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9年历史的香港亚视,其失败命中注定

 昵称535749 2016-04-03
2016-04-03


导读

在59年的坎坷历程里,除了邱德根那7年,这家电视台要么是外国人当老板,要么是跟影视无关的商人做老板,他们要么不了解香港的观众,要么不了解电视传播的规律。

2016年4月1日是国际歌影巨星张国荣逝世13周年纪念日。这一天,一手捧红他的香港亚洲电视台也走到了尽头——当晚23时59分57秒,亚视主频道、模拟信号的“本港台”正播出的一个旅游节目戛然而止,满屏飘飘雪花点,宣告了大中华地区第一家电视台就此从大气电波中消失。亚视的其余所有频道也同时消失。

4月2日零时起,有59年历史的香港亚视正式停播。亚视成为香港史上首间因不获续牌而停播的电视台。
电视画面突然蓝屏

程老汉的微信朋友圈里,有朋友说,看到一个服务香港观众59年的电视台变成雪花点,还真有些伤感。

一年多前,2015年3月17日,普通电视观众大约都没有留意到一则跟亚视有关的消息——亚视前老板邱德根在寓所晕倒,送医后证实不治,终年91岁。这则消息在当时只有简单报道,因为邱德根退出香港人的视线已经20余年。

而在亚视59年历史的芸芸老板大军中,这位邱德根却是其中唯一一位赚到钱的老板。

亚洲电视前主席邱德根(资料图)

邱德根祖籍浙江宁波,跟香港无线电视台已故老板邵逸夫一样。

跟邵逸夫一样,邱德根也是放电影起家。他原先在上海放电影,1950年代到香港,本来是要买片回上海放映,发现香港更可以有所作为,就留在香港发展,不回上海了。他在香港从租电影院开始,逐渐在新界多个地方开了十多间电影院,人称新界“戏院大王”(香港人叫电影院也是“戏院”)。

跟邵逸夫不同的是,邱德根并无自己制作影片的经验,而邵氏兄弟既开戏院放电影,又自己拍电影。邵氏最初的影片公司叫“天一”,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白金龙》就是天一影业1932年在香港拍摄的,制片人和导演都是邵逸夫本人。

跟邵逸夫不同,邱德根在商界涉足甚广,啥都干过:幻灯片广告、小钱庄、银行、游乐场、蜡像馆,仁济医院也是他与荃湾商会合办的......用现在的话讲,邱德根属于跨界大师。而邵逸夫一辈子就干了两件事:邵氏影业、无线电视。而且这两件事还是有关联的。

他俩还有不同:邵逸夫生于1907年,邱德根生于1924年,两人相差17岁,算是两代人。这也造成,不管是放电影还是办电视台,邱德根都比邵逸夫晚,虽然,邱德根有份参股TVB约10%,但TVB着实不是他邱德根的,而是人家邵逸夫的。

1980年代初,邱德根售出他所持有的无线电视约10%的股权套现,转而从澳洲财团手中购入当时丽的电视50%股权,1982年又进一步,全面收购。邱老板很中国,他弃“丽的电视”这个中译洋名不用,给电视台取了个地道的中文名;邱老板也很世界,他的发展集团叫远东集团,他的电视台就来个亚洲电视,两个名字基本上是一个意思对吧?

邱老板的亚视以节俭闻名,比如邱氏亚视拍的古装剧集,不论唐宋元明,服饰都一样。

这个例子如今在网上随便一搜就有了,用来作为邱德根吝啬的证据。但程老汉不认为这是吝啬,反而认为邱德根懂行。

1981年《大侠霍元甲》剧照
1999年亚视买进《还珠格格》,曾创收视奇迹

本来嘛,香港电视台拍的古装剧从来就不是历史剧,基本上都是“创作”的故事,胡编乱造的多了去了;香港观众也不打算通过电视剧来了解历史,只是看故事看明星。普通观众没人看得懂唐宋元明服装的差异,史学家也真没必要跟电视台计较这个。

还有,不论啥朝代服饰都一样,其实是中国戏曲的传统。有一出福州闽剧叫《甘国宝》,明明讲的是清朝乾隆时期的人和事,但满台都是明朝服饰,无一人剃头蓄辫,甘国宝这个清朝的军区司令(总兵)也不穿素净单调的“补服”、不戴漏斗形状的“礼帽”。问闽剧团朋友,答曰,清朝服饰不漂亮,明朝的漂亮。

