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无印良品的“禁欲”风格之外,原研哉也可以很“烧”

 真友书屋 2016-04-03






这组海报你大概很熟悉。它们的设计者叫原研哉。作为日本平面设计中坚和无印良品的艺术总监,原研哉仿佛日式现代生活哲学的布道者。

 

海报拍摄于北欧。因为原研哉觉得北欧和日本很像。“北欧在欧洲的边缘,日本在亚洲的边缘,因此形成的文化有很多相似之处。”他对Lens说。

 

还有这些海报:




以上,“希望像水一样”系列




以上,“家”系列




以上,“茶室”系列






以上,则是原研哉自己最喜欢的“地平线”系列。


这些作品并不仅仅是在帮助无印良品确立它的“性冷淡风”,实际上,原研哉所有的设计,都想找到感官的和谐,想对现实世界喧嚣、纷乱的信息作出整理。





他觉得日本经过繁荣和衰退的周期后,正在步入成熟社会,必然会进入这种文化整理,而且,“恐怕还要持续100年到200年,才能梳理清晰,日本独特的美和文化才能够诞生。”




相比之下,中国还处在喧腾之中。但原研哉认为,化繁为简的美学思想仍隐藏在中国内心深处,“中国的唐宋时代有过十分简洁、凝练、质朴的文化。”他对Lens说,他觉得这大概是很多中国人会喜欢他的设计的原因。

 

他曾经参与过北京奥运会标志设计的提案,他的版本是这样的:



下面则是他参与2020年东京奥运会LOGO提案的作品:


这些最终都没有入选。


但原研哉为无印良品、蔦屋书店、讲谈社、冈山县美术馆、森大厦、梅田医院、大栅栏等诸多品牌和机构,完成过全套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


在之前为长野冬奥会开幕式设计的节目册上,他还通过纸张和印制,让一个平面设计带给人们“踏雪而来”的感觉。




原研哉很喜欢以书的形式编辑东西。在他看来,电子媒介的发展,反而让书摆脱了信息媒介这一传统角色,而回到其天然性质的迷人本色:当好一种材料。


这种材料与人的触觉感受密切相关。原研哉经常围绕纸张的具体用途,去和纸厂一起研发新纸。相对于硬件和软件,他发明了一个新词——“感件”,指任何能激发我们感觉认知的熟悉的东西。纸张就是他喜欢的感件。



这是原研哉和摄影师上田义彦合作的《玻璃匣中的书》,拍摄对象是日本千叶县山阶鸟类研究所的标本。原研哉提出整体的概念,和完成最终的设计。


“这些鸟类就好像是睡着了。拍的时候,我会想象它们还活着、还在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上田义彦对Lens说。


“处处不失贵族般的优雅风度——如果允许我以此描述,给人一种奇怪的安全感。” 东京大学的西野嘉章教授对这个作品评论道。







以上,是原研哉主导的其他一些书籍的设计。

 

在原研哉看来,当今世界信息的过剩主要是零碎信息的过剩,这些碎片所包含的信息量实际是非常小的。这些信息既给大脑带来了负担,又让它得不到满足。相形之下,书会带给人们更愉悦的用户体验。它经过了精心的设计,信息被有效地编排过。

 

Lens和原研哉进行了两次对话,刊登在《视觉005:以手抵心》中,结果,围绕这个专题的编排设计,原研哉的工作室就和我们拉锯往来,沟通数月后才定稿。在他看来,对于书籍上的信息,我们会以一种倍加珍惜的态度去面对它,并更愿意深入地理解其中的信息,而不是把它当作纯粹的资讯。因此,他把书称作信息的雕塑。



这是原研哉的另一款海报设计。讲的是能够抗震的“SE构法”——一种日本现代木结构住宅建造方法的宣传广告。坚固的结构构件被凸显出来,传递给人安心的感觉。


原研哉很强调设计师在今天仍然要坚持练习手工划线,因为有些感觉不经过必要的训练是绝对达不到的。只有高度发达的感觉认知与电脑结合,才能产生力量。“一个眼睛完全无能的人即便拥有能在一毫米间画一百条线的工具,也是没有意义的”,“除非我们有意让自己对感觉保持活跃,否则软件只令其迟钝。”


