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向黄:我心中的近现代章草大家吕洪年

 雍婴 2016-04-03
 
我心中的近现代章草大家吕洪年
向黄

小引
       丙申开春,城西小聚,知蜀中前贤、近现代章草大家吕洪年先生翰墨书影将重现四川省图书馆新馆,此蜀中书法大事。吕先生公子春焘大医师知余研究锦里书学印史有年,嘱为令尊撰写一文,深觉惶恐却又欢喜。惶恐,前贤之艺,以晚生浅识薄才,担心不能宣扬到位,恐负旧家之托;欢喜,是因为撰写前贤,一则可宣扬前贤之功德、了然书印艺术之缘由;二则,以前贤为榜样,从片言只语、故闻旧纸入手,如同面授,直接謦欬,无疑转益多师,领悟传统,有益传承。本文分吕洪年先生小传和一则草书校勘版本逸事两段。
 
 

吕洪年:毕生精研草书的大家
       近现代国中对章草有研究且以章草名世者,有津门积铁老人王世镗、江苏姜堰舒凫高二适、浙江嘉兴欣欣老人王蘧常、北京富顺籍研斋郑诵先,蜀中则有仁寿息翁吕洪年。
    “吕洪年(1911-1994)四川仁寿人,一九五六年入馆。四川大学毕业。曾任安徽凤阳中学教师,成都市政府秘书,梁山税捐处长。”这是《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历任馆员名录》中的介绍。他做的成都市政府秘书是书法篆刻家余兴公当年做市长时候的秘书。
       吕洪年幼年即好吟咏,在其《常精进斋诗存》中自述:“髫龀之时,唐诗多能上口。”少年时入受湘人王闿运影响较大的四川国学院,师从蜀中名宿鸿儒华阳徐子休、富顺宋育仁。在宋育仁门下学习时,宋认爲吕洪年“谈言微中,未足以臻大道”,指点他应当“治周官经”。“于是沉酣经术,以湘绮《九经笺注》爲依归。”“暇乃爲诗,规摹选体。”后来,四川国学专门学校(川大中国文学院前身)招考时,录取名额仅一百二十名,而报考者达五六百人之众,经三堂会考,吕洪年以第二名被录取,且爲录取者中年龄最小者之一。
       一九三四年,先生流落上海数月,结识了许多当时的贤达学者,包括后来成爲中央文史馆副馆长、著名书法家、诗人的谢无量先生,和一代国画巨擘黄宾虹、张大千和大作家李劼人等,并与黄宾虹结爲好友,与李劼人结爲挚友,更与谢无量在师友之间。一九五六年年谢无量奉调北京人民大学、聘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留诗赠别蜀中友人,其中爲吕洪年书赠一首。吕洪年《奉和无量先生去蜀赴京留别原韵》一首相酬,诗曰:
                                                         莫爲分携黯素襟,
                                                         廿年情事乍来侵。
                                                         已无文学甄玄诣,
                                                         但有樽罍濬道心。
                                                         坐想风微劳引领,
                                                         若爲标格自沉吟。
                                                         他年锦里传耆旧,
                                                         此日低回意倍深。
       李劼人爲成都市副市长时,时值草堂寺恢複,推荐吕洪年参加杜甫草堂的恢複工作。并且,李劼人在撰写《大波》三部曲时,专门请吕洪年爲其寻找相关资料;书成之后,又请吕洪年爲其校对。足以想见李劼人对吕洪年学识的赞赏。后来,四川省文史馆第一任馆长刘孟伉推荐吕洪年成爲文史馆馆员。
      吕洪年之于草书论述有《草书法式五种》墨迹一稿存世,积稿三十年未曾面世。学者何崝讲:“吕公一生,几经沉浮,频罹忧患,平生涵泳诗文,研精草法,沉潜艺业,矢志不渝,竟终老砚田,没世无闻。複以文章憎命,所著多散佚,此《草书法式五种》乃其硕果仅存者,其生前亦未能梓行。”在其子嗣、书法界同仁的努力下,收于新近出版的三卷本《息翁墨存》。
