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沟,落霞沟,名谓落霞,实际上看的却是红土地的日出。和前几日一样,我们照例早早起身,摸黑爬上了落霞沟的高坡。沿途,一直被兜售熟鸡蛋的孩子们包围,懵懂懂的一片,看不清鸡蛋,看到的只是一双双在黑暗中闪光的眼睛。我要了一个,孩子却在我兜里塞进了三个,死缠硬磨,好一个扫兴。这让我想起了另一段旅游经历: 乌龙山村口 乌龙山村口的孩子 十二年前,我前往湘西,走了凤凰之后,便只身寻访几十里地之外的乌龙山。村口,遇着了几个正在玩耍的孩童,看到陌生人过来,便躲在一棵枯树后面,眨巴眨巴地闪着眼睛。看到这幅模样,我顿生怜意,抓起相机,唰唰地拍了起来。完毕,又从口袋里抓出了一把糖和几枚硬币,塞到了孩子手里。孩子们一开始不敢接,最后不住道谢,欢天喜地地跑开了。我连连夸赞这几个孩子的淳朴,虽然贫穷,却不失礼仪。就在我溜达了一个小时返回村口的时候,却被另一番景象震住了:同样是这群孩子,在遇到另一拨来访者的时候,竟然伸出双手,怯生生地说:“叔叔,你给我一块钱,我让你们拍照!” “叔叔,你给我一块钱,我让你们拍照!” 一个时辰,只需一个时辰!这一片被深山裹住了的土地,世世代代,固守着一派称之为“淳朴”的民风,与贫瘠为伍,与愚昧相伴。几千年沧桑,几百世轮转,但一直周而复始,不曾有过一丁点哪怕是螺旋式上升的变迁。然而,周边的世界发生了巨变,几年,几月,甚至几天,都远甚于先祖们走过的几个世纪,几个百年!穷山恶水无法抵御外部袭来的一阵阵香风,只消一个时辰,在这封闭的世界里酿就的“信仰”和“规矩”,就像海滩上筑起的“沙器”一样,海浪轻轻一拂,顷刻间沦为平地。不堪一击啊,不堪一击!乌龙山子民灌输给他们后代的种种“淳朴”的理念,竟在一小时内化为乌有! 我不知道,我们这些远远的观望者的心态,应该是历史的庆幸,还是凭吊的辛酸? 一切,似乎都应该是合理的,越是瘀塞着贫穷的真空世界,越是无法抵御横流的物欲。就像是嗷嗷待哺的婴儿,饿急了的时候,好一阵狂野的哭叫,不管是抓住了哪一家的奶头,又是好一阵狂野的吮吸!一路上,满是卖蛋的孩子,老的管大的,大的管小的。最可怜的是那些连话都说不清楚的孩童,扯着你的衣襟,一口一个“叔叔”、“伯伯”和“爷爷”,叫得你发怵,也叫得你心酸。调整一下情绪,还是回归旅游的正题吧 —— 我们到了落霞沟的坡地。 坡地上,挤满了“全副武装”的人群,长枪短炮,又一次齐刷刷地对准了这一片被神秘和期待包裹得过于严实的土地。在我的意念中,匍匐在下的,应该是一片无边的旷漠。当旭日冉冉升起的时候,独属于红土地的粗狂肌理,都无可抵御地嵌上了大自然赋予的金色。于是,一切都被凸显了:古老注入了现代,原始焕发了生机,一层又一层,一弯又一弯,千百万年来地壳运动的成果,千百万年来地球生灵在这一块土地上孜孜不倦的繁衍和创造,竟被二十一世纪的阳光雕刻得如此深刻,又如此精致! 国家地理杂志上见到了太多的惊心动魄的照片,可惜都没有出于自己之手,“从影”数年,却成果渺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小小的遗憾。眼前还是黑乎乎的一片,但闭上眼睛,却是光辉灿烂的憧憬。有了憧憬便有了心理的希望,有了希望便有了行动的支撑,在寒风和黑暗中伫立了一个来小时的我,有时候竟像孩子似地以为,我真可以守候出一个“金奖”,守候出一个奇迹,守候出一个被某些摄影家们PS出的海市蜃楼般的世界。 天,渐渐地亮了。云层都被隐匿在山丘背后的旭日映红,虽谈不上绚烂,但毕竟带来了热烈和希望。那一轮火球爬上山脊的时候,还可以看到一个圆圆的轮廓,但稍一往高,却和周边的天际混为一体,不分你我了。太阳在继续攀高。天已经显不出层次,地却还辨不清黑白 —— 一切似乎都犯了摄影中的大忌。坡面上又掠过了一阵阵叹息。 