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堂 20101113梁冬对话罗大伦 古代中医传奇第二讲从官司专业户到一代医宗

 叮当0 2016-04-02
国学堂20101113 梁冬对话罗大伦 第二讲 从官司专业户到一代医宗——朱丹溪


  下载 国学堂 20101113梁冬对话罗大伦 古代中医传奇第二讲从官司专业户到一代医宗——朱丹溪.mp3

  下载 国学堂 20101113梁冬对话罗大伦 古代中医传奇第二讲从官司专业户到一代医宗——朱丹溪.flv

  下载 国学堂 20101113梁冬对话罗大伦 古代中医传奇第二讲从官司专业户到一代医宗——朱丹溪.doc

    20101113国学堂—梁冬对话罗大伦第二讲

    本期主题:从官司专业户到一代医宗——朱丹溪

    主 讲 人:罗大伦

    主 持 人:梁 冬

    播出时间:旅游卫视 2010-11-13 21:45-22:30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在上一期的时候呢,我们就请到了中医博士罗大伦老师,和我们一起来讲述古代中医的故事。话说呢,讲到了一个叫李东垣的,在金元时期的一个大医家,他做了很多的行医的善事,然后呢,当他快老的时候呢,发现光是治病救人还不够,要把思想留下来,要为后世所用。话说这个时候呢,就出现了一位学生,这个学生呢,就恰好命中注定应该成为李东垣的弟子。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人叫罗天益,他呢写了一封信,到底一封信怎么能够改变他的命运,这封信到底写了些什么呢?上一次我们《国学堂》讲到此处时间到了,收尾。这一周呢,话说从此开始讲起,罗老师!

    罗大伦:好,这样的,大家推荐,就推荐了这位罗天益,说他特别实在,说这个年轻人特别好。然后,罗天益就来了,来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写了一封信。这封信,我们现在能看到,写的是非常的谦卑,然后称赞李东垣,称赞了很多话,说我要能跟您学习,那我真是三生有幸了……我希望跟您学习,大概就这样的意思,然后就交给李东垣了。但是,我估计李东垣这封信可能都没看!李东垣马上就问了他一个问题,马上问他,原话是这样的,他说,“汝来学觅钱医乎?传道医乎?”就是说,你是要来学赚钱的医生呢?还是想来学传道的,想做一个传道的医生?这个话很难回答。

    梁冬:尤其作为一个诚实的人来说,是吧?你说真的是,本来就是一个穷人,家里不是很有钱……

    罗大伦:对,罗天益家里,其实挺贫穷的。所以呢,这个话呢,让罗天益不知道怎么回答。我们现在一想,也不好回答。因为家里很贫穷,你说我学的医不是为了赚钱的,这摆明了是说谎,但是呢,这传道也很重要啊,怎么办?罗天益回答非常聪明,他回答是“亦传道尔”。他说,赚钱这个无所谓,这个我先不想了,但是我一定要传道,一定要传道。所以,他把传道这个提出来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李东垣一看,这个学生,知道是个好学生,好苗子,因为非常老实,回答得呢,也非常得体,所以呢,罗天益就成了李东垣的弟子了。然后整天跟着李东垣出诊,记录他的医案,李东垣很多医案都是他记录的。然后呢,是帮着李东垣整理他的学术思想。这样一晃就过了好多年过去了,李东垣把他的医术基本上全都传给了罗天益。

    画外音: 国学笔记:一句“亦传道尔”,李东垣终于找到了理想的关门弟子。而后,他将如何教授徒弟?到底为什么,他不仅不收学费分文,反而坚持资助学生?其弟子又将怎样让他的学问得以传承后世?《国学堂》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

    罗大伦:有一天呢,李东垣就把罗天益叫到面前,然后呢在桌上摆上很多钱,文献记载是“二十金”,就摆了很多钱。然后呢跟罗天益说,他说,这个原话都有的,他说我知道你家里边生活比较困难,我把这些钱送给你,回去以养妻子,就是给老婆孩子吃上饭,这钱去供给你生活去。罗天益一看就傻了,天下有这种老师吗?你在人家吃着住着人家的都是人家的,然后呢人家还拿钱给你,让你回家养家糊口去,有这事吗?一般你还交钱、交学费,对吧?他就不要,说什么都不要,死活不要,就是不能收老师的钱。结果李东垣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他说我大的学问我都不在乎,我都这么无偿的给你了,我还在乎这点小钱吗?“何吝乎细?”就这点小钱,“汝勿复辞!”就是你不要再推辞了。这个话说得非常有力啊!

