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书城 「最受欢迎的古典文化公号 最具人气的古典文化社群 」 国学经典 | 古典文学 | 诗词歌赋 | 历史趣闻 | 风俗礼仪 『中式生活』
当尘世的纷扰令你困惑,当周围的喧嚣令你疲惫,当驿动的心开始沉淀,你是否想过拥有一间书屋,一个书橱,能够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 梁实秋先生说:“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这大概也是许多爱书之人心中所想。尤其对于崇尚文学的中国古代文人来说,书房必不可少。 在以文为业,以砚为田的读书生涯中,书房是古代文人墨客寻找自我的归途,是文人心中的精神皈依。 即使只是一间简陋的书房,但“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一篇《陋室铭》,是主人志趣的写照,也是古来写书房的杰作。
《项脊轩志》中说他的书房“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然而他却自得其乐,“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可见即便只是陋室,书房也是古人最怡然自得的居处。这么重要的书斋,当然名字要取得讲究。譬如洪迈的“容斋”、陆游的“老学庵”、唐伯虎的“梦墨堂”、袁枚的“小仓山房”、蒲松龄的“聊斋”、 梁启超的“饮冰室”,皆是意蕴深远。 聊斋 就拿梁启超的“饮冰室”来说,其语出《庄子》:“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形容内心忧虑焦灼,以此表达自己对国家前途的忧虑。看来书房的名字,寄托着主人的志向与追求。 饮冰室 而这些文人,在自己的书房中,笔耕不辍,呕心沥血写下的著作,也都是以他们的书房来命名了,例如洪迈的《容斋随笔》,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这小小的一间书房,笼罩着书香、墨香,是文人的理想,是气象万千的巨著。
古人书房中,除了有我们耳熟能详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外,还会布置许多器物,增添雅趣。 例如古人书房中少不了香炉,香烟缭绕间,将人引入悠远沉静的境界。 书房中置琴,也是文人一种雅好。古人书房可不只是看书,在这个小天地里,可读书、可吟诗、可作画、可弹琴、可对弈,桩桩件件都是雅事。 正如《幽梦新影》说:“不必信佛,尽可焚香;不必能武,尽可备剑;不必善书,尽可蓄砚;不必辨乐,尽可置琴。”要的,就是那份心境。
梁实秋先生说:“一个正常的良好的人家,每个孩子应该拥有一个书桌,主人应该拥有一间书房。书房的用途是庋藏图书并可读书写作于其间,不是用以公开展览借以骄人的。书房不在大,亦不在设备佳,适合自己的需要便是。” 梁文道先生又说“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书房,一个人看什么样的书,一个人拥有哪些书,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全部,一个人的灵魂所在。” 我想有一间书房,徜徉其间, 不管世间春秋,愿做天地闲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