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天飞讲西游|第四十二讲:唐僧师徒与五行

 小而无内九九 2016-04-03
“蓝色字”



其实吧不想讲这个话题……因为就算不知道这些,也无妨欣赏《西游记》的精彩故事。所以呢,贫道预测到讲这个话题会有两个结果,一是遇冷,不感兴趣的根本不爱看,二是有争议,因为感兴趣的朋友都有自己的理解。但是没有办法,因为贫道是照着原著来一期期讲下来的。假如读原著,这个话题是绝对绕不过去的。如果只看电视剧,就完全不会遇到这个问题,只有看原著,才会发现。所以感兴趣不妨看一看,不感兴趣不妨绕过。


这就是今本《西游记》中充斥着的大量的符号对应,比如心猿意马、五行观念。我们一个个地讲。


心猿意马


《西游记》里常出现的一对概念,是“心猿”和“意马”,这两个词,现在也经常连着说,大概就是指心神的跳动不安。但心和意,都大概指人心的活动。到底有何区别呢?


心猿和意马,都来自佛经。比如:


  • 调习意马。(《大宝积经》)

  • 世尊说心如猿猴者,即是以心喻心,猿猴腾跃轻躁皆心所为故。(《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但古人不但说“心猿意马”,也说“意猿心马”。比如:


  • 岂可放纵心马,不加辔勒。(《法苑珠林》)

  • 霎时间意猿心马。(《续江东白苎》)


除了心意猿马可以随意搭配外,还有“情猴”、“欲马”、“情猿”、“识马”……甚至还有“心象”,因为印度本来也骑大象。这些词,放在佛经里细分析,除了情、欲一系和心、意、识一系有些区别外,实在看不出另有什么区别。


所以“心猿”、“意马”,在佛经里不能强行分辨。而且据统计,《大藏经》里心猿25处,心马30处。心马反倒比心猿多!


这种比喻,创始于佛教。被道教借用了。一般的时候,拴心猿、锁意马,通常用于传道的诗词中,连着说,是不加分辨的。例如:


  • 守心猿易灭,防意马难狂。(全真七子之马钰)

  • 牢擒意马锁心猿,慢著工夫炼汞铅。(元陈冲素)


心猿意马


而且《西游记》里,白龙马老实本分,确实谈不上有什么“意马”的表现。锁心猿倒是讲了很多,比如压五行山啊,戴紧箍咒啊,但白龙马一来就乖乖变了匹马。还如何“拴意马”呢?假如说收伏它的时候算拴意马,那也只能算是“拴意龙”。所以我们阅读这部小说的时候,无妨认为,心猿和意马本来就是一回事。“意马”就是为了凑“心猿”而硬拉来的。“看上去很美”而已。(但是,关于全真教教义里心和意的关系,并非那么简单,参见附注一)。


五行匹配


先上一幅五行生克图镇楼。也供搞不清楚的朋友随时翻回来参考着看。注意图上所有的解释的字是按着箭头顺序读的。


五行生克图


百回本《西游记》喜欢拿五行去配取经队伍,翻一翻目录就会发现,原著的回目里到处都是这些,比如:


婴儿问母知邪正,金木参玄见假真


心猿遭火败,木母被魔擒


木母助威征怪物,金公施法灭妖邪


黄狮精虚设钉钯宴,金木土计闹豹头山


……


就算不懂这是什么意思,对应着本回情节一看,就很明白:金或金公,指孙悟空;木或木母,指猪八戒;土指沙和尚。这是没有问题的。


在收得沙僧之后,原著有一首诗:


五行匹配合天真,认得从前旧主人。炼己立基为妙用,辨明邪正见原因。金来归性还同类,木去求情共复沦。二土全功成寂寞,调和水火没纤尘。


这里似乎就是讲:取经队伍凑齐了,五行匹配齐全了。然而问题来了,这就是:取经队伍算上龙马,一共五个人。孙猪沙对应了金木土,那唐僧和龙马又对应什么呢?难道是一个火、一个水么?然而书里从来就没说唐僧是火、龙马是水,或者反过来。白龙马或许还有个“意马”来对应,但唐僧真的找不到什么特别固定的符号来对应。


这个问题,不但我们今天讲不清楚,就是从明朝以来的所有的讲《西游记》的,只要涉及到这个问题,都讲不清楚。比如世德堂本陈元之的序,他是这样讲的:


