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贝宁的婚讯可以算是今天的一个重磅了。 中午消息刚出来时又是“网曝”。为什么要说又呢? 一个月前小撒求婚成功的消息是网曝,一年前小撒与李白恋情曝光也是网曝。一个央视当红主持成功实现从恋爱到结婚全程“网曝”,也是低调的没谁了…… 现在结婚照传遍全网,小撒也没站出来主动发个糖。倒是《今日说法》的节目组下午连发了3条祝福,还激动地@小撒。也不知道图啥,撒贝宁的微博2013年11月以后就没更新过好嘛,显得我们这些围观群众真成了他打油诗里写的那种“热心快肠实如火,知情人士飞白沫。从此诸事不操心,太监总比皇帝多”。 就当我是操心的命,行了吧? 还不是为了让你们看穿小撒的“理想国”嘛。 先简单看一眼小撒的简历: 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父母都在部队从事文艺工作。 高三被保送到北大读法律,念到大四又保送研究生。 据说他选在今天领证,是因为22年前的今天,他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的纪念日。 闷骚男青年~ 然后是,23岁研究生在读时开始主持《今日说法》,工作一年拿到三个大奖——全国电视法制栏目主持人比赛一等奖、“荣事达”全国电视主持人大赛夺冠、中国电视榜年度新人奖。 之后一发不可收拾,最具潜质主持人奖、十佳主持人各种都拿过,主持的节目收视也很好, 基本奠定了央视重量级新人的地位。 但是,我对天发誓,说他有一个“理想国”,绝对不是指他活在我的理想里…… 虽然他的确是…… 撒贝宁的成长经历比较顺利,没什么大风大浪,但他却没有因此变成不食人间烟火的公子哥,反而做事时总表现出对周围人和事的多一分考虑。 《了不起的挑战》第一期,导演组问大家吃不吃火锅,别人都回答一个字或两个字,他说: 火锅太浪费时间,最简单的面条包子 一脸《今日说法》主持人的严肃表情~ 当然这完全是偏见,因为《了不起的挑战》,所有人都重新认识了这位主持人逗比段子手。 我重点想说的是第三期搞创业那段。节目组给每个人5000元创业基金,让他们自己想项目,看一天能挣多少钱。 其他人想到的创业项目,煎饼摊、卖假发、做指甲什么的,他选择了卖花菜,理由是: 做准备工作,他让助手去买些笔、盒子什么的,结果助手买来两板彩笔(有10多支),很多精致的小盒子。小撒当场怒了: 助手还特别说都是去批发市场上买的: 小撒还是不乐意: 说别人的时候好像很懂行,轮到自己当家,数学水平就暴露了…… 收购花菜时,人家说三毛一斤,还担心他能不能接受。他说: 收购价格比市场高,却只卖6毛钱一斤……3个多小时一车全卖完,毫无意外地亏了…… 虽然做生意的头脑差了点,但人家本来也不是为了赚钱的嘛~ 小撒是个好人,可是经过章子怡认证过的。 2012年,章子怡首度回应“撒章恋”的时候说,自己一直就想“找个好人嫁了,结婚生子。” 估计也就是刚受了情伤才有这个念头,毕竟她自己曾经说过 “受不了灰太狼式男人”,喜欢有脾气和个性的男人。 小撒的婚讯曝光后,有人问的第一句不是老婆是谁,而是子怡有回应么…… 毕竟,在《了不起的挑战》走红之前,撒贝宁最有眼球的谈资就是和章子怡的恋爱关系。 与章子怡分手后,小撒曾在《可凡倾听》透露自己的择偶标准——精神上门当户对。
这番话后来也被很多媒体解读为他和章子怡分手的原因,不够门当户对。(具体什么叫精神上门当户对,后面会写。) 说起来,撒贝宁的恋情,还一度是他的黑点。 媒体曾有过这样的标题:
蒋静 第一任女友,清华大学毕业,曾在中国网络小姐评选中获得过冠军。毕业后,蒋静去了香港一家证券公司工作,两人因异地恋分手。 涂经纬 2007年两人在一起,女方是央视支持人,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专业毕业。 岑黎阑 2010年两人一起回家被拍到,恋情证实。女方是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还因为是“清纯校花”走红。 现在的老婆李白 悉尼大学音乐学院毕业,曾经是“五洲唱响乐团”的主唱,当年在星光大道中拥有很高的人气。离开组合后在中国当英文老师。 看懂了吗? 小撒的女友全是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啊卧槽,哪怕找网红,也是找的高学历。 而且,小撒谈恋爱非常低调,和前几个女友基本都是不主动公布恋情,被拍到就拍到,也不做过多解释。 再次除了章子怡。你搜“撒贝宁承认恋情”,会发现出来的只有他和章子怡的恋情。 因为小撒只“高调”过那么一次,在《开讲啦》节目现场,被观众问及若章子怡和王小丫等人同时掉水里,会先救谁,撒贝宁不假思索的答道:“有我在,她(子怡)不会掉水里。” 最后,他还松口承认恋情:“这个案子终于破了!” 尽管非常暧昧、间接,但已经属于破天荒了,媒体忍不住各种演绎,“撒贝宁:不会让章子怡受伤”、“不会伤害她”…… 你们够了。 对于章子怡这样从小吃过苦,靠努力和勤奋才有今天成就的女明星,汪峰是能听得懂的深沉,是靠外形简单直接的叛逆,又同样坚持着美好的理想主义说辞。这两人才是满满满满配一脸好嘛? 而小撒,恰恰是太把理想主义当生活,这样的他对章子怡来说,太过清谈。 所以,不要再YY小撒如何悲情地爱上章子怡,又如何悲情地被甩。他和章子怡不过是各自找到了“精神上门当户对”的人罢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