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志愿风险来自对规则流程一知半解

 清风细雨hans 2016-04-02

一、什么是高考志愿填报录取规则流程?

高考志愿填报录取规则流程其实包含蛮多东西,每年高考前后各省招生主管部门都会向社会公布当年有关高考政策规则流程的行文通知。比如:录取批次设置、填报志愿模式、投档流程、录取规则等。这些规则流程看似简单,但解读精准与否将直接影响考生的实际操作思路和最终录取结果。

二、什么是对规则流程的一知半解?

我们来举个对规则流程解读失准的例子:比如广西考生李考得570分,超一本线90分,在一本批次平行志愿模式下,他填报了ABCDEF六个院校志愿(注:这里是指平行志愿模式允许填报6个平行院校的省份,有的省允许填报5个平行院校即ABCDE五个,有的省允许填报4个平行院校即ABCD四个,院校个数不同而已,但规则流程一样),并勾选了“不服从专业调剂”选项。然而,考生李把录取规则流程理解为:计算机把他档案投进第一院校志愿A之后,若发现他所填报的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录取条件时,会自动退出来再检索第二院校志愿B,若发现他所填报的专业志愿能满足其中一个专业录取条件则完成录取,若在院校志愿B仍未能完成录取,则依此检索CDEF院校志愿直至完成录取为止。可最终录取结果却是:考生李被院校A录取,但专业是调剂到他没有填报的专业录取,且他非常不喜欢那个录取的专业,他如果不接受这个录取结果,只能要求退档回来参与一本征集志愿批次或二本批次的录取。这完全出乎考生李的预料之外,他捶胸顿足,早知道是这个录取结果,他还不如只填报排在后面保底的EF院校,不仅确保院校和专业都没问题,且也比现在退档回来参与征集或二本批次录取的结果要强得多,可世上没有后悔药可买。

我们现在就来剖析考生李对录取规则流程的一知半解在哪儿:

一知半解(1):考生李只知道平行志愿模式下的投档规则是依次检索ABCDEF院校,哪个满足条件就在那个院校完成投档,但考生李却不清楚计算机检索到满足院校投档条件即投档,并不包含检索专业满足条件才投档。考生李看起来对平行志愿模式投档规则的理解只差那么一点,但就这么一点差之毫厘,结果却谬以千里。

一知半解(2):对流程的一知半解,考生李应该是误认为计算机检索院校投档和专业录取是同时进行、一步到位。所以才误认为当他的专业志愿不能满足录取条件时计算机会帮他检索下个院校志愿直至专业志愿满足条件才投档。

类似李同学这样对规则流程的一知半解,不只是上面所举的例子,在整个高考录取所有环节中所涉及到的规则流程,都可能有考生及其家长在某个节骨眼上解读出现偏差,然后导致整个操作指导思路乱了方阵,结局出乎意料也就不足为奇啦!

三、出现对规则流程一知半解的原因:

(1)靠文字描述来理解规则流程难保与实际相符。由于高考录取工作纪律性很强,为了防止徇私舞弊,高招录取工作人员在实际录取操作工作中一般都不允许闲杂人员进场观看,所以,一般人对高考录取流程的理解只能靠文字描述来想象性理解,这就难以避免解读有偏差。

(2)解读官方或专家建议时没有注意其前提条件。比如:招生主管部门和一些高考志愿专家所提倡的“冲稳保”填报策略,其实是在服从专业调剂的前提下运用才会安全,如果是在不服从专业调剂前提下运用这个策略是需要具备较高技巧才可以避开风险。但每年常有些考生不明就里,简单地去套用官方或专家这一填报策略,结果可想而知:那就是弄巧成拙啦!

(3)对规则流程准确与否没有得到内行人的检验。由于考生及其家长在凭自己能力去解读规则流程之后,缺乏一个检验他们理解准确与否的过程。一般情况下,考生或家长不一定把自己对规则流程的理解全都掏出来与人交流或验证,即使有与身边同学或其他家长间有交流探询,但听者若不是在行人也未必察觉得到其中有误,或即使有感到不解或有疑惑也不敢乱作指正。所以,一些考生及其家长即使对规则流程解读有偏差也未必察觉得到。待到真实的录取结果证明理解有偏差、填报有失策,为时已晚。

