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态型城市应该怎么建?从三个最具代表性的欧洲生态城市规划发展说起

 昵称7536781 2016-04-03

生态型小城镇是未来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方向。在应对全球新兴议题和趋势方面,欧洲生态型小城镇规划和实践走在了全球前列,不少地区已经采取了具体措施和作为。本文选择欧洲城市发展具有代表性的三处:德国汉诺威(Hannover)的柯贝(Kronsberg)生态城、丹麦哥本哈根Nordhavn的未来城及瑞典第三大城市——麻摩(Malmo)生态城,从基本情况、发展契机、规划理念、具体措施和成功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小城镇的特征,希冀为我国生态型小城镇规划提供经验和启示。

德国汉诺威(Hannover)柯贝(Kronsberg)生态城


项目缘起

柯贝生态城的开发建设起源于2000年德国汉诺威市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位于汉诺威市(Hannover)东南方。柯贝生态城占地140公顷,规划3000户房屋,约15000人口,号称欧洲最大、兴建于农地上的模范发展案例。

规划理念

柯贝生态城建造之初即以《二十一世纪议程(Agenda 21)》和“永续城市发展”(sustainableurban development)为依据,以追求生态最大化(ecological optimization) 为目标,故不论是在能源的使用、土地的管理、景观和建筑设计、水资源和废弃物处理等各方面均采取较严格的标准。

具体而言,柯贝生态城规划坚持以下生态理念:城镇规划宜节约用地;采用与环境相协调的交通运输概念;高质量开放空间设计;住家宜靠近就业场所。

组织结构

柯贝生态城的兴建由柯贝环境协调机构(TheKronsberg Environmental Liaison Agency-KUKA)负责,一共集结了35个以上的投资和建筑开发商,从而避免了因为只有一家建设公司而可能出现的垄断。

具体措施

为了保证这些理念的实施,当局出台了一些具体的要求和措施,如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45~60%、建筑不能漏风或漏气;大力补贴风力发电,并强迫建筑物使用可节省30%电费的节能灯泡;雨水需再利用于公园浇花及卫浴设施冲洗;鼓励家用废弃物减量,如建材的再使用,以节省50~60%废弃物处理价格;废土再利用于人工小山丘的堆砌,配合造景,增加居民户外活动休憩空间等。

为落实德国政府1996年开始实施的《新再生能源法(The New Renewable Energy Act)》 和2000年推出的《再生能源资源法(German 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Act)》,强调大众运输,期盼居民能多多使用由园区至市中心只需时20分钟的大众交通工具。园区内至少有5%建筑使用太阳能,并采用多种混合能源发电 (风力、瓦斯、太阳能、传统电力等)。生态城完全秉持“邻里单元”原则规划,设有至少三所小学,并配以儿童游戏场和户外开放绿地空间等。

丹麦哥本哈根市旗舰计划Nordhavn未来城


项目缘起

了解哥本哈根Nordhavn未来城的规划,必须将其置于丹麦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中观察。丹麦哥本哈根以期勉自己成为全球最佳脚踏车城市为发展目标,计划2025年时成为全球第一个无碳城市。由于哥本哈根市区中心已相当拥挤且房价节节攀升,为贯彻都市集约发展理念,规划在离市中心不远的Nordhavn拟花费2.4百万经费,建造可容纳四万人口的生态城,吸引哥市人口集中居住于此,一方面可节约能源消耗,另一方面则可保留更多的绿地空间。

规划理念

Nordhavn未来城遵循着以下规划理念:强调永续环境;形塑都市生活、娱乐和海滩空间生气蓬勃的城市;提供所有人(尊重异质性)的城市;亲水的城市;充满活力的城市(包括工作机会、购物设施和其他都市体验等);以单车和大众运输为主的城市。

