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做楼梯,楼梯就变成了艺术品

 zhangfei920 2016-04-02

文/ 请叫我女侠

作者个人公众平台/ 小二的小屋


在安藤忠雄的讲座里知道了卡罗·斯卡帕这位自学成才的建筑师。根据安藤的说法,他在细节处理方面极其出色,他的建筑都是从局部出发然后完现整个建筑。他做楼梯,楼梯便成了艺术品,他做楼梯扶手,那也成了艺术品。



走进他的建筑,只有赏心悦目瞠目结舌,感慨道原来建筑也可以这么做。




于是乎,本着“周末要放松”的原则,我找来了《卡罗·斯卡帕》这本书。然后读着读着,我发现我错了,里面几乎没有一句废话,而且作为一名受学院派传统教育的我,看他的作品越多,越感到困惑,斯卡帕建筑中带给我们的惊喜与感动,在其他的书上或者是老师教给我们的,比如说在形式、功能等理论方法上都找不到解释。



究竟是因为我们现在设计的周期短还是因为我们感知美的能力低呢?我想都是有的,斯卡帕设计或改造一座建筑,往往一个方案形成之后要再过两年才会建起来,倒不是说他忘记了,而是他认为建造了它就会变成这样了,那么,它有别的更好的表现方式吗?所以,他总是有个想法之后就去改一下图纸。但是,放在我们国内是不大可能了,拆的快建的快。



我们的一些建筑(当然不是全部)是没有生命没有故事的。教科书般的“虚实对比”,教科书般的“空间穿插”,教科书般的“体量匀称”,很少有故事。当然,像美术馆博物馆这类建筑可以很轻松的在建造前就有一大堆故事,那么,其他的建筑,可不可以让它更容易发生故事呢?



但是我们很少会这样,因为给老师看方案时,老师会说你这曲线来的没有道理啊。这种时候,我都会在心里呐喊,why?有趣不就好了吗?为什么整体是直线这里就不能有曲线了?在这个建筑里的人不会因为这个就伤心反而会有人感到开心好吗?于是,我们越来越相信“整体”,“局部”都服从了“整体”,都做成了教科书般的建筑。



当然,我不是在这里否定密斯这些喜欢“直来直往”的建筑师,只是我们大家都知道,密斯那样的能把“直来直往”处理好的建筑师有几个?很多建筑师还称自己为“年青建筑师”,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去追求教科书般的体块构成呢?制造些有趣的局部不也很好吗?当然,学过三年之后,我的内心已经忘记了反抗,看了这本《卡罗·斯卡帕》才猛地想起。


介绍这本书,是因为它引发我更多的思考。读的时候,不敢开小差,作者李雱的论述就像是斯卡帕的建筑一样,内容充实但没有多余装饰。这本书我才读了不过四分之一,不敢过加评论。但里面有个小故事挺有趣,斯卡帕请管家儿子看这座墓造的怎么样,那个人指着一个地方说挺有趣的,于是斯卡帕把刚刚建好的东西砸掉了。他说自己虽然注重细节,但绝不会让它们喧宾夺主。但我在想,您的那些细节早已喧宾夺主几万回了好吗?



如果要对斯卡帕的建筑诗意进行深入的研究,就不能离开他的设计方法停留在纯粹清谈上。还想说一点,他虽然生活在1906~1978这个时间里,但喜欢现代建筑,同时又参与了一些古建筑改造,这会给以后的我们进行古建筑改造保护时一些思路,他绝对不是古老板啦。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