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扎过一回兔子灯

 honglinxu 2016-04-04

 

印象里,上海人是不怎么过元宵节的。

汤团么年里边早就吃过的了,到正月十五,怎么也得有一百只在肚里了吧。

灯谜么年前各种联欢会上也早就猜过了。

 

记得我第一次参加灯谜会,只有五六岁吧,是一个小年夜,父亲把我带到外滩27号他的单位里去。

灯谜会好像放在食堂里,暗洞洞的。记得屋顶有几个裸灯泡,挂一些纸扎的彩球彩带,很简朴。柱子之间横七竖八拉着麻绳,绳子上挂满了密密麻麻的彩纸条,上面写些毛笔字。我后来在工厂里也参与过组织灯谜会,就这么依样画葫芦。

猜中了,就把彩纸条扯下来,跑到一张长条桌前,告诉工作人员谜底。答对的话,就可以换得一支铅笔一块橡皮或一粒硬糖。

我人小身矮,看不见彩纸条上的字,父亲便抱我起来。记得那天我猜中的第一条字谜,是父亲以前在家里讲过的,我记得那个谜底。便问,这样也算么?父亲点点头,我便去扯彩纸条。胆怯,扯了两下还没断,旁边的大人们就拼命地为我鼓劲。等扯下来,又是鼓掌又是喝彩的,虚荣心自然得到极大的满足。

 

再说,那时候过年只放三天假,中小学开学也早,元宵节早已混迹于平常日子。

反正我记得我们淮海路这一带一直是没有什么元宵节气氛的。有时候去南市外婆家过寒假,城隍庙、小东门一带看到过卖兔子灯,也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在弹格路上拉兔子灯,一支小蜡烛摇摇晃晃。不知怎的,心里好像并不怎么羡慕。

后来,风头紧起来。大饥荒一过,弄堂口就已经贴满了“兴无灭资”、“移风易俗”的标语,很多人家本来日子过得不宽裕,就不玩这些了。又几年,文革起,兔子灯便进入了“砸烂”之列。

 

这么一晃,就是二十多年。

突然重新做回了上海人,突然当上了记者,突然有了自己的孩子,也突然想起要扎一个兔子灯,来点缀一下元宵节的气氛,尽管上海人还是不怎么过元宵节。

 

第一个任务是采购。

下班从外滩回来,特特会会踏脚踏车弯到金陵东路去买四只小的弹子盘,那年头,所谓北京东路生产资料一条街还很不成气候呢。柜台前,左手食指伸进内轴,右手一拨,弹子盘就飞转起来。突然想起以前有人夸我,脑子快得像弹子盘,竟还有了几分得意。

至于轮轴,早就想好了,肯定不用金属的,就去捡两根硬木棍,头上削细削圆,外面穿一根一寸的洋钉,怎么也逃不脱。弄堂口正好在造房子,等会儿顺路再捡两块木板,回去锯一锯,兔子灯的底盘就都有了。

 

然后还要去一趟文具店和五金店。

文具店开在陕西北路上,从金陵路往西踏再踏延安中路到陕西路小转弯,一切都是事先算好的。买白纸头,一大张绝对够了。

五金店开在西康路康定路转弯角子上,要买细铅丝和粗铅丝。粗铅丝搭框架,细铅丝负责各种捆扎。那正是日日涨价的1980年代,明明记得细铅丝只要25分一小捆,突然就要4角了。不跟他争,免得破坏了自己的好心情。

怎样的好心情?好吧,告诉你,狠像为自己筹备婚礼呢,带一分神秘,两三分兴奋和六七分幸福。

 

哦,没忘在五金店还买了一节一号电池和一个小灯泡。必须向蜡烛说拜拜,上点档次。小铜片、细电线以及电烙铁什么的家里的工具箱里都有。

踏到家,还不到五点。不好意思,早退了。

 

做事体就要有做事体的功架。立刻在窄窄的阳台上摆起摊头来,榔头老虎钳捻凿一字排开。

“我有一双万能的手,万能的手,样样事情都会做。都会做。”儿歌也在心头响了起来。

 

万丈高楼平地起。

先做底盘。锯好木板,钉好横档,装好轮盘。钻眼接榫就免了,不用那么考究。

接下来,先用粗铅丝扎一个长方体的兔身,还不忘背部曲线略略弓起。前面接一个四棱锥体做前胸,上面再缀个脑袋;后面其实也是一个四棱椎体,小一点,有点翘势,粘上兔尾。

然后将白纸头裁开糊上,四围还宕了一圈“苏苏头”。对,是这个苏,流苏的苏。

正要去拿毛笔来画眼睛和嘴巴,突然想到,还没把灯接上去呢。这下,陡然增加了工作难度,手要伸进去,还要防止碰坏贴早了的白纸头。

装灯碰到了一点小问题。只要没把灯泡焊死,将来拉起来一震动,必然出现接触不良。哼!派派也算在电视机厂里做过五年生活的,岂能无策。转而一想,太简单了,兔子灯就是为了元宵夜而做的,只要今夜放光明,管他十六没有电。直接焊死!电么跑光拉倒,米索拉索。

一阵手忙脚乱之后,兔子灯终于做好了。这才想起忘了买绳。百密一疏,曹孟德怎么算也没想到还有华容道!

家里也曾一阵乱翻,不乏过年别人送礼的捆扎带。布的,像裤带,不喜;塑料的,又太瘪三腔,亦不喜。最后实在没办法,只好解下一根高帮皮鞋的鞋带,长长的,粗粗的,狠有派。而且皮鞋是新的,没穿过。

 

吃过晚饭,孩子早已等不及了,父女俩便下楼去拉兔子灯。

还是说实话吧,第一圈是我拉的。

理由?太充分了。

“喏,迭个就是兔子灯呀。侬拉过否啊?唔没对否啊?看好,爸爸拉畀侬看噢,侬跟了后头噢。”

真的狠爽。心里还有点别别跳呢,那种初恋的悸。

 

这是我第一回做兔子灯,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