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飞讲西游”连载,在新浪微博@李天飞大话西游,每日15:00发布,欢迎关注新浪微博。 各位关注仙儿公号的朋友,大家好。“李天飞讲西游”在新浪微博发布后,受到了热烈关注。本公号是李天飞的自营公号。微博与微信公众号同时更新。谢谢大家关注!您的关注就是我持续发文的最大动力! 贫道昨天讲到了虎先锋,说他曾经做过黄风山的老大。但是,为何黄风怪胜出了呢?当然,这很可能是不同西游故事系统的合流。但黄风山只有一座,作者为何没有把虎先锋单出去另安排一座山?而是只让他当了黄风怪的小妖。原因有两个:第一,虎先锋太老,法术都是过时,就会抠来抠去。第二,黄风怪的法术高精尖。所以他虽然也是见于《朴通事谚解》里的老妖怪,但他凭着过硬的法术,占了黄风山的老大,且让孙悟空吃了大亏。 这就涉及到黄风怪的法术:三昧神风。原著借伽蓝变化的老者,对孙悟空说: 长者道:“他叫做三昧神风。”行者道:“怎见得?”老者道:“那风,能吹天地暗,善刮鬼神愁,裂石崩崖恶,吹人命即休。你们若遇着他那风吹了呵,还想得活哩!只除是神仙,方可得无事。” 有的学者说,黄风怪是沙漠上黄风的形象化,体现了唐僧师徒战天斗地、征服自然的意志。当然,贫道也说过,按玄奘法师的路线,这里临近“沙河”,也就是该进入沙漠了。在沙漠附近出现黄风怪当然是可以的。但是否为了体现征服自然的意志就很难说,因为这里明说是“三昧神风”。这是什么法术呢? 什么是三昧神风三昧神风熟悉的人不多,但大家熟悉的是《西游记》里的“三昧真火”,这里多扯一句,网上不知谁说,太上老君的私生子(或外孙)是红孩儿,理由是他俩都会“三昧真火”,这就是明着欺负人了!欺负个别朋友只看过电视,没看过原著。原著根本没说太上老君会三昧真火!只有86版西游记演到孙悟空快出炉的时候,太上老君来了一句“徒儿,待我用三昧真火炼他!”然后太上老君升座,biubiubiubiu作了一通法。这在原著根本没有!原文是“与老道领去,在八卦炉中,以文武火煅炼”,“文武火”才是纯粹道教术语,“三昧火”是堂堂正正佛教的版权!道教是盗版的,顶多喜欢加个“真”字,就像“金庸著”和“金庸新著”一样,其实《西游记》也混用。这个贫道在讲红孩儿的时候会提到:道教是如何把这个版权偷来的。 今天贫道要讲的黄风怪,是他的看家本事“三昧神风”,这和后来红孩儿的“三昧真火”才是一个师父教出来的! 这里还要声明一句:贫道所说的,也只是推论,绝不会说“给你揭开惊天秘密”这样的话。因为作者长已矣。我们只能从外面的痕迹和蛛丝马迹来推测。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了解的佛教、道教背景知识越多,推测的就越合理。只是单看一本书,那就只能推出私生子、阴谋论了。这些讲法,口口声声尊重原著,按说真的完全尊重,能讲出个一二三,也不免叫人佩服。谁知只要碰上讲不通的地方,就偷偷拿86版连续剧来冒充(或故意引导大家往连续剧上想)。反正原著一百来万字,多数人也不会认真去查对,熟悉电视剧的倒不少,这就叫不讲江湖规矩。 这个“三昧神风”,靠得住是从佛教禅定的“风三昧”演化过来的。 贫道在第二期就已经讲过了,无论是佛教的禅定还是道教的内丹,都是用特定的方法,进入一种非同寻常的心理状态——因为他人还在这儿坐着嘛!然而这种训练,就像手机刷机一样,刷得好升级换代,刷不好死机歇菜。贫道也提到了一些道教内丹术的图景,假如修炼到一定的时候,眼前就会出现白光、闪电,耳中出现鹫鸣,口中会感觉到甘甜的滋味……这些对于修炼者而言,都是真的感受而不是假的!假如大家还不能理解,就姑且将其理解为一种幻觉好了。 现在我们来谈佛教的禅定。佛教的禅定也是这样的,这种修炼,会引导人进入一种状态。”三昧“是梵语samadhi的音译,又译作“三摩地”,意思是“正定”。