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素材积累:关键词之“忧患”

 蓝馨aaaa 2016-04-02

【关键词阐释】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是促进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催化剂和动力源。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因此在千百年生存发展进程中,它始终强调“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它认识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强调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它倡导忧国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任劳任怨;它将忧患与勤俭和勤政相联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总结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宝贵经验教训。我们强调增强忧患意识,不是消极悲观,不是灰心丧气,而是要时刻居安思危,保持清醒,艰苦奋斗。

   

【素材展示】

徐小月:十年四次创业,皆因“时刻忧患”


A
H

  “武汉三和汇金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裁”,这是徐小月名片上的新头衔。事实上,这已经是他进入的第四个商业领域。2004年,别人还在做最原始的汽车服务的时候,他率先嗅到商机,开始做利润率达200%却鲜有人涉及的进口汽车与赛车改装件;后来,当同行蜂拥而入时,他又开始建立自己的工厂,走自主设计与生产之路;当淘宝等电商把这个行业的利润越拉越低,而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时,他抽身离开,布局生态农业;当自己依靠互联网金融解决了融资难题时,他又决意进入这一新天地。

  从商十余年,徐小月最大的心得是:“不论选择了多么红火的行业,都要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商业就是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

【素材解读】

忧患意识让企业家徐小月保持清醒的头脑,时时拥有危机感,促使他不停地开拓前行。从一个熟悉领域进入另一个陌生的领域,这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但是,也正因为如此,他的企业在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如果他满足于已经取得的业绩,缺少了忧患意识,不能与时俱进,那么等待他的可能就是危机。

   

【素材展示】

马云的忧患哲学


A
H

    2014年9月19日,八位阿里生态代表同台敲响了阿里上市之钟,当日市值突破2000亿美元。面对雏形初显的庞大商业帝国,马云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毫不避讳地表达了自己一直在担心:创业时天天担心能不能活下来,之后担心公司会不会发展,到今天担心公司会不会倒下,且现在的担心比以前更多。这30年来,他天天在担心,担心自己不够努力,担心没看清楚灾难,担心没把握好机遇。马云不仅在很多场合表达过内心的担忧,甚至曾经多次把问题抛给向阿里巴巴学习的创新企业:未来最大的灾难在哪里?应该怎么办?预测灾难可以让企业提前有所准备,有了准备才会更好地度过冬天。

  当然,忧患意识不等于整天愁眉苦脸。阿里巴巴频频在各业务领域收购、玩大数据应用、互联网金融创新乃至全球范围内IPO,正是马云在忧患意识中不断鞭策自己,改变自己,改变行业。他奉行的哲学是:社会竞争激烈,能够在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占得一席之地的人固然是英雄,然而能够在成功中居安思危的人更是英雄中的英雄。

【素材解读】

可以说,阿里巴巴的成长一直伴随着马云的担忧,正是这种不断的忧患意识鞭策着马云,让他丝毫不敢松懈。预测灾难就是防患于未然,就是未雨绸缪,这样,即使灾难真的降临,也能将损失降到最低。而能预测灾难的人往往会抢先一步化解灾难,战胜灾难。历史上,许多帝王在打江山时能够历经艰苦磨难,也能忧劳,但是一旦成功时就忘记了危险,忘记了隐患,最后在“安乐”中身死国灭,在成功时还能居安思危的人确实是英雄中的英雄。

   

【素材展示】


新东方面临的危机


A
H

   新东方创办于1993年,一直专注于教育培训,是中国内陆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教育机构。在线下教育领域,很难有人颠覆新东方,而对于线上的颠覆力量,新东方无法阻挡。