  • 孙,狲也,以为心之神。马,马也,以为意之驰。八戒,其所戒八也,以为肝气之木。沙,流沙,以为肾气之水。三藏,藏神、藏声、藏气之三藏,以为郛郭之主。魔,魔以为口耳鼻舌身意恐怖颠倒幻想之障。故魔以心生,亦心以摄。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孙悟空是心或心智,白龙马是意,猪八戒是木对应肝,沙和尚是水对应肾。三藏是身体。魔是因妄想产生的幻境。后面两句,倒没错,可是原著里明明说沙和尚是土,这里何以变成了水呢?原著明明把孙悟空配成了金,这里为何又跳出这个五行的设定,把孙悟空配成“心之神”呢?何以执行两套重叠的标准?


世德堂《西游记》序的配合法


然而到了清朝的黄周星那里,他又是一套讲法,整个的大颠倒:


  • 取经以三藏为主,是中意之土;土非火不生,收心猿,是南神之火;火无水不能既济,收意马,是北精之水;水旺则生木,收八戒,是东魂之木;木旺则金制,收沙僧,是西魄之金。


这问题又来了啊!原文回目明明是孙猪沙配金木土,这里何以拿三藏配土,孙猴配火,沙僧配金?另外,何以先收龙马,再收八戒,就是水生木;先收八戒,再收沙僧,就是木要被金克制了?其他三对关系都在讲简单的生克关系,如何到了孙悟空和龙马的关系,就变成了水火既济的平衡关系了?心猿算“神”(魂魄神精意,配东西南北中),问题不大;但意马何以算精?这一套逻辑,既不符合原著,自身也混乱,也是很难说服人的。其实他最后也配不过来了,只好说:反正《西游记》就是编的,你们就别较真啦!


黄周星配合法


其实真的、真的,不用较真。我们只要翻一翻明代各种说唱、各种谈到《西游记》的话题,就会发现,他们有各种各样的配合方式。比如《普明如来无为了义》宝卷,就说“朱八戒,配南方,九转神丹”。又比如《二郎宝卷》:


  • 老唐僧,为譬语,不离身体。孙行者,他就是,七孔之心。猪八戒,精气神,养住不动。白龙马,意不走,锁住无能。沙僧譬,血脉转,浑身运动。人人有,五个人,遍体通行。


看样子也不错嘛。


所以说,我们今天讨论的,一定要搞清楚:绝不是西游故事里师徒五人与五行的真正配合方式!这种配合也许根本就没有。就算有,也不存在唯一的解释!我们讨论的,是世德堂本《西游记》这部具体的书里,所体现出来的师徒五人与五行的配合方式。这就是说,今天我们面前的这部世德堂本《西游记》,其中被加入了大量的五行概念,这位作者的头脑中,必有一套配合方式。我们讨论的是这个。


听听专业人士意见吧


所以我们只能说:先照顾原著“金木土”配“孙猪沙”的排列,这是原著多次提到的,是板上钉钉的。唐僧和龙马呢?不能算在五行之内。因为原著真的没说唐僧和龙马配哪一行。黄周星一看五个人,就给他们拉进五行,是硬讲的。


为什么这么说?贫道推荐大家读一读悟元子刘一明《西游原旨》,在这方面是很有价值的。


贫道曾经批评过他,说他喜欢把《西游记》字字都讲出寓意,认为“木叉”五行属木,其实殊不知“木叉”是个音译字,如何能与五行之木扯上关系?但刘一明绝不是一无是处。而且,他在讲《西游记》的五行匹配上,是最靠谱的!陈元之、黄周星,都不是道士。《西游记》中的这些道教概念,本来就是道士们添进去的。当然由道士解读为最可靠。当然,《西游记》作为一部复杂的著作,里面还有文献、历史、民俗等各种问题,这不是他刘一明搞得定的。但我们只要一涉及道教领域,一定得尊重专业人士的说法。


他的《西游原旨读法》,有几段话,说得很有意思:


  • 《西游》三藏喻太极之体,三徒喻五行之气。三藏收三徒,太极而统五行也;三徒归三藏,五行而成太极也。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 《西游》有最难解而极易解者。如三徒已到长生不老之地,何以悟空又被五行山压住,悟能又有错投胎,悟净又贬流沙河,必须皈依佛教,方得正果乎?盖三徒皈依佛教,是就三徒了命不了性者言;五行山、云栈洞、流沙河,是就唐僧了性未了命者言。一笔双写,示修性者不可不修命,修命者不可不修性之义。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 《西游》言唐僧师徒处,名讳有二,不可一概而论。如玄奘、悟空、悟能、悟净,言道之体也;三藏、行者、八戒、和尚,言道之用也。体不离用,用不离体,所以一人有二名。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据刘一明的说法,取经队伍的配合是这样的(原文散见各处批注,只概括下,就不引原文了):


