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天飞讲西游|第五十讲:史上比86版还经典的西游连续剧

 小而无内九九 2016-04-03


这一集应该聊聊黄袍怪,但黄袍怪故事和白骨精是连着的,所以还得费点劲把黄白两人的关系了结一下。


首先要八的是这位黄袍怪的名字,书里第一次介绍他的名字是:


  • 要知此物名和姓,声扬二字唤黄袍。


书里多喊他“黄袍怪”,唐僧有时候也喊他“黄袍妖”、“黄袍老怪”。公主喊他“黄袍郎”。他的真正名字只有两个字:“黄袍”。后面的那个称谓,都是根据给他加的。


黄袍怪的故事,应该在民间演化了很长时间。公主喊他的这个“黄袍郎”,倒有可能接近原始的名字。因为1985年在山西潞城县发现了一本民间祭神的书,里面记了好多戏单子,其中就包括一整套的早期取经故事,全名叫《迎神赛社礼节传簿四十曲宫调》。这本书是明代万历年间抄的,里面记的故事题目当然产生得更早。这里面记这两个人物,叫“黄袍郎君、绣花公主”。看这两个名字,其实就知道,这里面不全是玄幻剧,会有感情戏出现了。


白骨精哪去了


这本《礼节传簿》里记的戏单子,前后的顺序是这样的:


  • 唐太宗驾、唐十宰相、唐僧领孙悟恐(老百姓写的错字,后面还有好多错字,不必计较)、朱悟能、沙悟净、白马,行至师陀国;黑熊精盗锦兰袈沙;八百里黄风大王、灵吉菩萨、飞龙拄杖;前至宝象国、黄袍郎君、绣花公主;镇元大仙献人参果;蜘蛛精……


也就是说,按这套戏的顺序,三个徒弟出门之前就配齐了。师陀国反倒挪到最前边(这个不用奇怪,因为这个师陀国本来一直在最前面,里面也没有青狮白象和大鹏,今天的《西游记》挪后面去了),按它的顺序是黑熊精、黄风怪、黄袍郎君、镇元大仙。第一是镇元大仙挪到了宝象国后面,第二是没有今天炒得那么热的白骨精故事。


这至少可以看出两个问题:


第一、在这套戏里,唐僧赶孙悟空回花果山,师徒遇到“黄袍郎君”的时候,师徒四人是全的。看不出孙悟空被赶走的任何痕迹。


理论上,早期西游故事的孙悟空也不可能被赶走。因为早期西游故事都是以唐僧为主的,实在不必这样突出孙悟空的重要性;从剧情上来说,孙悟空的巢穴花果山,本来就视为妖孽,被剿灭了。并没有获得作者的同情,所以孙悟空即使被赶也无处可去。


第二、白骨精这篇故事,虽然有些原型,但编成“三打”的情节,进入到西游故事里好像是较晚的。因为它的名字还没有定下来,一会叫尸魔,一会叫白骨夫人,一会叫“僵尸”,根本没有“白骨精”这个名字(这个名字应该是在后来的戏曲中取的)。白骨精这样精彩的故事,竟然只占了一回。而后面黄袍怪故事竟然占了四回!这就看出几个可能:1、白骨精类似寓言性的故事,看的是个哲理;黄袍怪类似情节性的故事,看的是个热闹。寓言剧不妨短小,热闹剧肯定得铺排。2、因为来得晚,所以不太好插,只好减少篇幅。3、添白骨精故事的这位作者,是思想很深刻的一个人,但好像不太擅长编热闹故事,所以三打都是一打就倒,一点场面化的描写都没有。白骨精的各种精彩,反倒是我们后人给她添的了。


顺便多扯一句,白骨精这个名字,到清朝也不是专属的。清朝的大才子袁枚倒是写过一篇题目叫《白骨精》的故事,这个故事和《西游记》里的白骨精没有什么关系,如果当时白骨精已经专指这位“尸魔”的话,以袁子才那个爱扯的脾气,不可能不扯上的:


  • 浙江丽水仙都峰,山里经常闹鬼。有一个田主下乡去看自己的稻田,晚上就睡在窝棚里。当天晚上,他见月色正好,就到外面散步,忽然见到一个白东西跳着就来了,他赶紧回窝棚,把栅栏门关上。那白东西就扑过来咬撞栅栏,细看竟然是一副骷髅,腥臭难闻!第二天鸡一叫,骷髅倒在地上,就消失了。当地人说,这就叫“白骨精”,碰到的时候要用笤帚打它,一打就倒了。


看来古今中外都一样,笤帚扫把,这都是有魔力的东东。家里闹鬼,记得用扫把抡!