资金来源

规划建设能否顺利实现离不开充裕的经费筹措。由于Nordhavn就在哥本哈根港口旁边,而哥本哈根港的收益较好,因此市政府决定与港口合作,前者占55%股份,后者占45%股份,初期的公共设施投资主要来自于港口税收,中、后期则引进民间开发商。由于有政府背景(市政府及港口),民间投资者较为放心。同时,政府与港务单位为规划的主要牵头者,保证了规划内容不偏离原有构想,实现真正意义上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

住宅规划

Nordhavn未来住宅规划初步分为以下三大类:自有房屋占20%;合作住房(co-op)占50%;社会住房(socialhousing)则占30%。

租屋的所有权则将掌握在市政府手中。

瑞典麻摩 (Malmo)生态城


项目缘起

麻摩(Malmo)的英译为“Sand Heaps”,意指“沙丘”。麻摩生态城现为瑞典第三大城。Malmo早在中古13世纪即已存在,1275年时即已有渔村聚落,其后一度发展成为北欧重要的造船基地,1990年代随制造业的没落,麻摩地区面临因经济萧条而导致大量失业,由工业化城市沦落成为没有工业的城镇。幸赖具有远见的市长——Ilmar Reepalu先生,采取迥异于过去的城市发展策略,决心将麻摩改造成为Oresund区城中以“知识经济”为主的现代化城镇。

发展理念

麻摩生态城恪守“永续发展”信念,Ilmar Reepalu市长和他的团队,借助2001年欧洲住宅博览会在瑞典召开的契机,改造Malmo为“明日城市”,邀请了30个不同的建筑团队和20个开发商,由西部港区的改造切入城市的重建。“永续发展”作为Malmo城市更新策略,严格说来,并非始于2001年西部港区的建筑方案,早自1990年代中期开始,Malmo就已逐步推动,成为联合国自1994年在巴西里约召开《二十一世纪议程》以来地方性Agenda 21的一员。Malmo和其他五个城市(巴西的古里提巴、西班牙的莫夕亚、南韩首尔的松波区、波兰的斯塔加德及澳洲的雪梨)同时被提名2010年度全球领先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宝座。

示范城区(Bo01)

Malmo之所以赢得世人关注,也得益于Bo01区块的成功示范。Bo01区块引进了不少国际知名的建筑团队,在Malmo市政府生态城目标下,以不同的手法、设计理念在Malmo“飙技”,由于建筑出于名家之手,也成了另类的宣传。由知名建筑师Santiago Calatrava设计的旋转塔(Turning Torso)已成为Malmo市地标,该塔也是目前北欧最高的建筑。在Bo01区还有出自美国、挪威、瑞典和其他国家建筑师的作品。由于Bo01的成功,吸引了企业进驻,活络了该地房产,政府税收增加后,得以更有能力改善各项公共设施,进而更好的支持后期发展和建设遵从“生态城”概念。

其他成功因素

有远见的市领导;早于2000年建造完成连通哥本哈根的Oresund大桥,使双城间通勤距离控制在半小时内,以较低的房价成为哥本哈根市民居住场所的选择;1998年,Malmo大学的设立更为标榜由“工业城市”迈向“知识城市”储备必要的IT人才;贯穿瑞典和哥本哈根地下铁路的兴建,有利于瑞典境内与邻国丹麦在工作、居住、休憩方面的快捷联系;事实上,Malmo已逐步发展成为瑞典境内贸易、传播、财政、医疗和福利的中心。因此,无论从“生态城”、“都市更新”、“永续发展”等角度看,每年数千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观摩者足以证明Malmo作为生态城市的成功教材当之无愧。

