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做这事的人不到半年就会得癌...

 岚山1 2016-04-03

现在很多人都有一个心态,就是得了一点病,感觉好像没什么大事,就听之任之,或者没有听从医生的嘱咐,其实这样是非常不好的,如果经常按着自己的想法去做,那么也是对身体的一种不负责任,说不定就因为一些你觉得没什么的事,把小病拖成了癌症,比如下面这位老伯,就因为不听医嘱,一个溃疡半年内演变成了癌症。

一位62岁的老人,一年前开始反复腹痛,在当地医院做了胃镜检查,发现有一处小小的胃溃疡。由于太小,老人也没同意医生取病理活检的建议,于是医生只能给他按照常规开了药物,并要求如有反复应尽快回医院复诊,他一开始按照医生的嘱咐认真的服用药物,只是刚开始似乎有些效果,但症状还是反复发生,连续吃了3个月后,仍未痊愈。

老人以为溃疡病就是这样,也没太在意,也就懒得回医院看了。可又过了3个月,腹痛开始加剧,人也变得消瘦,肚子却越来越大,急忙到上一级医院就诊发展,在胃镜检查发现胃内已经有一处约拇指头大的溃疡,取组织活检,病理证实是胃低分化腺癌。而腹部CT显示肿瘤已腹腔广泛转移伴大量腹水,已无法手术,后终因不治去世。

顽固性胃溃疡

这样令人惋惜的例子时不时能看到。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院长、食管胃肠外科主任彭俊生教授指出:对于经久不治的胃溃疡,尤其是其中的顽固分子——顽固性胃溃疡,我们要警惕有“胃癌溃疡”的可能,特别是中老年病人。

胃溃疡治不好,小心胃癌“报到”

胃溃疡现在听起来似乎很平常,但在20多年前还是个令人谈之色变的疾病,经常与恐怖的胃切除术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药物治疗效果不良,常常发展至出血、穿孔、狭窄等严重并发症,而只能部分的切除胃。

近年来,随着质子泵抑制药物的开发、幽门螺旋杆菌(HP)与胃炎、胃溃疡发病关系的明确,胃溃疡的治疗,现今标准的内科“三联疗法”,即一种抑酸药或胶体铋+2种抗HP抗生素,已能治愈大部分的消化性溃疡,并使溃疡复发的机率大为减少,成为溃疡病治疗的里程碑。经过这样的内科治疗,一般的溃疡病人4-8周就可以好转。

然而,上面说的只是普通的胃溃疡,也有一些溃疡属于“顽固份子”,就算“三联疗法”也不能拿它奈何。

如果经常规治疗无明显效果,在维持治疗期症状仍复发,甚至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者,称为“难治性溃疡”。其中特别顽固、经12周正规内科治疗仍不愈,或愈后反复再发的,就称之为“顽固性溃疡”。

“顽固”的原因有很多,如病因未去除(焦虑、紧张等精神因素),饮食不节、治疗不当或伴胃泌素瘤、幽门梗阻等疾病,但对中老年病人尤其要注意的是癌性溃疡的可能,因其和一般溃疡有本质的区别,当作普通溃疡来治当然是不行的。

溃疡与癌,是谁先来?

每个胃癌溃疡病人都有所谓“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疑问,即是先有溃疡,还是先有癌?

胃癌溃疡按发生机制其实包括两种,一种是由于遗传、饮食、长期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率约1%-3%)等诱因的作用,已经发生胃癌了,胃癌细胞因为生长过于旺盛,肿瘤组织供血供氧跟不上,部分癌细胞被“饿死”,从而形成溃疡;

另一种是原来的溃疡长期不愈,溃疡周边细胞受炎症等各种因子长期刺激,发生异变,变成了癌细胞,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溃疡“恶变”,这种情况一般机率不高,不到1%。

虽然这两种胃癌溃疡形成过程迥异,但治疗和预后却是殊途同归的,临床上也一般不用予以鉴别。

普通胃溃疡与胃癌溃疡的预后是天差地别的,这点不解释大家也应该明白,胃溃疡就算再难治,也还是治得好,而且一般不会危及到生命,往往单纯药物治疗即可。

而胃癌却面目狰狞,来势汹汹,一不小心就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据一家肿瘤专科医院2600多例胃癌的统计资料显示,近80%的病人来就诊时已经基本属于晚期,这是个很惨痛的事实。

因为胃癌发展到后期,治愈率就很低了,不到30%。在治疗方面,除极少部分早期胃癌可在内镜下切除外,一般都需要外科手术及/或辅助放化疗治疗。

胃癌溃疡,早发现不可怕

一旦发现胃溃疡其实是胃癌,也不要就万念俱灰,以为毫无希望了,应尽早手术或化疗治疗,以尽可能改善预后。

尤其是早期(I、II期)胃癌,现在的治疗效果还是相当好的,治愈率甚至可达到70%-80%以上,有些进展期胃癌结合新辅助治疗也能得到不错的疗效。

所以最重要的是做到“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当然,这就需要用上一件利器——胃镜检查。胃镜检查发现胃溃疡时一般都会活检,只是受溃疡位置、大小,活检取材情况等因素的影响,有可能发现不了癌组织。因此对于可疑病人,多次复查胃镜及行活检是必要的。

总的来说,考虑到胃癌的可能性,对于胃溃疡病人,特别是顽固性胃溃疡病人,症状好转后一定要及时复查胃镜,一般1年复查一次即可。

“三早”的病例临床上也有很多,据彭俊生教授介绍,比如曾有位胃溃疡反复发作的病人,因为一直比较“听话”,每年均到医院复查一次,在一次胃镜复查时,本只是常规做了活检,结果却出乎意料地发现了溃疡周边有癌变,于是得以及时地做了部分胃切除手术,术后恢复很好。

后来病理结果显示是非常早期的胃癌,癌细胞还仅仅只是“潜藏”在胃黏膜内,还没有“跑”到胃壁深层或别的器官去,而且因为发现得早,胃切除范围比较小,还残留有一部分胃,所以手术后生活质量比较高,进食和日常生活都基本如常。

如何预防胃癌?

