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色关注我们,讲究是种腔调~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来自杜牧的清明诗,想必已经家喻户晓了哈~~每年四月初都将迎来第一个节日,即4月5日清明节。 相传清明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二十四气节之一。 那么下面就由小新新来揭秘下清明节有哪些是我们不知道的事呢? 清明起源 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之事 其实节日起源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的事情。 相传晋文公重耳为躲避迫害而流亡于国外,在流亡期间,追随他的臣子也相继离去,所剩无几。 当重耳身处一片渺无人烟的地方时,饥渴无力,饿晕路边。重耳的忠臣介子推为救他,不惜忍痛割肉,给他补充了体力。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当了君主,却忘记了介子推在他危难之时的救助~ 晋文公虽忆起了旧事,但介子推却已隐退山林~~ 虽然知道了介子推的所在地,不料他却不愿相见。 晋文公便有了放火烧山逼出介子推之意,岂料烧了三天三夜,也未见人影。 熄火之后方才发现介子推已死于老柳树下,并附带一张血书: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身怀歉意的晋文公为纪念旧人,便把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去祭奠发现老柳树未死,便赐为“清明柳”,将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风俗 开山祭祖,郊外踏青,出门植树等 清明祭祖扫墓也出于晋文公向介子推行“墓祭”之礼,后民间相效仿,如此历代沿袭成为固定的风俗习惯。 1 扫墓祭祖 清明扫墓是对祖先表达哀思,缅怀之意,扫墓一般时间是在清明前后。 2 踏青 又叫春游。四月清明,春回大地,到处呈现着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值得我们出去郊游的大好时光。 3 荡秋千 这也是古代清明习俗,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现在已发展成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做成。荡秋千不仅使人身心愉悦,还可以增进健康哦。 4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蹴鞠就是用脚去踢球。 在古代清明时人们喜爱的娱乐游戏,早在战国时期民间就是流行游戏,后从汉开始又成为练兵之法,可以说这是中国古代流传比较久远的游戏呢。 5 放风筝 放风筝是汉族民间传统的休闲娱乐之一,也是清明节的习俗。 6 插柳 清明插柳也是为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柳条插土救活,插到哪或到哪,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7 射柳 这是古代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 是说春秋时一名叫养由基的将领,擅长于射箭。 离柳叶百步之内射击,百发百中。后来人们效仿他以射柳而练习射箭。 8 斗鸡 斗鸡是古代清明盛行的一项游戏,以善打善斗而立威名的珍禽。 又可以称为打鸡、咬鸡、军鸡。 人们也可以挑选自己最擅长打斗的公鸡与人对赌,斗鸡的场面也相当激烈的。 9 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的一种特有风俗,以前在清明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族风俗。 他们会举行各种盛会活动,如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翘高竿,唱戏文等多项活动。 清明禁忌 你知道多少? 清明节在中国已延续有2500多年的历史,但这扫墓祭祖是最为重要之事。 这天都有哪些禁忌呢,来看看你了解了多少? 禁忌1 绝不在墓前自拍 现在很多人,总是喜欢各种晒朋友圈,不管是吃饭睡觉逛街,都无时无刻在拍照晒朋友圈。 但想想在祖先墓前合影真的好么,小心照片多了个人影哦~~~ 虽然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但出于对祖先的敬重,一定不要在墓前自拍,合影。 禁忌2 绝不穿大红大紫的服饰 没有人不喜欢穿好看,鲜艳的衣服 像小新新就喜欢用芳新的洁净液漂洗好看的衣服,穿着松软贴身,明亮。 但扫墓时要穿素色的衣服,显得庄重,不宜穿大红大紫。 红色代表着喜庆,但清明是祭奠的日子,大红大紫的衣服与扫墓的氛围不协调,对祖先不敬重,所以清明扫墓穿衣打扮也是很讲究的。(当然,本命年可以除外哈~) 禁忌3 绝不买鞋子 鞋子不好看了,鞋子穿着不舒服,鞋子坏了,那个鞋子好看~~~ 买!买!!买!!! 但是除了清明这天,你随意买,没人说,清明买鞋,这不是明智之举哦 但凡有常识的人都知道,鞋与邪同音,记得要错开时间去买鞋子哦~~ 禁忌4 绝不吃甘蔗 “清明蔗,毒过蛇”这是在民间流传的一句话~ 在清明前后吃甘蔗,真的比毒蛇还要毒哦 这段时间,气温高再加上运输及储存环境的影响下,会导致甘蔗发生霉变,切开后断面上发红,有红心或红丝状物,误食会中毒的!!! 轻者会让肠胃絮乱,重者则会出现死亡的状况! 产生霉变的甘蔗是没有办法变回原样,但沾上油渍的衣服,却可以使用芳新去渍液,让你的衣服始终如新。 文章部分来源于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