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夷 齐 三 字 经 sòng hǎi bīn 宋 海 斌 ![]() ![]() gū zhú guó fēng shāng chū 孤 竹 国, 封 商 初。 lì xī zhōu jīng chūn qiū 历 西 周, 经 春 秋。 孤竹国,是中国第二个历史朝代商朝在建立初期分封的一个北方诸侯国。之后又经历了西周时期和春秋时期。 mò yí shì yán dì yì 墨 胎 氏, 炎 帝 裔。 xuán shuǐ yī qiān zǎi jì 玄 水 依, 千 载 继。 孤竹国的先民孤竹氏族,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孤竹氏依靠古代的玄水而居。玄鸟生商的就发生在古代的玄水,也就是现在的青龙河。孤竹国国君姓墨胎,孤竹国承继了近千年,相当于后来唐宋元明清五朝历史时期的总和。现在秦皇岛市民的饮用水就是从古玄水、现在的青龙河引过来的。 gū zhú jūn yǒu èr zǐ 孤 竹 君, 有 二 子。 yuē bó yí yuē shū qí 曰 伯 夷, 曰 叔 齐。 商朝末期孤竹国国君,有两个儿子,叫伯夷和叔齐。实际上,孤竹君有三个儿子,伯夷是老大,叔齐是老三。老二的名字很少有人知道。伯夷和叔齐,并不是他们的本名,是死后封给他们的谥号。 bó yí dūn shū qí huì 伯 夷 敦, 叔 齐 慧。 fù yí lìng qí jì wèi 父 遗 令, 齐 继 位。 伯夷老实敦厚,叔齐聪明仁慧,孤竹国国君从治国的需要出发,留下诏令,让叔齐继位。 qí zūn zhǎng ràng yú yí 齐 尊 长, 让 于 夷。 yí xiào fù ràng yǔ qí 夷 孝 父, 让 与 齐 。 叔齐觉得,按照君主世袭制长幼有序的常理,理应由长子继位。他尊重兄向,将国位让给哥哥伯夷。伯夷孝敬父亲,认为应该听从父亲的遗愿,将国位让给弟弟叔齐。 hù tuī ràng shuāng táo lí 互 推 让, 双 逃 离 。 shì jūn wèi rú bì xǐ 视 君 位, 如 敝 屣。 伯夷和叔齐互相推让国位,为了能让对方继位,把国君之位看成像扔掉破旧的鞋子一样,各自逃离了孤竹国。国人推举孤竹国国君第二个儿子继承了国位。 gān wéi mín ān jū pín 甘 为 民, 安 居 贫。 lè yú dào dé wéi qīn 乐 于 道, 德 为 钦。 伯夷和叔齐自愿放弃国君之位,甘愿成为平民百姓,安心处于贫穷生活之中。但他们却以追求道德为快乐,钦佩有道德的人。 zì gū zhú bēn xī qí 自 孤 竹, 奔 西 岐。 lì jiān xīn shù qiān lǐ 历 艰 辛, 数 千 里。 伯夷和叔齐在逃离孤竹国的途中不期而遇。他们听说西伯侯姬昌善待赡养老人,西岐是道德仁义之乡,不远数千里,历尽艰辛,从孤竹国投奔西岐。 tú suǒ jiàn bù rěn dǔ 途 所 见, 不 忍 睹。 xī bó zú zǎi mù zhǔ 西 伯 卒, 载 木 主。 伯夷和叔齐在投奔西岐的途中,万万没有想到,遇到了令他们惨不忍睹的事情。西伯侯姬昌已经离世,被追封为周文王。周文王之子姬发,也就是后来的周武王,载着父亲的木制排位,率领大军向商朝都城洛阳行进。 fù bú zàng dòng gān gē 父 不 葬, 动 干 戈。 zǐ bú xiào hé kě è 子 不 孝, 何 可 遏。 伯夷、叔齐认为, 父亲死了不去安葬,反而大动干戈兴兵打仗。这样的不孝之子,怎么能够可以忍受?怎能不让人感到怒不可遏? zhōu wǔ wáng fá zhòu shāng 周 武 王, 伐 纣 商。 chén shì jūn rén dào sàng 臣 弑 君, 仁 道 丧。 伯夷、叔齐觉得,周武王是商朝分封的诸侯臣国,去讨伐商纣王,是以臣弑君之举,丧尽了仁道。 yí yǔ qí jiàn wéi mín 夷 与 齐, 贱 为 民。 pǐ fū zé lǐ dāng jìn 匹 夫 责, 理 当 尽。 伯夷、叔齐,虽然已经放弃了孤竹国国君之位,甘愿成为卑贱的平民百姓,但他们认为匹夫的责任,理所当然地应当尽到。 