  • 三藏可以比作修行者本人。

  • 孙悟空属金(水),猪八戒属木(火),沙和尚属土。

  • 白龙马是脚力,不算五行之内。(刘一明批:有误认小龙为肾气者,都该被老孙打他一顿棒)


不得不说,这才是专业的配合法。


为何孙悟空和猪八戒,每人都分到五行中的两个?而沙僧只分到一个?这就是内丹家的一个重要概念“三五合一”。


可以这样讲:内丹家把五行简化为三家,例如《翠虚篇》:“金水合处,木火为侣,与中央戊己土合而为三也。”李道纯《中和集》“三五指南图局说”也说,东木、南火一家。北水,西金一家。土居中,无偶,自是一家。


三家里的金木,都不是简单的金木。金是“水中金”,代表人体内的元气或“真阳”;木是“火中木”,代表人体内的元神或“真阴”。土代表“真意”。所以阴阳发生矛盾的时候,就需要“意土”来调和。所以虽然是三家配合,实际上是五行和合。


刘一明配合法


所以书里管沙僧叫“土”、“黄婆”、“二土”(圭的拆字),都是三家中的“土”。沙僧在故事中起到的作用,正是调和孙猪二人矛盾的。正如“大师兄,二师兄说得对”,“二师兄,大师兄说得对”。我们比较一下《取经诗话》里的深沙神,《西游记杂剧》里的沙僧,和今天《西游记》的沙僧,就很容易感觉到这一点的强化。


反了么?


孙悟空配金(水)、猪八戒配木(火)、沙和尚配土,似乎已臻完美,其实中间潜伏着一个大炸弹。


那就是说,《西游记》明明把孙悟空当作“心猿”,是毫无疑问的。但把孙悟空配成金(水)。但内丹术的普遍认识:金(水),明明是“肾”中“元气”的代称。木(火)才是“心”中“元神”的代称!这样一讲,岂不是正好倒了个?(参见贫道第二讲:真的能长生不老?)


这个看上去的大颠倒,使几百年来讲《西游记》的人都头疼不已。有些学者就直接声称:这就是《西游记》的矛盾(例如张平仁《西游记五行思想评析》),没什么可讲的。但是这么一部大书,就这样一直矛盾着贯穿下来,于理似乎也不通。


这个问题,其实是这样的,涉及到三个层次的问题。请允许贫道一层层地讲清楚(当然用的是内丹术的逻辑)。


一、在讲“心猿”之前,需要谈孙悟空另外一个代号“心君”,这个“心君”出现得少,如:


  • 心君正直行中道,木母痴顽足+丽外趫。(40回)

  • 推倒傍门宗正教,心君得意笑容还。(53回)


把孙悟空叫“心君”,是最大范围的一个代号。任何人都有心(现在当然指大脑),心为君,这是古人经常的比喻。但是考虑到《西游记》和张伯端的关系,更容易想到张伯端《青华秘文》中的明确的“心为君论”、“神为主论”。心是一切修炼的前提和主宰。这个心当然是中性的。所以张伯端说:秦皇临之,天下疮痍;尧舜临之,天下安宁。这正是第七回说孙悟空“也能善,也能恶,眼前善恶凭他作”的意思。“心君”在《西游记》里虽然出现得少,却是孙悟空这一形象的最本质的代号。这个“心君”,只要是大活人,不管练不练丹,全都有!


