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天宝宝发烧总攻略(附崔玉涛有效退热法)

 Iresly 2016-04-04

最近,很多妈问到宝宝发热、发烧的问题。小邦整理了一些实用的攻略,还在最后附上了以往的精选链接。↓↓↓


发热的分度

宝宝发热的分度目前尚不统一,目前大多数都采用以下标准:

37.5℃~ 38℃为低热

38.1℃~ 39℃为中度发热

39.1℃~ 40.4℃为高热

40.5℃以上为超高热


根据马悦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部分内容、其他妈妈的经验、个人经验、咨询医生总结出宝宝退烧总攻略:当孩子发烧时,只要孩子的精神还不错,温度不超过39.5℃,就可以自己在家处理。


孩子发烧有个特点:只要孩子发烧时手脚冰冷,面色苍白,说明孩子的体温还会上升,一旦孩子手脚暖了,出汗了,体温就可以控制,并且很快就会降温。


爸妈遇到孩子发热时(实用方法):


1、对一岁半之前的婴幼儿,前囟门还未完全闭合,家长在孩子睡着后,用大人(最好是孩子的爸爸,男士的热量大些,一定要手热才可以捂)的手心捂在孩子的前囟门处,一直捂到孩子的头微微冒汗了,这时再看小婴儿,鼻子通了,呼吸匀称了,温度也下降了,家长再把宝宝叫醒,多给宝宝喂一些温开水或再喂一些红糖水(这种方法也适用于感冒不发热时)。


2、多数孩子还是受凉感冒引起的发热,孩子发热时手脚是冷的,舌苔是白的,面色苍白,小便的颜色清淡,家长可以用生姜红糖水袪寒,效果是不错的。方法:生姜红糖水里再加上2—3段切成一寸长的葱白,与姜糖水一起煮好后给孩子喝,葱白有发汗的效果。


还可以用温水泡脚,泡手,多喝白开水。脚热,手热,就会出汗,马上退烧了。


两岁以上的孩子,家长帮孩子按摩,先搓孩子的脚心,把热往脚下引,把孩子的脚搓热了,然后再搓孩子的小腿,上、下来回搓,把小腿搓热后,再搓孩子的小手、膀子、后背,最后将孩子的两只小耳朵搓搓热,再搓搓孩子头顶正中的百会穴,家长在帮孩子按摩时不可太用劲,轻轻的搓,搓的速度不能太快,一下一下慢慢地搓,不要着急,一边搓一边让孩子多喝些温开水,如果还持续发烧可用温水给孩子全身擦一遍,用毛巾把孩子的皮肤擦红、热,给孩子的身体散热。

如果孩子还是手脚发凉,说明孩子受寒较重,可连续给孩子多喝几次生姜红糖葱白水,这样处理后,孩子多半都能降温。


3、如果孩子发烧,手脚不冷、面色发红、咽喉肿痛、舌苔黄或红、小便颜色黄、气味重、眼睛发红,说明孩子身体内热较重,就不能喝生姜红糖水了,应该让孩子大量喝温开水,也可以在水中加少量的盐,冲成淡淡的盐开水,给孩子喝,能消内热,只有大量喝水,孩子多解几次小便,小便颜色变淡了,身体的热随着尿排出,体温就会下降,所有上火的症状也会好转。


如果孩子不肯喝温开水,也可以喝橙汁、牛奶或加盐的米汤,只要能多补充液体消内热。吃些稀饭,稀饭不饱肚子,多喂几次,也能达到少吃多餐,减少肠胃负担的效果。


如果孩子的手很热,还可以拿冰箱里的鸡蛋(最好是煮熟的)或小一点的苹果等让孩子拿在手里降温。


一般小孩子发烧,物理降温其实是很麻烦的,会把孩子的衣服,床单都搞湿,可以给孩子洗个热水澡,但前提是孩子没有流鼻水、手脚也不冷才可以。


最后总结:

发烧时孩子有精神,而且不上39.5℃,多喝水→ 如果还烧就推拿 → 如果还烧就看情况能否洗澡,正常情况下都能退烧 → 如果还不行就赶紧送医院。


去医院最好先抽血检查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如果是细菌感染那么就得用抗生素,如果是病毒感染的发烧不必用抗生素,就算用也得七八天才好。


据说孩子发烧有一个规律,就是1天不退就3天,3天不退就5天,5天不退就7天。


孩子的烧好不容易退下来了,却开始流鼻涕,家长又开始急——是不是重复感冒?其实不是,这一次的还没完事呢!而流鼻涕是好的症状,表示孩子这一次抵抗过来了,再也不会发烧了!


打针和吃药效果是一样的,能理疗、食疗就不要吃药,能吃药就不要打针,能打针就不要打吊针。

嗓子红一般是有炎症,可以给孩子吃些VC饮料,最好是自己榨的橙汁,可以消炎。吃VC的同时不要吃海鲜否则会中毒。


如果必须使用抗生素,最好从最低级的开始,不要一开始就用高级的阿奇霉素、希刻劳、青霉素……等。


这个总攻略只是给家长做参考的,如果宝宝发烧时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要不要用这些方法。


高烧,需要有效退热(崔玉涛)

附上崔玉涛医生的退热法,爸妈会更好地理解发烧,不再手忙脚乱!