yī lán lǚ bù pú fú 衣 褴 褛, 步 匍 匐。 chuān wàn jūn lín shuài zhǔ 穿 万 军, 临 帅 主。 伯夷、叔齐穿着破烂不堪的衣服,步履蹒跚,跌跌撞撞,匍匐前行,穿过数万大军的队伍,径直来到大军统帅周武王面前。 lǎn wēi jiāng kòu liè mǎ 揽 危 缰, 扣 烈 马。 shēng sī xuān yán chì zhà 声 嘶 喧, 言 叱 咤。 伯夷、叔齐用手揽住周武王坐骑的缰绳,临危不惧,扣住刚烈的战马,声音嘶哑但坚定有力,竭尽全力,大声吆喝着。 chì wǔ wáng kě wéi xiào 斥 武 王, 可 为 孝? kě wéi rén bào yì bào 可 为 仁? 暴 易 暴? 伯夷、叔齐异常愤怒地斥责周武王:你这样做称得上孝吗?能够说是仁吗?难道不是以残暴替代残暴吗? zhàng dà yì yǒng zhí yán 仗 大 义, 勇 直 言。 shēn zhèng yì qì lǐn rán 申 正 义, 气 凛 然。 伯夷、叔齐倚仗大义,奋勇果敢,直言劝谏,申张正义,正气凛然。 dāo bīng xiàng yì wú fǎn 刀 兵 向, 义 无 反。 cǐ yì shì jǔ shì xiān 此 义 士, 举 世 先。 伯夷、叔齐面对周武王身边的士兵持刀向他们砍杀,义无反顾。周武王的军师姜子牙称赞他们为义士。伯夷、叔齐这样的义士,是普天之下有义感人士的先祖和开端。 jí wǔ wáng píng yīn zhòu 及 武 王, 平 殷 纣。 pǔ tiān xià zōng yú zhōu 普 天 下 ,宗 于 周。 等到周武王平定天下,杀了殷商的纣王之后,普天之下都归顺朝宗于周。 chǐ zhōu sù yǐn shǒu yáng 耻 周 粟, 隐 首 阳。 gān cǎi wēi jié qì áng 甘 采 薇, 节 气 昂。 唯独伯夷、叔齐认为周武王不仁不义得到天下,以吃周朝的粮食为耻辱,隐居到首阳山上,甘愿采食薇菜,表现了高昂的爱国气节。 wǔ wáng jìng jué lù shǎng 武 王 敬, 爵 禄 赏。 xǔ tiān xià gān zì ràng 许 天 下, 甘 自 让。 周武王反而非常敬重伯夷、叔齐,特意派人找到他们,赏赐他们爵位和俸禄,甚至以天下相许,甘愿自己让让出君主之位。 cǐ zhī dào fēi wǔ qiú 此 之 道, 非 吾 求。 dào bù tóng bù xiāng móu 道 不 同, 不 相 谋。 伯夷、叔齐当即予以反驳:“他得到天下的方法,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志向和道路不同的人,不能在一起谋事。我们绝不能接受他的赏赐。” pǔ tiān xià jiē wáng tǔ : 普 天 下, 皆 王 土。 jué shí wēi chéng è fú 绝 食 薇, 成 饿 孚。 有一个农妇对伯夷、叔齐说:“普天之下,已经都是周朝的土地。你们吃的薇菜,不也是周朝的吗?”伯夷、叔齐听后,连薇菜也不肯吃了,绝食而死,成为首阳山上的饿孚。 wǔ wáng zūn jiā fēng shì 武 王 尊, 加 封 谥。 hào bó yí hào shū qí 号 伯 夷, 号 叔 齐。 周武王尊敬伯夷、叔齐,在他们死后加封谥号,老大谥号叫伯夷,老三谥号叫叔齐。 mò yí yǔn mò yí zhì 墨 胎 允, 墨 胎 智。 zàng shǒu yáng jiāng jūn lǐ 葬 首 阳, 将 军 礼。 伯夷的原名叫墨胎允,叔齐的原名叫墨胎智。周武王特许用将军的礼节和待遇,将他们埋葬在首阳山上。 cǎi wēi gē jué jué cí 采 薇 歌, 决 绝 辞。 shǔ míng shī shǐ wéi zuì 署 名 诗, 史 为 最。 伯夷、叔齐在生命即将结束之时,吟颂着坚定断然弃世绝尘的歌辞,名叫《采薇歌》,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有署名的诗歌。 dēng xī shān cǎi qí wēi 登 西 山, 采 其 薇。 bào yì bào bù zhī fēi 暴 易 暴, 不 知 非。 