欧洲生态型小城镇比较分析

根据欧洲生态型小城镇的特征,从基本情况、发展契机、规划理念、具体措施和成功因素等方面逐一进行比对分析,为我国生态型小城镇规划提供经验和启示。


欧洲生态型小城镇的启示

强调生态低碳的理念

近年来气候变迁所引发的一连串生态灾害,“节能减碳”成为国际场合中各国领袖们的共同呼吁,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亦将左右着人们生活方式和态度的转型。三个欧洲生态型小城镇在规划和建设理念上摒弃了汽车时代的偏好,颠覆了城市不断向外扩充的观念,强调“聚集”发展,杜绝“分散”式的规模模式。采用自行车、步行等慢行交通组织设计邻里单元,以高密度建筑设计体现邻里互助,增强都市生活情趣。“环保”、“绿色”、“生态”这些发展理念,渗透到欧洲小城镇发展和规划的各方面。在国内,低碳理念也逐渐融入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中,并得到广泛传播。但现实来看,很多城市摊大饼、依靠小汽车通行的发展模式依然在国内大行其道,与生态、低碳的城市发展理念相违背,欧洲生态城坚持永续发展值得学习。


坚持以人为本的转向

城市是一个多元空间、多元关系网络组成的以人为参与主体的多要素复合空间。欧洲生态型小城镇建设体现城镇发展与人本要素的进一步融合。

丹麦哥本哈根(Nordhavn)未来城和瑞典麻摩(Malmo)生态城均坚持“以民为本”设计思路,强调亲民、亲水和亲近自然的规划原则;哥本哈根市(Nordhavn)未来城则花费近一年时间来收集民意,充分了解市民对城市发展的设想,真正实现通过城镇发展提高市民幸福感。以人为本、和谐、宜居、提高市民幸福感成为规划建设的主题。反观国内,简洁明晰、追求效率的“理性主义”思想,以其低成本、高效率、高度理性的建造模式,仍然受到了决策者的青睐,这种“理性主义”思想由于缺乏敬重的心情和谨慎的态度,漠视城市生活中的个体、细节及隐藏在背后的秩序和原则,导致众多的问题,如大广场、大马路、大公园等。重视社会公平问题西方社会地理学中基于地域的贫困和社会剥夺(area-based poverty and deprivation)是以地域为基础的不平等现象,这种现象一旦产生,如果不加以缓解,会导致其在特定空间固化,反映在城市空间就是社会的分异和不公平。

欧洲生态型小城镇在建设之初,便将城市规划建设作为社会公平诉求的主要对象。Nordhavn和Malmo在“社会融合”方面的强调一定程度地反映民主国家所具有的社会连结(social solidarity)的要求。德国柯贝城拥有者高比例移民,探索着“公民权”与“地方治理”关系的新模式。

卓著有效的具体措施

为了实现生态型小城镇的理念,欧洲三大生态城都颁布了卓有成效的措施。Malmo的经验证明了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引进大学,开发高质量的住宅小区,建立便捷的绿色运输体系等举措在刺激地方经济、吸引高层次产业和人才、增加政府税收等方面具有卓著的成效。同样,柯贝城按照“节能减碳”的目标,积极开展再生能源利用补贴方案,推进落实太阳能、绿色建筑和各种再生能源的再利用。哥本哈根定位为理想的步行城市。

一方面,哥本哈根市特别着力于研究和解决脚踏车肇事最频繁节点,以期落实“防患未然”。

另一方面,除遍布全市的自行车道外,同时重视步行系统的规划,并倾力规划公共交通运输系统,计划于2015年时提高电动车和氢气车比重至85%,以确切落实“节能减碳”目标。

远见的领导人及其对历史契机的把握。

从三大生态型小城镇资料的整理中不难发现,这些生态城市之所以能够兴筑,或多或少都得力于远见的领导人;柯贝的副市长和瑞典Malmo市长均功不可没。其次,这些领导者也都颇能掌握发展契机。柯贝生态城的出现与2000年德国汉诺威市主办世博会不无关联;Malmo市长亦能巧妙地运用2001年欧洲住宅博览会成功营销主办世博会不无关联;Malmo市长亦能巧妙地运用2001年欧洲住宅博览会成功营销该市为“明日城市”;哥本哈根更将自己定位为全球最具“气候变迁”意识城市。

来源:湖北城镇化联盟,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