      吕洪年入馆以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与许许多多的知识分子一样被打成右派。他曾书录了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诗《初食笋呈座中》:“嫩箨香苞初出林,于陵论价贵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该诗的字里行间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人生慨歎,当是夫子自道。
       在长期被冷落的环境里,吕洪年凭著自己的国学功底和一生对草书的研究,“忍剪凌云一寸心”,先后将古人的《草书千字文》、《草诀百韵歌》、《章草千字文》、《校训急就章》和《稿诀》这五部书重新进行了笺注。其内容有的是在综合比较的基础上对前人草法的错误进行了校正,有的进行了批注,有的则进行了一些深入的阐发和训估。从而将古人整个草书之法则、法式和法度均进行了勘正和规范,可使后学者较容易地了解和掌握草书的法则和规律。
        这部书稿对于草书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研究,不循旧说、开辟新知。以一九七一年所作《写定<草诀百韵歌引>》爲证:“《草诀百韵歌》旧僞题王右军撰,或书宋米芾撰。歌曰:‘习观二王迹’,其非羲献所作,明矣。元章词翰秀发,何事爲此拙劣之文?然明人范文明作《草书辨疑》,多引此诀,以辨草法,则其来旧矣。杨升庵《丹铅录》云:‘乃宋人编成以示初学者,托名于羲之。’信然,信然。歌括之作,肇于口方,本不可以言文,而作者思滞比拟、牵强成句,遂于草法转有所失,近人王鲁生作《稿诀》以纠之,良是。然歌中时存古字古义,盖有所承授,固非率尔之作也。且传世悠远,初学便习,殆未可轻废。……于是稽法帖、审异文,发愤写定,更其误谬,间有所明,别下批注,庶几使转有则,下笔有由,以爲后生轨范云尔。”(吕洪年语)书法评论家曹建就这段批语,评说道:“这里提到的范文明《草书辨疑》非一般书家所知晓,即便学习章草的书家知道者也不多见。反之,可以肯定的是,吕洪年对范氏此书却是仔细研读过的。范文明,字晦叔,明万曆年间人,善诗赋、攻六书。其《草书辨疑》就当时见到的古人草书法帖与世传《草诀百韵歌》相对照,辨疑八十一处。而对于杨升庵《丹铅录》的引用更进一步说明其研习深度。至于王鲁生《稿诀》则是近人著作。短短两百来字,句句有出处,字字费推敲,既肯定前人之得,又发现其不足,将自己写定《草诀百韵歌》的缘由交代得清清楚楚。”他很是感慨地指出:“吕洪年先生是二十世纪从章、今融合角度的草书领域,努力恢複帖学传统并成功践行的第一人。”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读吕洪年《过录怀素小草千文引》小记
      李商隐有一首诗《初食笋呈座中》:“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诗中所叹人才有而不得用其才之悲哀。
      吕洪年先生在作完《过录怀素小草千文引》,又过录了这首诗。很显然,吕先生不是随意过录这首诗的,的确是有感而发。吕先生于书法一生致力于草书研究。这是在校勘怀素草书千文诸种版本后所写的《引》,时间是庚戌中秋,也就是一九七零年的中秋。《引》中记录了与原老上司、民国成都市第九任市长、郫县余中英怀素草书艺术研究的故事。
       他对怀素的草书感受很深:“细笔潆洄、秀发古雅,无纤媚犷野之习,时兼枯劲奇逸之气。故三元章外,膺媲美长史。”《引》中谈到怀素小草千文所知版本有三,所见版本有二:明人姚公绶藏本和清僧六舟藏本。前者是全本,所见是影本。他自己所藏的僧六舟刻本是初拓本,但是拓本并不全,并且也不好,“笔意过于放恣”,这个本子估计后来出去了,文中题为:“曾藏”,即曾经藏过。姚本“字若蚕豆,简淡蕴藉,实胜六舟”。他从余中英处借来余先生临摹姚本,发现临本有数处夺文,估计也是版本所致。
       他写道:“夫狂草之为世诟病者”是因为这些挥运者,“狂怪迷离,以致使转多违法式”,所以,要追溯源流、尽量看墨迹。以免“使转行笔讹缪”,“过录之,拟其意、写其体。虽未能得其仿佛,亦庶几艺苑之先河耳。”
       写到这里,觉得老先生校勘版本、追根朔源、以拯世人乖谬、迷失之用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的确非常不容易。所录李商隐题竹笋诗,应是一种对中华文化核心之核心的书法艺术与国运相联系的别样情感记录吧!
 
壬辰六月初二,初写于雝嬰堂。
丙申二月廿日晨起,增补于佩斋。


(注:吕洪年小传应《成都日报》开设专栏《蜀印锦书》专文介绍二十世纪四川书法篆刻名家,此为其中第十六篇,刊登于2012年9月10日第十九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