伯夷、叔齐的《采薇歌》唱道:“登上那个西山啊,采那些薇菜呀!周武王以残暴替代残暴,却不知道过错啊!” sī shén nóng jí yú shùn 思 神 农, 及 虞 舜。 yǔ xià yǔ dé zhì wěn 与 夏 禹, 德 治 稳 。 “回想起炎帝神农氏以及有虞氏大舜,还有夏朝大禹,用德治稳定天下。” xíng shàn ràng tiān xià ān 行 禅 让, 天 下 安。 hū yān mò bù fù fǎn 忽 焉 没, 不 复 返。 “他们推行禅让,把君位让给有道德有能力的人,天下得以安定。如今,这样的先圣世道已经倏忽远去,再也不复回返了!” féng luàn shì hé suǒ guī 逢 乱 世, 何 所 归? mìng shuāi bó sǐ hé wèi 命 衰 薄, 死 何 畏。 “生缝争夺杀戮惨生害命生灵涂炭的无道乱世,哪里是我们的归身之所呀!哎呀,可悲呀,我们的命运何其衰薄,即使死去了又有什么值得畏惧的呢?” xùn guó wèi kòu mǎ jiàn 逊 国 位, 扣 马 谏。 chǐ zhōu sù cǎi wēi gān 耻 周 粟, 采 薇 甘。 逊让国位、扣马谏伐、耻食周粟、甘于采薇,伯夷、叔齐书写了非同寻常的离奇人生。 shǒu yáng shān bìng èr nán 首 阳 山, 并 二 难。 chēng yí qí hé hé xiān 称 夷 齐, 和 合 仙 。 首阳山上出双成对、共同赴难、志同道合的弟兄,人们称赞伯夷和叔齐为和合二仙。 kǒng fū zǐ wéi zhì shèng 孔 夫 子, 为 至 圣。 zhù lún yǔ rú jiào shēng 著 论 语, 儒 教 生。 孔夫子孔丘,被人们称为最高的圣人。 孔子著述《论语》,儒教从此产生。 zūn yí qí gǔ xián rén 尊 夷 齐, 古 贤 人。 yù qiú rén biàn de rén 欲 求 仁, 便 得 仁。 孔子在《论语》里尊崇比自己早500年的伯夷、叔齐为古代的贤人。伯夷、叔齐想追求仁德,便得到了仁德。 mèng fū zǐ wéi yà shèng 孟 夫 子, 为 亚 圣。 jì kǒng zǐ rú xué shèng 继 孔 子, 儒 学 盛。 孟夫子叫孟珂,被人们称为亚圣,也就是第二个圣人。孟子继承孔子的学说,儒学开始走向昌盛。 yuē bó yí shèng zhī qīng 曰 伯 夷, 圣 之 清。 wéi sì shèng shǒu dāng qīng 唯 四 圣, 首 当 清。 孟子说,伯夷是圣人中最清高的。 孟子所称赞的有四个圣人,伯夷是圣人中最清高的,伊尹是圣人中勇于担负责任的。柳下惠是圣人中和气的。孔子时圣人中识时务的。而且把圣之清者伯夷列为四位圣仁的首位,是圣人中的最高境界。 běi yí qí nán kǒng mèng 北 夷 齐,南 孔 孟。 xián zūn xián shèng chēng shèng 贤 尊 贤, 圣 称 圣。 从出生地和居住地来说,伯夷、叔齐在北方,孔子、孟子在南方。伯夷、叔齐是被孔子和孟子贤人尊为贤人的贤人,被圣人称为圣人的圣人。 xiān yí qí hòu kǒng mèng 先 夷 齐, 后 孔 孟。 shàng rú xué yí qí fēng 尚 儒 学, 夷 齐 风。 从生活年代来说,先有伯夷、叔齐,后有孔子、孟子,伯夷、叔齐比孔子早500年,比孟子早600年。伯夷叔齐是孔子、孟子儒学的思想源头之一。崇尚孔孟儒学,自然要崇尚伯夷、叔齐的道德风尚。 yǒu lǐ ěr hào lǎo zǐ 有 李 耳, 号 老 子。 shǒu yáng shān bài yí qí 首 阳 山, 拜 夷 齐。 李耳,被人尊号为老子。传说老子曾在现为河南许昌市襄城地域的首阳山参拜伯夷、叔齐。 yǐn shǒu yáng qì wéi guān 隐 首 阳,弃 为 官。 zhù lǎo zǐ dào jiào yuán 著 老 子, 道 教 源。 老子参拜伯夷、叔齐之后,隐居在首阳山附近的卧牛山,放弃了去洛阳求官的愿望,潜心十年著就《老子》,又称《道德经》,成为中国道教产生的源头。 yǒu zhuāng zǐ míng zhuāng zhōu 有 庄 子, 名 庄 周。 