一、人为什么会发烧

发烧是提问超过正常时的一种症状,发烧不是病,只是一种症状。

当体内遇到异物,如病毒细菌等,肌体就会出现免疫抵抗,体温调节中枢就会上移,基础体温增高,就出现了发烧,发烧的目的是把免疫系统全部动员起来,免疫细胞活跃起来了,杀灭病菌的力量就强。所以,发热,并不是一件坏事。


发热时,我们通常不感觉到热,而是感觉冷。因为发烧时体内要是去很多能量,所以皮肤毛孔收缩,以减少散热,使热量集中在体内,体温就能够提高。就跟我们冬天把门窗关起来,使室温提高的道理一样。

发热时,孩子的肌肉会颤抖,消耗很大,就像长跑一样,所以孩子发烧时情绪不好,因为他虽然没跑没跳,但他的肌肉在运动,以产生更多热量,使体温能够上升,所以孩子发烧时会感觉腰酸背痛。


二、什么时候需要用退烧药

既然发烧不是坏事,为什么又要降温?因为6岁以内孩子大脑本身不成熟,体温过高容易导致高热惊厥。高热惊厥引起的窒息、缺氧会导致大脑损伤,还有可能出现呕吐造成的窒息,把舌头咬破等情况。

所以孩子烧到39°C时需要降温,因为39°C以上大脑被刺激而出现高热惊厥的可能性比较大。

但是,孩子体温升到39°C时,即使马上吃药,药效也不会马上起作用,体温还会继续升高,所以,在孩子体温达到38.5°C时就要给他吃药,吃了药,体温会继续上升,当上升到39°C时,药物也起作用了,这就避免了孩子出现39°C以上的高热。


三、降温关键:增加散热

有的妈妈说,用了退烧药退烧效果却不好,这有很多原因。

首先,用药要想见效,体温调定点就要下移,下移后,体温要想恢复到这个基数,就要增加散热。但发烧时皮肤毛孔是收缩的,要想增加散热,就要使环境温度比身体高,这样皮肤血管才会扩张,才能使散热增多。如果皮肤血管收缩,皮肤就像铜墙铁壁,无法将体内的热量散发出去,所以我们不主张冷敷,不主张冰袋。冰袋会使局部血管收缩,虽然皮肤表面的温度低了,但这个温度并不代表体内的真是温度,冷敷后,肛温和口温才是孩子真实的体温。


我们常发现有的孩子皮肤温度36.5,肛温却达到39,这种孩子出现高热惊厥的机会跟多。所以,要想使孩子退烧,除了服用退烧药,还必须创造散热的机会。老人都说孩子发烧时要给他盖大被子捂汗,其实就是靠出汗来增加散热。只不过孩子出太多汗容易出现脱水,所以现在不提倡用捂被子的方式退烧。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把室温提高,使孩子皮肤血管扩张,让他出汗,蒸发水分,体温下降就容易了。


四、怎么准确测量体温

腋温测量的时间太长,孩子坚持不住。肛温不好操作,孩子也不配合。测口温孩子有可能咬破,也不安全。相比较而言,枪式耳温计测量时间短,孩子容易接受,只要测量方法得当,耳温测量是很准的。


正确的耳温测量方式是:把孩子的耳朵轻轻往外拉,耳温计塞到耳洞里,使耳温计将耳腔完全封住,停一两秒后再打开开关,这时测出的体温比较准。只要有一点缝隙,测出的就不是准确的体温,因为掺杂了环境的温度。

另外,测耳温时,要两只耳朵同时测,如果相同或者有0.1-0.2°C的差距,就是比较准确的体温。但如果相差1°C以上,说明孩子的一只耳朵有感染,因为很多孩子的发烧往往是中耳炎引起的,耳温高的一只耳朵因为感染造成局部温度高,这个耳温不代表体温。而孩子两只耳朵同时换中耳炎的可能很小,所以同时测2只耳朵不仅能得到准确的体温,还能发现孩子的中耳炎。



五、怎么让降温效果好

只要发现孩子体温超出正常,就可以给他做物理降温,物理降温最好的办法是:将家里的环境温度提高,最好能提高到28-30°C,增加散热,还有一个方法是让孩子泡热水浴,是皮肤血管扩张,热量得以散发。


虽然创造了散热的环境,但要想有效退热,仅有这一点是不够的。热量不可能单独从皮肤散发出来,一定要有一个载体将热量带出来,这个载体就是水分。孩子在退烧过程中,丢失最多的就是水分,因为身体要靠水分来将热量带出题为,所以孩子发烧期间,一定要给她补充水分。


很多家长都跟我讲,退烧药刚开始一两次还有用,后来就不管用了,其实这不是药不管用,而是刚开始发烧的头一两天,孩子体内还有足够的水分共散热、蒸发用,所以吃了退烧药后温度能降下来。但发烧几天后,孩子因为食欲减退,吃的比平常少,如果再不注意补充水分,体内的水分减少,无法将热量带出体外,退烧效果自然不好。

可见,退烧效果好不好,和水分补充的是否充足有很大关系。所以孩子发烧时,让她多喝温水,而且最好是少量多次地喝,如果孩子不愿意喝白开水,可以让他喝一些有味道的果汁,这时候,孩子少吃几口饭都不要紧,但水分必须足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