    梁冬:说明什么呢?说明现在啊,不是现在吧,就说人民教师分两种,有一些教师呢,把它当作职业,我授课给你,你给我学费,咱俩两清;有一种人呢,他不完全这样考虑问题,你呢,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环,我也是,现在呢,我要把这个使命接下去,就是为往生(圣)继绝学……

    罗大伦:没错!

    梁冬:你要为万世开太平!

    罗大伦:李东垣就是这种,他境界非常高远。后来呢,李东垣去世了,那么,罗天益做了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情,就是他把李东垣所有的这些资料整理,一本一本地出版,所以呢,今天我们能看到李东垣留下的一本本的医书。李东垣在中医史上非常地有名,他是金元四大家之一,他为我们创立了一个补土学派。

    梁冬:在听完了这个故事之后,我的最大的感触就是:当你的心里装了有多少人的时候,你的心量就有多大,而你在整个历史当中的格局就会有多大。当今,每个人都在讲“我的地盘听我的”,都在讲“我能”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你做的这个事情不仅仅是为了你个人而能,不是要占据你个人的地盘!而是,关键是你的内心里面,你能够把你能够为大家服务的半径做得有多大,每个人的价值都和你所服务的半径有关。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时候,我看回我们童年读的什么《雷锋叔叔的故事》啊,包括毛主席的一些语录啊,我现在觉得就说,在当今这个社会,它其实真的是很有意义的。

    罗大伦:没错!

    梁冬:而且它真的是很有能量的一件事情。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到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之《国学堂》。

    画外音:朱丹溪--金元四大家之一。身心同治思脉的代表人物。直到中年仍一事无成,却最终成为一代医宗。究竞他做了什么使他终成大才?

    梁冬:朱丹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还得跟当今中国非常出名的一个地方有关。这个地方现在成为了全世界都知名的小商品集散地--义乌。

    罗大伦:没错。朱丹溪的老家就是义乌的。

    梁冬:对。

    罗大伦:朱丹溪他家那地方就叫丹溪。因为,据说曾经有人,是一个王爷嫁姑娘,当时那个红的旗把那个溪水都映红了,所以叫丹溪。然后呢,朱丹溪他的名字叫朱震亨,后世管他叫朱丹溪。他生活在元代,元末的时候,他比李东垣晚。那么朱丹溪他小时候本来是想学儒的,大家天天让他学儒,但是他们家遭了几次动乱。比如说有一次,当时农民起义军杀过来了,然后占领地方。后来元军来打,把这个农民起义军又给赶走了,镇压了。结果有人就陷害朱丹溪他们家,说朱丹溪的父亲资助农民起义军,暗中拿钱给农民起义军了,结果,把朱丹溪的父亲就抓起来了。抓起来以后严刑拷打,结果他父亲回来没多少天就去世了,去世了以后给朱丹溪打击非常大。他们家……你想,他们家最主要的家长去世了,剩下孤儿寡母,朱丹溪的母亲带着朱丹溪的小弟弟……结果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非常不好的事,什么事呢?就是大家开始欺负他们家。这个时候,实际朱丹溪已经十来岁了,刚刚十几岁一个小孩儿。但是呢,大家想一般人可能就屈服了,可能就过这种贫穷的日子,但是朱丹溪这人不行,这人脾气非常的……非常的有趣。朱丹溪碰到这个事以后,马上就会跳起来,因为他家里没别人了,只有自己是长男了。就跳起来,然后马上因为他读过私塾嘛--写状子,上衙门去告去,马上就闹得,这事儿一定闹个天翻地覆的。最后,闹得这欺负他们家的人吃不了兜着走,受不了了,最后,“服了,拜托了,我再也不敢惹你们家了。”当时文献记载,是这个,开始的时候是“乡之右族咸凌之”,大家都欺负他们家。后来被朱丹溪给搞得大家“摇手相戒”。朱丹溪这个人性格有趣,你看他这个时候非常有趣。结果慢慢地发展成什么样呢?不单是自己家有事他出头,别人家,邻居家有什么事,朱丹溪都出头。他就变成一个打官司的专业户了。后来呢,这个政府没办法,让他当了一个乡长,当了一个里正。

    梁冬:里正啊?