像这样服饰方面的“指鹿为马”,在中国戏曲舞台上普遍存在,没听说观众有意见的。

而且,邱老板走得还没有中国戏曲那么远,最起码清朝剧就不敢也用同一套服饰对付,只对付唐宋元明。

可惜的是,1988年邱德根卷入假账官司,不得已于1989年卖掉亚视。该案审讯多年之后,邱德根被证实患上老年痴呆症,官司也就不了了之。失去了邱德根的亚视,再度回到邱德根之前的时代:亏损连着亏损,直到2016年4月1日走到尽头。

4月2日00:01,本港台频道雪花点变成“RTHK31A”,简陋的画面打出中英文的“欢迎收看港台电视31A”等语。00:07,这个频道开始提供第一个节目,重播《第38届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颁奖音乐会》,今年1月6日的音乐会。RTHK是香港政府官办广播电视机构香港电台的英文呼号。

4月2日一早,香港所有的媒体都以亚视正式结束为头条,就连维基百科的亚视词条也更新成这样:“香港一家已停止广播的电视台”。我的香港家中,原亚视本港台频道上,“RTHK31A”正在播出些不咸不淡的专题节目;原亚视的另一条模拟信号频道“国际台”变成“RTHK33A”,全频道播出“CCTV 9”央视英文纪录片频道,也是不咸不淡。亚视原先占有的各个数码电视频道全是黑屏。

80年代初仍为丽的时期,该台开拍青春偶像剧系列,张国荣与倪诗蓓当年就是丽的金童玉女。

亚视生于1957年5月29日,前身为“丽的映声”。“丽的”是英国公司,老板是英国人,丽的映声是个收费的有线电视台,并且是个英文频道。比它晚10年诞生的TVB之所以被香港人包括TVB自己叫做“无线电视”,就是相对有线的“丽的映声”而来。

在亚视终结的今天回顾亚视的历史,你会看到,亚视的失败其实是命中注定。在59年的坎坷历程里,除了邱德根那7年,这家电视台要么是外国人当老板,要么是跟影视无关的商人做老板,他们要么不了解香港的观众,要么不了解电视传播的规律。

而它的竞争强敌TVB的老板则是既了解香港观众又了解电视传播规律的内行人。

邵逸夫就不用说了,他的夫人方逸华也绝对是一流行家。2006年香港媒体评选香港娱乐圈10位最有权力的人,邵逸夫名列第一,方逸华列第二。

方逸华是歌星出身,十七八岁嫁给邵逸夫为妾(1997年扶正),35岁进入邵氏电影公司,从普通采购职员做起,几乎做遍公司的每个部门,攒足了资历才进入管理层,并迅速成为TVB的实际掌权人。她大权独揽甚至独断专行,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江湖上人称“TVB女王”。

凤凰卫视老板刘长乐说过,办电视台“是一门艺术”。艺术创造就是独断专行的过程,艺术品就是独断专行的产物。媒体就是媒体老板“专权”的行业。运作一间电视台,要领就是人治而非法治;独断专行的内行老板领导之下的媒体才会有鲜明的个性。这也正是TVB成功的关键,TVB的个性就是邵氏夫妇的个性。

2014年1月7日早晨7点,生于1907年的影视大亨邵逸夫于香港家中逝世,享年107岁。这宣告了香港电视业一个时代的终结。

实际上,TVB早在2011年就已经改姓。当年年初,香港商人陈国强、台湾商人王雪红购入邵逸夫家族所持TVB股份,年底,邵逸夫退任TVB董事局主席。次年2月,邵妻方逸华请辞TVB副主席、董事总经理。

这不仅标志着TVB的邵逸夫时代结束进入“壳王”陈国强时代,还标志着由邵逸夫夫妇创造的香港影视奇迹已经终结,邵氏TVB文化也走到了尽头。

2016年3月23日,无线电视公布2015年度全年业绩,在竞争对手亚洲电视溃不成军坐等关门的情况下,TVB持续经营业务方面罕有录得428万港元亏损。

邵逸夫是影视娱乐业的翘楚,说他是华语影视娱乐圈金字塔塔尖上唯一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在邵逸夫之前,没人比他牛;邵逸夫逝世后,再出不了邵逸夫,因为时代变了,新的传媒大亨都不是邵逸夫那样的。

亚视熄灯,TVB灯影摇曳。

亚视台前幕后人员齐聚总台门口合影

【注】本文原标题为《香港亚洲电视熄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