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归

 恩德义 2016-04-03

当归(学名:Angelica sinensis),伞形科当归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高0.4-1m。根圆柱状,分枝,有多数肉质须根,黄棕色,有深郁香气。茎直立,绿以或带紫色,有纵深沟纹,光滑无毛。叶为数回轮状复叶,花白色,复伞形花序,根肥大,入药。在中国分布于甘肃、云南、四川、青海、陕西、湖南、湖北、贵州等地,各地均有栽培。当归的根可入药,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当归也可用于卤制品配料中,其主要特点是去腥增香,增加肉制品和药香味。

基本信息

  • 中文学名:当归
  • 中文别名:秦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
  • 二名法:Angelica sinensis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 纲: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 目:伞形目 Apiales
  • 科:伞形科 Apiaceae
  • 属:当归属 Angelica
  • 种:当归 A. sinensis
  • 分布:生于高寒多雨山区。主产甘肃、云南、四川;多栽培。
  • 拉丁学名:Angelica sinensis
  • 分布区域:分布于甘肃、云南、四川、青海、陕西、湖南、湖北、贵州等地
  • 生态习性:陆生植物
  • 生活型:多年生草本
  • 日照:喜阴忌阳光直射
  • 水分:怕涝
  • 温度:怕高温
  • 土壤: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
  • 海拔:海拔1800~2500m
  • 食用价值:炖汤、熬粥
  • 药用价值: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
  • 花 期:7月
  • 果 期:8~9月
  • 毒性:无毒
  • 植物通高:高0.4~1米
  • 花的颜色:白色花

概述

出自陶弘景:今陇西叨阳黑水当归,多肉少枝,气香,名马尾当归。四川北部当归,多根枝而细。历阳所出,色白而气味薄,不相似,呼为草当归,阙少时乃用之。《唐本草》:当归苗有二种,于内一种似大叶芎穷,一种似细叶芎穷,惟茎叶卑下于芎穷也。今出当州、宕州、翼州、松州,宕州最胜,细叶者名蚕头当归,大叶者名马尾当归,今用多是马尾当归,蚕头者不如,此不复用,陶称历阳者是蚕头当归也。《纲目》:当归,今陕、蜀、秦州、汶州诸处,人多栽莳为货,以秦归头圆、尾多色紫、气香肥润者名马尾归,最胜他处。

多年生草本,高0.4-1m。根圆柱状,分枝,有多数肉质须根,黄棕色,有深郁香气。茎直立,绿以或带紫色,有纵深沟纹,光滑无毛。叶三出式,二至三回羽状分裂;叶柄长3-11cm,基部膨大成管状的薄膜质鞘;基生叶及茎上部叶轮廓为卵形,长8-18cm,宽15-20cm,小叶片3对,下部的1对小叶柄长0.5-1.5cm,近顶端的1对无柄,末回裂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2cm,宽5-15mm,2-3浅裂,边缘有缺刻锯齿,齿端有尖头,叶下面及边缘被稀疏的乳头状白色细毛;茎上部叶简化成囊状鞘和羽状分裂的叶片。复伞形花序顶生,花序梗长4-7cm,密被细柔毛;伞辐9-30;总苞片2,线形,或无;小伞形花序有花13-36;小总苞片2-4,线形,萼齿5,齿形;花瓣长卵形,先端狭尖,内折;花柱短,花柱基圆锥形。果实椭圆形至卵形,长4-6mm,宽3-4mm,背棱线形,隆起,侧棱成宽而薄的翅,与果体等宽或略宽,翅边缘淡紫色,棱槽内油管1,合生面油管2。花期6-7月,果期7-9月 。

生长习性

当归正在加载当归

为低温长日照作物,宜高寒凉爽气候,在海拔1500-3000m左右均可栽培

。在低海的地区栽培抽苔率高,不易越夏。幼苗期喜阴,透光度为10%,忌烈日直晒;成株能耐强光。

宜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栽培,不宜在低洼积水或者易板结的粘土和贫瘠的砂质土栽种,忌连作。

地理分布

国内分布

主产甘肃东南部,以岷县产量多,质量好,其次为云南、四川、陕西、湖北等省,均为栽培。国内有些省区也已引种栽培。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巫山。

国外分布

原产亚洲西部,欧洲及北美各国多有栽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