另外,贫道用现代的语言说孙悟空代表心智,猪八戒代表本能,沙僧代表调和,也基本可以对应这个层面。


二、再谈孙悟空第二个代号,“心猿”。


我们看到,《西游记》里,虽然经常管孙悟空叫心猿,但是其他人物,除了那个硬凑的“意马”外,并没有其他对应的称呼。管孙悟空叫“心猿”的时候,侧重的是他躁动、奔驰、不安的含义。也就是说,“心猿”的范围,小于“心君”。只是绝大部分人的心都躁动不安,我们才以为这两者是等同的。


我们再看权威的全真教著作里,是在什么情况下讲“心猿”的:


  • 几度空搔首,溺志在诗酒。浑不念道业,心猿无所守。(《修真十书》)

  • 修行不在意慌忙,常把心猿意马降。世事不贪常守分,外牵不动内安阳。

  • 牢擒意马锁心猿,慢著工夫炼汞铅。


也就是说,“心猿”这个概念,比“心君”那个概念缩小了一圈。这是对着准备进入丹道之门的普通状态凡人(或丹家的普通状态)说的!不管炼什么丹,第一步就是“拴意马,锁心猿”,别玩诗酒啦,别贪世事啦。锁了心猿才能炼汞铅。这时候谈什么真阴真阳,真铅真汞,还早着呢!普通人经常活动的只有“心猿”。换句话说,一个已经进入修炼状态,在那里“心肾相交”,“捉坎填离”的时候,难道居然还“心猿意马”,胡思乱想?这是难以想象的!


然而“锁心猿”的要求,即便是对熟练的丹家来说,也是意义重大的。因为他这种修炼状态(或者入定、入静、练功态),总不能持久。他总要吃饭睡觉,处理杂事。所以,“心猿”无论是普通人还是丹家,都是要认真对待的。对普通人而言,是入门第一步;对丹家而言,是保持道行的日常行为规范。


三、最后谈孙悟空第三个代号:金公。


什么时候讲金公?金公对应的是“木母”(其实应该是“姹女”,但《西游记》里姹女另有所指,详见附注二)。这就是到了真正修炼的状态了。心君、心猿,我们普通人平时就能感觉到。而金公、木母,如果不是进入修炼状态是感觉不到的。


我们看《西游记》里管孙悟空叫心君、心猿、金公,唯独管猪八戒只叫“木母”(还有一处是“木龙”,但这是为了凑七律的平仄的)。说明猪八戒“木母”的地位是无可撼动的。而且,无论孙悟空以什么形式出现,猪八戒只是一个“木母”和他配合,如:


  • 未炼婴儿邪火盛,心猿木母共扶持。(心猿+木母)

  • 木母金公原自合,黄婆赤子本无差。(金公+木母)

  • 心君正直行中道,木母痴顽足+丽外趫。(心君+木母)


这种现象正说明,作者在起代号的时候,“木母”是先想到的。而此时孙悟空的“金公”的代号反倒是从属而派生——从而游移不定的了。因为《青华秘文》在《神为主论》里说了:


  • 夫神者,有元神焉,有欲神焉。元神者,乃先天以来一点灵光也。欲神者,气质之性也。元神者,先天之性也。然元性微而质性彰,如人君之不明,而小人用事以蠹国也。且父母媾形,而气质具于我矣。将生之际,而元性始人。父母以情而育我体,故气质之性每逾物而生情焉。


这段话因为涉及到很多术语,贫道就不翻译了。《西游记》正是取了猪八戒这个“欲神”的特点,每每“逾物生情”。这个“气质之性”。宋代思想家们也讨论过,比如张载就说,口腹之欲,香臭之爱,都属于”气质之性”。从“气质之性”返回“先天之性”,是猪八戒修炼的任务。或者说,“木母”这个代号,毋宁说是猪八戒的一个目标。就像硕一、硕二的学生,并没有取得硕士学位,严格来讲,还不能叫“硕士”,只能叫“攻读硕士研究生”而已。


作者如果一定要借这个五行理论说事,猪八戒既然在这一层占了“木母”,而沙和尚是调和作用的“黄婆”或“真土”,孙悟空只能去占那个“金公”了。从字面上,金是克木的。从内丹理论上来讲,“金公”即“元气”也是要和“元神”相配合的。这些都合乎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关系,唯独把孙悟空派到元气有点不搭。因为一般来说元气出于肾,和他本来的“心”的位置不太和谐。这是历代讲《西游记》五行配合的一个最头疼的事,但这也是改造《西游记》的道士们最大的努力了!


下图就是《西游记》中五行匹配示意草图。红线所圈的范围,就是孙悟空这个形象所指代的全部范围。粉红色方块为“心君”,深红色为“木母”,“心君”除“木母”之外范围为“心猿”。


今本《西游记》的五行配合全图


这个不搭并不奇怪,我们通过前面这么多讲的分析,知道《西游记》的这师兄弟三人并不是一次出现的,而是在民间故事中不断积累而成的。并不是天生就为宣传道教教义设计的。所以,全真道士们想把这三人改造成符合他们教义的形式,这已经是极其不容易的事!他们已经尽最大的可能,做得非常的巧妙了!