显然,这个问题不只是设计师的苦恼。



原研哉也通过设计参与到社会话题中去。


上面是他为2010年夏濑户内国际艺术节设计的海报中的一幅。这个艺术节三年一次,和大地艺术节(《视觉003:不需要安全感就是自由》中有详细讲述)等一样,都是在乡村的凋敝的背景下,试图通过艺术和外在的力量,通过重建人和大自然之间的联系,去让这些地区获得活力。


在日本,从政府到民间,有过很多类似的实验。意在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唤醒城镇”的概念一度不绝于耳。但在原研哉看来,城镇不是一种能去唤醒的东西,只有找到它们独特的身份,才能让其获得被传播的力量。



这是原研哉为日本海石川县加贺市的一个宾馆副楼“无何有之乡”所做的设计。其理念来自庄子,意思是“没有,无为”。



这里客服设计,处处体现着空容器的品质。原研哉先是自己很喜欢住在这里,“我从空的时间和空间的品质中获得快乐。”后来,他不仅给这家宾馆设计了徽标,还请摄影师藤井保捕捉该旅店的气氛。藤井保也是帮助他拍摄“地平线”“茶室”等系列海报的摄影师。



但原研哉的魔力,不仅仅来自他自己的作品,更源自他策划的多个著名展览。


上面这幅作品就出自他策划的“再设计——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展。时装设计师津村耕佑设计了这些给成人(尤其是老人)用的一次性尿片,他把尿片当成一条裤子设计,因此做得比较时尚。高分子聚合材料提供吸收汗液的三级保护。


“再设计”,也就是把平常物品的设计再做一下。“从零开始搞出新东西来是创造,而将已知变成未知也是一种创造行为。”原研哉解释说。所以,他邀请了一批顶尖的设计师,对日常用品予以改善。这类项目常被误解为是噱头,但正如学者前田约翰所说,原研哉身上有一种“认真玩”的精神,“这一点在和他年龄相仿、同样出众的日本人身上很普遍。”



面出熏为“再设计”做的火柴设计。




深泽直人为“再设计”做的茶包设计。



以上,则是原研哉曾邀请很多设计师为狗狗盖的屋,曾在中国展览过。


此外,原研哉还邀请顶尖的建筑设计师,通过重新设计通心粉,来展示他们各自的建筑理念。也策划了多个围绕现代家居生活的展览。


以及,下面这组意在唤醒“五感的觉醒”的“Haptic展”:



铃木康广设计的圆白菜碗:拆开时,每片叶子都是一个盘子,组装起来,则成了一颗圆白菜。



挟土秀平设计的木屐,让脚掌唤醒敏锐的感受力。



松下设计公司的凝胶遥控器。


深泽直人设计的“果汁的肌肤”包装。



以及原研哉设计的水弹珠。在这里,纸张经过防水处理,又被设计出复杂的结构后,水洒落其上,本该互相渗透的,却开始了互相对抗,妙趣横生。

 

原研哉自己的产品设计,也极为重视与人的感官互动。比如下面这些:



白口杯和包装设计。



“白金”的酒瓶设计,也是他自己比较喜欢的。“包装设计是能够体现我的个性的一项工作。”他对Lens说。



这是他比较新的一个作品。“作为无印良品的艺术总监,我做的大多是平面视觉设计,那是一种非常禁欲的、克制的风格。除此之外,我还会做许多不同风格的设计。我在设计这个巧克力帽子的时候没有依赖逻辑,完全是凭借直觉。有人会觉得这样的设计偏男性化,有些色情。我的设计,如果是凭借本能创作出来的,就会有肉欲的、性感的感觉。”在和Lens的对话中,他多次想强调,他实际上有着丰富的个性。

 

他还说:

“日本人对于小的和细微的美好十分敏感,但是对于'庞大的丑陋’却很迟钝。”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整体的文化一般也是不会太美的……日本正在迎来成年期。”
“日本,本来是'一无所有’的。日本文化就是不断将外来的文化变成自己文化的过程。”
“中国的唐宋时代有过十分简洁、凝练、质朴的文化……”
“日本的手工艺有一个特点——无名……人们不知道是谁做的,这反而是其价值所在。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