(4)来自于学校老师指导的作用有限。当年我孩子高考后,所在学校在填报志愿开始之前也召集学生及家长回校听取相关主管老师的填报志愿动员讲解会,但大部分内容是重复招生主管部门的文字解释和注意事项,更多是一些普遍性的指导,由于学校老师大多数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课教上,且每个学生在志愿选择上也各有不同的方向和要求,老师如果要做到根据每个学生具体要求来量身定作指导,那根本管不过来。故校方的指导一般只能强调一些普遍性的注意事项。当年我也参加高考志愿填报的家长动员会,记忆最深刻的就是老师一再强调填报志愿时最好要服从专业调剂,这是一种最省事也最不易出错的指导方法。因此,在学校这种泛泛指导下,凡不怎么愿意服从调剂的考生及其家长也很难得其要领,自主发挥也难保不出偏差。按理说请一个在行的人来给学生和家长上课指导可以弥补学校指导的不足,但校方也很少掌握外面什么人能胜任这一任务,冒然请来上课万一学生及其家长还是理解有误,那老师可能会背黑锅。所以,校方也不怎么乐于主动提出来组织这样的指导课,要找校外的人指导也只能由学生及其家长提出或自行去物色,最终还是由学生及其家长自行解决这个填报技术技巧问题。

四、对规则流程一知半解的危害和损失。

如果我们把高考志愿填报录取的整个过程比喻成一场严肃的游戏比赛,那么高考志愿填报录取的规则流程就是它的游戏规则,假如你参与这个游戏却不熟悉这个游戏的规则,那显然你是很容易吃亏的。所以,考生及其家长对高考志愿规则流程的一知半解,很可能会让考生及其家长在错误思路指引下进行志愿填报,且最要命的是还以为自己是对的,填报完之后满怀期待,以为可以满载而归的时候,结果却是出乎自己的预料之外,搞得自己措手不及。然,后悔无济于事,只能自吞苦果。故,一知半解其最大危害就是自己走错路却浑然不知,如果早发现早更正是可以避免损失的。高考志愿填报失策一般带来可能性最大的损失就是:

(1)被调剂:即虽被填报院校录取,但被调剂到自己不满意的专业录取,考虑到退档的损失更大而勉强接受录取结果。虽然进入大学后还有转专业的可能或经过一定时间对就读专业的了解之后也可能转而喜欢,但这绝不是多数的概率。多数的情况可能是勉强读完所学专业,拿到文凭走上社会再做进一步努力。但由于对所学专业专注度不高,在毕业就业应聘面试时,缺乏专业工作的独到见解,就很难得伯乐的欣赏。尤其是应届毕业生应聘面试,在大家都缺乏实战经验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更多的是看毕业生对专业工作的相关见解来定夺是否录用。所以,在高考录取问题上如果被动上大学读书,那很可能给你今后的发展带来不小的困扰和隐性的损失。

(2)被迫退档。被调剂到很难接受的专业录取,迫不得已放弃录取结果退回档案参与下个批次的院校和专业录取。据我对近几年来对广西招生考试院提供的数据分析,省外录取每年大约有6-8%的考生退档,省内录取的退档比这个数据还要高。这个数据其实不算小,但大家也不用被吓着,因为这个退档数并非是被学校硬生生强行退学生档案,而多数是考生被调剂到很难受的专业录取之后迫不得已放弃录取结果的缘故,退档的原因不在校方,而是在于考生填报失策又不接受结果才被退的档。

凡填报不服从调剂的考生,一般在其所报专业不能满足录取条件时,录取院校在招生计划尚未完成的情况下,一般都会征求考生是否服从调剂的意见之后才作是否退档处理。虽然院校的调档比例比招生计划人数略多,但这不是院校退考生档案的主要原因,因为院校招生计划一般都留有调剂余额,且还可调用其它省份剩余的招生计划。

我们来假设某省的调档人数多过招生计划数且被调剂的考生都全部服从调剂,那校方只要动用调剂余额或别省剩余计划就可以解决该省多调档考生被退档问题;

我们再来假设某院校每年都遇到多调档考生全部服从调剂,被迫增加招生计划造成学校硬件不足,那么,该校在来年招生时是没必要采用略多于招生计划的调档比例的,它直接1:1调档就省事多了。院校之所以按招生计划的1比1点几调档,是因为每年都遇到被调剂录取考生放弃不读,造成招生计划难以完成,才会采取略多于招生计划的调档比例。按招生计划的1比1点几调档并非是院校为了多选生源故意去损害考生利益的作法,这点请大家不要误解这种调档比例,也不要把退档的原因归咎于这种调档比例,那只会给自己不努力填报志愿寻找蹩脚的借口。

现在不少院校都敢许下进档服从调剂不退档的承诺。难道他们不怕全部录取多调档考生会挤破学校的宿舍或教室吗?那是因为每年都有考生自动放弃录取结果,如果不采取略多于计划的调档比例还完不成招生计划呢!难道他们也不怕多调档考生被退档会找他们麻烦吗?那是因为考生自己不愿接受调剂在先,理不在考生这边,所以也没法找他们的麻烦。

以上分析告诉我们,只要你努力作好志愿填报工作,退档或被迫调剂的事是轮不到你头上的。

————原创:牛家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