而且这种巧妙,岂不与西游故事的发展正相合么?历史上取经的只有玄奘法师一个人,然后出现一个猴行者。猴行者的活动,不妨写作是玄奘法师的心在活动。但只有一个人物,还是不能写得很细;接着沙和尚、猪八戒加入了。于是通过这个故事讲心性、讲修炼,就有继续细化的条件了。从这个取经故事中看出心性修炼、并且着手加以改造的人,实在是一位了不起的天才!只是英雄既要借势而起,也不免受时势的限制。当时全真教盛行,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这位或这群天才,才借这个条件,将其改造为全真教的形式。假如这天才生在今天,大众有一定的心理学共识,他一定能把这个取经故事,写成心理学的样子了!


附注一:全真教的心和意


前面说“心猿”、“意马”没有什么分别,不等于说全真教理上,“心”和“意”两个概念没有区别。例如李道纯认为:心是意之源。例如:


但是,“心猿”、“意马”没有什么分别,不等于说全真教理上,“心”和“意”两个概念没有区别。例如李道纯认为:心是意之源。例如:


  • 思虑念意根心也,因事物而有。(元李道纯《中和集》)

  • 情,因意而有。(同上)


也就是说,意(包括思、虑、念)都是从心产生出来的(好像和《大学》里的诚意正心的顺序不大一样,姑且不管他)。情是从意产生出来的。但李道纯还说:


  • 欲全其气,先要心静。欲全其神,先要意诚。


心要“静”,意要“诚”。这二者的区别在这里。贫道不懂心理学,不知该怎么用现代语言来表述。大致说来,“心”偏向于思维记忆一类的心理活动,“意”偏向于价值判断一类的心理活动。


所以也无妨这样考虑:《西游记》里,一说心就是心猿,而白龙马的意体现得并不明显。因为“心”和“意”在这里不是平等的,心是本源的,意是派生的。


附注二:姹女和木母


木母,指汞,又称木龙,即元神。金公,道教称铅为金公,内丹术指元气。因为铅也写作鈆,可拆为金、公两字。题名五代陈抟著《阴真君还丹歌注》有“金父木母真铅汞也”,以金父与木母对称,即以真铅为父,真汞为母,结成内丹。但明代以前,道教基本没有以“木母”指称元神的说法,而以常配婴儿的“姹女”与金公搭配。“金公”本是拆字而得,公字没有意义,但容易理解为“金”性之“公”,故为金公配出一个“木”性之“母”。一些托名唐道士吕洞宾所作的诗词经书,常金公、木母对称,是晚出之作,如《三品仙经》:“木曰仁也,谓之木母;金曰义也,谓之金公。”《西游记》中,女性妖精天然适合“姹女”这个代号。而把肥头大耳的猪八戒称为“姹女”显然不合适,所以只能退而用“木母”来称呼他了。


附注三:《五行匹配》诗的含义


收得沙僧后原著有一首诗:


五行匹配合天真,认得从前旧主人。炼己立基为妙用,辨明邪正见原因。金来归性还同类,木去求情共复沦。二土全功成寂寞,调和水火没纤尘。


这首诗很多讲五行的学者讲过,但全都没有讲到点子上。因为他们都是按字面意思大讲一通,并不曾推究这些词汇是从哪里来的。这首诗实际上基本袭用了元陈致虚《周易参同契分章注》的章节名:《炼己立基》、《辨明邪正》、《金来归性》、《二土全功》、《调和水火》(原作“水火情性”)等都是陈书的章节名。“金来归性”、“木去求情”,指金(元气)、木(元神)互相亲密配合。二土全功,二土指沙僧,参见本回“只因木母克刀圭”条注。寂寞,指空虚无为的境界。水火,可以指代元神、元气,同时也是一个抽象概念,以人体内上升的、运动的、活跃的因素为火,以下沉的、静止的、消极的因素为水。而土居其间,起到调和的作用。


本文作者:李天飞: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学硕士,现任中华书局文学室编辑。喜欢写好玩的文章,做好玩的学问。著有《西游记》校注(中华书局2014年),也喜欢诗词、书法。发表有文学、经学、书法相关领域论文及书评、随笔多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