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岳阳楼记》留给我们的文化思考和政治财富

 江山携手 2016-04-02
    引言:每一次读完该文,总是有许多启迪与思考。这本杂志《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第4期)在包里一段时间了,时时在提醒我,该需要做些什么了?是啊!是该做些事情了!这是一个非常炎热的夜晚,洗完澡,喝杯绿茶,坐在电脑旁,敲打出有所触动的一些文字,一方面作为以后回忆的索引,一方面跟大家一起分享
 
    千百年来,中国知识界流传一句话:不读《出师表》不知何为忠;不读《陈情表》,不知何为孝。同样产生于封建时代的《岳阳楼记》,犹如一棵千年古槐,经岁月的沧桑,愈显其旺盛的生命力。呜呼,以一文之力能抗六代之易、三世之交,靠什么?靠它的思想含量:人格思想、政治思想和艺术思想。它以传统的文字,表达了一种跨越时空的思想,上下千年,唯此一文。
    《岳阳楼记》已经成为一份独特的历史遗产,仍有它的现实意义。归纳起来有三条:
    一、我们该怎样做人――独立、理性、牺牲的人格之美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岳阳楼记》中名言。前者是讲政治,讲怎样为政、为官,后者是讲人格,讲怎样做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物,指外部世界,不为利动;己,指内心世界,不为私惑。就是说,有信仰、有目标,有精神追求,有道德情操。结合范仲淹的人生实践,可从三个方面解读:
    一是独立精神――无奴气,有志气。范仲淹有两句诗最能说明他的独立人格:“心焉介如石,可裂不可夺。”
    二是理性精神――实事求是,按原则行事。他是按自己的信仰办事,是知识分子那种理性的勇敢,“这是一种像铁轨延伸一样的坚定”。在人性中,独立和奴性,是基本的两大分野。一般来说,人格上有独立精神的人,在政治上就不大容易被收买。不要小看人格的独立。就整个社会来说,这种道德的进步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做人就应该“宠而不惊,弃而不伤,丈夫立世,独对八荒”。
    三是牺牲精神――为官不滑,为人不奸。怎样处理公与私的关系,是判断一个人道德高下的基本标准。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庆历六年(1046年),他58岁。生命已进入最后六年的倒计时。他自27岁中进士为官,四处奔波,四起四落,已三十一年。一天老朋友滕子京从岳阳送来一信希望他能为之写一篇记。挑灯对图,凝神静思,片刻一篇368字的《岳阳楼记》就如珠落玉盘,他把自己奋斗一生的做人标准和政治理想提炼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章熔山水、政治、情感、理想、人格与一炉,用纯清的火候为我们铸炼了一面照史、照人的铜镜。
    二、我们该怎样做官(原文略)
    三、我们该怎样做文章――文章达到的“三境之美”
    好文章的标准是什么?概括地说,是“一文、二为、三境、五诀”。
    “一文”是指文采。文者,纹也,花纹之谓;章者,章法。
    “二为”是指写文章的目的,一为思想而写,二为美而写。既要有思想,又要有美感。文章有“思”无美则枯,有美无“思”则浮。
    “三境”是指文章要达到三个层次的美,或曰三个境界。一是景物之美;二是情感之美;三是哲理之美。
    “五诀”是指要达到这三境的方法,即“形、事、情、理、典”。文中必有具体形象,有可续之事,有真挚的情感,有深刻的道理,还有可借用的典故知识。这一切,又都用优美的文字来表达。
以这个标准来分析《岳阳楼记》,我们就会惊喜地发现它原来暗合作文和审美的规律,所以成了一篇千古不朽的范文。
    历史上的范仲淹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学者,也许他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一个作家。后人在排唐宋八大家之类的排行榜是,他也无缘入列。但这恰恰是他胜过一般文人之处。或者历史根本就忍心将他排入文人之列。这倒给我们一个启示,每一个政治家都有条件写出大文章,都应该写出大文章。
    好文章是一个人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全部知识和阅历的结晶,是他生命的写照。其中不知要经历多少矛盾、冲突、坎坷、辛酸、成功与失败。这非主观意志可得,只可遇而不可求。一篇好的文章,就如一个天才任务、一个历史事件,甚或如一个太平盛世的出现,不是随便就有的。它要综天时地利之和,得历史演变之机,靠作者的修炼之功,是积数十年或数百年才可能出现的一个思想和艺术的高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