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状疱疹辩证治

 昵称30232863 2016-04-03

    带状疱疹是西医的病名,俗名蛇串疮,台湾民间叫飞蛇。中西医在这个病的含义下,由于是外科,大家都可以用肉眼看得见,因此相互之间没有太多的覆盖,可以说是少有的指向比较一致的病证,因此在这里,我仍然用西医的命名作为题目,名字而已,没有太多的含意在里面。

 

以下是网络上的一则误治医案:“一老年人,男,72,右胸乳头上见密集疱疹并沿至肩胂骨处二天(腋下也有),疱疹液清亮,基红,右胸前隐痛不适感。诊断为带状疱疹,按西药常规治疗一天,第二天感胸前隐痛减轻,但疱疹蔓延右上肢上1/3。想有瓜蒌红花甘草汤治愈带状疱疹的,就给他瓜蒌25克,红花3克,板兰根15克,甘草3克,二剂,再加上西药。再来时还不见好,疱疹蔓延右上肢肘部了,并想去外面看了。”

 

    其实,瓜蒌红花甘草汤治疗带状疱疹,如果辩证准备,效果还是很不错的。此乃明代名医孙一奎《医旨绪余》中载黄古潭氏治胁痛方,《冷庐医话》中亦对此方颇多赞赏。方用:大瓜蒌一枚(捣烂)、红花三钱、生甘草三钱。一般三至七天痊愈。其辩证要点,是肝郁燥热所导致的带状疱疹,简称“燥毒证”,其特点是“脉弦数,其痛夜甚于昼”,“ 其夜痛苦不已,叫号之声,彻于四邻,胁中痛如钩摘之状”。

 

    上述医案却是“隐痛不适感”,也就是疼痛不明显,所以无效。这种情况应该属于“阴毒证”,多见于老人患者,“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即:升麻二两,当归一两,甘草二两,鳖甲手指大一片,炙。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老小再服,取汗。

 

    对应地有一种“阳毒证”的情况,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这种情况的辩证很明显,“头痛目赤口苦”,当然头痛是带状疱疹常见的证,并非阳毒证才有,但是目赤口苦就只有这种情况才有。当然,如果肝火没有上攻而是下注,那也不一定见到目赤口苦,这个时候就会有阴肿阴痒,小便短赤,女子还有可能见到赤白带下。这种情况的疱疹一般在胸胁肝区附近。龙胆泻肝汤:黄芩9(炒)、栀子9(酒炒)、泽泻12、木通9、车前子9、当归3(酒洗)、生地黄9(酒炒)、柴胡6、甘草6(生用)。

 

    还有一种“湿毒证”的情况,其色黄白或淡红,以小水泡者多,疱液浑浊,疱壁松疏,易于溃破,渗液糜烂,作烂流水。这种情况的疱疹也比较常见,患者多有剧烈持续疼痛(当然,如果是病情不够严重的只出一小片的疱疹,疼痛自然就不明显),用五苓散加减来利水渗湿会比较对证。

 

    《医宗金鉴》外科中有二味拔毒散:白矾、雄磺各等分,研成粉末,香油调涂,一日数次。据说是带状疱疹外用特效方。按白矾燥湿解毒、雄磺败毒疗疮,似乎比较针对“湿毒证”的情况。特记于此。以上各类毒证是知霖自己为方便记忆而分的,临床有可能见到交叉综合型的情况,要注意方药之间的联合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