jì lǎo zǐ xiāo yáo yóu 继 老 子, 逍 遥 游。 庄子,名叫庄周,继承老子的道教学说。《庄子》的首篇就是《逍遥游》。 jì yí qí ràng wáng fēng 记 夷 齐, 让 王 封。 gāo qí jié lì qí xíng 高 其 节, 戾 其 行。 庄子在《庄子.让王》中记载,伯夷、叔齐推让了周武王赏赐的“增加俸禄二等,授予一等官职”的优厚待遇,称赞他们的节操高尚,他们的行为乖戾而不同于流俗。 hé bó shén tàn wàng yáng 河 伯 神, 叹 望 洋。 qīng bó yí xiào dà fāng 轻 伯 夷, 笑 大 方。 望洋兴叹、贻笑大方 的成语出自《庄子.秋水》。何伯神抬头望着北海若神而产生感叹:“我自以为知道很多道理,没人能赶上自己了。我还曾经听说过有人贬低孔子的学识,轻视伯夷的节义,开始我不相信。现在我看到你的浩瀚无穷,如果不是来到你的面前,我将会永远被有见识的人讥笑了。” sī mǎ qiān zhù shǐ jì 司 马 迁, 著 史 记。 wéi liè zhuàn shǒu bó yí 为 列 传, 首 伯 夷。 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编著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史记》共有七十二篇列传,首篇就是《伯夷列传》,详细记载了伯夷、叔齐逊让国位、扣马谏伐、耻食周粟、首阳采薇的故事。 yǒu hán yù hào chāng lí 有 韩 愈, 号 昌 黎。 bó yí sòng chóng dú xíng 伯 夷 颂, 崇 独 行。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韩愈,自号韩昌黎。韩愈的名篇《伯夷颂》,特意推崇伯夷特立独行的精神。 gèn wàn shì zú tài shān 亘 万 世, 崒 泰 山。 zhāo rì yuè wēi dì tiān 昭 日 月, 巍 地 天。 韩愈说,特立独行的伯夷,是穷尽于天地之间,横贯于古今万世而不顾及别人议论的人。与伯夷的道德精神相比,即使是泰山也不如他高耸险峻,即使是太阳和月亮也不如他光明昭著,即使是苍天和大地也不如他巍峨高大。 yí qí fēng yǒng liú chuán 夷 齐 风, 永 流 传。 ài zǔ guó ài jiā yuán 爱 祖 国, 爱 家 园。 伯夷、叔齐的道德风尚,在中国历史上已经传承了三千年,是高耸在中华大地上的精神巅峰,还将永远流传下去。传承伯夷、叔齐的道德风尚,要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家园。 zūn zhǎng bèi jìng lǎo shī 尊 长 辈, 敬 老 师。 shǒu zhì xù zūn fǎ jì 。 守 秩 序, 遵 法 纪。 传承伯夷、叔齐的道德风尚,要尊重自己的长辈,敬仰我们的老师,遵守社会公共秩序,遵守法律和纪律。 shǒu zú qíng tóng xué yǒu 手 足 情, 同 学 友。 hù qiān ràng xiāng bāng zhù 互 谦 让, 相 帮 助。 传承伯夷、叔齐的道德风尚,要真视同学之间情同手足的兄弟姐妹友谊,在利益面前互相谦让,在困难面前互相帮助。 yǒu xué shí, yǒu jiào yǎng 有 学 识, 有 教 养。 jiǎng wén míng měi dé yáng 讲 文 明, 美 德 扬。 传承伯夷、叔齐的道德风尚,要做既有学识本领又有道德教养、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做讲文明懂礼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好公民。 (原载宋海斌著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夷齐梦》附录,欢迎传播 推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