    罗大伦:应该是居委会的……

    梁冬:村支书吧?

    罗大伦:差不多。

    梁冬:类似村支书。

    罗大伦:差不多。居委会的一个头儿。

    画外音: 国学笔记:少年时的朱丹溪终日沉迷于打官司,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条成长道路看似跟悬壶济世的为医之道风马牛不相及。是什么成为他不羁人生的转折点?又将怎样改变他的命运呢?《国学堂》重现一代医宗的蜕变历程。

    梁冬:那这个朱丹溪到底是怎么接触到医这个事情的呢?

    罗大伦:嗯,朱丹溪实际上也是因为母亲有病。

    梁冬:哦。

    罗大伦:朱丹溪的母亲患了一种病,这个文献上记载叫“脾疼”,脾胃的“脾”,脾疼。现在我们已经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病了。这个文献没有继续地解释,只知道这个病非常痛苦。很多年,医生都治不好,来了很多医生去治都治不好。然后朱丹溪没办法,因为母亲每天很痛苦,怎么办呢?三十岁的时候,去买来《黄帝内经》开始看。天天看《黄帝内经》,看了三年。看了三年以后,给母亲开方,然后把母亲这个病给治好了。

    梁冬:这事情就跟徐文兵老师的厚朴中医学堂一样,一大堆企业高管呢、什么那些不靠谱的,以前跟中医没关的人,突然发现自己有一点问题了,或者家里面有什么问题了就开始学医。实际上只要你认真肯学,三十多岁以后,你有基础的文学知识、哲学基础,你认真去学,两三年之后呢,说不定真能够有点小成。

    罗大伦:没错!其实认识人体的奥妙,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事。

    梁冬:对。

    罗大伦:但是,朱丹溪这个人又很奇怪,我们现在看着好像要开始学医了。

    梁冬:对呀。

    罗大伦:但是他三年以后,给母亲开方治好病以后,因为他学医就是为了给母亲治病,母亲病好了把医书一扔,又不学了。这样混到了三十六岁,就是基本上还是打官司这么混。三十六岁的时候又发生一件事,这个事呢确实影响朱丹溪了。当时是在他们家边有一个叫八华山,八华山来了一位……

    梁冬:北京有一个九华山,它有个八华山,是吧?

    罗大伦:八华山来了一位高人,这位高人叫许谦。这位许谦是谁呢?是这个朱熹的四传弟子,等于是朱熹的正传。他在八华山里开始讲这个程朱理学。那么这个时候呢,朱丹溪也听说这个消息了。这个时候朱丹溪多大了?三十六岁了,我们想三十六岁应该都事业有成了吧?

    梁冬:对。

    罗大伦:朱丹溪还什么都没有呢。朱丹溪一听,哎呦,这高人呐,我们要去学习一下。朱丹溪也背个行李卷,跟着大家一样,跟那帮学子们一样,到山里去学习去了。这个是非常奇怪的事儿,我觉得朱丹溪有的时候有点儿行为很怪,有点儿很天真。他觉得,大家都去学,我也去学去,那么就跟着学习去了。但是这一学,坏了,这一学不得了,朱丹溪的人生彻底改变了。

    梁冬:为什么呢?为什么这个学习就改变了呢?

