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一) 每年清明节前后,在古徽州这一带都会有一次强降雨过程。雷雨来前,狂风呼啸,乌云蔽日,电闪雷鸣,天昏地暗。村民们家家关窗,户户闭门。老人压底压低声音叮嘱孩子:“不要喊,不要跑,斩尾龙来徽州挂钱了。” 说起“斩尾龙”可有一段不寻常的来历。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徽州府歙县徽城披云山上住着一老一少两位道士。 一次,老道士挖到了一棵要三千年才长藤、三千年才开花、三千年才长根块的何首乌。这种何首乌是极品珍宝,要蒸七七四十九天,才可蒸熟,吃了这种何首乌后便可成仙。 老道士将何首乌带回家蒸了四十八天。第四十九这一天,有朋友邀请老道士出去喝酒。老道士临走叮嘱小道士:“看好锅灶,万万不可掀动!” 老道士走后,小道士对着蒸笼,不敢走开半步。何首乌煮到这个时候,散发出的香气越来越浓。小道士忍不住掀开,掐了一点尝尝。正好这时老道士喝酒回来了,看见小道士正在咂着嘴巴,连声说:“罢了罢了,你小子哪世修来的福气。”说着就把蒸笼打开,夹起何首乌,递到小道士手中说:“你把它吃了吧,好成仙家。” 原来这种何首乌是不能分享的,必须一个人吃了才能成仙。小道士吃了何首乌,果真成了仙。这就是后来民间传说中赫赫有名的张天师。 小道士成仙后没有离开师傅,而是更加敬重师傅,同时除妖降魔,为民造福。 一天,小道士下山进城,听说新任徽州知府坑害良民,十分气愤,便赶到徽州衙门去看个究竟。但是,当他赶到衙门时,徽州知府就立即退堂。此后,每次只要小道士一露面,徽州知府就隐退。小道士感到奇怪。经过多次探究终于弄清,小道士方知徽州知府是妖孽所变。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一年阳春三月,徽州知府携夫人到杭州西湖游玩。 西湖三月,乍暖还寒,然泛舟湖上看苏堤垂柳新绿别有一番风味。湖水清澈透底,但见成群鱼儿嬉戏,相互追逐。远山一片黛绿,天空一群燕子翩翩飞舞。夫人饶有兴趣的看着湖里的鱼儿,用鱼饵泼撒喂食。 忽然起了一阵狂风,天空顿时一片混暗,湖水变得浑浊,船也剧烈地摇晃了几下,瞬间又风平浪静。夫人惊诧之间,忙扶住船的桅杆。后发现头上的一只金钗掉进了西湖。由于湖水非常清澈,隐隐约约可以看见金钗的影子。徽州知府吆喝随从下水去打捞,奇怪的是没人能捞上来,徽州知府一急,骂了声“饭桶”,人已“扑嗵”下水了,转眼间徽州知府举金钗浮上水面,众随从急忙将他扶上船。 话说西湖游玩尽兴,回到徽州府衙后,夫人与徽州知府同房,夫人发现徽州知府一身冰凉,问他说是那日下水打捞金钗受了凉。他命令下人在院里盖起一间房,要求密不透风,内放置十八只千斤大缸,九只放满水,九只放满沙。每天下午他衙门也不开,只是关在那间放满沙、水的房间,不知道这徽州知府到底葫芦里埋的啥药? 诸位看客有所不知,也想不到,这徽州知府原来是一条蛟龙所变! 因那日西湖游玩,老龙见徽州知府夫人长得美貌,便起了色心,于是发了一阵妖风,让金钗飘落水中,然后故意让别人捞不着,引诱徽州知府亲自去打捞,老龙趁机吃掉徽州知府,并让自己变化成徽州知府的模样。龙生长在水里,又长得一身鳞甲,所以每日须先沙里蹭蹭将老鳞磨去一些,然后到水里泡泡,老龙本已成仙,有一些道行,而凡夫俗子又岂能知道?从此,徽州歙县一带不再安宁,六畜不旺,人口逐渐减少。 小道士找到徽州知府夫人,才发现徽州知府夫人已有身孕,并且是九胞胎。小道士判断徽州知府夫人将于端午节生产。