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场 艺术节音乐歌舞展演(一) 演出时间:12月21日下午14:30 演出地点:昆明剧院 取票时间:12月21日下午13:20—14:15 【歌唱:祭祀·送亡】 01、独唱《朵西诵经调》 兰金荣/丽江永胜彝族(他留人) 他留人过年时由祭司“朵西”唱诵的《过年调》,教导后人过年时不要忘记祭祀祖先。 02、独唱《送亡经》 余新彪/维西傈僳族 傈僳族祭司“尼扒”超度亡灵到祖先发祥地的《指路经》,指引亡灵如何去到祖先发祥地。 03、独唱《安慰亡灵过桥调》 罗常德/大理巍山彝族(腊鲁人) 巍山彝族祭司“毕摩”为亡灵唱诵的《指路调》,大意是让亡人的灵魂得到安慰,并指引亡灵跨过洱海边由白族和彝族共同把守的桥。 04、合唱《腊鲁悲歌》 闭竹花、字明秀、字家花、字家珍/大理巍山彝族(腊鲁人) 腊鲁人为即将要登上阴关路的亡灵唱的《指路调》,大意是指引亡灵如何顺利通过阴关。 05、独唱《毕摩祭祀调》 方贵生/楚雄彝族 楚雄彝族祭司“毕摩”祭祀时唱诵的《诵经调》。 06、独唱《送亡调》 李树清/墨江哈尼族(卡堕人) 墨江哈尼族(卡堕人)在逝者棺材旁边唱的《指路调》,大意是指引亡灵如何顺利回到祖先发祥地与先人团聚。 07、独唱《祭神树》 李卫明/元阳哈尼族 远古时候,人类像游魂漫无目的地生存在地球上,过去的先辈发现远处有一棵大树,祭树神由此开始。 08、独唱《祭亡人》 李克/孟连哈尼族(阿卡人) 这是老人去世时,阿卡祭司唱诵的祭奠文。 【舞蹈:祭祀】 01、舞蹈《彝族大锣笙舞》 张成兴等5人/楚雄彝族 《大锣笙》流行于楚雄州双柏县,是彝族(罗婺人)的祭祀性舞蹈,与原始崇拜有关。其起源一说与明朝建文帝有关;一说与部落战争有关;也有学者说是古代傩祭的珍贵遗存。 02、舞蹈《彝族羊皮鼓舞》 何应贵等3人/楚雄彝族 是楚雄彝族巫师“苏尼”祭祀时的舞蹈。 【器乐:唢呐】 01、唢呐演奏《隔娘调》 字廷留、字四刘/大理巍山彝族 过去新郎迎娶新娘,上轿子之前吹的调子。 02、双管唢呐独奏《过山调》 张德荣/楚雄彝族 迎娶新娘时,唢呐班子过山时吹的调子,属于喜调。 03、唢呐独奏《散心调》 兰绍龙/丽江永胜彝族(他留人) 在民间习俗中,凡是婚丧嫁娶红白喜事,都要请唢呐班子来奏乐,这是一支不用于仪式场合的娱乐性曲调。 【歌唱:叙事长歌·史诗】 01、叙事长歌《阿诗玛》 普照光/石林彝族(撒尼人) 这是叙唱撒尼姑娘阿诗玛与撒尼青年阿黑爱情故事的《叙事歌》。 02、《阿基·洛奇洛耶与密扎·扎斯扎依》 胡飞/ 墨江哈尼族(碧约人) 这是叙唱哈尼族男女青年阿基·洛奇洛耶与密扎·扎斯扎依爱情故事的《叙事歌》。 03、独唱《彝族古歌“查姆”》 方贵生/楚雄彝族 《查姆》是彝族关于造天造地、万物起源的传说故事。天地间一件事物的起源叫一个“查”。据说《查姆》共有一百二十多个“查”,现搜集到的只有十一个“查”。 04、独唱《哈尼古歌“杜玛简奢”》 郭文玉/元阳哈尼族 这是叙唱哈尼族妇女简奢神话故事的《古歌》,简奢经历了爱情的苦难,颠沛流离的生活,在故事的结尾,她变成了一棵苍天大树,而树的形态就是哈尼历法的来由。 05、独唱《彝族叙事歌“黑七腊白”》 李彩凤/大理弥渡彝族 这是叙唱南诏国第一代国王细奴逻由牧羊人成长为国王的一部彝族英雄史诗。 【器乐:芦笙】 01、舞蹈《阿作芦笙舞》 杨礼双等4人/昭通彝良苗族(大花苗) 这是滇东北苗族跳的“红喜”舞蹈。苗语“阿作”是“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意思,这种芦笙歌舞通过叙述苗族历史,对青年人进行传统教育,号召族人团结一致。 02、舞蹈《苗族芦笙舞》 马玉杰、陶永祥/曲靖师宗苗族 师宗苗族的芦笙舞过去有几种调子,有吹娱乐玩耍舞蹈的,有吹老人过世送丧的,有嫁姑娘娶媳妇时吹的。现在只吹跳舞玩乐的和老人过世送丧的。 03、葫芦笙独奏《葫芦笙调》 姚发顺/墨江哈尼族(卡堕人) 哈尼族卡堕人的葫芦笙舞有12种,也分别有12种葫芦笙调。 04、葫芦笙双人舞《苍蝇搓脚》 姚发顺、李树明/墨江哈尼族(卡堕人) 《苍蝇蹉脚》是卡堕人葫芦笙舞中动作最复杂的一个舞蹈,每折7个动作。葫芦笙舞白事不跳,喜事、收庄稼时才跳。寨子里青年男女聚会时一般先吹《招兵笙》,接着是《小妹子》《两脚半》《三跺脚》《二折笙》《扇扇笙》《栽秧笙》《穿花笙》等。 主持:龙成鹏 特邀讲解:吴学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