    罗大伦:这个只能说许谦这个人太厉害了。

    梁冬:这说明知识让人更有魅力。马上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和大家一起来分享知识的魅力。到底这个姓许的老师为朱丹溪带来了什么?其实,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你喜欢学的东西,追求知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是推动我们每一个人升华的最初的原动力。只不过很多人很不幸,这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去学到他灵魂深处就应该去感兴趣,会引发他兴奋的那点东西。好了,马上继续回来,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仍然是请罗大伦老师,中医博士罗大伦老师呢,给我们讲朱丹溪的故事。朱丹溪是一个到三十六岁仍然在乡里面做一个好的律师,吃完原告吃被告的比较……时尚青年,是吧?也就是开个雅阁到奔驰这个阶段的车的这么一个朋友,是吧?这天,听说有位姓许的老师来到他家的附近,大家都跑去听。于是听,一听呢震撼了。到底这位姓许的老师他是怎么个有趣法?讲了些什么东西?朱丹溪又因此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罗大伦:许谦老师,他实际讲的是程朱理学。因为这个程朱理学是一个很深奥的学问,儒学里面一个门派嘛。他们讲的是这个最核心的一个理念是“存天理,灭人欲”。

    梁冬:怎么“存天理,灭人欲”却引发了这么大的兴奋呢?这句话是不是我们现在听到的跟他当时讲的东西是有差别的?

    罗大伦:没错,没错。

    梁冬:大家一讲起来就觉得“存天理,灭人欲”好像很糟糕,对不对?对人性扼杀呀什么的。

    罗大伦:对。我们现在想得比较极端,认为这个“存天理,灭人欲”,哎哟,这事不得了了,我们欲都灭了怎么办呢?我们还活不活了?

    梁冬:对呀。

    罗大伦:实际上这个“存天理,灭人欲”并没有那么极端。他讲的这个“天理”,天理是一个事物发展的规律,还包括一些伦理纲常的东西,要遵守这个秩序。然后“灭人欲”,是这个“灭”字把它给害了,实际并不是灭,应该是节制人欲,应该控制我们的欲望。这个是一个很好的事儿,其实,我们好多时候因为欲望导致我们一些失衡的举动,那么它是要控制欲望,让自己的心尽量平衡下来,是这么一个思想。

    梁冬:这个东西吧,如果今天翻译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大家觉得讲得很科学。就是说,你要尊重客观世界规律,压制自己的自私和恶的欲望,让自己呢按照某种程度上活成一个理性人,这样的话呢,你才能获得真正地快乐。这么一说的话,你就觉得很合理,很现代化了,是吧?

    罗大伦:没错,有一定的合理成份的。那么,当时讲这个的时候呢,正好触动了朱丹溪的内心。因为他之前活着根本就没有什么规律来束缚他,没有什么伦理纲常束缚他,他就是我打官司,我想怎么做怎么做。结果朱丹溪自己讲了,他说在听课的时候啊,汗下如雨,汗流夹背啊。一想起自己以前那种状态,我为什么三十六岁了,我一无所成,我还在街上那么晃呢。他一想,哎呀,我根本就没懂得这些道理,所以,他想到自己那些往昔的那些颠沛流离,汗下如雨啊,哗哗地出汗,很惭愧。然后呢,他开始灵魂彻底被触动了,决心开始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于是朱丹溪变成了一个非常认真的学生。

    画外音: 四年的学习和思考,使得朱丹溪从不羁的生活中脱胎出来,成为了一名严谨的学者。但命运并未让他停步于此,是什么样的悲剧和触动,推朱丹溪最终走上医道?他为什么在40岁高龄离乡背井?《国学堂》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

    罗大伦:然后呢,这个时候,朱丹溪的生活又发生转变了。他这会儿还没学医呢,他怎么开始学医的?这个是一个机缘吧。就在这个时候,朱丹溪的妻子去世了。那么这个时候呢,给朱丹溪的刺激非常大,朱丹溪就开始怀疑自己,我到底应该干什么?正在这个时候,他的老师许谦,跟他谈了一番话,这个话,改变了朱丹溪的人生轨迹。

    梁冬:许谦老师怎么说?

