁安息的那位诗人正在柏林中漫步,吟诵着一篇篇呕心之作。这座朴素的听伊亭,又名草亭,据说这里原有一亭,是白居易晚年与其好友元稹、刘禹锡等对弈、饮酒、品茗、论诗之处,但已毁损,这个新建的亭子是后人为纪念白居易的成名作《赋得古原草送别》而建,所以又名草亭。

旅人笔记—河南篇五:叩拜白居易墓
     因没有导游带路,我们只能自己寻找景点。穿行羊肠小道前行,沿路立有不少白居易写的诗牌,像《原上草》、《长恨歌》、《琵琶行》、《大林寺桃花》、《钱塘湖春行》等,长诗用节选,而一般的五言绝句、七言律诗都是整首诗刻录,每个诗牌还配有一幅诗意图,确实很有特色。这些诗牌都是用木板做的,木板的底色都为黄橙色,字和图为黑色。诗牌为白园增添了不少诗情画意,漫步其中,使人仿佛走进了白诗的海洋。
旅人笔记—河南篇五:叩拜白居易墓

 旅人笔记—河南篇五:叩拜白居易墓
     由听伊亭而上,不久在绿荫掩映中又见一个古朴典雅的阁庐题额“乐天堂”,堂内有汉白玉雕成的白居易塑像,白衣飘飘,栩栩如生,使人有飘然欲仙之感。

乐天堂一幅楹联引人瞩目:上联为“西湖筑白堤、龙门开八滩、倡乐府、诗讽谕、志在兼济天下;”下联为“ 履道凿园池、香山卧石楼、援丝竹、赋青山、乐于独善其身。”简练地概括了白居易一生的思想和事业,以及他诗歌创作的主要成就,并反映了乐观通达,恬淡自然的性格特质。

旅人笔记—河南篇五:叩拜白居易墓
   “乐天堂”出来,转了一圈,又见几个亭子用木廊连接,最外面的亭檐上书“松风”两字,这就是“松风亭”,整个亭廊都是用仿松木结构,连接亭之间的木廊是开放式的,两边植有藤蔓,藤蔓在廊顶的木架上缠绕,漫步其中,使人有一种清冷寂寥之感。

七弯八拐,便到了白乐天墓园的墓葬区。白居易墓坐落在琵琶峰巅,前面是陡峭的土坡,坡下边是宽宽的伊河。有人说,这是诗人生前喜欢伊阙风光,特意嘱咐后代将他葬在这里,好在死后也能静静欣赏伊阙胜景。

也有人说,诗人遗嘱葬在琵琶峰巅还有一层另外的意思。据说白居易感悟官场坎坷,认识到官场的黑暗。到了晚年,诗人仕途冷淡,寄情于山水。他退出官场倾轧后,从一旁冷眼相观,更认识到宦海的险恶。因此,他对仕途是彻底失望了,而且,他还不希望自己的后代再步自己的后尘,去官场空耗生命。于是,诗人交待自己的后代:从今往后,要代代相传,不要再出去做官了。他还研究了风水学,看到琵琶峰前面陡峭,下临阔水,是块绝地,是选墓址的忌讳之处,就故意舍弃北邙那边人人向往的葬人的风水宝地,将自己的墓址选在这前临绝地的琵琶峰巅,以断了自家的官气。白居易的后代,不知是自觉遵守祖训,还是真给诗人断了官气,以后当官的还真是寥寥无几。这虽是传说,但我宁愿相信这是真的。

站在山顶上,向四周眺望,只见龙门石窟的窟龛密如蜂巢,蔚为壮观,伊河上两座长桥在水平如镜的江面静静地卧着,东南面的山峦蜿蜒起伏,风景确实很美。坟墓旁边的许多石碑引起了我的注意,石碑均为黑色大理石,其中一块为白居易第五十三代孙媳王梅青女士携第五十四代孙、孙媳等家人录白居易的《原上草》诗刻的碑最引人注目,笔力遒劲,字体潇洒,颇有古风。旅人笔记—河南篇五:叩拜白居易墓

另一块是日本人刻的,碑文着重歌颂了白居易对日本文化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称他是日本文化的大恩人,是日本举国敬仰的伟大文学家,评价之高超出了我国任何文学史对白居易的评价,是我以前所从没有见过的。另一边又有四块石碑,分别是韩国和新加坡白氏代表团参拜白文公墓纪念碑,详尽地刻录了参拜者的姓名,说明白氏家属源远流长,足迹遍布海内外。在墓的一侧,我还看到一块巨石上刻的《醉吟先生传》,这是我所看到的最大的石刻书。

旅人笔记—河南篇五:叩拜白居易墓
      白墓坐落在“琵琶”端首的苍松翠柏之中,埋葬此地,既符合诗人生前的心愿,又暗合了其传世名作《琵琶行》的意蕴,可谓独具匠心,白居易墓用青砖砌成圆形,圆形墓顶之上芳草萋萋,墓前立有一块高大石碑,上刻“唐少傅白公墓”6个字,字体涂有金粉,碑前放置一个石制香炉,墓碑前面是一个叫望阙的门型建筑,其实可以算是进入白居易墓地的山门,正确的参观顺序应该是从这儿进来,先祭拜白公墓,然而依次向下参观其他亭榭碑池,但白园里没有专职导游,进门后便随游客自由走动,所以也就没有了次序。旅人笔记—河南篇五:叩拜白居易墓

站在白墓前,我深情地向他鞠了躬,拜了三拜,算是对这位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的纪念。

诗人墓冢旁,还有一座因地势而建造的长廊,这里是诗廊区,据说集中陈列着著名的书法家、画家书写的诗词碑刻以及描绘诗意的瓷砖壁画,我们一看时间已超过导游规定的集合时间,来不及参观就匆匆下山了。

回去其实很方便,我们走过龙门桥,再走一段下坡公路,就到了停车场,我回头又看看这香山,这琵琶峰,感到此山、此峰、此墓、此龙门之地,确是白居易长眠的最佳之处了。

                          记于20086月,修改于2010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