然而,我的眼光却落在镜头下的那一片广袤的山脊:滤清了迷雾的山风,竟在远古的苍茫中托出了一片镌刻着粗粝肌纹的土地。就像在清晨的雾海中航行,行近海岸,只见得一个模糊的轮廓。突然间,海雾散了,在人们还未做好心里准备的时候,那孕育着生命的陆地便铺天盖地地扑入了你的眼帘,千姿百态,苍老而神圣。眼前,由无以计数的直立的筋脉撑起的那一片片富有生机的红褐,一层层,一叠叠,孕育着赋予人类生命的粼粼水源,孕育着填补人类饥肠的茵茵绿色,又孕育着庇护人类栖息的幢幢茅舍。一切都变得清晰起来,莽莽红褐的顶端,堆积着鳞次栉比的灰白,从中,我隐隐辩出了灰白色的墙面,灰白色的屋顶,以及屋顶上冒出的一缕缕灰白色的青烟。 云开雾散,村庄从浑噩中醒来,梯田从浑噩中醒来,红土地从浑噩中醒来。几亿亿个晨昏的磨砺,竟未让这一片贫瘠的土地从浑噩和贫穷中醒来!深邃而浩大的中华文明,在这几千年时空的转换中,无缘渗入这浩瀚苍茫的丝丝缕缕!我突然想起了罗中立的油画《父亲》—— 那支撑起红褐的筋脉,多么像父亲额头的皱纹!一根根,一脉脉,举刀落斧,粗犷凄厉,那用人的皮膏和血肉砌垒的沟壑,丝丝缕缕嵌进了你的心里。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丘壑纵横,漫溢天际。世世代代,世世代代啊,有多少张罗中立笔下麻木而苍老的老父亲的脸,构筑成云南东川那苍凉绝世的土地! 太阳又躲进了云层。对于一般摄影人来说,离开了光影的辅佐,落霞沟便失去了观赏的意义。为了弥补欠缺,导游将我们又带到了另一个景点——锦绣园。同样,没有阳光,这一块“上帝遗落的调色板”只留下了构筑坡地的一条条弧线,舒展而空阔。有一些灰暗的柔美,更多的则是沉郁中耐人寻思的悠远。 ![]() ![]()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 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 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 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 远处,似乎飘来了《青藏高原》的歌声。音域太宽阔了,旋律太高亢了,以致让人忽略了对歌词本身意义的品味。世界上有一种声音,很苍凉,很深邃,这是来自于心底的呼唤;世界上有一种心愿,很率真,很郁结,这是来自于心底的祈盼;世界上有一种情感,很深沉,很炽烈,这是来自心底的思念 —— 或许,世界上还真有这样一份感情,让人陷入纠结的矛盾之中:你深爱她,却又怨恨她;你坚信她,却又怀疑她;你尊重她,却又轻视它,你保护她,却又咀咒她。不管她如何地让你愁肠百结,但剥开褒贬着她的层层外壳,蕴含在心的,还是对她至死不变的眷恋。 附图:阳光下的红土地 太阳钻出了云层,红土地真正成了“上帝遗落的调色板”,绚烂,壮丽。 ![]() 浓云一层层逼来,光和影在红土地上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 ![]() 影子,竟成了我和这一块调色板唯一的合影。 ![]() 浓云肆无忌惮地压了过来,它终于剥夺了阳光的地盘,成了整一个世界的主宰。 ![]() 红土地哺育出的茵茵绿色,滋养着红土地上千以百代的芸芸众生。 ![]() 虽然壮丽,这一片土地依然贫瘠。 ![]() 阳光时不时地冒了出来,调色板上的色彩也时不时地在张扬和深沉中游移。 ![]() 时而艳媚得让人心火乱颤 ![]() 时而又厚重得让人凝神屏息 ![]() 又近黄昏,那一抹迟暮的橘红毫无退让之意。日光萎缩了,红色的土地又回归了它沉着的本色。 ![]() 老人与狗,能否说清红土地的秘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