    罗大伦:许谦老师他说,我自己身体是有病的,因为许谦他身体有病,他的病很怪,他说最后自己都快瘫痪了。到现在我们可以慢慢研究他的文献里边,慢慢研究他这病,他说最后肢体就偏废。这个时候许谦,他在观察朱丹溪,他发现朱丹溪这时候很彷徨,他就跟朱丹溪说,他说啊,“子聪明异常人”,就是说你这个人,比其他人聪明,但是你的聪明未必以后会用到考科举上。他说我这病一般人治不好,如果你要是能够把你的聪明才智用到学医上,或许你能将来把我这病治好。你肯不肯投身于医学领域去?他问朱丹溪,这等于是点朱丹溪一下。朱丹溪的老师,一点他,马上他心里就通了,原来老师是寄希望于我去学医去,或许我在那方面能有才能。因为他本来自己家里边,就是他的父亲,他的叔伯父,他的弟弟和他的妻子,都是因为医生给误治了,死亡了。那么这时候呢,他就说,我确实应该学医。于是朱丹溪做了一件事……这个我们现在很多青年学生都做过,就是把他考科举的书啊一把火全点了,点着以后呢,从此开始拿起《黄帝内经》从头开始学。从四十岁的时候开始学医,有的地方能看懂,有的地方看不懂。看不懂怎么办呢,留着,他记下来,他说留着,我以后请教别人去,于是呢,后来呢,在他四十几岁的时候,他就开始背上行囊,出去寻访高人。因为他很多问题解决不了,他当时足迹遍布江南地区走了好远。但是呢,朱丹溪感到没有找到高人,就是没有真正解决自己心中的问题。于是朱丹溪开始问,他说现在这个世界上到底谁是当世的最高手?谁是最厉害的医生呢?

    梁冬:这个问题,很像古龙或者金庸的小说里面讲的东西嘛,武林高手的人生使命就是找到另外一个武林高手。

    罗大伦:别人告诉他一个人的名字,这个人叫罗知悌。这个罗知悌是当时特别了不起的一个人物。为什么呢,因为金元时期一共出现了四大家,中医有四大家。罗知悌是把前三位大家的医学成就给学到了一身的人。当时呢罗知悌有个特点--非常高傲。那么这个朱丹溪去拜师路上就遇到了很多挫折,非常痛苦,朱丹溪非常痛苦。朱丹溪听说罗知悌厉害以后,马上就背包去拜师去。结果到了杭州找到罗知悌的宅子以后,敲门,门人开门问:“你来干嘛来了?”他说“我要找罗知悌老先生拜师。”结果门人上里面一报回答两个字--“不见!”没有功夫见你,就给拒绝了。这个,如果一般人想,我们要上哪个教授家去拜师去,如果赶上教授拒绝我们,不让我们进门,我估计一定马上就撤回来了。

    梁冬:回来在帖子上骂。

    罗大伦:对,对,对。

    梁冬:论坛上都什么人啊?

    罗大伦:朱丹溪第二天还来,这个我们一般就不再去了,对吧?遭到拒绝了,面子上挂不住,四十三的人了,你想想,去拜个师都不让进门,不去了。但是他第二天接着来,“我想拜罗知悌老师想为师,通报一下。”门人又去里边通报。人告诉不见,还是不见,没功夫见,请回吧,又把他给拒绝了。这个朱丹溪呀,这个人就是跟别人不一样,这叫我们肯定会退了,我们就不会再去了嘛。朱丹溪第三天还去,第四天还去……天天去。

    梁冬:去了多长时间?

    罗大伦:每天都去,您听我讲这后面的过程很曲折。当时朱丹溪自己记载的,开始的时候门人还客气,后来人就不客气了。“蒙斥骂者五七次”,就是门人骂他,斥骂他,这个人怎么有毛病吧,怎么这样呢?我们告诉你不见了,你天天还来?骂他好多次。朱丹溪不在乎,每天还去。天气变化无常,“哗哗”刮风下雨了,这一般人我们就不去了,对吧?朱丹溪文献记载的是“虽大风雨不易”,就是刮大风,下大雨,不改变行程。“日拱立于其门”,这个“拱立”,我觉得这个姿势应该是这样的,弯着腰,“日拱立”就是在人家门口弯着腰,拱立在人家门口等着,你什么时候有空,我什么时候见,一直等着,等了多长时间呢?你刚才问,等了整整三个月。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我是梁冬。依然是向罗大伦老师请教古代的中医朱丹溪的故事。这个朱丹溪要学医,但是三个月的时间不被人理,最后感动了这个老师。这个故事常常在武侠小说里面听过,但是面对面的我们讲这个事情的时候,还是给我很大的启发,就是年轻人到底怎样才能有大的成就?什么是面子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到底想干嘛。

    罗大伦:那么坚持三个月以后,罗知悌认为,这个朱丹溪一定值得传学问。所以他把大门打开,然后把朱丹溪迎进来。文献记载,这两个人一见如故,两人一见跟好朋友一样,就根本什么事好像没发生一样,因为大家都知道,这只是一个考验的游戏而已。那么见面以后,罗知悌老人开始把自己的学问一点一点全部传给了朱丹溪。朱丹溪在罗知悌这里,看到了真是一些非常精彩的医学经验。我举个例子,比如罗知悌是怎么看病的?