在叙说详情后,夫人虽不知真伪,嘴里却唠叨:“自杭州西湖捞金钗,老爷周身冰凉。洗澡也奇怪,要挑九缸水,九缸沙。” 小道士对徽州知府夫人说:“你去偷偷看下下徽州知府是怎样洗澡的。”夫人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只见房里一条大龙在水里沙中钻来滚去。 小道士又对夫人说:“端午节那天要把缸里、碗里所有的水倒掉,要一滴不剩!” 端午节那天,小道士手持玉皇大帝御赐的宝剑来到衙门,龙精一见他的影子就撒腿就跑了。恰巧此时徽州知府夫人要分娩了,小道士原本准备去追赶,但为了不留后患,小道士决定除去这九条小龙精。在接生婆每接到一条小龙,立即交给小道士将其杀死。待八条杀死后,不知什么原因还有一条迟迟生不下来,夫人也有一些心疼,毕竟十月怀胎,是自己的骨肉,但是天命难违,况且情非得已,只好由它去了。就在众人迟疑之间,最后一条小龙出生了,接生婆一把没逮牢,小龙窜进了书桌上一方大砚台里的水里。 原来徽州歙县盛产砚台,每个房间内都有一方砚台,以备书写。也该它活命,众人就没注意砚台内有水。 夫人流泪跪在小道士面前求情说:“大仙,饶了它吧,将来我死了,也有个上坟的。”小道士听了,没有伤害它的性命,只是“咔嚓”一下一剑斩了它的尾巴。小乌龙对着母亲流了两滴眼泪,“嗖”地一声,腾空而起,往江西方向飞去。 小道士又马上启程赶往杭州西湖。因为那里是乌龙精的老家,它已变化成一商贾正在街上游玩,南海观音恰好经过杭州去西天拜见如来佛祖,见小道士行色匆匆,问明缘由,顿时心生一计,既收服了乌龙精,又不伤它性命。只见观音摇身一变,在大街上摆一面摊,乌龙精走到摊前,肚子也刚好饿了,见老板娘招呼,就坐下来吃面。面一下肚,马上变成铁链将乌龙精锁起来,观音和小道士把乌龙精投入一口井中,捆在一根石柱上,永世不得解放。乌龙问观音菩萨何日才能出来,观音说:“除非石柱开花,铁索烂!谁叫你不行善还害人性命。” 传说几百年后有一新科状元路过此井,摘下花翎挂在井台石柱上,准备到井中打水喝,井水忽然满了起来。状元吓得水也不敢喝,急忙拿起帽子就跑。原来是老龙以为石柱开了花,上来看看是不是可以重获自由了,这当然都是后话了。 小乌龙因被斩去了尾巴,所以被称作斩尾龙。斩尾龙长大后,并没有祸害人间。或许它知道自己的生命来之不易,所以非常珍惜。 后来,徽州知府夫人死去,葬在徽州府歙县徽城问政山。斩尾龙每年清明前后都要来徽州府歙县徽城问政山扫墓。每次来时,父亲总要告诉他:往返都威风凛凛,风风光光!到了母亲这里,母亲总要叮嘱:来去都要静静悄悄,温温和和。这真让龙儿左右为难,只好来时天昏地暗,天颤地动,去时无声无息,彩虹高挂。 在徽州歙县民间,一遇上雷雨天气,老人们都要说“斩尾龙来挂纸了!”。而小孩子们一旦遇上雷暴天气都心有余悸。即害怕又好奇,幻想着那断尾龙正夹着乌云雷电,呼啸而来,会随时在空中出现。奇怪的是尽管斩尾龙每年清明时节来徽州挂纸,徽州都要遭受一次风灾,但是徽州那些受灾的人们都不会怨怪斩尾龙,这大概是被其孝道所感动吧。 如今,改革开放了,人们思想多元化,孝道又回到徽州人的心里。每年清明时节,我们出门在外的徽州人不管离家多远,只要能回家的都要赶回来给祖宗上坟挂纸。 此外,徽州歙县民间至今流传着很多关于斩尾龙的故事。如歙县雄村到西溪南一带都是红土,那是被斩尾龙的血染红的。斩尾龙被小道士斩掉的尾巴掉在了江西婺源砚山,从此那里出产一种非常有名的砚台,名字就叫龙尾砚。每年清明前后歙县都要发几天大风,下几阵暴雨,那是斩尾龙来歙县问政山给它亲生母亲扫墓了。