复查胃镜是为了做到早期诊断,以将胃癌扼杀于早期。如果能够做到早期预防当然就更好了,而要做到胃癌的早期预防,就只有从日常生活上着手,改善生活方式。

规律的饮食、起居,长期的运动锻炼,避免过于劳累是最重要的,可以保持身体正常的免疫力,对抗各种疾病因素对身体的侵袭。

此外应戒烟限酒,避免过热饮食,少食腌制、烧烤、油炸食物。尽量摄入足量的水果蔬菜,以补充维生素B、C等,可以抗氧化、提高免疫力。

胡萝卜、大蒜、香菇等不仅可做成色香味俱全的佳肴,还富含抗癌物质如β-胡萝卜素、蒜素、香菇多糖等,具有一定的抗癌效果,平常生活中可以适当增加摄入。

1.远离癌症,切勿吸烟或咀嚼任何烟草类产品

戒烟永不怕迟,你的健康会马上得到改善。戒烟20分钟:升高的血压降到正常;肢体末梢的体温上升到正常。戒烟20分钟:升高的血压降到正常;肢体末梢的体温上升到正常。戒烟8小时:血液中的一氧化碳水平降到正常。总之,戒烟时间越长对人的健康越有利。

2.预防感染

一些癌症是由病毒引发的,如接种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也就消除了因乙肝病毒引发肝炎,导致肝硬化,最终引发肝癌的风险。

3.在正常体重范围内,越瘦越好

确切证据表明,身体过多的脂肪会增加大肠癌、食管癌、胰腺癌、肾癌、子宫内膜癌和更年期女性乳腺癌的患病机会。将你的体重减到正常范围内降低患癌风险。以公斤(KG)计算,身高以米(M)计算。将体重除以身高的二次方,得出的数值便是你的体重指数。

标准(亚洲人士):体重指数低于18.5体重过轻;在18.5-22.9之间,体重健康;18.5-22.10为超重;25-29.9是肥胖;30或以上是严重肥胖。

4.每天最少运动30分钟

每天做30分钟中等程度的运动是一个好的开始,快速步行等会令你的心跳轻微加快和呼吸加深。有很多简单的方法可以让你在日常生活中加入这类运动,所以你不用刻意每天抽出30分钟来运动。

5.避免饮用含糖的饮料

限制进食热量密度高的食物(特别是高糖分或低纤维或高脂肪的加工食物)。

热量密度高的食物易引起肥胖,这些食物通常有:零食巧克力、薯片和饼干;加工食品如薯条、炸鸡和大部分的比萨饼等,所以应限制进食这些食物。

6.吃水果

多吃不同种类的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豆类食物。

这是均衡饮食的一个具体说法,我们每天应进食最少5份蔬菜水果。什么是一份蔬菜水果?一碗未经烹调的蔬菜,如生菜;半碗煮熟的蔬菜,如菜心、芥兰、茄子、胡萝卜等。

7.减少进食红肉,避免食用加工的肉类

红肉指牛、猪和羊的肉,食物如麦当劳、牛肉馅饼、猪扒和烧羊肉等。

8.酒精饮料

男士每天不应多于两杯,而女士则以一杯为限。

酒精对人体的损害是有科学依据的。一般酒精饮料含有10-15克纯酒精,相等于:一杯280毫升的啤酒、淡啤酒或苹果酒(3%-5%酒精);一杯25毫升的烈酒(40%酒精),例如白酒或威士忌

9.限制食用高盐分的食物

我们每天应摄取少于6克的盐(2.4克钠)。

10.不要使用营养补充剂来预防癌症

专家认为,最佳的营养来源是食物和饮料,而不是营养补充剂。一个含丰富蔬菜水果和植物性食物的均衡饮食已能提供我们所需的营养。

11.母乳喂养

根据专家的报告,有证据显示母乳喂养有助母亲预防乳癌,母乳喂养很可能有助预防儿童超重或肥胖。

12.平衡心态,心理健康

癌症并不可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心态平衡,可防癌于未然。

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不仅仅是没有精神疾病,而且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可应对正常的生活压力,富有成效的工作,以及能对他人有所帮助的良好状态”。

其中,评价心理健康有五个标准,一是智力正常;二是情绪良好;三是人际关系和谐;四是适应环境;五是人格完整。

结语:癌症是一种十分可怕的疾病,危害着很多人的健康,预防很重要,当然一旦发现之后及时治疗也是重中之重,千万不要不以为然,不听医生的嘱咐,抱着随遇而安的心理,这样只会让病情越来越重,甚至造成上面那位老伯的悲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