    梁冬:对。

    罗大伦:这人特别奇怪的,这个在中医历史上我没有看到过,只有在罗知悌这儿看到这么看病。朱丹溪记载的,当时是这样的,当时患者如果来看病的时候,患者在外面,然后是罗知悌派自己的徒弟,派弟子,比如朱丹溪他们到外边的诊室去给诊脉,然后查问病情。查问完以后,马上记下来,回来到里面,跑到内室来。罗知悌老人呢,因为他这时候八十多岁了,他就躺在床上,“罗但卧听”,他就躺在那儿听徒弟们讲,这个脉是什么样的,这个人的症状是什么样的,听完以后马上开始口述,这个患者是什么病,该怎么治,该用什么方药,他的弟子们在下面开始记,记完了以后去开方去吧,然后弟子们出去给患者再开方。这么一个传递过程,在中医历史上没见过。但是,其实我觉得这是特别好的教学方法,朱丹溪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学了整整学了一年半,所以长进是非常快的。

    梁冬:然后朱丹溪怎样?

    罗大伦:然后,朱丹溪继续学习呀,在这儿他学到了好多思想。比如说,朱丹溪以前认为,金元四大家前几位有一位叫张从正,这位擅长攻下,攻邪,“汗、吐、下”三法。他这个泻下法,朱丹溪就很奇怪,他说怎么一上来,什么病都泻下,难道这个泻下能给所有人用吗?

    梁冬:就是什么人一来,先让他拉肚子先?

    罗大伦:对啊。这个能行吗?朱丹溪就很怀疑。那么有个先后次序,到底有什么讲究,可是张从正的书里没写,朱丹溪心里就画个大问号。那么到了罗知悌这儿,他亲眼看到罗知悌治了一个和尚这个病,朱丹溪看了以后,马上心里就清楚了,这个过程非常的精彩。

    画外音: 国学笔记:老师奇特的授徒方式,使得朱丹溪长进神速,但对于医术仍有不解之处,泄下之法对于所有病人都适用吗?治疗和尚怎么还能用肉汤呢?《国学堂》重现一代医宗的蜕变历程。

    罗大伦:当时有一天,下人就来报,跟罗知悌老人说,外边躺个和尚,这个和尚病了,非常瘦弱估计快死了,这个怎么办?罗知悌这个人很慈悲,说怎么办?赶快给抬进来啊,我们开始给治啊。就给抬进来了。抬进来以后,罗知悌让徒弟们去给诊脉,看看什么情况。朱丹溪去一诊脉,朱丹溪说,这个人肠胃中有积滞、有瘀血、有污浊的东西在里面,我们需要给他排泄出去,把这个瘀血排泄出去才行。要化瘀,要往外泻。那么他向罗知悌汇报完了以后,罗知悌告诉他,说这样吧,你上街区买点牛肚和猪肚。朱丹溪一听就晕了,这风马牛不相及嘛,我说要化瘀血,给他往外排,您让我买牛肚、猪肚干嘛呀?喝酒吗,难道?罗知悌说,你去买去吧。于是就买了牛肚、猪肚来。买完以后,罗知悌告诉他,你放锅里熬,熬到烂,越烂越好。于是,朱丹溪就熬啊熬,把它熬成像肉酱、肉泥一样的东西。熬完以后呢,这个罗知悌告诉他,把这和尚呢,安置到我旁边的屋子里边,然后给他一点点喝这个肉汤。每天给他喝,喝肉汤。然后呢,罗知悌每天亲自去劝慰他,劝慰这个和尚。这和尚怎么发病的呢?是这样。

    梁冬:和尚怎么能吃肉汤呢?问题?