好心的人会在清明前后在它母亲的坟前放上一张八仙桌,每次斩尾龙走后都会留下一对红鲤鱼以示感谢,可是这对鲤鱼只能在远处看的着,没有人能够拿的到。 (版本二) 清明前后,皖南山区常会出现一些短暂性的狂风暴雨,轻者飞沙走石,重者拔树倒屋,此时,老人总会说:“斩尾龙又来挂钱了”。说起这斩尾龙挂钱,还真有一段神奇的故事呢! 很久以前,新安江畔的古徽州人在种好田地之余,都有捕鱼、卖鱼的习惯,并以此挣些外快。)其中,也不乏涌现出一些捕鱼高手。吴猛就是其中的一位,据说他曾受许真人指点,熟知各种鱼的生活习性,每次捕鱼总能满载而归。 不料好景不长,此事很快惊动了新安江中的水妖――乌龙精。据说,此龙生性残暴,但悸于许真人手段,又不敢拿吴猛怎么样。为了能保住水族一脉,乌龙精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条一举两得的万全之策:化身知府,制止渔民捕鱼。 风和日丽的一天,知府携夫人吴氏(呈坎罗家前罗22代祖罗廷梅之长女)荡舟新安江,边赏景边吟诗作对,好不快活。正当兴致高涨之际,吴氏突然发现江水之中隐隐隐约约有一发光之物,很是神奇,便用指给大家看,奇怪的是,众人却什么也看不见。吴氏一急,抖动手腕再指,不料腕上玉镯却“扑通”一声掉入水中。边上随从赶紧下水去打捞,可那玉镯却似乎成了水中月、镜中花一般,怎么也捞不上来。因那只手镯是知府与夫人的订情之物,知府无奈只好脱了鞋袜,亲自下水捞取,虽弄得一身狼狈,但却很快捞了上来…… 回到府衙后,知府大人性情大变。不但一改往日的各种作风,还做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举措:严禁渔民入河捕鱼;大肆兴建浴室……每次洗澡前还吩咐手下为其挑来千担水、万担沙,有时洗澡还要洗上一整天。弄得整个县城沸沸扬扬。 事情也很快传到了许真人的耳朵里,为了能探个究竟,许真人借庙会之际来到了府衙门前。凭借多年的道行,许真人一眼就瞅出了此中定有妖怪在作怪,定睛一看,果然发现一条张牙舞爪的乌龙精坐在原本应是知府坐的位置上发号一些荒唐的命令…… 为了能尽快地擒住这条乌龙,许真人找到知府夫人吴氏,一方面带着她偷看了乌龙精洗澡的样子,详告了知府遇害的实情;一方面要求吴氏帮助他做好擒拿乌龙的准备,偷偷弄掉家中所有器物中盛放的水,防止乌龙借水遁之术逃走。万事俱备,擒龙工作在许真人的安排下开始了。吴氏将乌龙引进了许真人早已偷偷布置好阵法的内堂,让许真人与乌龙展开了正面厮杀,或许是许真人计高一筹,也许是乌龙心虚吧,没过几招乌龙便败下阵来,四处游走,企图借水遁逃窜。由于许真人早以做好了准备,乌龙不但四处碰壁,还弄得伤痕累累。可是百密一疏,当乌龙来到知府书房的时候,发现桌上砚台上有一点用剩的墨水,于是乌龙借着砚台上的点滴之水逃到了新安江中,顺流向南逃窜而去。乌龙精逃到一个很大埠口,见四边无人活动,就变化成一位美貌少年,背着包袱,象是外出做学徒的样子,来到街中心,正好有一药铺在召徒弟,他也挤进人群前去应试,当店铺师傅提问所有问题他都能对答如流,特别是用手抓药更是分毫不差。药店老板道:“既然你的手艺已经学到这个份上还来本店应徒是何居心。”只见他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哭着说:“自己虽然学了一点本事,但是无钱开药铺,原先的老板已关门到别去做生意去了,家里急需用钱,没有办法,见你们店里招人就来了。店主人见他可怜就收留了他,好一个乌龙精,店里的活干得利索,从未出半点差错。