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平王氏三尚书(转载)

 广平人 2016-04-03
  

   广平县历史上的三世尚书坊


   广平县自古以来就是人杰地灵,历史上出现了很多的优秀人物。然而唯一被追封三世的就是兵部尚书王世扬与其父亲王允武 其祖父王臣。根据康熙版的?广平县志?记载。三世尚书坊是为祖王臣 父允武 子世扬立的。其中还为王世扬专门立了一座中台秉宪坊来表彰其的功绩,中台秉宪坊是世扬在为御史时因赈灾有功  清廉无私而专门建立的。根据康熙版的?广平县志?的记载,万历三十年万历皇帝专门下诏封世扬与父亲 祖父。诏书名为?诰命协理京营戎政兵部尚书王世扬为资政大夫妻宁氏为夫人父允武赠如其官母赵氏为太夫人祖臣赠如其官祖母张氏为夫人?,在万历三十三年万历皇帝专门为世扬的父亲写的?谕祭谕葬文?。

 广平怀棘堂王氏,是在明洪武二十五年,由始迁祖王贵从山西辽州府和顺县黄嵎岭高曲村迁至广平县李白营村的,十五世纪末期,王氏家族分别迁于山东鄄城和广平东关东。主要代表人物有五世:王臣 王臣五品追封兵部尚书 ,张氏 张氏追封诰命夫人。六世:允武,庆府长史从五品以子世扬追封兵部尚书;都氏 ,世扬前母封诰命夫人  ;赵氏 ,世扬生母封诰命夫人。七世:世扬 ,兵部尚书太子少保正二品追封为太子太保正一品 ; 宁氏, 世扬妻封诰命夫人。八世:(世扬长子)三槐 山东昌邑知县,(世扬次子)三聘 上林苑监丞五品。九世:(三槐长子)受善 袭锦衣卫千户都督府同知从三品赐莽玉,(三聘长子)受仁 严州知府四品。十世:(受善长子)俞谠 袭爵位锦衣卫千户(受仁长子)俞巽 顺治年间贡生等。
五世:王臣 五品追封兵部尚书 ;张氏,追封诰命夫人
明洪武二十五年,由始迁祖王贵从山西辽州府和顺县黄嵎岭高曲村迁至广平县李白营村的
 世以农为业,四代默默无闻。传至五世王臣为禀膳生(秀才),“端贞价士,博雅通儒”。一妻张氏,生二子,曰允文、允武。万历二十九年。以孙世扬显贵赠资政大夫、兵部尚书。《王氏族谱》记载他“生而聪慧、复勤敏过人”。补博士弟子员考试,总夺冠。有了薪俸但不多“仅能自给”。可是他看到族中贪乏者,便起怜悯之心,总是拿出一些钱来接济他们。因此,他在族人中威望很高。族人都盼望他能“早登科第”。然而,后来屡次科考都未中便亡故了(奈何屡科不举而卒)。族人们对他很惋惜。
 王臣的妻子张氏与丈夫感情甚深。丈夫英年早逝,她痛断肝肠,万念俱灰,决意要随丈夫一起去死。有人劝她说:“允文、允武还小,你公公婆婆年老体弱,你死了,他们靠谁呀?(二孤尚幼、双亲衰暮、死则何依?《王氏族谱》、下同)你丈夫地下有知、能愿意你与他一起去死吗?”很久,她才止住哭,哽咽着说:“你说得对,我是气糊涂了。‘弃亲为不孝、撇子为不慈,背死为无礼’我要赡养公婆,抚育两个孩子成人,对得起地下亡人”。于是,剪去头发(以明志),不施粉黛、布衣蔬食,有好吃都敬奉给公婆(所得甘鲜敬奉二亲)。二老去世送终安葬。教子读收,常熬到深夜,为油灯添油,给孩子烧水煮茶(灌膏煮茗)。早起晚睡、吃苦受累,终于培养允武成了国家栋梁之才。(允文多病早亡)。张氏死后,皇上以世扬显贵赠他的祖母张氏为夫人,这是对她的最好回报。
六世:允武庆府长史从五品以子世扬追封兵部尚书都氏世扬前母封诰命夫人,赵氏世扬生母封诰命夫人。
 臣之子王允武,字德毅,号棘亭。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由岁贡授江西南康通判,后升两淮盐运司副使。庆王府长史,有政绩。终以不贿媚权贵被罢官。归家茅屋薄田,寒素如故,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卒。他为官清正,卓有政声。百姓称他为“王青天”,为其建生祠。其前妻都氏生二子,曰应扬,对扬。继配赵氏,生一子,曰世扬。以子世扬贵追封为兵部尚书。