“三”是sa加一个m的闭口的译音,并不是数字3。谁知我们本土人士不懂这一点,煞有介事说什么“心为君火为上昧,肾为臣火为中昧,膀胱为民火为下昧”。这种笑话,就像《朝野佥载》里说的“东告东方朔,西告西方朔,南告南方朔,北告北方朔,上告上方朔,下告下方朔”一样。至于网上有人还说成“三味真火”,估计就是孜然味、香辣味、奥尔良味三味了! 关于“风三昧”,很多佛经都讲到,说法也各个不一。这里只讲一个比较贴近《西游记》含义的。有一部经书叫《治禅病秘要法》,里面是这样说的(这里有些名词是佛教专有的,贫道只是用浅显的话来讲,请大家忽略其中的细微差别): 修行禅定的人,很可能因为几种原因发狂,一是乱声,二是恶名,三是利养,四是外风,五是内风。这些外因,都可以导致修行者进入各种幻境,其中就有地、水、火、风四种“三昧”。会见到身陷山绕、身化水流、身被火烧、身遭风吹等幻境。这些幻境都需要用专门的方法治疗。 修习禅定的人,如果进入了”风三昧',情景是这样的:他会看见自己变作了一条九头龙,每一个龙头,都有九百个耳朵,无数张嘴。这九头龙身上的毛孔、耳朵、嘴里,都像巨大的山谷一样,吹出剧烈的猛风。碰上这种情况,应该赶紧救治。 救治的办法是:修行者要想象自己的身体,化作一尊金刚座,金刚座的四面生出四只金刚轮。金刚轮把这猛风托住。每只金刚轮上,又生出七朵金刚莲花,每朵莲花现出一尊佛像,手拿水瓶浇灌自己。浇灌的时候,金刚座上便现出一条六头龙,摇头摆尾,将猛风一一吸尽。于是四面八方的风,恬静不动。此时,就见到七佛和四大声闻弟子,前来说法。这就叫是“治内风大法”。 这种就可以理解了,黄风怪所吹的“三昧神风”,其实就是禅定中所谓“内风”和“风三昧”的文学化呈现。所以黄周星在这一回的总评里说:“鼠妖之风,冠之以神,又冠之以三昧,一吹而散吾身外之身,再吹而伤吾身中之眼。虽以心猿之神通,亦束手无可奈何。必待此妖之漏言自供,而后乞灵于正南之灵吉以定之。风之为害,一至此乎!” 既然禅定中有风魔作怪,那么自然就有定风的办法。所以刚才这段,就是用想象金刚座、六头龙以及佛、声闻弟子说法来救治的。这条六头龙,毋宁说就是灵吉菩萨飞龙杖的原型。 今天《西游记》的一个主题或部分主题,是借取经故事来讲一个人的修炼的。并不是——或很少是为了体现唐僧师徒征服自然的意志的!就是历史上的玄奘法师,他也未必想过征服自然,而是赶紧走过这些倒霉地方,取到经、学到佛典。“征服自然”这种提法,“战天斗地”这种激情,是上世纪才大行其道的。这回的回目已经说了“须弥灵吉定风魔”,以魔比风,正是佛道二教修炼的经典提法。 清汪学金有一首诗,就是讲修炼的感受的: 默诵黄庭是秘传,内功渐次弗唐捐。轮生月魄初三体,珠定风魔第四禅。 好了,“定风珠”又出来了!不再八了,省的剧透,等芭蕉扇那回再八,因为那一回是定风丹(珠)的正场戏。 所以为何灵吉菩萨住“小须弥山”,首先这里降伏风魔的办法,是先想象自己化为“金刚座”的,而金刚座另一个名字正是“须弥座”。其次是更重要的,禅宗本来就有“如须弥山,八风吹不动。千古镇常安”的熟语,这就是对著名的“云门须弥”公案的演绎(见元行秀《从容庵录》)。 那么,这句“如须弥山,八风吹不动。千古镇常安”已经是我们中土的表述方法,它的本源又出自哪里呢?这就是《大智度论》讲菩萨行的六波罗蜜著名一段:“譬如须弥山,四方风吹所不能动。如是种种相。是名精进波罗蜜。”总之,佛教里的须弥山都是不被“业风”吹动的稳固的象征。 至于灵吉菩萨是谁,贫道找了很久,也没有在佛经里找到这位菩萨的身影。但是前面已经分析了“须弥山”和“定风”的关系,不妨向这两个目标去找,一是禅宗公案,二是讲的菩萨行的佛典。等贫道找到了一定写出来,哪位朋友找到了也盼望告诉贫道! 三花九子膏黄风怪用'三昧神风'吹伤了孙悟空的眼睛。幸好护教伽蓝变成了一位老人,用药治好了悟空的眼病。