比86版西游还经典的连续剧


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 “妖精,看打——”

  • 孙悟空金箍棒起, 白骨精惨叫一声,倒了下去。

  • “猴子!你屡次杀伤人命,你走吧!”

  • “师父,老孙打的是妖怪。”

  • “不,你心狠手辣。我不要你做徒弟了。你走吧,我发誓,如果再相见,我就是畜生!”

  • “妹妹——”黄袍怪痛心疾首,捶胸大哭。“记得我摄来了百花羞公主,你还替我劝她,让她回心转意,和我做了夫妻,我要替你报仇!”

  • 各种回忆,各种闪现。白骨精和黄袍怪打情骂俏,白骨精劝百花羞不要寻死,你从了吧。兄妹情深,这口气怎么出啊怎么出!

  • 黄袍怪把唐僧摄进了洞中,设了道场,超度妹妹白骨精。后来,他为了报仇,将唐僧变成了老虎。

  • 孙悟空被请了回来,降服了黄袍怪之后,来到虎笼前:“师父,你说过如果我们再相见,你就是畜生,你……你果然变了畜生了……”


这个故事是哪里拍的电影呢?这可不是今天人的编造,而是清宫的“西游记连续剧”《升平宝筏》。


这部剧之所以不叫《西游记》而叫《升平宝筏》,自然是乾隆爷的意思,太平盛世嘛。这部剧是乾隆初年编成的,此后就一直在清宫里演。一直演到清王朝结束,前后热映一百多年。所以大家千万别觉得今天哪一版西游记连续剧就是千古不灭的经典,就是86版到现在才30年而已,真不好说。起码先撑过《升平宝筏》再说!


而且这部剧当时演起来,场面是很大的,首先必须有专用的戏台。因为里面的神仙都得飞来飞去,所以戏台设计就是上面有滑轮,下面有暗井,工作人员转动绞盘,用绳子吊着演员飞。现在叫吊“威亚”,当时也有个名词,叫吊“云兜”,就是腾云驾雾的兜。和吊威亚理论上是一样的。也有云雾特效,当然不是用干冰做的。


仙女吊威亚


可以去故宫的东边有一个畅音阁,那是皇上看戏的地方。看里面有个模型,就发现古人做特效也是挖空心思的。


故宫畅音阁半剖模型


其次是一演少则十天,多有一个月的,这也算得上是长篇连续剧了。


在这部戏里,白骨精和黄袍怪是义兄妹关系。其实我们总知道,“义兄妹”这种关系,就不免带着点打情骂俏。比如白骨精本来已经劝得百花羞回心转意了,回去反倒和黄袍怪施擒纵之术:


  • 黄袍郎:你方才说出此夕和偕,是今晚了。怎么又说没有定局? 你们做媒的从没有一个爽利快活,可恨! 

  • 白骨夫人:老婆还没有到手,先骂媒人了。我骗哄了你什么东西,索掯了什么钱钞? 就把乱言触人。但凭你,我不管这些闲事,走他娘的!

  • 黄袍郎(捉急):奶奶不要恼! 是小生一时粗鲁了,望海涵些。

  • 白骨夫人(笑): 你看他称呼小生,好个俊俏小生! 你是畜生!


这部剧还改了好多东西,今天看起来特别好玩。比如最后师徒四人取到真经,玉帝居然当猎头,说:“您四位能不能到天宫当官?我可以封你。”结果四位都说,不愿在天宫,愿意成佛。玉帝这才没有话说。又比如第一出孙悟空出世,自己唱“混沌初生一气球,迎风化作小猕猴”,怎么还是离不了义乌小商品城捏。




现在一提影视的审查,就骂某某总局。其实某某总局这作风,是从清朝一脉相承下来的。这部剧是因为给皇上演的,和谐了好多东西。比如宝象国的这位公主,原著里是国王的女儿。和谐之后,就变成了一位将军的女儿。甚至都没让猪八戒和高小姐真的结婚!猪八戒见到高小姐,就来下了定礼,谁想当晚孙悟空就来了,把猪八戒捉去取经。猪八戒等到了女儿国,梦里回到高老庄,和高小姐成了亲!但是为啥不让猪八戒真的结婚呢?大概是怕他是要做和尚的,不能破了童子乳猪身。可见古代总局的贞操观,就是连猪都不能放过了!