 世扬的母亲赵氏同样有孟母、岳母之风,《王氏家谱》说她“性严明,有高识、纯教天植”。她虽是世扬父亲的继室,却勤劳善良、孝敬公婆、相夫教子、料理家务、非常贤惠,她的故事非常感人。王允武虽居官数年,但不贪不沾。一大家人公靠他的薪俸维持,生活无异常人。平时很少改善生活,每有好吃的,赵氏自己不吃必敬奉婆母张氏。对婆母的饮食起居照顾得十分周到。赵氏三十多岁便守寡。世扬未居官时,母子相依为命,艰难度日。赵氏“朝夕纺织,以资家用”(《王氏家谱》载)。世扬中进士作官后,赵氏封为太叔,仍然“自奉甚俭,纺织愈勤”。世扬恐母亲太过劳累,劝母亲:“过去家里生活拮据,您老人家起五更,熬半夜,纺花织布,终日不得闲。如今儿子作官了,您也受了诰封,家里生活好了,您也应该享享清福了,不要再那样没日没夜地纺织了。”赵氏听了很不高兴,斥责世扬说:“我与敬姜谁贤惠?人家是大夫世妇,还不敢怠惰。我才封叔人,怎敢图闲”。据王氏家谱记载,一个邱县人,死在村里。暴尸街头,无人料理。赵氏心中怜悯拿出自己的积蓄,将那名外乡人安葬,并且为了便于其家人寻找“立石记之”。街坊邻居无不称赞赵氏有伟丈夫风。
 世扬之所心能够学业优异、政绩卓著,位居尚书,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固然是他自己勤奋努力,锐意进取的结果。但是,在他的人生道路上,母亲对他的培养教育,功不可没。人们常说:孩子的每一任老师是父母。此言不谬。赵氏不仅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影响世扬。而且对儿子的成长、学习为书督责甚严。一次,世扬贪玩未按时完成作业,其母严厉训斥道:“我所以没有随你父亲去死,甘受贫困,是因为有你在,没想到你这么不争气,你不用功读书,一辈子没本事,死后有何面目见你父亲于地下,岂不知玩物丧志!”。说罢泪流不止。世扬看到母亲如此伤心,想到平日母亲为自己操心受累,实指望自己将来能继承父业,读书作官,报效国家,可自己却一味贪玩,不争气,心里很难受。他暗暗发誓,从今以后,一家刻苦读书,记不懈怠。于是急忙跪在母亲面前,说“娘,你别生气了,孩儿今后一定努力读书,好学上进,再不惹您生气了。”从此,世扬发奋读书,终于考中了秀才,举人,进士作了官。他母亲甚感欣慰,激动的喜泪盈眶,对世扬说:“我家荷此殊恩,可惜你父亲看不见,如果你父亲活着,看到你作了官,该多高兴啊。你应该尽忠竭智以报皇上,为国家为百姓多做好事。”世扬谨遵母命,夙夜匪懈,为国为民,做出卓著贡献。
七世:
世扬的大哥应扬早亡。
世扬的二哥对扬 字民忠 号杏林,娶胡氏为妻。生二子,名三省、三乐。对扬过继给自己伯父允文。他少有大志、才思敏捷、能言善辩,他读《论语》、《孟子》等书,读过一遍,就能理解其主旨。他的父亲王允武非常喜欢他,常对人说:“光大我宗族的、必是这个孩子(大吾宗者、必此子也)”。后来,对扬患了病,而且很重。大家都很惋惜。他自己也甚为抱恨地说:“我得的啥病呀,害得我不能科考取仕”。他很孝顺,生病前常侍奉母亲左右,“承顺无违”,对母亲照顾得很周到。他很谦恭。跟随父亲居两淮,身为公子哥。却对门人厨役等下人和善、有礼,平等相待,他富而有礼、贵而不骄。全无一般官宦之家纨绔子弟优势、骄奢之习。他很豪放。教子读书之余。爱与族兄王玭及弟弟王昂饮酒。喝到兴头上,他兴致勃勃“歌咏风月,舒发性灵”。自称“羲皇上人”,恣意谈笑、真率诙谐。他很失意,自己本来对前途充满信心,认为定能金榜题名,光宗耀祖。无奈何疾病缠身,登仕无望,甚感遗憾。于是将希望寄托在两个儿子身上,他有两句寄儿诗“两豚若奋悬梁志。独我何忧陋巷贫”。表达了他对后代的期盼之情。可惜,只活了41岁。
 世扬的嫂嫂(对扬之妻胡氏)是本县武城胡浚(想是望族)的女儿。她性情温柔、善良,衣着朴素、淡雅。人很孝顺。嫁给对扬后服侍祖母张氏,总是和颜悦色、小心谨慎。生怕照顾不周,惹老人家生气。她与世扬母亲年龄相仿,但从不因赵氏是继室,比自己大不了多少而慢待她,而是执媳妇礼甚恭,毫无懈怠,对婆婆照顾的无微不至。看到婆婆不高兴,她的心里就不安,直到婆婆高兴了,她的心里才安宁,有好吃的奉敬婆婆,而自己吃粗食。她很勤劳,起早贪晚,照顾婆婆,抚育幼子,缝补浆洗、料理家务之后还要辛勤纺织。当时长子三省才入学、丈夫亡故、二儿三乐尚幼,家道中落。凡柴米油盐及两个孩子的学杂费用全靠她纺棉织布换来的钱供应。数年后,三省补了廪生员、三乐也入了学,她才稍松了一口气。但她不肯闲着,对儿子说:“这下我可以专心伺候你祖母了”。于是,照顾婆母“愈勤”。朝夕不离其侧。再后来三省为贡生、任大名县学训导。三乐为生员。二子俱成才。她寡居二十四年,活了六十三岁去世。
