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数字图书馆主页

 政博 2016-04-03
贝多芬的《D 小调第九交响曲》(第 125 号乐曲)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的《D 小调第九交响曲》(第 125 号乐曲)常称为《合唱交响曲》,其所获好评之广泛和深远,尚无其他交响曲作品可企及。这部作品标志着 19 世纪音乐的重大发展。在最后一个乐章中,贝多芬以德国诗人弗里德里希·冯·席勒 (Friedrich von Schiller) 的《欢乐颂》为歌词而谱曲,这也是交响乐作品首次合入人声。1824 年 5 月 7 日,这部交响乐在维也纳首演,自此,其影响力远远超出音乐界。它不仅激励了众多诗人、作家和视觉艺术家,同时引发了美学和哲学上的争论和探讨。更为重要的是,这部交响曲始终向心存良好愿望之人传递着欢乐和全人类友爱的信息。这部作品影响了舒伯特 (Schubert)、柏辽兹 (Berlioz)、勃拉姆斯 (Brahms)、瓦格纳 (Wagner)、布鲁克纳 (Bruckner)、马勒 (Mahler) 以及许多其他作曲家。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乐谱手稿几乎完整地收藏于柏林国立普鲁士文化遗产基金会图书馆的音乐部。乐谱在 19 世纪被删减的部分则收藏在波恩的贝多芬故居以及巴黎的法国国家图书馆。2001 年,该交响乐作品的乐谱原稿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 的《世界记忆名录》,与其他不朽的纪念物共同组成人类的精神遗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