    罗大伦:这个事儿跟病因有关。是这样的,这个和尚是个四川和尚,出家的时候,他母亲还在家里了,后来他云游到江南一带了。结果突然有一天,他突然开始想念他母亲了,文献记载“忽一日,念母之心不可遏”,就思念母亲的心,遏制不住了,但是想回家看望母亲,没有盘缠了,没有钱了。于是,怎么办呢?只能向着西边跪拜,哭泣,过于思念母亲,结果就得这病了。所以这个时候啊,其实罗知悌已经看出来了,他已经做不了和尚了,因为他已经思念母亲,他还想回家。

    梁冬:尘缘未了。

    罗大伦:对,还想回家去侍奉母亲,不让他做和尚了,所以给他用牛肚、猪肚给他喝。但是朱丹溪这时候还不明白,为什么给他喝牛肚、猪肚呢?然后罗知悌每天还亲自去劝慰他……

    梁冬:希望他喝。

    罗大伦:对。说,没问题,只要养好身体,我们一定治好你的病。

    梁冬:这是一种叫牛肚和猪肚的蔬菜汤?

    罗大伦:对,没错。这是个怎么个治法呢?实际上是这样的,实际上罗知悌呢,是要用牛肚和猪肚去补他的脾胃之气。

    梁冬:对。

    罗大伦:因为中医认为“同气相求”嘛。

    梁冬:对,吃嘛补嘛。

    罗大伦:对。

    梁冬:吃嘛补嘛!吃肝补肝。

    罗大伦:那么,这些肉类的营养物质,实际能补充这个和尚体内营养的缺乏,让他正气足一些。那么,补着补着,有一天,看到这个人的行脉已经稍苏,稍微复苏了,一摸脉,脉起来有劲了。这时候,罗知悌告诉朱丹溪,用泄下之药,用“桃核承气汤”,化瘀泄下的药。一剂下去马上排除很多污浊一样的东西,像黑色的污浊的淤血的东西。排除以后,然后罗知悌告诉朱丹溪,给他熬一些蔬菜汤,熬一些米粥,慢慢给他喝,将养身体。结果这和尚身体慢慢就复苏了。

    梁冬:刚才呢,今天罗老师给我们讲到了朱丹溪求医的过程。但是呢,任何一个事情,它背后都是有一种和合的关系的。我们知道,程朱理学,其实一直讲的就是一个人,如何要正心,我们要正心诚意,就是你的心法如何要做正。就像孟子一样,孟子传下来说:“吾独养浩然正气”。当你的气是正的,你的心是正的,你心中无愧疚于他人的时候,其实你坦荡荡,对于你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为什么很多贪官被关到监狱里面之后,反而身体变得越来越好呢?是因为他被关进去之前,他其实压力非常的巨大,进了监狱落听了,反正也判了就完了。所以呢,其实情绪和健康之间的问题,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的怨恨心、恐惧心、怀疑心、懊恼心等等等等,分别心,都会带来我们身体的种种疾病,这是中医之所以相对于其他的医学里面一个很重要的差别。那么,我们想在下一期的时候,就有请罗老师和我们详细地来讲解一下,到底朱丹溪所开创的这个学派,他在情志方面的治疗,如何影响到整个中医的发展。而在这一点上来说,我相信各位听众朋友和观众朋友呢,能够在这个过程当中充分地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不枉我们今天做的这个节目,那就是你的情绪对你的身体的影响,比你吃的东西要大得多。好了,感谢罗老师,我们下一期同一时间再见!

    下期预告:

    画外音: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小病不断?

    罗大伦:污浊截止,在胃肠之中……

    梁冬:垃圾食品。

    画外音:怎样侍奉父母才算真显孝道?

    罗大伦:我跟母亲吃清淡饮食。

    画外音:中医博士罗大伦继续讲述古代中医的故事。

    梁冬:那您在给我们带来一个中医老师的故事是谁的呢?

    罗大伦:中医里面有一门派叫经方派。

    画外音:古代的中医治病到底能有多快?

    罗大伦:经方不过三。

    画外音:穿越时空认识古代中医。跨越千年汲取养生智慧。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国学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