再说许真人沿新安江追来,到了这里,不见了踪迹,就上得岸来到街上闲逛,从药铺门口过。乌龙精见真人路过没有来找它,认为真人发现不了它,就洋洋自得,收工后就打伴得整整齐齐到城墙上看风景。真人和载岑两位徒弟说,你看那位风度偏偏的少年就是乌龙精变的,白天认为我们没有发现他,这时故意来试探我们的,你们俩等下跟着他,并且查看他睡的地方有没有水,我们就动手诛之,否则将会给他再次逃掉。乌龙精在回店铺的路上发现有人跟踪,知道是许真人跟过来了,为了再次顺利逃掉,并再也不被真人找到,就想到可能是自己的腥风惹的祸,就想到了药铺里煎药的药水:如用药水洗过可能就无事了,想到这里,急急向铺里走去,真人紧追不舍,到了药铺内不见了乌龙精,真人四处寻找发现了打倒在地的药罐子,才知道乌龙精已经再次从眼皮底下逃走了。 谁知乌龙精千算万算不如人算,他那里知道药味比腥味更浓,当他跑到农田里见一农夫正在犁田,突然一阵狂风、飞沙走石、大雨倾盆,农夫眼睁不开,突然风停雨住,老牛依然在那里等待,这时许真人赶到说:“老伯你千万别碰到他,这是乌龙精变的,我来收服它”,说道就叫戟岑两位徒弟站好方位,自己仗剑,向乌龙精刺来,因乌龙精没有料到真人来的突然,变化慢了一点,大腿被刺伤了,他赶紧就地打了一个滚,利用田沟里的水逃走了,他想既然你在外面追杀我,不如,干脆躲到你的家里去,就向龙虎山方向赶去,翻过山顶就要来到龙虎山,这时天气出奇的热,乌龙精又渴、又饿,见山道边有一茅草棚有一位老婆婆在卖面条,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要了一碗面,津津有味的吃起来,等他把一碗面都吃完了,突然老婆婆不见了,当它看到是观音在面前,就还想逃跑,观音就用手里的拂尘一挥,就从他的嘴里到屁股眼里长出了一副铁链,观音说:“你现在休想逃跑,已被我锁住,虽然你作恶多端,但我可怜你千年的修为,等许真人来,你就到他修的井内悔过自新吧”! 这时许真人正循着血水一路寻来,发现观音在前面就倒头便拜,观音说你不可伤它性命,就在你修炼的井里,我已栽下一棵铁柱,你把它锁在那里,让它慢慢除掉心中的邪念。说完,给了真人一张符,真人押着乌龙精到了龙虎山把它锁在井内,乌龙精说:“真人到什么时候才放我自由呢?”真人道:“等到铁树开花,石板烂的时候,就可以放你自由了。” 再说,这位知府夫人吴氏自从与乌龙精相处一段时间后,也自然怀上了龙种,为了能从此解除后患,在吴氏临盆之际,许真人又特地守候在门后,将出生的八条小龙一一斩杀,直至第九条小龙出生时,作为母亲的吴氏实在不忍心了,便苦苦哀求许真人饶其性命,动了侧隐之心的许真人也就只斩除了它的尾巴,减少了它的威力,并训斥了一顿,将它放生了。 过了不知多少年以后,吴氏因年事已高,离开了人间,说来也真奇怪,就在她去世的当天晚上,原来月朗星稀的天空,突然阴云密云,风雨交加起来,直到持续了很长时间,才渐渐散去,以后每年的清明节前后也会出现此类情况,老人们便讲这是斩尾龙来挂钱,给母亲上坟,是因母亲教育它不要扰民,遇狂风暴雨吹坏房屋和庄稼,人们就讲是从父亲那里来,叫他要威风凛凛地做人,大摇大摆的来来往往。 (版本三) 每年的清明节前后这段时间,徽州一带常常有一些大风大雨的天气,当地年老的人就会对小辈们说:“看,斩尾龙来挂钱了,赶紧回家把家里的大秤挂在大门口,以保佑住宅平安无事。”说来也奇,凡是挂出称的人家,从来没有被龙卷风吹坏过,最多是砍坏几片屋瓦。 听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徽州一个古老的村里住着一户人家,父亲脾气非常暴躁,两、三句话不对口就发火,母亲却温顺文雅。