伽蓝说: 我这敝处,却无卖眼药的,老汉也有些迎风冷泪,曾遇异人,传了一方,名唤三花九子膏,能治一切风眼。 有朋友问这个三花九子膏是什么?清朝的刘一明又是一通硬解,说“三花就是金木土三家,九子就是九转,“此灵明之眼药系真人口传心受”,其实这种讲法也是有点牵强。因为三和九对应的数字太多了。何以一看到三、九就往丹道上想? 其实这里有陈鹤先生的一篇文章,讲得很详细。中药里虽然没有“三花九子膏”,但是有“三花五子丸”。 这个方子,出自元代无名氏撰写的眼科专著《明目至宝》,他在多个地方提到“三花五子丸”,并认为是治疗眼病的验方。其中“三花”为密蒙花、旋覆花、菊花,“五子”为决明子、枸杞子、牛蒡子、菟丝子、地肤子。后世医书也多记载“三花五子丸”,而五子的配伍则众说纷纭,这里就不多介绍了。三花五子丸非常有名,见于《古今医统大全》、《扶寿精方》等多种医书。 至于这一方剂的疗效,晚明文人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曾说,他眼睛就失明过,有人教他吃“三花五子丸”者,只是见效太慢。他又听说有个和尚吃的三花五子丸,是按古书上的方子配的。这方子的配比只要稍微错一点,就有很大的差异。这说明,其实在晚明,这种“三花五子丸”已经步入了传说的行列了。 除了“三花五子丸”之外,还有“九子丸”,这是宋代《圣济总录》记载的药方。“九子”的配伍是:蔓荆子、五味子、枸杞子、地肤子、青葙子、决明子、楮实子、茺蔚子、菟丝子。其功效是“治久患风毒眼赤,日夜昏暗”。可见,《西游记》里的“三花九子膏”,就是捏合了三花五子丸和九子丸而来。并没有什么丹道上的深刻含义。 太白金星引路在黄风怪的故事里,我们又看到了太白金星。他变作了一位老人,给孙悟空送来了一首诗,说: 上覆齐天大圣听,老人乃是李长庚。 须弥山有飞龙杖,灵吉当年受佛兵。 孙悟空正是据此找到了灵吉菩萨的道场。 其实贫道早就说过,太白金星一直就是取经队伍中的助手。在民间宝卷里,太白金星是亲手送唐僧去东土托生的。双叉岭上,他还出现了一次,把唐僧带出了妖洞。其实在民间宝卷里,还可以看到这样的话,这是《佛门取经道场》: 太白星,指引路,救了唐僧。 若不是,众徒弟,神通广大。 谁敢往,佛国里,去取真经。 说明他无论在《西游记》里,还是民间宝卷里,都是公认的取经路上的指路明星了。 至于金星为什么成为指路人,这个没有什么文献,贫道还是做自己的推测。 原来金星是离太阳很近的明亮天体。其实最近的是水星,但水星太近了,以至于经常被太阳的光芒掩盖。所以无法用来观测定位。而金星离太阳也很近。所以太阳初升前,它一定在东方,过一会就被阳光淹没了。太阳落山时,它一定在西方,过一会也就落下去了。所以它永远不会跑到更高的高度上去。所以,拿金星当辨认方向的路标,尤其是辨认东西方向的路标,是非常有用的。 古籍里有没有不知道,但这里有一段介绍舟山渔民的文字,正好可以参照来读。
渔民对金星是相当熟悉的。古代的航海,是靠辨认恒星来完成航行的。但满天星斗,如果不经过专门的训练,还是不易掌握。而金星全天就它最亮,极易辨认。所以不需要太过复杂航线的渔民,也不需要去学习牵星术等航海专业知识。只需要认识金星,就可以辨认东西方向了。唐僧师徒正是朝西走的。自然常常看见这颗星挂在西方的天空上,那当然就是“西天”的方向了。
本文作者:李天飞: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学硕士,现任中华书局文学室编辑。责编有《花间集校注》、《中华书局藏徐悲鸿书札》、《张籍集系年校注》、著名学者编年事辑系列等。个人著有《西游记》校注(中华书局2014年),亦工诗词、书法。宗二王帖学一路,发表有文学、经学、书法相关领域论文及书评、随笔多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