有些地方,《升平宝筏》的改动,也并不是没有道理。像这位黄袍怪,今天的《西游记》说他是奎木狼转世,按说奎是西方七宿,对应颜色是白;木是东方,对应颜色是青。怎么说都不能是黄袍?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且后面奎木狼还在玄英洞那一回出现过,他啥时候官复原职的?见了孙悟空为何不提前事了?这都是剧情里的bug。


另外,孙悟空还吃了奎木狼的一颗“舍利子玲珑内丹”,看样子这内丹吃了也就吃了,也没见他增加什么功力。玄英洞时,奎木狼见了孙悟空,居然也没有提这个事,也没说“你吐出来给我啊”。这一切都是层累性著作、慢慢添补的特征。而《升平宝筏》说黄袍怪的前世是镇守中央瑶池的黄袍仙人,这就很能说得通了。


但是为什么今天的《西游记》把黄袍怪的前世说成是奎木狼?这恐怕还是因为在早期西游故事里,黄袍怪的正式名字叫“黄袍郎”或“黄袍郎君”,如果要给他安排一个天上星宿的话,找来找去也只有“奎木狼”了。狼这个形象,在下界又很适合变作妖怪。当然“天狼”也行,但是“天狼”只是一颗星的名字,没有被拟人化。而二十八宿信仰在明代非常兴盛。奎木狼是大家熟悉的。


狼、郎因为同音,古人经常混用,或者拿来开玩笑。比如保定西北有一座狼山,又写作狼山。纪晓岚有个故事,和珅(任尚书)指着一条狗问纪晓岚(任侍郎)“是狼是狗”,其实是骂他“侍郎是狗”。纪晓岚立即说“垂尾是狼,上竖(尚书)是狗”。这个故事是大家都熟悉的。


又如宋朝司马光记过一个故事:


  • 石中立做员外郎的时候,和一群员外郎同事去逛皇家动物园。里面有一头皇上养的狮子。这狮子每天要吃五斤肉。员外郎们说:“这狮子这么能吃啊,我们每天还开不到五斤肉呢!”石中立说:“那是当然喽,我们做官,都是员外郎(园外狼),怎敢比园内狮子呢?”众人哈哈大笑。


白骨精和黄袍怪抢戏


大概白骨精因为是后出现的(指的是具有三打情节的白骨精,不是取经诗话的白虎岭),代表了新势力;黄袍怪在早期西游故事里就有,代表了老势力。所以自从白骨精和黄袍怪连起来之后,就不停地在争夺戏份。


最开始的时候当然是今天的《西游记》,白骨精占一回,黄袍怪占四回。但到了《升平宝筏》,白骨精就和黄袍怪结为义妹了。这种前后串联的改编,历朝历代都在干。比如86版西游记安排了一个黑狐精,从白骨精那里跑到黄袍怪那里,靠他揭示了白骨精的真相。而且,唐僧变老虎,这个情节也颇似从民间故事里变来的。而改编这部剧的居然给唐僧变老虎找了个理由,说如果再见到孙悟空除非变了畜生,这真是神来之笔!比今天的86版西游用黑狐精揭示真相只高不低。


但总的看来,是白骨精的戏份逐渐变多,黄袍怪的戏份逐渐变少。绍剧《三打白骨精》和1985年的动画片《金猴降妖记》,等于把请孙悟空出山的情节,挪到了白骨精身上。今年电影《三打白骨精》里,猪八戒去花果山请孙悟空,干脆就没有遇到!总之,这些后起之秀,孙悟空和白骨精的大决战,其实是从黄袍怪这里搬过去的。搬来搬去,黄袍怪的故事,就逐渐搬空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