 为了表彰她们皇帝下令嘉奖称为一门三节,《畿辅通志》第八十九卷烈女篇记载的王门三节妇广平府人王臣妻张氏,夫亡守节抚孤历四十余年 。子允武长史娶赵氏,允武卒赵氏孀姑以孝闻 。孙对杨娶胡氏,对卒胡孀居课子称一门三节。
 世扬的侄儿求贤在《王氏家谱》中记述张氏、赵氏、胡氏品行时说:“昔周有姜太、任太似三圣母而姬姓昌。今我王氏曾祖母张作于上,祖母赵善继之,婶母胡又善继之,亦三世。赖母氏之功焉。子孙显贵。”
 世扬兵部尚书太子少保正二品追封为太子太保正一品宁氏世扬妻封诰命夫人
 王世扬(1544—1608),字孝甫,号怀棘。自幼刻苦学习,夜则三鼓不眠,五更即起,自撰楹联“磨穿铁砚应怜我,射中金钱始吓人”自励。万历四年(1576年)中举,乡试二十三名。万历五年(1577年)中进士。初授行人司行人(专以奉使外出,传宣诰命为职)。万历十年(1582年)任湖广道监察御史,议减御衣织造十之三。巡视陕西茶马司,时遇平凉府大灾荒,牧卒、农民多逃散。“颓垣败壁跨邑连村,白草黄沙漫山遍野”。世扬令官府查明荒芜田亩,或官为代耕,或召人佃种,并支付平凉府贮银2000两购买籽种、耕牛,鼓励军民垦荒,逃卒移民纷纷回来,农牧复兴,军民渡过灾荒。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任都察御史,巡抚宣府等处地方赞理军务。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晋兵部侍郎,总督宣大诸边。世扬长时间在我国西北边疆从事军务,每到一处,巡视营垒,了解民情,安抚少数民族,协调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使西北烽燧顿销。他调集各路军马,平息异族骚乱,使边界安然,牧业发展。他为巩固我国西北边疆立下汗马功劳。皇帝给他的封诰中说:“爰处北门之钥,用能建威,布信杜衅”。意思是你镇守北方重镇,用武力能威震敌胆,对民众给以诚信,杜绝敌人的挑衅。他坐镇西北,诸酋诸戌无敢跳梁,为有明万里之长城。万历三十年(1602年)晋兵部尚书,协理京营戎政。但他在尚书职位时间很短,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丁忧还家,从此再无从政。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去世,卒赠太保。其妻宁氏,皇帝封诰赞曰:“赋性贞静,持家勤俭”、“尔夫学无驰志,官无违箴,尔之助也”。
八世:(世扬长子)三槐山东昌邑知县
王世扬长子王三槐,万历岁贡生,任山东昌邑知县
(世扬次子)三聘上林苑监丞五品
王三聘,以父贵,荫恩生,任上林苑监右监丞
(世扬侄子)王三省
王世扬侄三省(对扬之子)岁贡生,任大名县训导。
九世:(三槐长子)受善袭锦衣卫千户都督府同知从三品赐莽玉
  (三聘长子)受人严州知府四品
王受人 字孟容,号咸虚,天启年间以荫授南京后军都督府都佥事,转户部员外郎,不久由郎中出任严州知府,在赈灾中有政绩;
王受言(三聘次子)任海丰县知县。
十世:(受善长子)俞谠袭爵位锦衣卫千户
  (受仁长子)俞巽顺治年间贡生
王世扬重孙王俞巽(受人子),字乃绎,清顺治年间贡生。嗜古力学,贡太学而不入。淡泊自甘,不侈华美。自择隙地莳花竹、弹琴赋诗,曾游历于吴越山水间。晚岁卧病二十余年,手不释卷。著有《鉴古楼诗集》。清陶梁编《国朝畿辅诗传》,收其《督仆种蔬示诸儿》、《渡黄河》二首。康熙十年(1676年)主编《广平县志》五卷,刻本今藏于全国各大图书馆与县档案馆,为县之文化建设作出贡献。事迹载入《河北古今编著人物小传》。
十二世,王世扬玄孙时舟(俞巽长子)乾隆时岁贡生,工书好吟咏,著有《蛩响诗集》。
十六世孙王煜经,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岁贡生,曾就读于京师,后因多病淡于科名。喜吟咏,尢好书法,老而不辍。著有《鹅浦秋声草》、《念堂诗话》、《读佘杂谈》等。
事迹载《河北古今编著人物小传》2015年09月26日
 2015年09月26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