  近年来,一些人先后杀入在线教育领域。继阿里巴巴集团联合淡马锡和启明创投完成对国外在线教育平台TutorGroup1亿美元的投资之后,淘宝通过“淘宝同学”的教育大市场、在线互动平台以及“聚划算”三条途径推进。百度在完成对传课网的投资之后,不仅推出在线教育平台“度学堂”,并且在和老牌在线教育公司沪江网寻求洽谈投资事宜。腾讯则在推进基于QQ群的在线教育项目,目的是在未来搭建起以QQ群为授课工具、QQ群支付为支付工具,外加课程推荐平台的闭合式在线教育平台。据预测,2015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超过1600亿元,竞争焦点将集中在高等教育、职业培训和基础教育阶段领域。而对于新东方来说,在线教育市场几乎还是一片空白。

【素材解读】

生意不会只让一个人做,教育培训的市场也不可能让新东方一家做到底,有竞争才会有发展。有忧患并不是坏事,忧患可以激发新东方奋发图强、战胜困境的决心和勇气,忧患可以繁荣我国的教育培训市场。要学会辩证地看待忧患,面对忧患无动于衷,是注定要被淘汰的。面对忧患,我们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主动地、积极地迎接挑战。

   

【素材展示】

牧羊人的招数


A
H

    一个牧羊人在北方寒冷的地方放牧了一群羊。起初,温度比较适宜羊的生存,日子过得比较舒适,慢慢地,羊群便养成了不爱动的习惯。冬天来了,气温骤降,寒冷的气候使羊无法适应,很多羊被冻死了。牧羊人感到非常难过,为了让羊能更好地生存下去,他绞尽了脑汁,最后想出了一个可怕的方法,在羊生活的地方放了几只狼。羊感到了生存危机,所以不断地奔跑来防止狼的袭击。这样的奔跑有效地阻止了寒冷的侵袭,羊反而比以前死得少了。

 

【素材解读】

从这个寓言当中我们不难看出,有时候危机不仅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更利于羊的生存。羊如此,人也是这样,只有将危机意识落实到行动上,才不至于被安逸和舒适所吞噬,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安危、祸福都是相对的,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福会变成祸,祸也能变成福。因此,我们应理智地看待祸与福,做到居安思危,临危不惧。

   

【素材展示】


国家公祭:用国耻国难留住忧患意识


A
H

   为了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为了警醒国人勿忘屈辱的历史,2014年12月13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国家公祭仪式。之前,作为当年大屠杀的发生地,南京市早已积极行动,组织有关史学专家编写印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组织南京中小学校学生学习阅读,重温历史,不忘国耻,立志报国。

  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国将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

【素材解读】

12月13日是公祭日,也是国难日、国耻日。落后就要挨打,贫弱必遭侮辱,孱羸必受欺凌;不自强就没有出路,不奋发就没有明天。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提醒我们居安思危,保留忧患意识,是警醒我们牢记国耻,勿忘家恨,是鞭笞我们万众一心,同心同德,为了民族复兴,为了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素材展示】

无依靠的乡愁谁来解


A
H

   春节期间,《一位博士生的返乡笔记:近年情更怯,春节回家看什么》在微信朋友圈及微博等社交媒体上疯传,引发热议。在这篇返乡笔记中,上海大学的博士生王磊光描述了自己返乡的见闻:交通没有以前那么拥挤,但家乡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渐渐疏远;相比春节,丧葬是村民共同体呈现力量的难得时刻;农村里年轻人的婚姻受到了物质的压迫,知识的无力感也十分强烈。

  王磊光还介绍了一个害怕回家过年的博士师兄,每次他都回去迟,回校早,就是因为害怕村民邻里问他现在工资有多高。所以,他过年回家,基本不出门。

【素材解读】

博士的担忧,让我们再一次想起阳光、雨水和土地中的香甜气息,再一次想起淳朴、憨厚和真诚的乡亲情感。我们有理由,把博士的乡愁变成希望的种子,因势利导,反哺农村;我们也有必要,认真思考如何用一种现代的方式,给传统农村注入新鲜的血液,给我们的下一代留下一份新的美丽乡愁。


《作文指导报》创刊于1985年,全国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41—0086,为中国语文报刊协会(教育部主管)会报、中国写作学会阅读学专业委员会会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的优秀少儿报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