他们夫妻结婚后,一连生了几个女儿,就是没有生儿子,于是父亲的脾气越来越坏,动不动就骂人、打人,好不容易到了中年的时候,才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非常聪明,又孝顺,夫妻二人都特别喜欢这外儿子,父亲常常对他说:“儿子,长大后一定要像我一样,别人才会怕你、尊重你”。母亲却对他说:“在这世上,为人要和善,别人才能看得起你,才能把你当作神一样对待,你不在时,人家会常常想你的,儿子,你长大后一定要做个好人”。 有一天他们的儿子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捡到一个雪白亮晶晶的圆珠,这时许多同学都过来抢着想看一看到底是什么东西,小孩看到人都来抢,故意含到嘴里,本来是想给同学们一点神秘感,谁知道当他把这个圆珠刚放到嘴边,它却往小孩的肚里钻了下去,小孩吓得脸色雪白,大家赶紧给他捶背,希望能吐出来,但只见小孩感到肚中火烧火燎,满地打滚,随后变成了一条小龙飞走了。小孩们赶紧跑回家把这件事告诉了村里人。再说这位小孩的母亲听到这件怪事,哭得死去活来,最后在村民的劝说下,就到佛堂里天天烧香,请观音保佑,教化她的儿子,父亲因儿子没有了,感到万念俱灰,就跑到一个叫玉泉山的地方修炼去了。 原来他们的儿子吞下的是许真人在降服新安江里一条乌龙时,乌龙招架不住,从体内掉下的一颗龙子珠,所以就变成了一条神龙。由于刚刚化仙,没有任何神仙管他,也不懂做神仙的规矩,所以,想下雨就下雨,想下多大就多大,造成很多地方生灵涂炭。这件事被观音菩萨知道后,就想收了这条小龙,点化它修炼成仙,观音算准小孩生日那天肯定会想家会回来看望母亲,就在他家的天井里变成一口水缸,等小神龙一到就把它给逮住了,并告诉它的母亲,事情发生的原由,小神龙的母亲非常感谢观音的恩德,天天为小神龙念经祈福,托观音教化,后来在观音安全驯服它的时候,它的父母都双双离开了人世。但由于小神龙特别的想念自己的父母,观音就答应每年放它3天假,让他到自己父母的坟前去吊念,挂钱。 小神龙在去给父亲挂钱的时候,总是想起父亲以前跟它说的话:做人要有尊严,要有威风十足的霸气,于是小神龙每次都是就大摇大摆的来挂钱,这可苦了凡间的人,只见满天乌云,大风刮来所经过的地方一片狼藉,所有东西吹完,闹得人心惶惶,有小神告到观音那里,观音说小神龙总体来说是很不错的,忠于职守,这点小错误让别人去解决。 观音点化了一个正在修炼的武艺高超的道士,说明年清明节前后小神龙来挂钱,如果看到大风就用我给你的神秤杆打它,但千万不能打死它,只能打断它的尾巴,如果尾巴断了,风力自然小了,危害也小些。这位道士听了观音的话,清明节前后就蹲在回龙山上等小神龙刮起大风,尾巴乱摆的时候就用秤勾勾它的尾巴,小神龙痛得翻滚,道士就是不放,最后小神龙挣脱后发现自己的尾巴断了一节,这位道士毕竟没有小神龙的力量,就倒在了山项了,化成了一座山。 后来这一带的人家只要看见小神龙来挂钱,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时就把秤挂在大门口,小神龙一见到称勾就赶紧收敛,变得和风细雨,但也有许多年份从来没发生大风大雨,据传是小神龙先到母亲那里,母亲对它说,你要以和为善,不要抖威风,下点雨给人间就是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